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3个
7月31日,从甘肃省发改委传来喜讯,由陕煤集团甘肃投资有限公司申报的“玉门新能源可降解材料碳中和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获批,标志着全国最大、陕煤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首批、甘肃投资公司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落地。 “玉门新能源可降解材料碳中和产业园项目”是陕煤集团在省外投资落地的第一个百亿级多业态能源化工类项目。该项目作为2023年甘肃省列重大项目,总投资263亿元,其中60万吨/年可降解材料项目投资161亿元,1.56GW新能源项目投资102亿元。项目整体建成后,年均利税总额为45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约1400个。 该项目充分利用甘肃酒泉玉门市丰富的风电、光伏资源,有效进行综合能源整合规划,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参与电网运行及市场交易,最大化调动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实现多种能源互补互济和多系统协调优化。项目建成后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合计约36.44亿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09.32万t,减少CO2排放量约284.23万t,通过其未来新增负荷形式消纳源网荷储项目所产生的绿色电力,能够提供低价、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供给。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作为玉门新能源可降解材料碳中和产业园核心要素正式获批,成为项目达到能耗控制性指标的“压舱石”,是甘肃投资公司打开西北地区广阔市场的“金yao匙”,同时也是陕煤集团决心后续在甘肃实施战略转型的“风向标”,更是积极响应国际国内双碳要求的“定星盘”。 下一步,甘肃投资公司将以“玉门新能源可降解材料碳中和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获批为契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打造国内首个最大新能源和煤化工耦合发展的示范项目,为煤化工行业绿色发展开辟新道路,为集团公司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谱写新篇章,为该公司和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磅礴力量。
正在推动向光伏转型的三五互联(300051.SZ),近期频繁展开资本市场运作,包括短期内多次为其子公司增资扩股,以及将旗下赚钱的子公司折价出售给关联方,引起市场乃至交易所的关注。 根据统计,三五互联旗下正在眉山投建光伏项目的控股子公司天津三五互联移动通讯有限公司(简称“天津通讯”),自去年12月以来,累计三次实施增资扩股,同时半年多时间内,对天津通讯的估值增加16.4亿元,增长4.6倍。 由于三五互联已连续五年净利润亏损,且自身资金与光伏项目40亿的投资额相差较大,因为公司正在频繁引入外界投资者。此外,三五互联还将旗下赚钱的子公司出售换取资金,但由于出售对象是关联方,此次出售的估值也产生争议。 对于光伏项目建设情况,公司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采用了新一代的异质结技术,首期先上的 4 条主设备生产线,均是从业内知名的金石能源、迈为股份来采购,预计在今年8月末可以投产,下半年或将贡献业绩。 拟投建40亿项目 转型光伏资金压力较大 为了投建光伏产业,三五互联通过子公司天津通讯,在今年1月出资5亿元设立眉山琏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眉山琏升”),作为三五互联“一期新能源8G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项目”实施主体。 据悉,该项目合计建设8G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生产线,总投资约40亿元。 这也是三五互联自身首次投资光伏产业。财报等资料显示,三五互联以域名企业邮箱业务起家,目前主要经营软件应用及服务、游戏业务、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房屋租赁业务。 而天津通讯是三五互联的产业园运营主体,天津通讯产业园主要以生物医药、互联网、检验检测行业为主要招商对象。截至目前,已入驻企业或单位近200家。 三五互联本次转型光伏,是从更换实控人之后正式推进的。2022年 11月末,海南巨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海南巨星”)通过京东网络司法拍卖平台,竞得原实控人龚少晖被司法拍卖的3035万股,自此海南巨星成为三五互联的控股股东,黄明良、欧阳萍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而在此之前,也就是龚少晖掌舵期间,三五互联也多次推动并购转型,但多以失败告终。 包括在2013年,公司曾瞄准证券资讯行业,拟收购中金在线100%股权,但之后宣告终止;为扩大互联网业务,2015年计划并购苏州福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计划并购上海成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但均交易失败;2020年,三五互联又看中“网红”生意,拟收购MCN公司上海婉锐,最终该重组方案终止,双方甚至走上了法庭。 转型不见成效,三五互联主业经营也承受压力。近五年来,三五互联的年度营业收入最高只有2.88亿元,且近三年均同比减少。 归母净利润方面,2018年-2022年,三五互联分别实现-3.46亿元、-2.57亿元、-0.69亿元、-0.25亿元、-0.32亿元,五年合计亏损7.29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三五互联实现营业收入4798.01万元,同比增长12.49%;归母净利润为-277.79万元,同比减少97.02%。 三五互联表示,亏损原因主要系控股子公司天津通讯的出租率虽然逐步上升,但目前收入未能覆盖折旧摊销和利息支出等成本费用,及新设的光伏子公司眉山琏升的费用增加所致。 另外,截至今年3月末,三五互联的货币资金余额为5.67亿元,距离光伏项目的投资额40亿元还有较大资金缺口;公司资产总额为14.32亿元,这单一项目的投资额甚至是公司资产的2.79倍。 子公司七个月三次增资扩股 估值已增4.6倍 显然三五互联自身的资金实力难以支撑过于庞大的项目。公司为了补充转型资金缺口,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进行融资。 根据7月末的最新一期增资公告,天津通讯以交易前估值20亿元,增资扩股引入共青城卜元鑫盛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十位投资者,由其以货币方式向天津通讯增资1.95亿元,合计获得天津通讯增资后8.89%股权。 交易完成后,三五互联对天津通讯的持股比例将由41.86%稀释至38.14%,但仍然为天津通讯控股股东。 三五互联表示,此举正是为增强天津通讯的资本实力,支持其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光伏新能源业务,加速光伏产业布局。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自切入光伏电池业务以来,三五互联已经多次为天津通讯增资。首次是去年12月,引入四川新鸿兴集团等合计13名战略投资者,获得增资3亿元;第二次是今年4月,吸引甘释良等9名投资人,获取增资2亿元。而通过上述三轮增资,天津通讯将合计获得增资款6.9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7月第三次增资的投前估值是20亿元,相较第一次的估值3.6亿元,短短半年多时间内增加16.4亿元,增长4.56倍。 尽管估值节节攀升,当前天津通讯尚未实现盈利。公告显示,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天津通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27.89万元、674.8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252.26万元、-871.1万元。 大举增资的不仅有天津通讯,孙公司琏升光伏自身也在吸引投资。今年2月末,琏升光伏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丹棱县创新产业振兴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由其以货币方式向琏升光伏增资人民币2500万元,获得增资后4.76%股权。 而在相应交易方案中,三五互联也坦言,拓展光伏业务具有一定风险性。公司称,拟投资建设的生产设施尚需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投产运营状态,若投产运营后电池片需求处于下行周期,或上游材料价格处于高位,则标的公司的光伏业务受行业周期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亏损风险。 此外,公司投入的HJT路线,在产业应用领域仍面临着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细节尚未成熟、降低单位功率生产成本存在不确定性、产能爬坡存在不确定性等风险,还面临着包括TOPcon路线在内不同技术路线的光伏产品的竞争。 折价出售赚钱子公司 疑点频出引监管关注 投资光伏产业之余,令人疑惑的是,三五互联还将旗下赚钱的子公司,折价出售给控股股东旗下的另一家公司。 根据三五互联披露,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公司将所持有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道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道熙科技”)55%的股权,出售给深圳嘉讯达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嘉讯达”)。 据了解,接手道熙科技的嘉讯达,只是为本次交易专门设立的新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13日,且嘉讯达由海南巨星持股49%,而海南巨星正是三五互联的控股股东。 财报显示,道熙科技主要开展网络游戏业务,2022年为三五互联贡献营收3115.1万元,贡献净利润708.6万元,两项业绩指标均在三五互联旗下子公司中最高。 作为上市公司的业务支柱之一,三五互联将道熙科技折价出售的做法,显得有些奇怪。 据了解,道熙科技在2014年底,由三五互联购买100%股权时,交易价格为7.15亿元。但如今,道熙科技55%的股权出售给嘉讯达,转让价格仅为1677.5万元。 这引起深交所下发关注函。根据要求,三五互联需要说明本次交易的背景及具体原因,对公司生产经营、经营业绩的具体影响,是否会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三五互联近期回复称,道熙科技游戏收入主要来源于两款已步入生命后期的网页游戏,销售收入和用户规模逐年下滑。基于游戏行业发展速度放缓以及道熙科技自身经营业绩下滑,同时为了聚焦公司核心业务,提高上市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公司决定出售所持有的全资子公司道熙科技55%的股权。 此外,此次出售道熙科技时的估值方法也引发争议。公司这次评估报告中,采用了资产基础评估法,道熙科技全部权益价值为3035.45万元;而2014年收购时的评估报告中,则是采用了收益法,收益法的评估结果高达7.15亿元。 为此,深交所在关注函中指出:“结合行业环境、标的资产经营情况说明对道熙科技估值为人民币3035.45万元的具体依据,详细说明上述估值的合理性、合规性,是否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此,公司回复称,值评估结果具有合理性和公允性,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8月1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人民政府与新疆粤水电能源有限公司共同签署西藏日喀则市粤水电1.5GW风光热储牧多能互补项目投资框架协议,为可再生能源发展赋予全新动能。 据了解,风光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对改善能源供应和电源结构,均衡电源布局,减轻主网的潮流输送并相应减少线损,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此次签约仪式,为加快推动萨迦县新能源发电产业循环发展,提升风光发电项目建设水平,切实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加快推进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萨迦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基础。
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国内1-6月光伏装机78.42GW,同增154%,其中集中式/户用/工商业分别占比48%/27%/25%;5月美国进口3.86GW,同环比+83%/-5%,6月大储装机1036MW,同环比+95%/+621%,美国光储装机高增;欧洲议会通过电力改革法案,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西班牙、葡萄牙上调2030年光伏装机目标,上调幅度分别95%、125%至76GW、20.4GW;海外利好频出,1-6月组件出口99.9GW,同增19.20%,逆变器出口61.6亿美元,同增94.9%。国内外需求两旺,该行预计23年光伏装机370GW+,看好光储成长性提升。 投资建议:光储平价成长性显著,当前估值底部,看好储能加持成长亮眼的逆变器(阳光电源(300274.SZ)、德业股份(605117.SH)、固德威(688390.SH)等,关注盛弘股份(300693.SZ)),组件(晶澳科技(002459.SZ)、隆基绿能(601012.SH)等,关注东方日升(300118.SZ)) ,看好TOPCon等新技术电池龙头(晶科能源(688223.SH)、钧达股份(002865.SZ)等,和格局稳定的辅材龙头(福斯特(603806.SH)、TCL中环(002129.SZ)、福莱特(601865.SH)等,关注聚和材料(688503.SH)等)。 东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新技术业绩亮眼,多国上调光伏装机目标 ——光伏月报 硅料价格触底拉动需求,电池环节盈利坚挺。 6月硅料产量12.15万吨,同/环增97.2%/5.1%,致密料最新均价6.82万元/吨,硅料价格见底拉动需求提升,带动价格小幅反弹;硅片企业增加炉台缓解因海外砂短缺带导致效率低下问题,保证正常生产,中环最新P型M10(150μm)报价2.95元/片,小幅上涨;组件价格下跌,单组件环节已经亏损,电池片价格&盈利坚挺,单瓦利润环增11%至1毛,三环节一体化组件单瓦利润环减35%至1毛1!组件最新中标价1.3-1.4元/W,对应电站收益率11%+。国内地面电站启动+海外需求向好,组件8月排产环比增加10-15%,我们预计Q3组件CR4出货约73GW,同增60%+! 国内推进农村分布式,海内外需求旺盛。 三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明确到25年农村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承载能力稳步提高。国内1-6月光伏装机78.42GW,同增154%,其中集中式/户用/工商业分别占比48%/27%/25%;5月美国进口3.86GW,同环比+83%/-5%,6月大储装机1036MW,同环比+95%/+621%,美国光储装机高增;欧洲议会通过电力改革法案,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西班牙、葡萄牙上调2030年光伏装机目标,上调幅度分别95%、125%至76GW、20.4GW;海外利好频出,1-6月组件出口99.9GW,同增19.20%,逆变器出口61.6亿美元,同增94.9%!国内外需求两旺,预计23年光伏装机370GW+,看好光储成长性提升! HJT产业化进程加速,新技术业绩亮眼。 24年华晟、日升HJT电池产能分别达20、9GW,我们预计23年分别出货4、2-3GW;HJT效率更高享受溢价,国内、海外溢价1毛+、1.5-2毛,同时可通过硅片减薄、0BB、银包铜及无铟化方式降本等,有望23年内盈利转正。23Q2 TOPCon电池/组件单瓦相较PERC分别溢价6-8分/1毛+,布局新技术的企业业绩亮眼,TOPCon龙头晶科能源231归母净利同增304%~349%;TOPCon电池龙头钧达股份23H1归母净利同增230%~300%,新技术因效率领先享溢价,HJT等技术降本仍需时间,预计下半年以TOPCon为主力产品的企业仍将享受超额盈利。 投资建议: 光储平价成长性显著,当前估值底部,看好储能加持成长亮眼的逆变器(阳光电源、德业股份、固德威、锦浪科技、禾迈股份、科士达、昱能科技,关注盛弘股份),组件(晶澳科技、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股份,关注东方日升、横店东磁、亿晶光电) ,看好TOPCon等新技术电池龙头(晶科能源、钧达股份、爱旭股份),和格局稳定的辅材龙头(福斯特、TCL中环、福莱特、海新材、宇邦新材、美畅股份,关注聚和材料、帝科股份、通灵股份、快可电子)。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电网消纳问题限制,光伏政策超预期变化。
8月2日,工信部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其中提到,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速增长。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均超过65%。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具体原文如下: 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 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向好发展态势,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速增长。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均超过65%。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多晶硅环节,1-6月全国产量超过60.6万吨,同比增长66.1%。 硅片环节,1-6月全国产量超过253.4GW,同比增长65.8%。 电池环节,1-6月全国晶硅电池产量超过224.5GW,同比增长65.7%。 组件环节,1-6月全国晶硅组件产量超过204GW,同比增长65%;出口达到108GW,同比增长37.3%。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
阿特斯(688472.SH)公告,公司于2023年7月16日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就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为推进项目实施,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投资建设光伏产业链扩充及配套项目的议案》,确定一期具体落地项目为年产20GW单晶拉棒、40GW单晶坩埚项目,年产10GW切片+10GW电池+5GW组件+5GW新材料项目。其中,年产20GW单晶拉棒、40GW单晶坩埚项目计划总投资80亿元人民币(含流动资金);年产10GW切片+10GW电池+5GW组件+5GW新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60亿元(含流动资金)。
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在二季度大幅回落,由此导致利润分配面临“反转”,中下游电池组件环节利润改善明显。今日晚间,隆基绿能(601012.SH)发布业绩快报,作为组件出货头部企业,公司在二季度实现净利润55.42亿元,环比增长52%。 最新业绩快报显示,隆基绿能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46.64亿元,同比增长28.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79亿元,同比增长41.63%。对于净利润增长原因,公司提到硅片和组件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以及随着上游多晶硅料价格的下降,公司组件产品毛利率同比修复,叠加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增长贡献。 目前,组件“第一梯队”(去年出货量超过40GW)的四家企业已经全部披露业绩预告/快报,作为上游硅料成本下降的受益者,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和晶科能源(688223.SH)全部实现净利润至少翻倍。隆基绿能基数较大,增幅不及其他三家,但利润额是其他厂家两倍以上,其赚钱能力仍然突出。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电池的比拼上,随着较早一批布局的高效N型电池产能陆续释放,下半年有望进入分水岭,到今年底,头部企业N型产能占比将普遍超过50%,晶科能源占比预计达到70%,而受益于N型先进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其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超过300%。 此外,天合光能于8月1日宣布青海基地年产5GW 210+N型i-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成功下线,将加速形成N型一体化产业布局;晶澳科技也表示有20GW的n型电池产能从7月份开始陆续投产,其他电池项目到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开始投产,TOPCon产能达到满产要到三季度末或四季度。 强敌环伺下,隆基绿能的高效电池量产进展受到关注。财联社记者从公司人士获悉,鄂尔多斯30GW N型TOPCon电池产能于5月底开始设备进场,预计8月份开始投产。 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成本方面,根据公司TOPCon生产设备的招标情况,实际设备投资额已经明显下降,体现出一定的后发优势。在技术层面,预计公司TOPCon组件投产后的功率将在575W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而备受关注的HPBC 项目,公司人士也表示,下半年有望贡献利润。今年3月,公司年产29GW HPBC高效电池项目投产,其电池标准版量产效率突破25%,叠加了氢钝化技术的PRO版,效率可以超过25.3%。 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经过前期技术、工艺和材料的磨合,目前公司 HPBC 电池产能的爬坡已经加快,最近三个月的月度排产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受益高性能与美学外观,HPBC组件在分布式市场具备竞争力,订单持续增加中。根据公司计划,HPBC 产能总计规划约33GW,其中泰州改造4GW,西咸工厂29GW。
自7月中旬以来,光伏产业链不少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其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从各环节的业绩来看,受益于上半年硅料价格的持续下探,下游企业利润明显转好,多家电池片、组件等企业业绩预告均表现不俗。SMM整理了几家颇具代表性的企业上半年业绩预增情况,具体如下: 分企业来看: 亿晶光电(组件企业): 亿晶光电公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27%。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2.56亿元到2.96亿元,同比增加1086%到1255%。 报告期内业绩较上年同期增长,主要原因: 2023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拓展光伏市场,光伏组件销量同比增长 ;同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技术,持续推进产品降本增效;另外 受益于硅材料的价格下降,公司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盈利水平有较大增长。 》亿晶光电:半年度净利预增1086%到1255% 光伏组件销量同比增长 晶科能源(组件企业): 7月中旬,晶科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36.6亿元-40.6亿元,同比增加304.38%到348.58%。 对于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晶科能源表示,报告期内,全球市场需求旺盛, 公司在实现光伏组件出货量上升的同时, N 型先进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并积极应对供应链价格、汇率市场和国际贸易政策变化,使得公司 2023年半年度收入和盈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光伏组件出货上升加N型产品占比提升 晶科能源上半年净利预增超300%! 钧达股份(电池企业): 钧达股份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数据显示,公司预计2023上半年净利润9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230%-300%。 提及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钧达股份表示,报告期内, 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下行,推动行业成本下降,刺激光伏产业保持高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2023 年光伏电池环节由 P型向N型技术升级迭代,行业N型电池产能相对短缺,N 型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电池盈利较去年同期迎来提升。公司率先行业实现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成为业内为数不多具备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供应能力的专业化电池厂商。报告期内,公司滁州二期年产10GW、淮安一期年产13GW 项目投产,N型TOPCon 产能规模提升,实现经营业绩大幅增长。报告期,公司电池片出货量为 11.4GW,同比增长 181%。其中P型PERC 出货量4.84GW,N型TOPCon出货量 6.56GW。 》钧达股份上半年净利润预增超230% 上半年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晶澳科技(组件企业): 晶澳科技近日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报告显示,公司2023年上半年预计或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49亿元,同比增长146.81%-187.95%。 对于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晶澳科技表示,主要是因 为报告期内光伏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向好,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光伏组件出货量和营收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此外,受益于公司新产能的逐步释放,产销量增长带来规模效应,同时公司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采购材料、物流运输成本显著下降,公司产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光伏组件营收规模大幅增长 晶澳科技上半年净利润预增超146% 爱旭股份(电池企业): 7月15日,爱旭股份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6亿元至14亿元,同比增加111.41%到134.90%。 爱旭股份表示, 2023年随着上游硅料产能的持续释放,产业链价格下行,促进了全球光伏太阳能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得益于生产成本的下降,公司上半年产销量持续上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净利润大涨111.41%-134.90%!爱旭股份上半年生产成本下降 产销量持续上升 双良节能(硅片企业): 7月中旬,双良节能发布其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提到,公司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8亿元至6.8亿元,同比增长64.15%到92.45%。对于业绩预增的原因,双良节能表示, 报告期内,公司节能节水业务快速发展,在光伏新能源领域的相关业务开展顺利,光伏设备和单晶硅棒/硅片收入持续增长,推动公司经营业绩提升。 》双良节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超64% 光伏设备和单晶硅棒/硅片收入持续增长 TCL中环(硅片企业): 7月14日晚间,TCL中环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44.8亿元-46.8亿元,同比增加53.57%-60.42%。今年一季度,TCL中环归母净利润为22.53亿元。按此计算,第二季度TCL中环归母净利润为22.27亿元至24.27亿元。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TCL中环在公告中表示: 2023 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对经营成果产生压力;产业链竞争博弈剧烈, 对市场环境及经营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工业4.0制造方式转型,持续提升柔性制造能力,深化产品技术和成本优势,增强内生竞争力,实现穿越周期。 》TCL中环上半年净利预增53.57%-60.42% 光伏行业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致经营成果承压 组件、电池企业欢天喜地 硅片企业二季度业绩下滑? 从上述各企业业绩情况来看,除了仍未公布业绩预期的上游硅料企业,相比于硅片企业,组件、电池环节的上市公司此番业绩获得了较为出色的表现,其中尤以亿晶光电表现最为抢眼。其预计2023年上半年或将实现2.8~3.2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大涨1086%~1255%。 而细究以上组件以及电池企业的业绩增长原因, 多家公司均坦言报告期内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下行,推动行业成本下降,刺激了光伏产业保持高增长的事实。 据SMM历史报价显示,进入2023年, 多晶硅致密料 价格除了在1月中下旬到2月有所上行外,其余时间多处于下行通道,6月30日更是一度跌至64元/千克,较2022年12月30日的189元/千克下跌125元/吨,跌幅66.14%。换言之,硅料价格在2023年上半年直接“腰斩”。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而在彼时硅料价格“跌跌不休”的同时,硅片价格也随之进入下行通道,以 单晶硅片M10-182mm(150μm) 为例,其现货均价在6月30日报2.75元/片,较2022年12月30日的4元/片下跌1.25元/片,跌幅达31.25%。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受到硅片价格下跌影响,硅片龙头企业TCL中环虽然上半年整体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3.57%-60.42%,但是按照其预计的44.8~46.8亿元的净利润来看,去除此前一季度22.53亿元的净利润,TCL中环二季度净利润在22.27亿-24.27亿,但其扣非利润在二季度为15.31亿-17.31亿,较一季度22.19亿出现明显下滑。 而同属硅片企业的双良节能与其表现相近,其预计2023年上半年或实现5.8~6.8亿元的净利润,但是其一季度净利润便高达5.02亿元,这意味着公司二季度仅实现了0.78亿元-1.78亿元,环比一季度下跌65%-84%。 双良节能对此解释称,二季度公司业绩主要受硅料、硅片价格大幅下跌进而计提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所致。据SMM现货报价显示,一季度多晶硅致密料均价在201.1元/千克,而待到而二季度,该价格已经跌至136.9元/千克,硅料价格的急跌对于前期高价采购硅料而未及时消化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亏损来源之一。 且自4月下旬以来,因前期硅片企业在利润充足的背景下开足马力生产,致使硅片库存持续累增至高位。据SMM调研显示,5月硅片库存高峰时期一度高达18~19亿片,在库存压力以及下游企业压价的背景下,硅片企业开始相加抛售,硅片市场价格随之“崩塌”。而这一点从TCL中环每月更新的硅片价格中可以窥见一二,其7月9日更新的硅片价格较4月近乎腰斩,直到7月29日才开始上调硅片报价。 一位企业人士透露,二季度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公司采取了更灵活的出货方式,但因为硅料价格未见底,下游采购积极性普遍不高,硅片库存压力高于往年。 硅料价格暴跌 上游企业集体“失色” 而不同于中下游企业纷纷预喜的欢欣景象,光伏上游原料端企业却集体保持了沉默。包括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合盛硅业以及特变电工等在内的多家硅料龙头企业均未发布其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其中合盛硅业在被问及6月硅料价格持续走低,是否会导致公司项目延期投产的问题时,回复称,不影响进度,正常投产。 对于上半年硅料价格“腰斩”的原因,SMM认为,主要是因为多晶硅市场供过于求导致,随着上游新建产能的不断释放,多晶硅库存持续累库,6月9日中国多晶硅库存一度攀升至13.1万吨,刷新三年以来的历史高位。高库存压力加之硅料价格下行阶段,硅片企业保持较为谨慎的采购态度,供增需减下,硅料价格持续下滑。 而针对此前硅料价格降温的情况,不少硅料企业也纷纷做出回应,通威股份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公司高纯晶硅业务在产能规模、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各方面均已在行业取得显著领先优势,公司有充足信心能够有效应对产业链价格波动。 “过剩”仍是下半年主基调 光伏装机未来可期 对于下半年光伏上游市场的情况,SMM此前也做出了一番展望,SMM认为,下半年“过剩”依旧是行业主基调,但受制于成本问题,上游各环节降幅有限,但窄幅震荡的价格恐仍有规律可循。 对于硅料企业而言,SMM认为三季度前期随着合盛、上机、宝丰等新晋产能的投产,国内硅料或将开启又一轮“价格战”,尤其对于部分企业凭借原料及电价优势其让利空间要大于多数新晋玩家,SMM认为硅料价格最终仍有个位数价格的让利空间。届时将有更多的生产近期进入“负利润”时代进而引发一轮“停产检修”。进入四季度前期,随着年底装机冲刺的来临,排除疫情等往年干扰因素,各级企业将提前备货,下游需求有望出现一小波爆发硅料价格在9-11月初年底集中采购前再度出现大跌可能性不大。而12月临近年末随着下游备货完成以及供应的增长,硅料价格有再度下滑风险。 国金证券新能源与汽车研究部首席分析师姚遥表示,光伏行业仍将不可避免地回到过剩中去,但是过剩可以驱动技术进步,使优秀企业展示出实力、价值和长期的生存能力。其预计,下半年硅料理性底部价格为6万-7万/吨,不排除阶段性击穿价格,在建项目投产时间是否推迟等因素,将影响下半年的硅料价格。 而从终端市场来看,不少业内人士和机构对下半年光伏装机情况也表现出了看好态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 在会上称,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变革的共识下,各个国家纷纷上调未来光伏装机目标,随着光伏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未来光伏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 表示,下半年是装机旺季,市场需求将快速扩大,全球装机目标由原先的280-330GW上调至305-350GW,中国内市场由95-120GW上调至120-140GW。。不过,受消纳、电力市场化交易、源网建设进度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不排除市场存在调整的可能性。 而 华创证券 方面也进一步上修了全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预期,预计2023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达140GW至150GW,同比增长60%至70%。 中金公司 此前发布研报表示,光伏产业链方面,预计2023年到2024年光伏终端装机有望实现同比50%以及同比20%-30%的高速增长。随着硅料硅片价格提前加速见底,中金公司整体看好2023年下半年光伏板块投资机会。
8月1日,粤水电2023-2024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发布,晶澳、东方日升、一道新能、通威等8家企业入围,晶澳、东方日升、一道新能、通威、正泰新能、隆基乐叶、亿晶光电7家企业拟中标P型组件,最低价1.18元/W;一道新能、晶科能源、正泰新能、晶澳4家企业拟中标N型组件,最低价1.25元/W。 详情如下: 招标公告显示,粤水电2023-2024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项目发布,预估总量为5000MMp光伏组件。 交货期:投标人与招标人2023-2024年度所属企业投资的光伏项目或承建的EPC光伏项目签订有效采购合同且收到预付款后30日内第一批货到现场,(实际以最终用户项目需求为准) 交货地点:粤水电所属企业投资的光伏项目或承建的EPC光伏项目指定所在地(车板交货)
近日,印度Adani Enterprises的全资子公司Adani New Industries从巴克莱银行和德意志银行获得了3.94亿美元的融资,以满足其建成光伏组件制造工厂的运营资金需求。 该公司正在建立一个绿色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制造光伏组件和风力涡轮机制造,以及建设综合绿色氢气设施等。 Adani New Industries公司正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蒙德拉建立一个10GW光伏制造产业链,包括从多晶硅到光伏组件制造,以及制造辅助设备和配套设施。 目前,该公司拥有3.5GW的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制造能力。 据悉,该公司在去年12月成为印度第一家在蒙德拉建造多晶硅和单晶硅制造工厂的企业。 根据研究机构Mercom最近发布数据,Adani Solar公司是印度2022财年规模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商之一,该公司的光伏组件供应量占印度2022年光伏组件供应总量的9%。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