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9个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3月1日收盘,沪深两市2月以来(2.1-3.1)共453家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具体来看, 接待机构调研次数并列第一的上市公司分别为民爆光电和安利股份 ,机构调研次数均为6次, 索辰科技、科德数控、泰嘉股份、英威腾、华明装备和潍柴动力并列第三为5次 。 从机构来访接待量统计, 三花智控、石头科技、传音控股、宁波银行、温氏股份、星环科技、周大生、焦点科技、翔宇医疗和帝科股份接待量位列前十 ,前三名三花智控、石头科技、传音控股来访机构接待量 分别达500、301和287家 。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的2月1日至3月1日股价区间 最大涨幅超90% 的个股名单, 因赛集团、汇源通信和思泉新材同期机构来访接待量分别为139家、3家和52家 。 具体来看,Sora概念股因赛集团在2月19日至2月23日5个交易日内 实现4个20CM涨停 ,2月以来股价 累计最大涨幅达183% 。因赛集团2月22日发布调研活动信息中表示,公司已于2024年1月底开放InsightGPT视频智剪功能供特定合作伙伴试用体验,已辅助业务团队向国内某头部游戏公司交付了一批信息流广告视频,目前InsightGPT已具备图生视频相关能力,在现有技术框架下 可生成约20秒的动态视频 。同时,公司预计于2024年2月底前,开放体验图生视频相关营销应用产品, 预计于2024年3月底前,开发实现文生视频相关能力,并开放体验爆款视频相关营销应用产品 。 因赛集团还在机构调研中表示,InsightGPT目前属于营销行业的多模态垂直模型, 与Sora这类底层通用大模型并不属于直接竞争关系 ,反而公司可以 结合Sora等通用大模型丰富自身视频素材库以及提升视频生成效率和品质 。 光模块概念牛股汇源通信 周五收盘录得7天5板 ,2月以来股价 累计最大涨幅达133% 。公开资料显示,汇源通信主要业务为电力光缆、在线监测、气吹微缆、塑料光纤及相关配套产品销售。汇源通信2月26日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表示,公司光模块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光通信传输,目前 处于研发阶段走向市场小规模销售初期 ,正在逐步完善产品技术指标和质量稳定性。另外,汇源通信去年4月23日在互动平台提到,下属子公司 有工控光模块相关的研发及产品 。 消费电子产品系统化散热解决方案提供商思泉新材 周五收盘20CM涨停,2月迄今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113% 。思泉新材在3月1日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AI手机、AIPC等电子产品的性能释放需要散热来保障,公司目前已拥有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均热板、热管等较为完整的导热材料产品,应用场景为 手机(含AI手机)等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 领域。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 华为是公司客户,对其销售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 。此外,在2月2日发布的机构调研信息表中,思泉新材表示在今年1月23日已设立广东思泉电子玻璃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电子玻璃,可用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装备等领域。
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了多项电力数据,包括电力装机、能源消费等。 数据显示,2023年,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5.4亿千瓦,增长54.0%;2023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3190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 2023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9196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3.9%。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39032万千瓦,增长4.1%;水电装机容量42154万千瓦,增长1.8%;核电装机容量5691万千瓦,增长2.4%;并网风电装机容量44134万千瓦,增长20.7%;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60949万千瓦,增长55.2%。 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7.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7%。煤炭消费量增长5.6%,原油消费量增长9.1%,天然气消费量增长7.2%,电力消费量增长6.7%。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6.4%,上升0.4个百分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0.8%,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上升0.9%,吨钢综合能耗上升1.6%,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1%,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2%。初步测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83]比上年下降0.5%。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84]成交量2.12亿吨,成交额144.4亿元。 统计 公报详情请点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前,韩国多晶硅生产商OCI与越南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VSun Solar的子公司Toyo Solar已签署多晶硅长期战略供应协议。 据悉,OCI将为Toyo Solar提供用于硅片生产的低碳硅材料。 VSun Solar首席执行官Lewis Cai表示,此次合作“保障了VSun生产链中关键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公司与OCI的未来是紧密合作的,我们相信这份协议的战略价值将吸引行业观察家的关注和期待。” 去年11月,Toyo Solar对一座4GW的TOPCon电池工厂进行了试运行,完成了越南8GW制造厂的首期建设。12月,OCI宣布与美国CubicPV达成10亿美元的硅供应协议,以开发硅片。 资料显示,VSun Solar是日本Fuji Solar Co Ltd的子公司。(本文编译自pv-magazine,转载请注明来源)
受益市场及个股利好,港股光伏概念股再度走强。截至发稿,信义光能(00968.HK)、福莱特玻璃(06865.HK)、协鑫科技(03800.HK)、新特能源(01799.HK)分别上涨19.06%、5.11%、4.85%、2.73%。 注:光伏概念股的表现 首先来看一下个股表现,信义光能涨幅居前,涨近20%。 消息方面,信义光能在昨日公布2023年业绩,收益266.29亿港元,同比增加29.62%;股东应占净利润41.87亿港元,同比增加9.61%;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15港仙。 注:信义光能的业绩 从业务收入来看,太阳能玻璃销售的收入在2023年达到253.33亿元,同比上涨33.3%。 对此信义光能解释称,该增长主要是由于销量增加和销售组合优化,部分被平均售价下降以及人民币兑港元贬值所抵销。 工信部称光伏产业大概率继续深化调整 除了个股业绩之外,近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金磊在“光伏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光伏产业正在出现阶段性、周期性的调整。2024年,产业大概率将继续深化调整态势,部分落后产能和竞争力不足的产品或将逐渐淘汰,具有技术优势的产能将更具竞争优势。 他还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修订、发布新版的规范条件,提高各项指标要求,同时深入实施《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产业的稳中有序发展。 此外,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行业总产值超过1.75万亿元。全年主要光伏产品价格出现较明显下降,出口总体呈现“量增价减”态势。1-12月,多晶硅、组件产品价格降幅均超过50%。
2月28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光伏行业面临严峻的供需形势,由于此前大幅扩产,伴随产能大幅提升与供应量增加,部分企业出现恐慌性降价。行业洗牌和分化已经开始,优胜劣汰正加速进行,落后产能出清将会加快。 王勃华透露,2024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部分重点工作包括协助开展《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修订工作,加强产能监测工作,探索制定光伏价格指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专委会的平台作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组织召开央国企与民营企业交流会议,探讨更为合理的招投标价格形成机制。(本文根据发言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2月28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王霁雪指出,4.55亿大基地已经陆续安排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均一次性确认约12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光伏为主),以及配套调峰电源和外送通道方向。截至目前,已累计复函大型外送风光基地,涉及内蒙、甘肃、青海、新疆、山西等5个省(区),后续每个基地仍需要履行两项必要手续。 关于新能源大基地的发展趋势,王霁雪认为,2023年新型电力系统顶层文件出来之后,在做新能源基地项目,需考虑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和灵活智能这五方面。(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根据会议资料整理,内容未经本人确认)
2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2023年新增并网容量21630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12001.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9628.6万千瓦;而分布式光伏中户用光伏装机达到4348.3万千瓦。 具体来看: 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包括河北、云南、新疆、山东、江苏、河南、湖北、甘肃、安徽、广东,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河北(15.6GW)、云南(15.1GW)、新疆(14.3GW)。 2023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十的省份包括云南、新疆、甘肃、河北、湖北、青海、陕西、山西、内蒙古、宁夏,前3的省份分别是云南(14.4GW)、新疆(14.3GW)、甘肃(11GW)。 2023年,分布式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包括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浙江、广东、河北、江西、湖南、福建,排名前三的身份分别是河南省(13.9GW)、江苏省(12.2GW)、山东省(10.1GW)。 截至2023年底累计并网容量60891.8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35448.1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25443.8万千瓦,户用光伏11579.7万千瓦。
2月28日,大全能源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告显示,大全能源2023年度营业总收入约为163.29亿元,同比下降47.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57.63亿元,同比下降69.86%。 关于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大全能源表示,2023年光伏产业经历了一场自我调整,随着产业内周期性库存消耗及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光伏上下游的供需格局急剧扭转,上游硅料端竞争博弈加剧,产品价格大幅调整,期间虽经历短暂回调,但整体仍呈下滑趋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销售推广力度,并实施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但仍未抵消多晶硅价格下跌压力,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报告期内,大全能源保持满产满销状态。其中,内蒙古包头一期10万吨多晶硅新增产线如期建成并于2023年二季度顺利达产,助力公司实现全年高纯多晶硅料产量197831.25吨,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受益于产量增长,公司全年实现销量200002.29 吨,较去年同期亦有所增加。伴随下游客户对N型硅料的需求大幅增长,公司产品质量的领先优势凸显,12月N型硅料产量比例接近已60%。此外,公司数字“智”造战略及降本增效措施成效显著,2023年度单位成本稳步下降。 2023年公司多晶硅产销情况如下:
在双碳目标和国内外市场的巨大需求下,中国光伏产业2023年成绩斐然。财联社记者从今日进行的光伏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获悉,2023年全国光伏行业总产值(不包括逆变器)超过1.75万亿元,四个主要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60%。 根据此前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去年12月底,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0GW,正式超越水电约420GW的装机规模,成为全国装机量第二大电源形式,在电力能源结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肯定了光伏产业去年取得的成就,但也均提到成绩背后存在的诸多风险:供应链韧性不足导致产品价格非理性下跌,出口数据量增价减,企业经营承压等,光伏产业近两年呈现显著“喜忧参半”特点。分析认为,2024年光伏产业大概率将继续深化阶段性调整的态势。 装机预期总体持平小幅下滑 根据研讨会上透露的数据,国内光伏产业在2023年取得高速发展,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新增装机方面,当年首次突破2亿千瓦,超过全球新能源装机的50%;结构方面,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达到2.54亿千瓦,占比达到42%,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各环节产能产量继续保持全球绝对引领地位,技术持续创新迭代升级。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16.88GW,接近此前四年新增装机总和。在今日进行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预测,今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保守情况达到190GW,同比下滑;乐观情况下同比略有上升,达220GW。 从预期数据看,2024年国内新增装机预计较2023年数据小幅下滑、接近持平。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表示,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大幅增长是在光伏产业上游价格超预期下跌,疫情后电站建设加速,以及风光大基地项目集中投产的多因素叠加下超常规增长,并不是常态。2024年全行业首要任务是确保光伏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防止大起大落。 据悉,在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国家能源局今年将进一步完善行业管理,具体包括出台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明确将分布式光伏纳入绿色电力证书的核发范围。 同时,继续全力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第一批基地大部分项目已经投运,第二批第三批正在积极推进;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和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分布式光伏接网受限问题;启动实施全国首个流域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为光伏发电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和应用场景。 在全球装机预期方面,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认为,光伏行业仍保持着高速发展,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已达成共识。2024年,保守情况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与去年持平,达到390GW左右,乐观情况下能达到430GW。 全球光伏装机市场将多元化呈现加速趋势。2022年,全球GW级市场有26个,较2021年增加9个,市场主要以欧洲国家为主;到2023年进一步增加至32个,新增市场以“一带一路”国家增多。根据预测,今年GW级市场将达到39个,2025年GW级市场将达到53个。 “量增价减”是主要现状 在研讨会上,多位参会专家对近两年光伏产业形势以“喜忧参半”进行概括:制造端和应用端数据创下新高,但阶段性和周期性调整,让上游制造企业普遍承压。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国内光伏制造业(不含逆变器)产值超过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在产量方面,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143万吨、622GW、545GW、499GW,分别同比增长66.9%、67.5%、64.9%、69.3%。 与产量一齐增长的还有出口量。根据统计,去年实现硅片出口70.3GW,电池片出口39.3GW,组件出口211.7GW,分别同比增长93.6%、65.5%、37.9%。 不过,由于主要光伏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多晶硅、组件产品价格降幅均超过50%,也导致出口总体呈现“量增价减”态势,光伏产品总出口额484.8亿美元,相比2022年的512.4亿美元有所下降。 邢翼腾在研讨会上分析认为,产业链价格经历过山车变化,一方面这是市场供需的充分反映,另一方面反映光伏产业链的韧性不足,尤其是行业投资过热、盲目扩张的苗头,导致了结构性过剩。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此前就有头部企业负责人建议,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不要再采取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方式。业内分析认为,企业间“价格战”早已弊大于利,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研讨会上透露,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部分重点工作中,就包括加强产能监测工作,以及组织召开央国企与民营企业交流会议,探讨更为合理的招投标价格形成机制。 深化阶段性调整仍是关键词 在确定性的旺盛需求下,光伏产业大规模发展会成为新常态,但在短期内结构性产能过剩仍然是所有企业面临的挑战。财联社记者近期了解到,多个头部组件厂开工率在节后回暖,3月排产数据显著提升,但中小组件厂由于缺少一体化布局,开工压力较大。根据此前行业调研,2月组件的整体开工率仅为23%,TOP9组件企业的开工率为49%。 行业共识是,光伏产业已经出现阶段性和周期性调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金磊在研讨会上发言表示,到2023年下半年明显看到国内行业扩张势头有所放缓,部分新进入者放弃项目建设,部分上市企业暂停新的融资计划,部分新建项目也在缩减规模。 需求不振和价格低迷,让部分扩建项目选择“及时止损”。去年以来,已有沐邦高科(603398.SZ)、向日葵(300111.SZ)、大全能源(688303.SH)、山煤国际(600546.SH)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或延期产能扩建项目,涉及环节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多个环节。分析认为,行业洗牌和分化已经开始。在盈利水平这一重要指标上,在统计的62家光伏上市企业中仍有43家保持盈利,但亏损的上市光伏企业比去年增加5家。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认为,本次波动与部分地方政府盲目招商引资有一定关系,很多企业也忽视了光伏行业竞争强度,盲目扩产和涌入。 行业优胜劣汰在2024年预计加速。金磊在会上表示,从2024年起,光伏产业大概率将继续深化阶段性调整的态势,部分落后产能和竞争力不足的产能或将逐渐出清,具有技术优势的产能,将更具竞争优势。光伏产业的竞争格局将得到有效地重塑,优势企业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行业的马太效应会进一步显现。
2月28日,天富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与关联方中新建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五个公司,新成立的五家项目公司持股比例及注册资本为:天富能源持股均为55%,注册资本共计 8.19亿元,中新建电力集团持股均为45%,注册资本共计6.70 亿元。 其中,新疆兵融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中新建石玛兵地融合2GW光伏基地项目”和“天富国华兵地融合玛纳斯3GW光伏项目”两个项目光伏的备案赋码及建设;新疆中天玛纳斯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中新建石玛兵地融合2GW光伏基地项目”和“天富国华兵地融合玛纳斯3GW光伏项目”两个项目配套升压站、输电线路的核准及建设;新疆中天铁门关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36团新增负荷配套2万千瓦光伏项目”新疆中天图木舒克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二期)”新疆中天五家渠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兵准园区低碳转型新增负荷配套15万千瓦光伏项目” 天富能源表示,本次投资设立新公司事项是基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