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所属专题

2023SMM(首届)铝上游产业链峰会

诚邀氧化铝上下游企业共聚广西南宁,共同探讨新交易模式,新产业问题,新合作方式等问题,力求助推氧化铝上下游企业重启下一轮发展引擎。

 | 进入专题>

2023SMM(首届)铝上游产业链峰会

2023年烧碱市场回顾 双碳背景下烧碱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SMM铝上游峰会】

来源:SMM

SMM11月17日讯:在SMM举办的2023首届铝上游产业链峰会上,山东省氯碱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宋祥东主要介绍了今年国内宏观经济情况、烧碱行业背景及市场简要分析、双碳政策及烧碱行业相关政策、双碳政策对烧碱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宏观经济背景

今年以来经济总体上行,走势明显分为两阶段:一季度显著强于二季度,去年二季度低基数推升大部分同比指标。

产出端受到防疫政策放开后短暂调整、经济结构转型、美国对华打压、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行业强弱分化严重,原材料明显弱于制造业。

实际投资需求在基建和制造业支持下基本持稳,但房地产投资明显拖累整体投资。未来基建投资仍是稳定经济的重要部分,制造业投资也有望持稳,地产投资恢复的程度决定经济上行斜率。消费同样在防疫政策调整后明显恢复,尤其是线下服务消费。预计下半年消费增长趋势不变。外需继续走弱,海外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风险不低,需要警惕风险对我们的影响。

二季度金融市场担忧的通缩问题下半年将缓和,企业营收面临的价格压力下降。货币政策将维持宽松,但财政政策空间有限,增量空间仍需关注资金来源。汇率在持续走弱后有望反弹,商品价格将继续低位震荡,但分化可能减小。

综合来看,年初以来供需结构性分化持续扩大,经济跌至阶段性低位后年中开始有企稳迹象,库存周期倒退至主动去后二季度重回被动去。预计下半年消费、地产、外需仍为核心关注点,全年5%的GDP 增速目标大概率实现。需要强调的是,长期看目前经济仍处于底部右侧,即使没有政策经济也能实现弱修复,我们对此维持乐观看待。而包括全面降息在内的稳经济政策开始发力,有助于经济企稳后回升,二季度将成为年内经济底,下半年经济重回修复。

要素

(1)产出再度加速增长修复趋势不变;(2)基建、制造业带动投资地产弱企稳;(3)耐用品消费加速消费将继续增长;(4)外需总体风险不减出口结构加速调整;(5)企业利润结构差异有所上升;(6)基建制造业支持投资地产仍是关键。


烧碱行业背景

基本形势

氯碱是最基础化学工业之一,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化工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关乎供应链稳定与产业链安全,关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

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发达国家制造业加速“回流”,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加速“缩链”,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割裂现象仍在持续;国内随着供给侧改革、“双碳”战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产业智改速转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深入,我国氯碱行业与化工产业进入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迎来发展方式与模型的大转型、大重构。

新的形势下我国氯碱行业必须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铸造新的竞争优势。

全球现状

中国烧碱总产能4757万吨,占世界产能的46.43%。

2022年,全球烧碱产能约为10245万吨,聚氯乙烯(PVC)产能约为6030万吨。

近年世界氯碱行业格局特点:

1、欧洲实施汞减排,2017年12月11日前淘汰汞法装置,烧碱产能有所降低。2022年,受国际能源关系变化等因素影响,欧洲氯碱装置开工率下降,当地变为烧碱净进口区域。

2、美国是全球氯碱强国,近年来美国页岩气的兴起,大幅度降低氯碱制造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低成本优势使得美国维持了全球氯碱出口大国的地位。

3、当前氯碱产品需求增速较快的地区主要为印度、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等。在亚洲国家中,印度、越南、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烧碱产能会有一定增长,但这些新兴市场整体仍将保持供不应求的格局,进口量会进一步提升。

北美:美国占北美地区烧碱产能90%以上,为烧碱净出口地区,未来烧碱出口数量将保持增长趋势。

欧洲:2022年受国际能源关系变化影响,欧洲烧碱装置开工率下降,当地变为烧碱净进口区域,2023年进口烧碱需求或将有所减少。

印度次大陆:印度地区烧碱产品于2021年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其贸易流向发生变化,当地2022年烧碱出口量增加。

我国烧碱情况

2023年全年预计国内烧碱企业至166家,产能净增加121万吨,总产能4878万吨。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9月我国烧碱(折100%)产量345.5万吨,同比增加2.6%;1-9月我国烧碱(折100%)产量3024.9万吨,同比增长2.1%。

2021-2022年,烧碱装置开工率保持相对高位,除局部地区受疫情影响灵活调整开工,短时装置负荷下调外,其他时间装置开工负荷较足。

2023年1-9月,开工率平均约83.2%,同比有所下降。

山东省烧碱总体情况

山东省是氯碱大省,共34家生产厂家,氯碱产能、产量均居全国首位。2022年,全省烧碱产量1081.6万吨、同比增长3.6%,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7.2%;氯碱企业烧碱等基础原料产品营业收入1716亿元,同比增长8.2%;氯碱产业链产品营业收入约4200亿元,居全国第一。

山东省发展氯碱行业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是天然优势突出。拥有丰富的原盐资源,为氯碱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为氯碱产品生产销售提供了条件。海岸线漫长,滨海地区有青岛、潍坊、东营、滨州、烟台五处化工产品港口,港口数量全国居首。电力供应相对充足,企业大都建有自备热电厂,能够提供稳定、低格相对较低的热电供应保障。

二是工艺技术领先。省内烧碱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非常重视,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全部实现离子膜法生产,并完成膜极距改造,整体水平远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生产技术及综合管理全面提升,标杆企业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安全、环保、节能和智能化,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德州实华的乙炔和二氯乙烷无汞催化合成氯乙烯新工艺已经建设完成,不仅解决PVC生产过程的汞污染,而且明显降低产品成本约500元/吨。青岛海湾的乙烯法代替电石法PVC生产树立了转型标杆。

三是龙头带动明显。氯碱新项目逐步建成投产,下游产业链逐渐拉伸加宽,以氯碱为基础的化工产业发展日臻完善。烟台万华、滨化集团、东岳集团、青岛海湾、济宁中银、金岭化工、山东恒通、鲁西化工、茌平信发、德州实华等龙头企业实施高端精细化战略,拉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下游主要产品聚氯乙烯、氯化石蜡、氯化聚乙烯、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甲烷氯化物、己二酸、三氯氢硅、氯化苯、双氧水、发泡剂、光气、异氰酸酯等都具备一定规模,走在全国氯碱行业的前列。

山东省烧碱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积极推进氯碱与石化、煤化工、氟化工结合发展,拓宽氯气、氢气利用路径,重点向下游延伸高附加值的精细耗氯项目,指导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加速打造以高端新材料、复合材料为主的全产业链氯碱产业集群。海湾化学主导产品乙烯法聚氯乙烯产能位居国内头部行列,大力深耕“高端石化产品、乙烯基聚合物、硅化物、先进环氧复合材料”等优势产业链,加速打造全产业链化工基地,被国资委评为“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汶上化工产业园、鱼台张黄化工产业园坚持链式思维、系统思维,强化氯碱行业上下游产业协同,以中银电化、鲁泰化学等企业为核心,招引20余家“吃氯加氢”下游企业融合发展,产业链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

(2)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所调研11家重点氯碱化工企业,研发总投入为64711.5万元,约占2022年营业总收入的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4%)。东岳集团历经8年时间,成功研发高效离子膜,打破国外离子膜新材料垄断,实现了我国氯碱全氟离子膜“从无到有”的突破,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氯碱全氟离子膜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国产氯碱全氟离子膜的问世,让国外产品价格应声而落,有力推动了国内氯碱企业的改造升级,2015年我国石棉隔膜氯碱装置全部改造成离子膜氯碱装置。

(3)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数字化技术改造,健全DCS(集散控制系统)等生产控制系统,推广应用设备数控、装置先进控制、先进感知、实时大数据监控等先进技术,持续提升生产过程、工艺技术、装备设施数字化水平。海化氯碱以“智能化”助力企业全面精益管理,一部手机就能完成车辆自动排队、车牌识别入厂、上磅自动计量、货品自动充装,效率提升25%,工作量降低15%。滨化集团通过引进Unisim、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与现有DCS控制系统结合,实现能源全过程扁平化管理,被评为“国家级智能示范工厂”和“山东省智能化技术改造标杆企业”。

(4)能效水平不断提升
大力推动氯碱行业能耗审核和节能技术改造,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烧碱单位产品能耗限额》(DB37/753-2015),将氯碱企业全部纳入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名单,定期开展能耗审核。推动氯碱企业淘汰不达标电解槽,及时更换离子膜,膜极距改造率达到100%,能效水平不断提升。滨化集团引进先进的氧阴极技术,吨碱电耗降低超600千瓦时,节能率30%。海湾化学稳定控制进出槽盐水和碱液浓度、进槽盐水质量、槽温、氯气和氢气吸力,电解槽运行电流维持在18kA,电流效率高于96%。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7家氯碱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优于标杆能耗水平315千克标准煤/吨,滨化集团连续8年、海湾化学连续2年入选全国氯碱行业能效“领跑者”。

(5)安全环保不断稳固
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构建循环产业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烟台万华建立起了全员自主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持续加大安全投入,2022年安全投入支出989万元,保障了公司生产安全稳定运行。鲁泰化学通过加强蒸汽疏水、循环水系统排污等源头防控管理,保证了废水的有效收集和梯级回用,截至2022年底,鲁泰化学已实现“废水零排放40个月”,被中国环境报理事会授予“绿色企业管理奖”。滨化集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全面实现了清洁生产“吃干榨净”,形成了具有滨化特色的一体化氯碱产业链。


市场简要分析

烧碱

2023年,国内外需求转弱,叠加大宗能源价格回落,液碱市场价格也持续下滑,价格频繁刷新年内新低。

今年价格趋势逆向调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液碱出口市场逐月呈现环比下降趋势,增加了区域销售压力。

二是自去年年底开始氯碱装置陆续新增或复产了124万吨的烧碱产能,烧碱产能增量明显。

三是氯碱装置开工负荷率较高。多数时间段周度开工负荷率水平维持在82%-85%,较去年同期开工负荷率水平处于偏高位置。

四是需求疲软。今年多数大宗商品行情不佳,而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原材料的烧碱,受其传导影响,需求表现疲软。

五是2023年市场物流运输情况恢复正常,市场回归烧碱真实供需现状——供需弱平衡。

氧化铝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我国氧化铝产量707.2万吨,同比增加1.6%;1-9月我国氧化铝产量6170.6万吨,同比增加0.8%。

10月底氧化铝现货密集成交,供应偏紧。主要原因是铝厂现货需求旺盛,而近期广西、贵州、重庆、山东、山西等地多家氧化铝厂出现检修、减产现象,加剧了现货供应偏紧。

需求方面,近期电解铝生产整体稳定,但铝厂补库需求较强。供应方面,近期氧化铝生产不够稳定,检修现象偏多。本周崇左龙州新翔铝业再度启动复产,复产产能100 万吨。

进出口方面,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9月中国氧化铝进口量19.14万吨,环比下降23.75%,同比下降23%;1-9月中国累计进口氧化铝133.1 万吨,同比下降6.2%。9月出口氧化铝9万吨,同比下降0.3%;1-9月累计出口93万吨,同比增长15.6%。

未来预测供需状况较好,冬季限产预期较强,且当前氧化铝厂产能受限,主要因天气限产、赤坭库库容紧张以及矿石供应不足问题加剧等因素,氧化铝后期难有增量,而冬季铝厂补库需求较强,加剧了当前现货供应偏紧状况,价格支撑较强。从成本来看,煤炭和烧碱价格处于高位,山西河南等地利润较低,铝厂利润偏高,成本支撑位较高。

烧碱出口情况

2023年液碱出口市场的出口价格不断呈现下行,出口由年初520美元/吨FOB水平降至三季度末340美元/吨FOB,降幅达34.6%。


双碳政策及烧碱行业相关政策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减少碳足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越来越大。

投资者、客户和员工越来越多地寻找正在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公司。

全球监管机构正在制定规则,要求企业报告准确的碳足迹。

2023年2月9日欧盟正式通过新版碳关税政策(CBAM),规定从2026年起征收碳关税,并于今年10月份上报碳含量。

许多企业发现,准确衡量和减少碳足迹以确保合规性、避免气候风险并提高其作为进步企业的地位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更有甚者西门子公司宣布2030年全线产品将不含碳。

氯碱行业是以盐和电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的基础化工原材料行业,氯碱产品种类多,关联度大,其下游产品达到上千个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延伸价值,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氯碱行业由高速发展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规模稳居世界球首位,企业平均规模稳步提升,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我国氯碱行业作为原料用电无明显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石化行业排放总量的3%。

电力行业脱碳将是碳达峰碳中和的胜负手 关注零碳电力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居于各行业之首,当前我国碳减排最迫切的需求在于通过清洁能源发电替代燃煤发电。依据我国电力供需平衡模型,我们预计2030年前后我国燃煤发电装机有望达峰,峰值为12.9亿千瓦,此后装机规模及利用小时均逐步下降;2060年风电及光伏装机占总装机比重有望超过70%。由于风光装机占比提升对电网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判断未来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及储能装置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煤化工企业开启高效化、低碳化进程

1、优质煤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其他方式调节合成气碳氢比例,降低变换环节的碳消耗。

2、优质煤化工企业效益远远优于行业一般水平,在获取新建能源指标和潜在的碳排放权交易方面都有优势。

3、优质企业有更好的气化工艺,碳转换率更高、煤炭单耗更低,无形之中都降低碳排放。

近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其中进一步明确了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基准和标杆能效水平,并且新增了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的在基准和标杆儿能效水平。从发改委发布的2023年版能效水平要求,对于此前明确的化工产业,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对本次增加的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工业硅,卫生纸原纸、纸巾原纸,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等11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留给企业技术改造的时间为2-3年,涉及到的企业任务紧迫。


双碳政策对烧碱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政策环境分析

国务院2007年发布的《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仍将作为我国烧碱发展紧密相连的重要产业政策,我国烧碱新增产能仍将处于受控状态。此外,在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近两年国家发布的相关“双碳”政策仍将处于重要地位,烧碱企业节能降碳工作将与烧碱生产成本紧密相关。

高能耗行业新一轮高质量供给侧改革

碳中和背景下,相关高能耗子行业或将受到重点限制,或将在未来数年内相继触及产能“天花板”。利好行业存量产能、行业内的高效低耗优质企业以及低碳相关材料生产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根据计算结果,单位GDP碳排放居于前列的基础化工产品分别是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合成氨、工业硅、电石、烧碱、黄磷、MTO、纯碱。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大宗化工品,基本上与电耗高/电力成本占比高的产品相吻合。同时,也与内蒙古给出的禁止新建产能的化工品清单基本吻合。

氯碱:电石或将成受碳中和影响最大品种;内需旺盛增长,高景气有望维持。

纯碱:低附加值高碳排;供需持续趋紧,价格筑底反弹,中枢有望较高水平。

行业发展瓶颈

(1)生产要素约束不断加大,内生创新动力不足。

(2)产能过剩顽疾尚存,下游需求和投资动力不足。

(3)装置品种相对单一,下游深度高度精度亮度不够。

(4)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带来发展空间严重挤压。

(5)逆全球化或起,高端品种和技术引进难度大。

行业发展现状

1、氯碱工业用电量大,“双碳”背景下,氯碱企业用电量及用电价格有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体产能发挥,包括自备热电厂的氯碱企业,单机规模通常较小,发供电及供热能耗较高,指标符合性方面存在一定风险,被迫改造升级、更新换代,甚至被关停的风险都有存在。

2、发展不均衡,部分企业产品单一,新增产品困难,制约了企业发展,并且还将持续,甚至加剧。

3、个别企业不在化工园区内,后期发展一定程度受限。

4、电石法聚氯乙烯触媒更新换代较为紧迫。

5、氯碱厂副废物利用和处理风险,如盐泥、电石泥、VOC、无汞、粉尘、余废热利用等环保风险。

6、氯碱产业属于基础大宗产品行业,生产过程中原料及产品的使用和产出量大、运输量大,对市场影响及受市场影响均较大。

行业发展建议

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七大政策信号:

(1)信号一: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信号二: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关于宏观政策,会议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意味着下半年稳增长政策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落脚点是“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但下半年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预计财政政策是下半年稳增长的一个主要发力点。会议要求“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

(2)一是要认清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把自身融入到大环境的发展中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站位。

二是要坚决执行党和政府及相关经济的工作部署,学习领会和执行各项产业政策,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科学发展理念。

三是要立足本职,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求真务实,注重实效,高质量发展。

引导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新工艺和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提高全行业资源和能源利用水平,减少二氧化碳的生产和排放。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出台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了这项政策,相关细则会陆续出台,我们全行业要做好应对的准备,挑战会更加严峻。

(3)依托产业链优势实现规模化效益。进一步将氯碱化工与其它盐化工、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磷化工、氟化工、有机原料、建筑材料等各产业结合发展模式,优化原料与产业链结构。

持续节能减排,降本增效,通过各种技术路径实现“吃干榨尽”,将氯碱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后综合利用,进一步增效。

与国家新型产业协同发展,如开发氢能、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新材料等。

通过结合“绿电”消纳等产业政策,降低运营成本。

加强全行业对标管理、精细化管理,从管理中要效益。

持续智能化管理系统开发应用,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设备智能化、管理现代化、信息高度集成,有效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如通过电解槽智能优化系统对整个制碱系统进行建模和实时优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精准控制,提高电能生产的经济性,节约能源,实现绿色生产的目的。

 

暂无简介

张珊珊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