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内半导体行业并购报告:并购交易越来越活跃 已达每年30起;交易金额在每年200亿元

近几年来,国内半导体领域的并购交易,开始出现逐渐增多的情况。

对此,《科创板日报》特约研究员针对并购的整体状况,从交易规模、标题估值与交易设计、标的群体、并购动因、标的画像等多个维度,在经过深度研究后提出了分析报告,希望能助力买方和卖方,抓住行业整合的窗口期,审慎思考并把握合适的并购机会,实现行业的多方共赢发展。

交易规模:半导体并购交易持续活跃,2022年起交易数量显著增加

2021年起,境内半导体领域的并购交易,呈现持续活跃的态势。交易数量上,2021-2023年每年披露的交易数量均保持在20起以上,2022年和2023年的交易数量更是攀升至30起左右的水平,与2022年起半导体板块在资本市场中的热度减退、以及上市门槛的提高有一定关联。交易金额上,已披露的交易金额,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稳定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高水平。

image

标的估值与交易设计:以中小型交易为主,部分交易应用差异化定价及创新支付方式

境内半导体并购交易,呈现以中小型交易为主导的特征。2020年至今,已披露标的估值的交易合计86起,其中,标的综合估值在2亿元以内的交易达到35起,占比41%。

对于规模较小的创新型半导体企业,并购方能以相对低廉的成本获得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业务,且并购后的整合与消化难度小,因此受到众多并购买方的青睐。例如英唐智控通过连续收购上海芯石和先锋微技术,快速实现由分销业务向半导体设计开发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华大九天则通过收购芯达科技,弥补了数字设计和晶圆制造EDA工具的短板。

对价设计上,部分交易采用差异化估值定价的策略,以实现对标的不同背景、不同轮次股东利益的平衡;支付方式上,也有部分交易创新性地采用现金之外的各类复合支付方式,在减轻买方资金压力的同时,实现对标的核心管理团队的深度绑定。

以思瑞浦收购创芯微的交易为例,标的创芯微的综合估值为10.6亿元,其中,管理团队、早期个人投资人、其余各轮次投资人所获得的交易对价对应的创芯微估值,分别为8.7亿元、11.5亿元、16.2亿元,差异化估值定价的交易方案,考虑了不同股东的投资时间和投资成本的差异,能够最大程度上促成交易。

差异化定价的策略,也被其他行业的并购交易所广泛采用,例如歌尔光学收购驭光科技等。

此外,标的创芯微管理团队股东的对价支付方式,为可转债+现金,其他投资人则全部现金退出,可转债的引入能够有效地避免管理层直接套现,也给交易双方提供了更灵活的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创芯微在2023年1-9月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在2024-2026年的合计承诺净利润达2.2亿,平均每年承诺净利润7,333万元对应本次交易的P/E为14.5x,这一相对激进的业绩承诺,也进一步控制了交易风险。

image

标的群体:

过往的半导体交易中,标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中游设计以及上游支撑(EDA/IP工具、设备、材料)环节两大细分领域,合计占比达到60%。相比2020年和2021年,2022年以来,对于半导体上游支撑环节及制造封测环节的收购显著增加,标的行业为工具/材料/设备的交易占比,由24%升至32%,标的行业为封测/晶圆厂的交易占比由15%升至25%。

由此可见,半导体领域的并购逐渐向上游支撑环节、晶圆制造、封测等环节延伸,细分环节中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标的更多地被发掘,半导体领域的并购呈现出深化的趋势。

2020年和2021年,中游设计环节标的的主营业务较为多元,主要产品涉及模拟芯片、SoC、存储芯片、MCU、ASIC等,而2022年以来的交易中,模拟芯片这一细分领域的标的显著增加,共发生14起,占同期中游设计环节交易的比例达64%,代表性交易包括思瑞浦收购创芯微、纳芯微收购昆腾微等。

在半导体中游设计环节,模拟芯片和存储芯片两大细分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并购整合潜力。模拟芯片以其产品种类繁多、生命周期长、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将持续作为半导体并购的热门领域。通过并购模拟芯片公司,可以快速拓宽产品线并丰富技术储备。当前市场环境下,价格战和厂商去库存压力等因素叠加,进一步推动了模拟芯片厂商寻求整合以应对市场挑战。

存储芯片为半导体产业的第二大子行业,技术及资金壁垒较高,随着存储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持续快速演进,高速、高容量的存储芯片需求不断增长,厂商有望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升级换代,抓住存储市场的发展机遇。

相比2020年和2021年,2022年至今上游支撑环节的并购交易中,标的行业为EDA/IP工具、设备、材料的交易数量均有增加,代表性交易包括概伦电子收购芯智联、罗伯特科收购斐控泰克、雅克科技收购SKC-ENF等。

长期来看,EDA将是并购扩展的关键方向。EDA工具的研发门槛较高,并购一直以来是头部EDA厂商打造全流程平台的重要战略手段。通过并购能有效扩大EDA工具组合,搭载和融合更多技术,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力,重难点在于收购的不同的EDA点工具之间的协同。

标的行业为制造封测的交易数量大幅增加,代表性交易包括TCL中环收购鑫芯半导体、晶能微电子收购益中封装等。未来,在制造封测环节,先进产能领域的并购活动将保持高发态势。目前国内晶圆制造和半导体封测的低端产能,开始趋于过剩,长期来看价值不断减损。而先进产能是抢占市场、赢得先机的关键制胜手段,通过并购整合,对战略资源重新进行规划和分配,进而快速扩大先进产能,是相关厂商在当前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image

image

并购动因:

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非相关多元化,是2020年至今境内半导体并购交易的主要动因,分别占比45%、21%、20%。

相比2020年和2021年,2022年至今,横向并购交易占比升至半数,细分领域主要包括模拟芯片、EDA、材料等。其中,模拟芯片和材料领域的横向并购,主要目的在于丰富产品种类、扩展市场份额,例如思瑞浦通过收购创芯微扩张产品布局和下游领域,向综合性模拟芯片厂商迈进。

而EDA领域的横向并购,则主要由补齐技术短板驱动,例如概伦电子通过收购芯智联,弥补了产品在板级和封装级设计的空白,丰富了EDA生态布局。

纵向并购的交易占比,从2020-2021年的17%,升至2022年至今的23%,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产业方,通过并购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布局,主要包括拓展制造、封测环节。例如江波龙通过收购力成苏州新增存储芯片封装测试等业务,补足其封装测试的生产能力;扬杰科技等IDM厂商,通过并购晶圆厂完善芯片尺寸和产能。

非相关多元化交易,指建筑业、服装业等传统行业的买方,跨界并购半导体标的的并购交易。这类交易占比从2020-2021年的32%,降至2022年至今的13%。随着半导体行业在2022年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半导体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逐渐回归理性。其他传统行业的公司通过并购跨界布局半导体的热情,在显著降低,以短期利益为导向切入半导体行业的买方,难以获得预期的回报,买方总体上更加谨慎和理性,并开始逐步收敛到半导体及相关行业,且监管机构对于这类弱相关领域的跨界收购,会加强审核力度。

相关多元化交易,指与半导体行业有一定关联度的科技产业买方,并购半导体标的的并购交易,2022年至今这类交易的占比升至11%,电子、光学、设备制造等领域的产业买方,也通过收购布局半导体领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这类产业买方在并购半导体企业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现有业务领域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可以通过连续并购,实现业务范围的快速拓展和产业链的联动。相关多元化交易,也将因其对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在半导体并购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产业整合和发展的深层次逻辑出发,半导体行业内的上市公司或产业集团,将持续作为并购交易的重要发起方和主导方。在过去数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内半导体上市公司和产业集团,已在业务领域内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壁垒和广泛的市场资源,行业调整也给它们带来了深化产业布局的窗口期,政策层面也明确提出对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的支持,在强烈的业务发展诉求的驱动下,这类公司有望通过以“大吃小”为主要模式的并购整合,实现竞争力的跃升。

此外,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核心发力方向,央国企有望在利好政策助推下,通过在半导体领域实施并购重组,将更多资源聚焦在前沿科技创新领域,为长期发展注入活力,带动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链升级。

image

image

标的画像

合适的半导体并购标的画像,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体量较小、在某一细分领域有突出的技术或产品优势的标的。这类标的往往受限于业务规模的天花板,甚至仍处于亏损状态,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在产业周期调整和融资遇阻的情况下,可能会面临生存问题。但其在细分领域的独特优势,能够给并购买方带来一定的协同价值,被并购后在合适买方的赋能下,可以实现业务的快速拓展和放量。

第二类,是IPO上市失败、或仍处于IPO进程中但上市前景并不乐观的标的。近年来,尽管半导体企业纷纷寻求在A股上市,但仍有部分半导体公司面临着IPO上市的种种挑战,甚至因合规问题导致上市申请被终止。这类公司一般具备一定的规模体量,经营状况尚佳。但一方面IPO上市难度增大,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估值收缩,稀缺性不强的公司上市之后也难以获得预期中的市值,因此这类公司也开始考虑被并购的机会。

例如在纳芯微收购昆腾微的交易中,标的昆腾微曾两次尝试IPO上市,并在并购交易首次披露时,正处于第二次IPO申报进程中。但昆腾微最终选择主动撤回上市申请,转而寻求通过被并购实现发展目标

对潜在的并购买方而言,这类标的在申报IPO的过程中已经过较为系统和完善的业务、财务梳理和审核,潜在风险也得到了相对充分的揭示,接洽和尽调的成本较低,其中发展稳定、有良好技术资源积累的公司,能够通过被并购为产业买方带来长期协同价值。近期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带来的A股IPO阶段性放缓,有望加速推动优质半导体公司流向并购市场,进一步释放行业整合空间。

第三类,是境外公司旗下的资产。众多境外半导体企业在不同地区设立不同业务方向的子公司,以实现全球化的多元业务布局,在进行战略调整、剥离非核心资产时,能够催生旗下子公司被并购的机会。这些子公司依托于集团公司的技术和资源支持,经营发展普遍进入较成熟的阶段,被并购后能够直接帮助买方扩大规模、增厚业绩或扩展全球化布局。

其中,对于境外的标的,并购时可以参考交易顾问团队的意见,充分评估地缘政治因素对其客户稳定性和业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并在整合阶段重点关注其中国业务的拓展,以降低境外业务的可持续性风险。

交易设计

在方案设计层面,需要在充分考虑根据交易的实际情况、及各个参与方诉求的基础上,在交易节奏、估值体系、差异化的对价设计、支付方式选择、业绩承诺安排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定制。

交易节奏上,可以考虑分步收购的方式,先适当参股,密切关注标的的经营情况和战略动向,待标的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再追加投资实现控股收购,进而有效控制并购风险。在“先参后并”的方式中,有行业资源的并购基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以有效挖掘有并购潜质的标的,并帮助其与产业买方形成协同效应,以此推动更多高质量的并购交易发生。

估值体系上,由于并购和融资交易的战略视角和目标存在显著差异,且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可能导致估值逻辑发生巨大变化,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及时灵活调整估值预期和方法,避免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公司的价值。

对价设计上,应深入剖析交易各方的核心诉求,以促成交易为出发点,根据标的股东的角色定位、投资时间和成本、未来是否继续参与标的的经营管理等因素,为不同的参与方设计差异化的对价。鉴于定价方案涉及多方核心利益的博弈,需要买卖双方有足够的耐心,协商出多方共赢的方案。

支付方式上,除了常见的现金支付之外,还可以适当引入股份、可转债等支付工具,实现对标的公司核心团队的长期深层次激励,共享发展成果。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可以使用子公司的股权作为对价支付方式,相比上市公司直接发行股份进行收购更具灵活性,若该子公司未来成功实现独立上市,并购卖方所持有的股权也将具备流通价值,能够进一步提升并购交易的吸引力和潜在回报。

在业绩承诺上,并购双方应审慎评估交易的潜在风险,充分考虑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波动,合理设置承诺期及业绩指标,避免盲目乐观。此外,可以考虑通过超额业绩奖励、或后续收购承诺等方式,实现对标的的有效激励,在保障交易效果的前提下,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更好地平衡交易风险与收益。

最后,由于标的供给超过买方的收购需求,当前境内的半导体并购市场实质上仍为买方市场。理性的创始人及投资人股东应当从长期战略视角出发,审慎思考并把握合适的并购机会,抓住行业整合的窗口期,在实现自身回报的同时,为行业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巴浩言为华兴资本员工,王智为上海韦豪创芯投资员工)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