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3

  • EVA价格止跌反弹 下半年或迎盈利修复

    一边是下游需求启动,一边是产能压制,在光伏产业链降价潮的大背景下,近期的光伏料EVA止跌回升,走出一波独立行情。 近期,包括联泓新科(003022.SZ)、荣盛石化(002493.SZ)在内的多家石化企业上调了EVA产品的出厂价格,提价幅度在300元-500元/吨不等。 国内某大型石化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由于前期生产企业多有检修计划而产能受限,加之下游光伏装机旺季启动,EVA光伏料出现阶段性紧供需情况,生产企业顺势提价。在下游光伏需求持续向好的情况下,EVA的盈利水平有望在下半年迎来修复。” 今年以来,随着各新建产能的落地,供应缺口得以填补。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EVA有效产能达245万吨/年,产量约10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4.94%和17.03%。与产能扩张相对应的,则是国内EVA市场持续承压,产品价格震荡下行,上半年光伏EVA市场价格一度跌破14000元/吨,几创近三年新低。 近期,蹉跎了半年有余的EVA终于迎来反弹。记者了解到,多家国内石化企业近期轮番上调了EVA产品的出厂价格。其中,浙江石化在本月上旬将EVA出场挂牌上调1000元/吨后,近期再度上调出厂价格300元/吨;联泓新科近期的EVA挂牌价也上调了300元-500元吨不等。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此番EVA市场的回暖,是上游供给收缩和下游需求提振共同作用的结果。 “6月份以来,国内多家EVA生产装置停车检修,EVA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量都大幅下滑,行业供给明显收缩。”一位石化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夏季通常是光伏装机的传统旺季,今年光伏市场更是高增超出预期。叠加今年夏季的施工队伍和材料供应比较充足,所以下游需求启动快速带动了EVA的回暖。”前述企业人士表示。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78.42GW,同比增加153.95%,其中6月份单月光伏新增装机17.21GW,同比增加140.03%。在产业链跌价引发一定观望的背景下,装机同比高增超出市场预期。 行情的提振也修复了EVA企业的盈利水平。“目前EVA的上游乙烯价格趋稳,虽然醋酸乙烯市场价格有小幅上移,但对EVA的成本影响总体不大,此轮EVA价格的上涨也将直接提升产品的盈利空间。”该人士进一步表示。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本周,EVA产品的理论毛利润可达5245元/吨,环比增加15.83%,较二季度低点提升约1000元/吨。 对于EVA市场的回暖能否延续,有光伏产业链人士对记者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7月份组件企业的排产还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预计幅度在10%左右,考虑到目前光伏产业链价格见底带来建设项目积极性提升,以及光伏项目的季节性特征,下半年的光伏装机规模或将继续超出市场预期。 前述企业人士则进一步表示:“随着企业检修计划的完成,EVA市场的供给会在短时间内恢复,但年底前不会再有新增的EVA产能入场,在下游需求持续向好的情况下,EVA的盈利水平有望在下半年迎来修复。”

  • 被TOPCon风头盖过的HJT:A股光伏设备龙头“无惧”股价腰斩投资又拿单 产业化逆袭胜算几何?

    光伏行业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核心就是降本增效。目前, 在N型技术路线的赛跑中,TOPCon明显领先于HJT(异质结) ,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大规模量产。 率先投产的TOPCon厂商可以更早享受N型溢价红利 ,跨界光伏的新秀 钧达股份 上周晒出漂亮的成绩单,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近3倍, 扣非净利最高预增近17倍 。分析人士指出其快准狠切入TOPCon赛道,抓住了目前TOPCon放量的红利期。 此外,2200亿光伏龙头 隆基绿能在HJT技术路线上创下26.81%的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后,2月宣布站队TOPCon ,明确鄂尔多斯30GW电池项目采用TOPCon技术。 TOPCon高歌猛进,HJT还有未来吗?当前银浆占HJT非硅成本高, 通过铜电镀技术实现无银化降本是HJT大规模产业化关键之一,近期电镀铜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是 通威 基本验收了太阳井的200MW中试线;二是国电投验证 罗博特科 600MW设备,今年均有望实现GW级订单,电镀铜产业化趋势已来。此外,通威股份在SNEC期间携带HJT组件730W+THC亮相。这款产品采用了无银化技术。据了解, 这块无银的HJT组件最快将在今年下半年量产 。 有券商研报指出,电镀铜目前正处于0到1阶段,估计2023年有望进入中试密集期, 2024年有望进入小批量量产期 ,2025年后有望进入渗透率上升期。分析人士则指出, 若电镀铜的产业化顺利落地,意味着HJT产品可能在未来1-2年对TOPCon的产业地位形成冲击 。 ▌ 上市公司HJT项目投资步履不停 东方日升、金刚光伏和三五互联等坚守HJT路线 7月以来,HJT投资动向颇为频繁, 金刚光伏、迈为股份、三五互联、赛伍技术和博迁新材 等上市公司通过公告或在互动易回复HJT相关动向进展。 东吴证券周尔双等7月14日发布的研报认为,HJT作为电池片环节的革命性技术目前仍处于扩产早期,传统厂商尚未大规模布局,新进入者此时投资扩产可获得先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因此 2023年新进入者数量持续高增,而传统大厂在2024年开始大规模扩产 。分析人士指出,TOPCon产能趋于同质化,钙钛矿属于相对远期技术, 光伏大厂博弈有望带来HJT扩产超预期 。 去年以来,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7月15日统计数据显示, 有40家企业布局和规划HJT电池项目,总计产能达到347.4GW,涉及投资金额1995.4亿元 。其中,有22个项目于2022年签约或者开工,特别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华晟新能源、润阳科技、上机数控、金刚光伏、华耀光电等企业纷纷宣布投建HJT项目。 2023年以来,有31个HJT电池项目签约开工 ,这其中包括 三五互联、名牌珠宝、奥维通信、珠海鸿钧新能源、明阳智能等跨界光伏企业 ,也有 中建材、上海电气、国家电投等央国企 。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以隆基绿能为代表一些老玩家掉头转向TOPCon,但是,仍然有 一大批企业在坚守HJT路线 ,比如光伏黑马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金刚光伏、三五互联和宝馨科技等。 其中,华晟新能源至今成立虽然仅三年时间,但作为异质结领域的龙头之一,其累计交付异质结产品已经超过1GW。目前,公司异质结产品年产能5.1GW,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将实现总产能40GW,推动异质结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应用。在7月第二届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上,华晟新能源展示多款基于异质结技术的高功率组件产品,其中包括喜马拉雅G12双面双玻132半片异质结组件,量产功率最高可达到730W,效率达到25.5%。根据现场展示,规划到2025年,在异质结+钙钛矿+210硅片的多重技术加持下,目标是组件功率可以达到800W+,电池效率28%。 东方日升在展会期间展示出自家产品,即伏曦N型异质结组件,最高功率达到741W,转换效率达到23.89%。公开资料显示,这是目前光伏组件功率的最高记录。此外,去年开始转型新能源领域的宝馨科技,重金投入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今年3月,宝馨科技发布了2022年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30亿元,主要用于异质结电池及组件制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财联社记者近日从公司人士获悉,怀远一期2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2GW光伏组件项目预计在年内投产。 ▌ 迈为股份“无惧”股价腰斩加码30亿元为HJT提供配套设备 HJT年内量产规模预计最高同比翻倍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HJT设备龙头 迈为股份自今年1月高点迄今股价累计跌超五成 。 与股价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迈为股份上周豪掷30亿元建设泛半导体装备项目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 该项目主要为HJT提供配套设备 ,提前布局产能。 7月迈为股份再获三五互联0.6GW的HJT整线设备订单 ,叠加2月的1.2GW的HJT整线设备订单,合计中标三五互联1.8GW订单。此外,7月12日,公司 官微发布“降铟三部曲” ,推动异质结电池制造持续降本。 根据迈为股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3-4-25),2022年HJT全行业落地近30GW, 2023年HJT的整个产业化的落地预计达50-60GW 。安信证券郭倩倩团队7月18日研报指出,HJT大规模量产,迈为股份作为HJT整线设备龙头有望充分受益。东吴证券指出,技术不断迭代以及设备降本有望促使大厂逐步开启规模扩产, 预计今年三季度HJT有望实现成本打平 。浙商证券王华君等7月17日发布的研报亦指出, HJT电池重大突破临近,设备成长空间大,产业链话语权强,在行业0-1阶段将优先受益 ,聚焦HJT设备龙头。 从竞争格局来看,光伏设备行业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特征, 迈为股份以70%+的市占率领先 ,公司具“先发优势”+“整线供应能力”,已实现HJT整线设备供应能力,设备价值量覆盖从PERC领域的25%上升至HJT领域的95%。 钧石和理想分列二、三位,捷佳伟创和金辰股份加速追赶 。 其中, 罗博特科 为高端光伏自动化设备龙头,有望成为电池工艺设备新进入者。2023年6月,公司首台单体GW铜电镀设备出货,不仅 实现了铜电镀设备单台产能从600MW到1GW提升的同时减少20%的占地面积 ,且该型号设备除了适用于HJT,还适用于XBC等高效电池工艺路径。 金辰股份 为光伏异质结电池设备新星,公司PECVD设备具产能大、成本低特点 ,HJT用PECVD设备已获晋能产线验证 、平均效率达24.38%;首台量产微晶设备成功交付、进行中试/量产级别验证。 捷佳伟创 是国内稀缺具备PERC/TOPCon/HJT三种工艺设备供应能力的厂商。公司 已获量产型HJT整线订单,全线装备持续中标龙头企业 ,采用了板式PECVD双面微晶工艺。

  • 中微半导:打造高端国产芯片要稳步慢行 登陆科创板后公司开启外延式发展

     2023科创板开市四周年论坛今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科创板日报》联合财联社主办,以“硬核驱动 数字创新”为主题。 在论坛下午进行的芯片半导体圆桌对话环节,中微半导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吴新元就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如何攻克高端芯片发表了看法。他表示,高端的MCU及其他高端芯片,要在国内独当一面,没有3~5年是不可能的,发展既需要时间,也不能急躁。 在吴新元看来, 人才和资本才是真正破局关键,同时也需要稳扎稳打、沉心静气 。 “半导体从来不是一个可以赚快钱、热钱的行业”。 吴新元观点认为,尽管近年硬科技投资十分火热,但如果没有具有情怀的投资跟人才,可能无法在关注度较低、企业还只能赚小钱的阶段持续坚守。另外投资进来之后,可能人心也会浮躁。未来还是需要用时间,一步一步从敢用、有用到想用成长,也只有沉心静气慢慢干,才有可能走向高端。 吴新元表示,在高端芯片发展过程中, 一方面要建立用的生态,从可用、敢用到爱用,其中可用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敢用是使用国产芯片的意愿和主动性,用多了才会提高,才会想用;另一方面设计企业做高端芯片也要思考,是否把产品品质、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做到了高端。 “有的人只关注8位和32位MCU谁是高端低端,但其实品质做好了也是高端,做到了高端应用领域就是高端”。 中微半导是国内本土早期MCU设计公司的代表,过去业务也有涉及SoC、模拟芯片、功率器件的设计,终端产品应用领域则更多,包括家电、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健康等。去年中微半导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同时,在内部也进行了一场业务结构的深刻调整,重新划分了6个事业部,体现了公司重新思考并稳步践行未来发展战略的决心。 “公司经过20多年发展,成为了以MCU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但此前公司过去以内生式的成长模式,发展速度并不快。”吴新元表示, 在科创板上市之后,公司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提出要3年打造智能控制器核心芯片全面设计能力,5-10年实现工业控制、汽车领域核心芯片全面实现国产化,因此需要调整内部结构形成外延式发展 。

  • 天合光能董办代表:组件尺寸标准化有益于产业链各方 技术迭代可为企业带来新机遇

    2023科创板开市四周年论坛今日在上海正式举行。本届论坛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科创板日报》联合财联社主办,以“硬核驱动 数字创新”为主题。天合光能董办代表参与新能源对话科创家环节。 近期,天合光能等9家一线组件企业发布声明,对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尺寸标准化达成了共识:2382mm*1134mm。 据了解,天合光能是业内较早推行210R产品解决方案及产业化可行性路径,包括组件版型尺寸2384mm*1134mm、安装孔位置、边框设计、材料工艺、包装物流等全套参数和方案,并倡议硅片电池组件尺寸标准化。 “这样的一个标准化,实际上对于整个产业链各方来说都是受益的。一方面,对于上游的供应商来说,可以更好地进行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对于终端客户来说,可以最大化提供价值,这使得整体的产业链能够呈现一个更加良性、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天合光能董办代表如是说。 当前,天合光能正处于从P型向N型技术迭代的关键时期。天合光能董办代表称,该公司今年将完成N型产能超过电池总产能一半以上的产能建设,并持续在HJT、钙钛矿、叠层等新技术方面进行技术储备与深入研究。 “持续的技术迭代,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新机遇。”天合光能董办代表说道。 作为一家聚焦电池组件环节的光伏企业,天合光能近两年来也在向上扩充产业链,包括上游N型硅片、N型硅料的产能建设和布局等。对此,天合光能董办代表解释称:“一方面是出于供应链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是确保新建的产能都是N型的优质产能。” 与此同时,光储一体化是天合光能未来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据介绍,目前,天合光能面向光储客户已推出新一代光储系统解决方案。 “整体的垂直一体化布局及协同,有助于公司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更好确保公司整体经营的稳定性。”天合光能董办代表如是说。

  • 新突破!TCL中环210硅片出货量突破100GW

    7月20日,在210硅片诞生4周年即将到来之际,TCL中环210硅片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TCL中环用4年的时间,描绘了光伏行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光伏行业的创新引领者,TCL中环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初心,关注终端客户需求,立足光伏产业,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助力光伏产业降本增效。 2019年8月,TCL中环首发210大尺寸硅片,率先提出600W 及700W+高功率高效率组件,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造方式创新,推动行业变革和产业升级,引领光伏行业加速进入6.0、7.0及N型高效时代。目前,TCL中环210硅片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先进产能加速提升,至23年末TCL中环硅片产能将达180GW,实现产量、销量的双突破。 210大尺寸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确定性趋势,目前600W+生态联盟厂商已近百家。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3年N型产品市场占比将超20%,2025年将超50%,光伏N型产业链正进一步完善。大尺寸、薄片化、N型已成为光伏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TCL中环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和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倡导并协同合作伙伴加速薄片及超薄片研发与应用,实现N型T-110μmG12硅片量产,为客户提供光伏硅片Total Solution。同时,基于成熟的技术积淀和Know-how积累,依托工业4.0生产体系支撑,在标准化基础上不断完善生产定式,开发“Deep Blue”+AI模型,提升柔性制造能力,实现大规模的工艺配方自由切换,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与良率,“210+N”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在推动硅片环节降本的同时,助力产业链成本的持续降低,加速光伏产业进入N时代。 “协众力、共创新、图破立”,100GW是里程碑,更是新的起点。TCL中环将继续秉承“集约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联合创新”理念,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打造210生态圈,持续推进光伏行业降本增效,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劲动力,为全球减碳注入光伏力量。 Tips: 100GW硅片加工成光伏组件,预计每年可以生产清洁能源电力约1350亿度电,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5亿吨,节约标准煤约5454万吨,相当于植树约72.9亿棵,约等于21个大兴安岭。

  • 光伏主材四大环节上半年产量增速均超60% 行业过热预警声鸣响

    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再次展示出强劲的成长性。在光伏行业2023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宣布了上半年光伏产业的多项喜人成绩: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各环节产量均超过前年(2021年)全年产量。 财联社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超过6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5%;硅片产量超过250GW,同比增长超过63%;电池片产量超过220GW,同比增长超过62%;组件产量超过200GW,同比增长超60%。 上半年,光伏产业的另一个显著变化在于供应链价格快速下滑。王勃华在现场表示,年初至今,供应链价格经历短暂反弹后持续下滑,下滑最快的环节较去年下降超过78%,各环节价格的快速下降超出了老用户的降价预期。 在应用端,2023年上半年,光伏发电装机78.42GW,同比增长154%,新增装机量接近去年前11个月装机总合。考虑到下半年仍是装机旺季,中国市场需求快速加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今年全球装机目标由原先的280-330GW上调至305-350GW,其中国内市场由95-120GW上调至120-140GW。王勃华表示,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大基地项目将成为集中式项目增长的重要支撑。 业绩骄人背后,行业过剩的预警却在鸣响。 InfoLink Consulting资深分析师赵延慧在会上分享,光伏产业链供应量保持高成长性,但过剩程度加剧恐引发“淘汰赛”,如电池环节产能规模将率先突破1000GW/年,包括了不同技术路线的产能累计。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产量高增的背后,是光伏赛道的高成长性吸引到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但产能过剩以及产品同质化也是业内普遍存在的焦虑。目前,产业链四个主材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盈利风险,价格踩踏情况时有发生。在会议期间,多位企业人士就过剩风险提出预警,呼吁行业健康理性发展。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交流中提出,随着行业进入“大光伏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涌入。但面临高强度竞争,新进入者在综合能力没构建起来的时候,生存会比较困难。高纪凡认为,谁能赢得未来还是要看企业能否做强做优并以客户为中心。 会议期间,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与财联社等媒体交流时也表达了同样观点。钱晶认为企业发展离不开热情的资本、政策、舆论,但行业发展却需要理性的资本、政策和舆论。而理性来自于正确客观的判断、及时顺畅的市场供需信息。

  •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太阳能发电装机4.71亿千瓦 光伏发电量2663亿千瓦时

    7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其中上半年太阳能发电装机4.71亿千瓦,全国光伏发电量2663亿千瓦时。 具体原文如下: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 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稳定增长。截至6月底,全国水电装机4.18亿千瓦,风电装机3.9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4.7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3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 今年1-6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7%。其中,水电新增536万千瓦、风电新增229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784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76万千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34万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发电量5166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4628亿千瓦时,光伏发电量2663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量984亿千瓦时。 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

  • 阿特斯:合计140亿元投资建设光伏产业链扩充及配套项目

    阿特斯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迎来最新进展。7月19日公告显示,阿特斯确定投资建设呼和浩特阿特斯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GW单晶拉棒、40GW单晶坩埚项目以及年产10GW切片+10GW电池+5GW组件+5GW新材料项目,预计投资金额分别为80亿元以及60亿元。 此前在7月16日,阿特斯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就公司在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项目拟选址位于开发区沙尔沁工业区,总占地面积约7400亩。 7月16日披露的投资合作协议显示,本次拟投资项目总体规划分为三期,其中项目一期为年产30GW单晶拉棒项目、80GW坩埚项目、10GW单晶切片项目、10GW太阳能电池项目、5GW光伏组件项目、5GW相关配套产品项目,一期总投资约180亿元。 7月19日,阿特斯发布公告显示,为推进上述项目的实施,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光伏产业链扩充及配套项目的议案》,确定一期具体落地项目为年产20GW单晶拉棒、40GW单晶坩埚项目、年产10GW切片+10GW电池+5GW组件+5GW新材料项目。

  •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光伏产业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日新月异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3年07月20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宣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光伏行业2023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安徽省宣城市成功举办。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出席会议并致辞。 邢翼腾处长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局之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光伏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一是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光伏发电新增7842万千瓦,占新增电源装机的56%;截至6月底,累计装机约4.7亿千瓦,已经是我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仅次于煤电。二是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效果明显。上半年,光伏发电完成投资超过1300亿元,约占全部可再生能源完成投资的50%,为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发电量不断增加,消纳利用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光伏发电量26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30%,平均利用率约98%。四是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部分量产先进电池的效率达到25.8%,异质结、钙钛矿等新型电池商业化进程明显加速。五是产业各环节特别是硅料环节产能充分释放,行业价格回归常态。 “十四五”以来,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进入大规模、市场化、高比例、高质量跃升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不断完善行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上半年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持续扩大装机规模; 二是完善要素保障,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三是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解决发展堵点; 四是加强部门协调,开拓发展空间。 邢翼腾处长在致辞中指出,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光伏行业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仍有很大距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下,光伏产业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日新月异,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上看,一方面俄乌冲突加速了各国特别是欧盟国家能源转型步伐,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不仅是实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能源独立、保障能源安全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另一方面,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台多项强有力政策,支持本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谋求产业链再造和全面本土化。 国内看,一方面,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加快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凝聚了广泛共识,新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另一方面,短期看,光伏产业上游扩产规模巨大,已经出现一些过热苗头,各地配置新能源项目强制捆绑产业,更加剧了乱象。今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因疫情后项目集中投产等多方面原因,新增装机规模大幅增长,电力消纳及电网接入矛盾更加凸显,行业大起大落的风险也在加大。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以及户用光伏开发仍有侵害农户利益等情况发生,需要进一步规范;随着分布式光伏规模快速扩大,配电网承载力不足矛盾突出,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等。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解决。 未来,建议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二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更好融入新型能源电力系统;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规范整县试点和户用光伏市场,促进分布式光伏持续健康发展。

  • 王勃华:上半年光伏行业业绩骄人 国际机构大幅上调装机预期

    2023年07月20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宣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光伏行业2023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文房四宝之都”--安徽省宣城市成功举办。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行业专家、光伏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共同分析2023年上半年全球/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情况并研判下半年产业发展走势。本次会议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还有大批观众观看直播,线上线下互动频繁,引发了广泛讨论与关注。 中国光伏行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出席会议并作2023年光伏行业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报告。 PPT全文内容如下: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