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所属专题

2023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年会

本次论坛将涵盖镍、钴、锂、钠电及储能板块,这些板块均是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驱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 进入专题>

2023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年会

“双碳”目标下储能的机遇与挑战 工商业储能市场广阔!【SMM新能源产业年会】

来源:SMM

【“双碳”目标下储能的机遇与挑战 工商业储能市场广阔!】浙江省浙能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马福元:当前电化学储能市场快速增长,而工商业储能市场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但是储能市场依旧面临着储能装机方面新能源装机量低、各式储能技术互有优劣的挑战。

在SMM主办的2023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年会-SMM储能产业年会论坛上,浙江省浙能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马福元围绕“‘双碳’目标下储能的机遇与挑战”的话题展开阐述。他表示,当前电化学储能市场快速增长,而工商业储能市场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但是储能市场依旧面临着储能装机方面新能源装机量低、各式储能技术互有优劣的挑战。

“双碳”目标下储能的机遇

“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0年9月中国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煤电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领域,产生的CO2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3%,是未来减碳的最大主体;

未来,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将在成本、环保等方面,以压倒式优势让煤炭等化石能源加速退出;

对整个电力系统而言,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高速增长和煤电的不断退出,将逐渐形成一个新能源电力高占比的电力系统。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1.3.15 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碳中和的关键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将从补充地位上升到主体地位,意味着新能源将从产、储、输、配、用等各环节带来巨浪滔天的产业机会。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产业的历史性机遇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 4 月明确储能产业发展目标——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 3000 万千瓦

新型储能:除抽水蓄能外的新型电储能技术

按照2个小时时长配置储能,那么未来5年需要新型储能的容量为60GWh,1GWh大约是15-20亿人民币投资,60GWh的储能装机容量将带来900-1200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

储能在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中的支撑作用

发电侧: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发电侧体现为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比持续提升,这将造成两大挑战,一是发电侧间歇性、波动性加大,发/用电失衡概率大幅提升;二是电力系统可调容量、惯量下降,系统应对失衡的能力弱化。

电网侧:电力能源结构和电力负荷的改变,造成电网频率不稳定。

用户侧:负荷峰谷差持续升高、新能源车用电无序性增加,造成电网供电压力大。

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对新型电力系统而言是一种非常好的调频手段。

新型电力系统需增加“储能”为新的基本要素

碳中和的关键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从“源-网-荷”到“源-网-荷-储”,储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第四大基本要素 。

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四高”特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高度数字化、高度智能化。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以及氢能。新能源的主要形式事太阳能和风能。

新能源的特点

可再生;天然的波动性、不可预测性;

风电:出力日内波动幅度最高可达80%,出力高峰出现在凌晨前后,从上午开始逐渐回落,午后到最低点,“逆负荷”特性更明显;

光伏:日内波动幅度100%,峰谷特性鲜明,正午达到当日波峰,正午前后均呈均匀回落态势,夜间出力为0。

什么是储能:

储能即能量的储存;电能的储存是最主要的储能方式。

为什么发展储能:源自电力即发即用与实时平衡

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能源发电,电力是即发即用、无法直接储存的能源形态,为保障电能质量的稳定,在电力供需两端需进行调度,达到实时平衡。

储能的必要性:实现能量的时移

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用,即通过能量的存储实现能量的时移;

电力的实时平衡从趋势上看难度是在加大的:从发电侧看,2021年国内光伏、风电分别占到总发电量的2.3%、7%,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实际出力受光照、风速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出力曲线往往难以预测,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逐年提升对于电力调度与平衡带来压力。

“新能源”与“储能”的“孪生关系”

新能源发展会推动储能的发展;储能好新能源才能更好。

储能分类

储能主要通过电和热的形式进行,而电储能是主要的储能方式:

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占比90%左右:

优点:规模大、寿命长、成本低;

缺点:依赖地质资源,要有山、有水、有落差;随着可选地区减少,占地、移民难度增加,成本上升;

我国抽水蓄能基本由电网公司统一建设和管理。

电化学储能是增长最快的储能技术,截止2021年底,全球装机达到25G,我国5.7 GW:

优点:响应快、配置灵活、控制精准;应用范围广,涵盖发、输、配、送、用等环节;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灵活调节的储能技术需求增加;电池成本下降,以及循环寿命的延长。

电化学储能快速增长

电化学储能特点:响应快、配置灵活、控制精准;

电化学储能的应用范围广:可涵盖发、 输、配 、 送、用 各个环节:调峰/调频,削峰填谷,变电站现场电源,电网辅助服务,需求侧响应等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6.4亿千瓦;分布式及微电网;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

近几年来储能电池性价比的提高

电池价格的下降:目前磷酸铁锂~0.7-0.8元/Wh,还在降

循环寿命的提升:磷酸铁锂12000次

工商业储能市场广阔

19省峰谷电价差超7毛,用户侧储能市场有6万亿!

目前多省工商业储能已走出一条市场化的发展之道,投资商关注投资回报期和收益率更加理性。同时,也有一些担忧,有些投资商没有回归到多边际条件影响下的最高收益率模型,而是开始追求静态投资的绝对最低。一些系统供应商为了迎合这种追求最低造价的需求,开始使用5毛多钱一瓦时的电芯,实则对于项目的收益、系统的安全将埋下巨大的隐患,追求静态投资最低的心态要不得。

储能发展的挑战

储能发展挑战1:储能范围之广,没有一样储能技术可以全覆盖

储能发展挑战2:成本

各类储能经济性指标对比

储能发展挑战3:能源结构状况,以火电为主,新能源比例还很低,任务艰巨

从目前的能源结构状况来看,储能装机还是主要以火电为主,占比高达67.9%,而太阳能和风电等新能源装机占比却仅总计不足10%,未来任务依旧艰巨。

储能发展挑战4:资源禀赋

从2019年陆上风电成本地图显示的数据来看,风电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

2019年,我国陆上风电度成本约0.315~0.565元/(KW h),平均度电成本0.393元/(KW h)。

西北地区度电成本是全国最低水平。

东北、西南大部分地区度电成本相对较低。

从2019年光伏发电成本地图显示的数据来看,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

2019年,我国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约0.290~0.800元/(KW h),平均度电成本0.389元/(KW h)。

从我国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度电成本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呈现西低东高的趋势。

受太阳能资源、土地成本、开发成本较高等因素限制,中东部地区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相对较高。

新基建下的特高压建设

特高压: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建成投运“十三交十一直”24项特高压工程,核准、在建“一交三直”4项特高压工程。已投运特高压工程累计线路长度35583公里、累计变电(换流)容量39667万千伏安(千瓦)

2022年1-7月,福州-厦门、驻马店-武汉特高压交流开工建设,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竣工投产

2022年年内,国网再开工8条特高压!

2022年内,建成投产南阳-荆门-长沙、荆门-武汉特高压交流等工程,计划陆续开工建设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哈密-重庆直流以及武汉—南昌、张北-胜利、川渝和黄石交流“四交四直”8项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

将加快推进大同-天津南交流及陕西-安徽、陕西-河南、蒙西-京津冀、甘肃-浙江、藏电送粤直流等“一交五直”6项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总投资约1100亿元。

储能发展挑战5:“新能源+储能”的“经济账”怎么算?

储能

快速、精准,对源、网、荷都有好处;但目前储能成本相对还高,新能源配储能将增加一定的成本。

“谁受益,谁买单”

“新能源+储能”受益方:发电侧、电网、用户侧;价格机制无法向终端用户疏导;新能源开发商一方“买单”已成默认行规

“谁受益,谁买单”利益如何疏导?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新能源+储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新能源成本还较高,而储能本身还很难盈利的情况下,新能源+储能的成本增加由谁来承担,成为摆在新能源+储能面前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能否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新能源本身发展的未来,也关系到储能能否更好的发展;

“谁受益,谁买单”将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但具体如何来做牵涉到各个方面,只有疏通好各方的利益关系,从源网荷储统盘来考虑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储能发展挑战6:绿电市场的建立

“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趋近于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电力。“绿电”主要来源于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目前,我国的“绿电”主要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主。

2022年1月,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新能源2030年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化交易对新能源是一个全新命题,建立绿电市场以实现环境溢价对冲间歇性方面的劣势,被认为是新能源市场化的可行路径。

浙江省是先行探索绿电交易的省份,2021年5月率先启动了绿电交易试点工作,自2021年11月起,绿电交易在浙江实现了常态化开展。根据浙江电力公司发布的 “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到2025年,浙江绿电交易规模达到新能源发电量10%的目标。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