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雷霆手段”?国家着手控制锂电池产能扩张 低端重复、落后产能有望加速出清!【SMM专题】

来源:SMM

5月8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其还提到,锂电池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

该《征求意见稿》一出,引发行业巨震,电池板块也借此在5月9日一度涨逾5%,包括天力锂能在内的多只个股一同封死涨停板。而该意见稿中提到的,关于“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的相关建议更是引发行业深思。对此,有锂电产业链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论称,锂电池产业要重质量不过分注重数量,要限制产能扩张。

实际上,回溯以往的《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最早在2015年发布的初版,便早已明确“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电池行业项目”,与如今“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异曲同工。而如今,该意见也是基于当前的锂电池行业情况所作。

据韩国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达到705.5GWh。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2023年仅国内电池产能就已达1860GWh,行业产能过剩明显。而浙商证券等多家市场机构此前也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车所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1200GWh,但动力电池目前的产能规划已经超过了4000GWh,规划产能远超所需产能。

且从当前的锂电市场发展期情况来看,近年来,国内锂电行业高速扩张,产能规模不断增长,但利用率却逐年下滑。产能方面,根据国内锂电池企业的投扩产项目情况,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曾预计,到2025年,我国锂电池产能很可能超3000GWh。

据SMM数据显示,按照当前4月份已经实际落地的产能来算,2024年国内锂电池年化产能在1976GWh左右,而考虑到4月中国锂电池产量94.88GWh的情况,SMM预计2024年国内锂电池年化产量在1138.56GWh,年化产能利用率在57.62%左右。

有媒体甚至预计,到2025年我国锂电池产能利用率很可能降至35%左右。两厢对比,足以看出“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必要性。

举例特定环节来看,以2023年负极市场为例,据SMM调研显示,2023年负极材料产量在160万吨左右,而同年负极材料产能已经高达340万吨上下,印证着2023年负极材料行业产能过剩以及产能利用率低的事实,也因此,2023年负极材料价格也一路下行。2024,负极材料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仍然存在,但发展的契机其实就藏在低迷的行情、藏在一道道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中:对更低价原料的应用、对石墨化技术的改进、对生产流程的规范、对一体化产线的建设;对排产及库存的调控、对资金流的把控;对产品结构、上下游结构的构建;对产品性能的提升、对新型负极如硅基负极、硬碳负极的研发;对海外客户的开拓、对出海计划的部署与落实……2024将是新老玩家竞争激烈的一年,也将是负极行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攀升的一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如何在行业洗牌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是每一家负极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锂电隔膜行业同样面临价格战的问题,为此,企业不得已通过让利来抢占市场份额,加之国内隔膜企业的生产竞争力提升带来的市场份额增加,高价隔膜产品的价格被拉动下行,带动国内锂电隔膜价格呈现下行趋势。且自2024年春节后,头部隔膜企业间因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持续,企业间为抢夺电芯头部企业的大订单而纷纷让利压价,低价抢单使得头部电芯企业获益。锂电隔膜的生产企业以高开工率提高产量和良品率以降低成本,并以低价出货以缓解较高的库存压力。生产方面,当前头部锂电隔膜厂商与二三线企业的开工分化较为严重,部分排名靠后的厂商订单依旧较为缺乏,排产回复迟缓。

展望2024年全年,SMM预计锂电隔膜价格尚在内卷期间,依旧维持下行态势,隔膜企业的利润收窄。随着竞争的加剧,或将有企业处理亏损状态,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国家着手控制产能扩张 业内人士认为将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加快落后产能出清

而放眼当前的锂电池市场,仍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优质产能仍供不应求。低端产能集中扩张,高端产能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在锂电行业尤为凸显。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便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目前我国动力电池更多呈现高端和优质产能不足、低端和劣质产能过剩的情况。其预计,一些全球化和低碳化做得比较好的动力电池企业,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常务理事张建红也预计未来头部电池企业将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二线以下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加速出清。

而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作为国内两大知名动力电池巨头企业,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此前还曾表示,对于当前的锂电池企业而言,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相比,其他企业卷价格“没有资格”,卷不过这两大龙头,其余企业只能同生共死。

而一二三线电池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可以从其各自的业绩报告中窥见一二。宁德时代作为全球毋庸置疑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其2023年营收高达4009.1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高达441.21亿元;而反观孚能科技,2023年却净亏损17.74亿元,瑞浦兰钧亏损也高达19.43亿元,与宁德时代超百亿的净利润相比有着云泥之别,足以可见市场竞争之激烈。

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预计,2024年价格战还会继续,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行业基本整顿完成,届时电池供应商数量将从目前的50家精简到10家左右。

提及此次的《征求意见稿》,据SMM初步了解,此次的意见稿在年度实际产量和产能门槛方面,虽然其规定上一年度的实际产量应不低于当年实际产能的50%这一点与2021年的规定保持一致,但是由于行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实质上这一标准变得更加严格。

此外,工信部在此次意见稿中也重申了研发费用率不低于3%的规定,叠加产能利用率不低于50%的规定,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加快落后产能出清。

科创板日报方面也在此次访多家电池企业高管时提到其对该意见稿的相关看法,不少高管也坦言,这将有助于电池行业健康发展,结合自身情况增强竞争力。华盛锂电董事长沈锦良评价称,工信部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利于引导锂电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不再单纯扩大产能,要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将加快落后产能出清,防止低价无序竞争。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原秘书长刘彦龙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也表示,新规范条件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要求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对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做出了最低要求,体现了政府部门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他表示,新规范条件将有助于防止企业盲目追求扩大产能的行为,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位来自国内头部锂电池生产商标准部门的知情人士也表示,新规范条件将会促进锂电池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长期来看,头部企业有望迎来效益,而技术储备较浅的企业则有可能面临淘汰。

湖南长沙望城区先进储能产业链链长李卫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征求意见稿》优化了锂电池及主材的技术标准,引导行业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避免无序竞争,将助推行业健康发展。其认为,该意见稿一方面有助于锂电池行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企业为了达到新的技术标准,将增加研发投入,推动锂电池技术的创新,下游企业也将选择更高质量的原材料供应商,从而提升中国锂电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还有利于实现行业绿色发展,产能的合理控制和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锂电池行业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

东莞证券分析师黄秀瑜也在近日评价称,在当前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工信部对行业规范条件进行修订,引导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利好头部企业。黄秀瑜表示,加快落后产能出清,防止低价无序竞争,有利于拥有技术优势和优质产能的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和盈利修复。征求意见稿注重产品质量和低碳环保,为企业"出海"做积极铺垫,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但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锂电池环节虽然产能过剩明显,但终端新能源汽车领域并未存在产能明显过剩现象,具体请查看《从末端到榜首 中国汽车产业巨变下产能过剩论是谬论!》一文。

推荐阅读:

》万亿大市场开启! 汽车、电池回收、拆解行业迎来风口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