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震荡偏强 关注旺季消费成色【机构评论】

征稿(作者:中国国际期货 欧阳玉萍)--沪铝主力合约在10月节后曾冲高至21205元/吨,创下近11个月新高,然而由于持续性驱动不足,价格未能有效站稳便迅速回落。当前,国内处于“银十”消费旺季,叠加国内铝锭库存处于低位,对铝价构成有力支撑,预计后市沪铝将以震荡偏强走势为主。

国内电解铝产量高位运行

国内电解铝市场呈现“产量环比微降,但铝水比例提升、运行产能扩张”的特点。据SMM数据,9月电解铝产量为361.48万吨,同比增1.14%,环比降3.18%。结构性变化更为显著:铝水比例环比增长1.2个百分点至76.3%,导致铸锭量同比减少8.67%至约85.7万吨。产能方面,截至9月底,行业运行产能为4406万吨,实现环比增长,主因山东、云南的置换项目及广西技改项目陆续投产。展望10月,上述项目的持续推进将带动产量进一步上升,同时得益于北方铝液直销计划增加提供的有力支撑,铝水比例预计回升1个百分点至77.3%。

电解铝进口方面,自2020年以来,中国原铝进口量保持强势增长势头,实现了向铝锭进口国的转变。2024年中国累计进口电解铝为213.6万吨,占国内总供应的比例约4.63%。步入2025年,今年前3个月中国原铝的进口量不及去年同期水平,但4月后的月度进口量均实现同比增长。1-8月原铝进口量为171.56万吨,同比增长13.39%。其中8月原铝进口量为217,344.07吨,环比减少12.26%,同比上升33.12%。从进口来源国看,俄罗斯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当月从俄罗斯进口原铝138,114.07吨,环比减少27.39%,同比增加29.24%,在进口总量中的占比达到63.55%。今年中国与俄铝签署了220万吨电解铝进口长单。在西方持续制裁俄罗斯期间,俄铝仍是我国的核心进口来源。印度尼西亚是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当月从印度尼西亚进口原铝32,858.09吨,环比下降13.69%,同比增长72.44%,在进口总量中的占比达到15.12%。

国内电解铝库存仍低于同期水平

9月上旬,国内铝锭在途货源有所减少,但降幅有限,整体库存仍呈累积态势。进入9月中旬后,随着双节假期临近,下游企业存在一定的节前备货需求,同时铝价明显回落也提振了下游接货积极性,国内铝锭累库趋势放缓,并在下旬转为小幅去库。国庆假期期间,国内铝锭与铝棒合计累库8.1万吨,增幅为11.5%,基本符合预期。其中铝棒库存增加2.4万吨,增幅达20.9%。铝锭库存增加5.7万吨至64.9万吨。尽管持续累库使铝锭库存较9月初上升2.6万吨,但当前水平仍较去年同期低3.5万吨,预计10月上半月铝锭库存持稳于65-68万吨。

电解铝成本呈现回落趋势

9月受氧化铝价格下行影响,国内电解铝生产成本呈现回落趋势。据SMM数据,9月中国电解铝行业含税完全成本平均值为16488元/吨,环比下跌1.37%,同比下跌6.58%。截至9月30日,国内电解铝即时成本约16248.67元/吨,较9月初下降429.19元/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607.55元/吨。从具体的成本构成来看,氧化铝是9月电解铝成本下降的主要驱动。据SMM数据,9月全国电解铝行业的氧化铝平均成本为5918元/吨,环比下滑5.33%。这主要由于海内外氧化铝市场均面临供应过剩压力,带动氧化铝价格走低;电力成本整体保持稳定,未对总成本产生明显影响;辅料成本受预焙阳极小幅上涨与氟化盐稳中偏弱共同影响,略有增加,但未改变电解铝总成本的回落趋势。

虽然9月氧化铝价格有所回落,但电解铝现货价格高位整理,在此背景下,电解铝利润以震荡为主,9月SMM国内电解铝行业平均利润为4340元/吨,环比增长8.63%。截至9月30日,国内电解铝即时利润为4471.33元/吨,较9月初增加529.19元/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947.55元/吨。

步入10月,从后期成本变动来看,预计氧化铝现货价格在供应过剩的背景下弱势运行,电力成本变动不大,将以持稳为主;辅料方面,预焙阳极价格预计小幅上涨,而氟化铝价格受原料萤石涨价影响可能明显上行,共同推高辅料成本。综合来看,尽管存在辅料成本的上涨压力,但在氧化铝价格下行主导下,10月电解铝总成本预计仍将继续下探。SMM预计10月国内电解铝行业含税完全成本平均值在15800-16200元/吨区间。

汽车行业产销量稳健增长

国内汽车行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到平稳发展的转变后,市场竞争格局正愈发严峻,但政策环境优化和市场需求升级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与前7个月相比,产量增速持平,销量增速扩大0.6%。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5万辆和28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和16.4%。8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7%,同比上升0.8%,环比下降0.2%,市场库存压力有所缓解。8月国内车市运行平稳,表现超出市场预期。这一态势的形成,得益于国家在治理内卷、提振消费信心方面的系列举措,包括各地国补政策的恢复和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等政策的及时出台。同时,企业新车型的密集投放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共同保障了车市的平稳向好。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长引擎,其产销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长,对整体汽车销量的增长有较强的支撑作用。据中汽协数据,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39.1万辆和13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6.8%,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8.8%。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3%和36.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5%。

下半年在“两新”政策有序实施、新能源免购置税优惠面临退坡、企业新品供给丰富的背景下,汽车消费有望继续增长。不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行业盈利水平将有所承压。中汽协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3290万辆,同比增长4.7%。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

沪铝将震荡偏强

宏观面上,国内经济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但向好基础仍需巩固。预计后续政策层面将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着力做强国内大循环。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放缓,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后期关税政策的走向及其潜在影响是全球经济面临的关键变量。

基本面上,供应端,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持稳,产量处于高位水平,贵州、广西地区部分产能持续复产。需求端,当前正值“金九银十”传统旺季,铝下游加工企业开工率整体呈震荡上行态势,但结构分化明显。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政策支持的领域,铝线缆、板带等需求相对稳健,开工率涨幅领先;但建筑型材受房地产下行周期拖累,表现依然疲软。结合终端消费看,汽车行业景气度相对较高,四季度将步入产销冲刺阶段,同时电网相关订单有望加速释放,这将对铝消费构成关键支撑。库存方面,近期国内铝锭社会库存有所累积,但仍处于历史同期中等偏低位置,这为铝价提供坚实支撑。后续得益于消费推进与铝水比回升对铸锭量的抑制,铝锭社会库存有望在10月中下旬迎来去库拐点。总体而言,预计沪铝后市将以震荡偏强走势为主,主力合约上方压力位为21130元/吨,下方支撑位为20650元/吨。

作者简介:欧阳玉萍,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担任中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白糖、铜品种研究。曾担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交易时间》栏目期货高级评论员,参与解读和点评期货市场走势及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在期货日报、证券时报等财经媒体上发表过数篇专题文章。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