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锂电产业在产能过剩、价格战与需求结构性调整的多重压力下,迎来盈利格局的深度重构。尽管中企凭借技术、产业链、规模、全球化布局等在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但上游原材料价格低位徘徊、中下游库存减值及需求增速放缓等,导致行业整体业绩增长乏力。
截至目前,多数锂电领域上市公司已披露2024年成绩单。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73家已披露2024年年报或业绩快报的上市公司中,从营业收入来看,约半数公司(37家)营收出现下滑,其中振华新材降幅最大,达71.48%;营收超百亿的公司有23家,其中比亚迪、江西铜业、宁德时代、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突破千亿,分别为7771.02亿元、5209.28亿元、3620.13亿元、3036.40亿元、2130.29亿元。
从净利润来看,17家出现亏损,其中天齐锂业亏损高达79亿元;37家净利润出现下滑,占比过半,其中3家同比降逾10倍;净利润超10亿的公司有14家,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突破百亿,分别为507.45亿元、402.54亿元、320.51亿元、135.32亿元。
除了上述公司,还有部分锂电领域上市公司公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电池网统计在内的59家上市公司中,36家预计将出现亏损,占比超六成,其中8家增亏,两家续亏,17家预亏,9家减亏;12家公司预计大幅下降,仅有山东威达、腾远钴业、中科电气、震裕科技、飞荣达、北方华创、凯中精密等7家公司预告大幅上升;道氏技术、富临精工、天铁科技、金圆股份等4家预计扭亏。
从上述132家锂电领域上市公司2024年业绩表现来看,行业整体呈现以下特点:
投资扩产与产能出清交织
2024年,锂电池领域投资扩产与产能出清交织上演。
宁德时代在2024年扩产有所提速,其在年报中提到,宁德时代电池系统2024年产能为676GWh,在建产能为219GWh,产能利用率为76.33%。
此前,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报道,电池网统计了2024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相关情况,统计在内的279个项目中,有229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6281.88亿元(近百亿项目按100亿元计算)。其中,2024年头部企业国内扩产节奏克制放缓,并将主要投资精力转移至海外,国内新投资项目多为二三线企业以及新入局玩家。
锂电领域扩产的同时,产能出清也在持续。
中信证券分析称,锂电池行业核心矛盾由成本转向供给,资本开支增速放缓,供给有望持续出清。2023年与2024年,锂电池行业需求虽然有中高速的增长,但是释放出来的产能更多,涉及制造业行业最基本的问题,供给和需求出现了阶段性错位。
东方证券认为,自2022年初以来,锂电行业虽然经历了业绩连续下滑,目前上游资源的见底、行业的出清与整合以及加工费和产品结构的改善,有望支撑行业利润。考虑动力、储能、出口等不同链条的需求,2025年锂电需求有望保持增长。
产能出清往往伴随价格战,进而拖累全行业盈利。
增速放缓与分化加剧凸显
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60万元/吨的峰值,以及2024年年初的约10万元/吨,跌至2024年末的7.5万元/吨,直接冲击锂盐企业。
从上游矿产资源、锂盐、钴盐以及正极材料等细分领域来看,因锂价回调及库存减值,以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均不佳,出现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在电池网统计在内的19家公布年报或快报的上市公司中,14家营收出现下滑,13家净利润下滑;发布业绩预告的15家公司中,除了腾远钴业预计大幅上升,道氏技术、富临精工预计扭亏之外,其他12家公司均出现亏损或者大幅下降。
同时,受市场竞争加剧和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影响,正极材料公司,特别是三元材料领域公司,头部公司也出现了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
在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锂电装备等领域,业绩分化持续加剧,例如,中科电气预计净利大幅上升,杉杉股份则预计亏损。
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电池四大主要材料出货量均保持同比两位数的增长:正极材料出货量为329.2万吨,同比增长32.9%;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11.5万吨,同比增长23.6%;电解液出货量为152.7万吨,同比增长34.2%;隔膜出货量达到227.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8.6%。
但是,由于电池材料价格长期底部运行,2024年度,我国锂电池四大主要材料总产值3472.4亿元,同比下滑24.8%,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同比下滑。
以电解液为例,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解液市场规模为409.8亿元,同比下滑21.5%,延续了2023年同比下滑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电解液价格的下滑。2024年12月,中国电解液的销售均价已经跌破2万元/吨的地板价。
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提速
业绩承压、竞争加剧之下,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纷纷加速革新,通过材料、系统结构、智能制造、商业模式等多方位的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挖掘潜力赛道机遇。
2024年,高镍化、低钴化、高压快充、硅基负极、复合集流体、干法电极工艺、安全技术等现有锂电材料及技术革新加速纵深布局,呈现多元化创新格局。
同时,固态电池、钠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研发布局也在加快,技术基础日益牢固。
在2024年,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钠电池在储能领域加速商业化落地,“锂钠混用”“固钠混用”方案也开始在部分储能电站落地。
宁德时代在其年报中公布了麒麟电池、神行电池、骁遥电池、天行电池、凝聚态电池、钠离子电池、一体化底盘等主要研发项目。
比亚迪也在年报中披露了刀片电池技术、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刀片电池安全防护技术、魔方储能系统、液冷中压级联储能系统、低成本长寿命钠离子电池等电池相关技术进展。
此外,EVTank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全球储能电池增速已赶超动力电池,其中,在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369.8GWh,同比增长64.9%;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051.2GWh,同比增长21.5%。
除了储能领域,电动船舶、电动工程机械、eVTOL、电动飞行汽车、无人机、商业航天、卫星能源系统、智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设备等市场进一步扩容,有望进一步刺激电池市场需求增长,为产业链发展注入新动能。
例如,2024年,我国“神舟”十八号、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深空探测迈上新台阶。从神舟十八号开始,神舟飞船的主电源储能电池升级为更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单组电池扩容达到30%以上,同时新增了更为精准的充电分流控制模式,安全控制策略自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结语:2024年,锂电产业链在阵痛中重塑,上游资源端加速出清,中游材料环节整合加剧,下游电池龙头通过技术壁垒和全球化布局巩固优势。进入2025年,锂电产业链整体仍处于去库存的筑底阶段,业绩分化态势仍将延续,具备技术、成本与市场响应能力的企业将占据主导地位,优质产能利用率将提升,行业盈利有望向上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