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专家解读系列文章之二:全方位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中铝集团副总经理、中国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田永忠
铜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交通、电子等领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支撑,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要材料。加快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战略举措。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部署了5方面12项重点任务,是铜产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指引,对铜产业强化国内原料保障基础、推动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和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发力,提升原料供应能力
近年,我国找探矿投入持续加大,一定程度上新增了铜资源储量。自产铜矿产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且增速大于全球平均水平,但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较快并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推动国内铜需求快速增长,导致铜原料供应缺口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成为制约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提升国内铜及伴生原料的供应能力,《实施方案》提出了推动国内资源增储上产、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路径。一是聚焦国内重点铜矿成矿区带,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新增一批可供开发的铜矿资源储量。二是加快铜矿开发项目、环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等审批进程,加快推进在产项目扩能、新项目建设,提速增强国内铜矿山供应能力。三是支持现有矿山深部边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开展矿山污染状况调查,协同开展矿山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持续提升铜矿开发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四是聚焦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的痛点、堵点,分类施策,支持建立大型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鼓励矿铜冶炼企业建立废铜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培育一批符合规范条件、竞争力强的废铜加工利用企业和利用含铜二次资源的铜冶炼企业。五是通过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促使资源最大化利用;加大铜矿中伴生资源评价、综合利用,协同提高金、银、钼、铼等保供能力;推广大型选矿设备、绿色选矿药剂以及低品位铜矿及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将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二、调整结构,突显发展质效
2024年,我国精炼铜产量约13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5%左右,铜冶炼企业若继续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将面临资源约束、环境限制、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等诸多挑战。为推动铜产业冶炼端向质量和效益转变,《实施方案》提出促进铜冶炼有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质企业等重要任务。要求新建矿铜冶炼项目原则上需配套相应比例的权益铜精矿产能,有效提升新建项目抗风险能力,促进冶炼端整体盈利能力趋于合理,能有效防范出现产能过剩。引导产能向具有资源、能源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地区有序转移,结合铜冶炼特点,鼓励铜冶炼与化工、建材等产业耦合发展,实现副产硫等就地转化,促进系统资源配置最优化,有利于降低相关产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技术、工艺、装备、管理、人才、创新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的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建设、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提升行业集中度,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型铜企业集团,有效提升我国铜产业的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推动低效产能退出,提升国内冶炼整体水平。
三、联合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化
为协同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优势,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支持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发展,鼓励铜产业集聚区建设铜基新材料中试平台,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原创性技术研发和商业应用研究。支持复杂矿床及超深井矿山安全高效开采、超高海拔极寒地区大规模绿色低碳智能采选、低品位难选矿高效选矿等矿山采选技术攻关。加快研制新一代连铸连轧精密铜管生产线、铜板带坯U形连续挤压在线展平装备、压延铜箔轧机、辊底式连续退火炉、带材自动清洗线、气垫式退火炉等关键装备。引导开展高纯无氧铜、高端压延铜箔、高端引线框架材料等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这将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铜矿开发面临的重点难题,加快进口替代步伐。
四、绿色智能,促进转型升级
绿色低碳转型。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铜产业高质量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资源观,高效利用资源能源。积极鼓励企业按照绿色制造建设要求,高标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重点推广低品位铜矿绿色循环生物提铜技术、绿色高效短流程大型浮选装备成套技术、铜锍连续吹炼技术、双炉连续炼铜技术、阳极炉纯氧燃烧技术、废杂铜低碳处理技术等技术及设备。加强铜冶炼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建设一批达到环保绩效A级水平的标杆企业,鼓励环保绩效C级企业加强治理、提高绩效等级,到2025年底前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铜冶炼产能全部完成环保绩效A级改造。加强铜冶炼领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无害化处理含砷冶炼渣、烟灰等固体废物。建设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广一批节能低碳技术。
智能化转型。我国一半以上铜资源储量分布在西藏和云南,开发条件苛刻,普遍面临高海拔、高寒、缺氧等难题,推动智能化转型是顺应新时代、拥抱新技术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基于铜产业起步早、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实施方案》提出推动铜产业开展基础网络、基础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改造升级,加快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对铜矿企业、铜冶炼企业和铜加工企业提出了具体的改造升级方向。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智能矿山、工厂和典型应用场景。面向关键设备故障解决、生产过程精准控制、安全环保智能管理等场景,大力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与铜行业的融合应用。
五、国际合作,增强全球配置能力
我国铜产业在采选冶加全产业链上,拥有全球先进的工艺技术,尤其是冶炼工艺、技术、装备、标准和服务上优势显著。同时,我国在铜矿石、再生铜、粗铜、阳极铜和部分高端铜材上对外依存度高。《实施方案》提出鼓励符合要求的优质再生铜原料、粗铜、阳极铜等初级产品进口,鼓励冶炼企业与国外矿企签订长期采购协议,旨在实现资源全球配置,提升铜原料保供能力。鼓励国外高端加工企业在我国投资建厂,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科技合作,鼓励高端铜基新材料及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出口,旨在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链协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