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纷纷猜测小米汽车新品会是SUV还是轿车、是纯电还是混动之时,没想到,雷军想玩的,居然是赛道。
2024年7月19日晚7点,雷军的第五次年度演讲如约而至。相较于去年年度演讲“含车量”严重不足的状况,今年的演讲仿佛是雷军给小米汽车开的专场,也像是“小米SU7答网友问”的升级版。
超过3个小时的演讲+新品发布,还是熟悉的味道,一如既往的有梗,满满鸡汤,又不乏“真诚”。雷军对3年造车的缘由、过程进行了更多的细节披露,算是一次全方位地释疑,也给出了新的期待。
小米造车,源于一场意外
“如果不是遭遇“美国制裁”这样巨大的冲击,我们肯定不会贸然进军汽车这样复杂的行业,也不会有今天的小米SU7。”雷军在年度演讲上如是说到。
2021年1月15号,小米被美国制裁。得知消息的雷军紧急召开了董事会商量如何应对,有董事询问“假如手机不能做了,你们三四万人怎么办?”此时,有一位董事建议认真考虑一下造车,从此小米造车拉开序幕。
经过70多天马不停蹄的调研,发现智能电动车趋势已经不可阻挡的雷军,最终决定造车,“当时我的心中只有7个字,虽千万人吾往矣。”
然而,下定决心只是一个开始,拿谁的钱造车、怎样造车、造什么车等问题摆在小米面前,每一个选择都事关重大。
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车,同时宣布,10年内全资投入100亿美金支持造车业务。
雷军透露,造车之初,有几家VC给小米汽车开了价,当时一无所有的小米汽车估值就达到了100亿美金,而且花别人的钱造车几乎无风险,但雷军最终选择拒绝。
“因为造车周期很长,如果拿了别人的钱,想法就很难长期一致。而且,在小米内部造车,手机很多核心技术和研发资源都可以直接用。”雷军坦言。
而小米汽车第一款车选择纯电轿车,且不代工,并花费大量精力在电驱、智驾等核心技术上,也有相似的坚持。雷军表示大部分车企先干SUV,因为相对更加容易,但是小米决定不走寻常路,先从纯电轿车做起,再做其它车型就容易了。
雷军坦率地讲,14年前小米创业伊始,就选择了轻模式,初期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根基不扎实,后来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到今天为止小米都还在补课,所以当小米再次创业时,决定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从核心技术做起,予以10倍投入。
钱全部自己出,事情大部分自己干,风险也是自己扛。创业伊始,千头万绪,小米自然也是压力倍增。
2022年初,在项目压力最大的时候,小米选择停下来开了一场持续21天的马拉松式会议,最终形成一个共识,“小米作为一个新来者,只要能顺利上牌桌,就是巨大的成功。”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耳熟能详了。3年造车,顶着自家发展的压力和来自市场的质疑,小米汽车终于取得收获,今年小米SU7上市之后,凭借火爆的市场表现,惊掉一地眼球。
小米汽车算是挤进了这桌新能源的牌局。
挤上牌桌
“3月28日,小米SU7 正式发布,热度远超想像,一夜之间成为了现象级的爆品。三个多月以来,我每天都像在梦里一样。”雷军感叹。
在此之前,小米SU7也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
彼时,“苹果十年都干不成,凭啥小米三年就能成?”、“真的是你们自研的吗?”等质疑声不绝于耳,雷军也满是焦虑,“我们倾尽全力做的SU7,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卖不动。”
在此境况下,今年2月,小米SU7要敲定全年产量之时,小米汽车仍下定决心,定了7.6万辆,这将是能跟Tesla Model 3比肩的销量。这也意味着,扣除产能爬坡时间,小米SU7月销必须达到1万辆;如果卖不出去,巨大的库存,将是灭顶之灾。
最终,4分钟大定破1万,27分钟破了5万,饱受质疑的小米SU7给汽车市场带来了冲击。4月,小米SU7交付7058辆、5月8630辆、6月交付超过10000辆,小米SU7的销量仍在爬升,并预计7月交付继续超过10000辆。
面对超预期的订单需求,小米汽车对全年销量目标进行了调整——保底10万辆,冲击12万辆,并在6月开始实施双班制生产,官方预计小米SU7全年10万辆的交付目标在11月就可以提前完成。
作为对比,蔚来和小鹏销量突破10万辆耗时约35个月,理想历经23个月,小米若能在11月顺利完成交付10万辆的目标,无疑又将刷新行业记录,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并非不可能。
雷军调侃,在小米决定造车之前的调研过程中,小米拜访了200多人,其中两位好朋友李斌和何小鹏一致力劝他造车。“我在写这个PPT时,我都在想,他们俩劝我造车对他们俩有啥好处,他们难道不怕汽车行业又多了一个友商吗?我一直在想,也许他们就是单纯的为我好,为小米好。”
不知道李总和何总看到今天的小米,是否也会感到一定的压力呢。
此次年度演讲,雷军也透露了小米汽车其他的一些进展。
小米自研的声音大模型首次亮相,据介绍,其能识别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婴儿哭声、水滴声,并能理解声音背后所处的环境和表达的情绪。该大模型将率先应用到小米SU7上,带来车外唤醒防御功能,计划2024年8月全系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