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近1509亿!3个百亿级!4月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大盘点

需求在,市场就在。虽然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当下竞争激烈,但在全球新能源发展趋势不改下,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依旧持续,并不断演变。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4月,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新官宣或签约投资扩产项目有26个,24个公布投资金额,共计1508.78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为62.87亿元。虽然单个项目投资金额较大,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华友控股集团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投资额高达730亿元,超过4月新投资扩产项目投资额的一半。

总体来看,4月,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投资依然处于较为谨慎的状态,从新项目来看,4月这一赛道整体呈现出“电芯+储能”趋势凸显,产业创新孕育突破,全球布局持续演进等特点。

2024年4月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汇总

储能赛道热度依旧 “电芯+储能”趋势凸显

储能依旧是产业扩张的热词。近年来,储能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力的重要途径,在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其发展更是按下“加速键”,企业纷纷加码,竞速该赛道。有业内人士预计,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市场规模增速或超过40%,储能累计装机或将超过抽水蓄能,迎来历史性时刻。

从4月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项目投资大盘便可窥探一二,储能项目依旧占据“半壁江山”,项目透露信息中与其相关的就占据13项之多。

储能赛道热度依旧,背后竞争同样不容小觑。虽然相比去年底,今年一季度储能市场有明显升温,但行业竞争依旧激烈:储能电芯价格已跌破0.4元/Wh,储能系统在今年第一季度也跌到0.64元/Wh,甚至部分储能系统项目报价低至0.54元/Wh,创历史新低。

价格战进入白热化,如何寻求更大发展?“电芯+储能”产业布局似乎已成为企业发力的突破口。其中,4月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新投资项目中就包括:瑞华产业控股在山东肥城的全固态电池及储能项目;首通新能源在广东江门布局的数字固态电池及储能电源系统项目;融和元储在广东珠海的华南智能制造基地也计划配置年产2GWh储能PACK产线,拥有年产5GWh集成能力;江苏捷登控股在浙江金华落地的“10GWh电芯+10GWh储能”系统集成生产基地项目;京能集团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规划的新型长时储能装备制造项目,也将同时引进配套长时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装备制造等项目……

其实,就像正极材料、电解液、负极材料等向上下游延伸一样,减少上游产品对业绩能力的制约,也就为企业自身发展变相创造了效益,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从当下储能产业企业布局来看,他们已不仅仅将目光聚焦在单一的系统集成层面,而是向上游发力,力争将电芯握在手里,将更多的效益点放到自己手中,从而争取更大的利润话语权。

然而,产业触手扩容并非易事,掌握先进技术至关重要。

钠电/固态你追我赶 产业创新孕育新突破

谁掌握了技术,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发展先机。当下,固态电池及钠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重要代名词,装车信息持续引发关注。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4月,我国半固态电池装车量为369MWh,钠离子电池装车量为0.6MWh;1-4月,我国半固态电池装车量为1138.8MWh,钠离子电池装车量为1.3MWh。

具体来看,今年1-4月,我国半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装车配套电池企业分别为卫蓝新能源和宁德时代、孚能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4月8日,搭载清陶能源「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也就是半固态电池的“超级智能轿车”智己L6正式发布并开启预售,真正交付后,半固态电池上车企业将再添新成员。与此同时,该车型的发布也再次让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成为赛道聚焦点,并再度点燃了固态电池产业投资热潮。

不止固态电池,钠电池同样受到企业追捧。从4月份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新项目投资内容来看,统计在内的8个电池投资项目中,除正力新能年产25GWh动力电池项目外,其余项目内容均为固态电池或钠电池。其中,固态电池相关项目4个,投资金额50.35亿元;钠电池相关项目2个,投资金额超110亿元。

在固态电池和钠电池产业竞速的同时,也须意识到,钠电曾引以为豪的成本优势、固态电池曾最具说服力的安全保障,在产业链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尚未从理想转化为现实,所以,技术创新仍在不断寻求突破。与此同时,锌溴液流等储能电池技术也在同步演进。

一代技术,一代产业。伴随新电池技术产业的不断壮大,相关产业链赛道同样也在不断孕育新突破。厦钨新能计划在福建厦门投建高端能源材料工程创新中心项目,公司称,通过新建中试线项目,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流程,加快自身研发速度,同时,中试线项目的投资可以帮助公司拓展新的市场或增加产品线,加快产品迭代速度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客户和合作伙伴。最后,新建中试线项目的投资有助于从设计阶段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另外,4月,金汇能新能源投资50亿在江苏盐城规划的高端负极材料项目,除了可年产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21万吨外,还可年产快充碳化材料4万吨、硅碳负极材料2500吨;碳一新能源斥资20亿元在内蒙古落地的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项目规划生产新型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年度产能3万吨。

产能扩张“踩下刹车” 全球布局持续演进

在新项目持续落地的同时,电池网注意到,4月,还有四大锂电池产业项目宣告终止:4月26日,华软科技公告,终止两大项目,包括:年产12,000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和年产60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4月28日,宝明科技公告,终止62亿元投建安徽省马鞍山市复合铜箔生产基地;4月29日,天力锂能公告,拟终止“淮北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并拟将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5.3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从项目终止原因来看,华软科技表示,受市场行情、投资环境及行政审批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投资建设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推进计划缓慢,未达预期;宝明科技表示,现因公司投资规划发生变化,为避免项目资源投入浪费;天力锂能表示,当前,三元正极材料行业面临诸多挑战,生产成本提高、加工费下降、盈利能力减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三元材料产量的不断下降。

细究项目投资终止背后,或源于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的激烈竞争,为避免更多损失,相关企业产能扩张“踩下刹车”,谨慎迈过深度调整期。

与国内市场收敛布局不同的是,海外市场正成为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发力的热土。4月19日,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湖南裕能称,随着海外尤其是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海外市场需求呈现增长态势。为促进公司海外业务顺利推进,就近配套客户,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强化公司的市场地位,公司拟在新加坡设立投资公司,并由投资公司在西班牙设立项目公司,通过项目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企业发力海外市场的同时,海外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全球产业布局持续演进。

当地时间4月5日,德国促进可持续物理技术研究会在推介活动上发布称,德国专家团队经过近两年的研发,发明了全套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态钠硫电池全自动连续生产工艺,可使电池能量密度超过1000Wh/kg,负极理论装载容量高达20,000Wh/kg。该生产工艺目前已完成总体设计,正与中德两国多所高校合作,建设研发中心和试验产线。预计2024年底可出设备样机和电池样品,2025年底具备量产能力,并计划与产业基金和电池相关企业开展合作,拟在中国投资建厂。

结语:纵深布局、技术突破、海外乃至全球竞争……映射在项目投资扩产方面的这些特点,也象征了淘汰赛过程中相关企业的不同发力路径,同时也暗示了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当下的发展走向和趋势。在此攻势下,竞赛选手或将很快拉开距离,最终谁能留在场上,继续博弈,还要拭目以待。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