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格会员

正极材料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一季度近8成企业净利负增长

近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22年全年及2023年一季度业绩已披露完毕。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了57家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业绩情况发现,2022年产业链企业普遍业绩高增,净利增幅最高达34倍;而进入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行业遇冷叠加碳酸锂库存跌价等原因,近80%企业净利同比下降,与2022年一季度相比,增速大幅降低。

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业绩

从营业收入来看,统计在内的57家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总计13792.07亿元,平均营业收入241.97亿元。

具体来看,2022年,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四川路桥、中化国际、华友钴业、湖南裕能、赣锋锂业、天齐锂业、西部矿业、中国宝安、盐湖股份、中伟股份、容百科技、格林美、厦钨新能、盛屯矿业、德方纳米、天赐材料、当升科技、长远锂科、永兴材料、雅化集团、龙蟠科技、振华新材、万润新能、盛新锂能26家公司营业收入超百亿,其中紫金矿业、洛阳钼业以及四川路桥营业收入超千亿。

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翻倍增长的公司达22家,分别为湖南裕能、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盐湖股份、容百科技、德方纳米、天赐材料、当升科技、长远锂科、永兴材料、雅化集团、龙蟠科技、振华新材、万润新能、盛新锂能、中矿资源、富临精工、江特电机、融捷股份、西藏矿业、丰元股份,这一数字在2021年为18家。

2023年一季度,57家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计3299.39亿元,平均营业收入57.88亿元;营业收入逾10亿的有32家,其中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四川路桥、中化国际、华友钴业、湖南裕能6家公司营收超100亿元;不过,一季度仅有6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1倍,有27家公司营收同比下降。

从净利润来看,统计在内的57家上市公司,2022年净利润总计1600.87亿元,平均净利润28.29亿元,仅有4家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

具体来看,2022年,紫金矿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盐湖股份、四川路桥、永兴材料、洛阳钼业、天赐材料、盛新锂能、雅化集团、华友钴业、西部矿业、中矿资源、湖南裕能、融捷股份、德方纳米、江特电机、当升科技、中伟股份、长远锂科、容百科技、中化国际、格林美、振华新材、中国宝安、厦钨新能26家公司净利润逾10亿元,其中紫金矿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盐湖股份、四川路桥5家公司净利润超百亿。

2022年,净利润同比翻倍增长的公司达22家,其中融捷股份、吉翔股份、天齐锂业位列同比增幅前三位,分别为3472.94%、2605.67%、1060.47%;同比下降的公司达15家,其中科恒股份同比跌幅最大,下跌达3392.16%。

与2022年净利大幅增长不同,2023年一季度各企业业绩显得有些“凄凉”。2023年一季度,57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计239.35亿元,平均净利润4.20亿元,净利润超1亿元的有23家,其中,紫金矿业、天齐锂业、四川路桥、赣锋锂业、盐湖股份、中矿资源、华友钴业净利润超10亿元。仅有3家公司实现翻倍增长,其中吉翔股份同比增长1662.76;负增长的公司有43家,出现亏损的有16家,亏损金额最多的公司为德方纳米,亏损7.17亿元。

2022年业绩普遍高增 一季度近8成企业净利负增长

正极材料产值

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194.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7.97%。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14.2万吨,同比增长150.99%,在整个正极材料中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58.65%;三元材料总体出货量为65.8万吨,同比增长55.92%。

2022年1-12月国内碳酸锂销售价格变动表 图/藏格矿业

2022年1-12月国内碳酸锂销售价格变动表 图/藏格矿业

从产值来看,2022年上游的金属尤其是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各类正极材料的价格也出现持续上涨,2022年全年,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平均价格由2021年的5.3万元/吨上涨到2022年的14.5万元/吨,包括三元材料、钴酸锂材料和锰酸锂材料在内的正极材料的年平均价格均同比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2022年中国正极材料的产值已经超过4000亿元,达到4391.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09.4%。

因此,2022年,随着电池材料及上游原材料量价齐升,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业绩维持在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锂资源企业,龙头公司基本满产满销,大幅提振产业链公司业绩,净利润更是实现数倍、数十倍的增长。

以融捷股份为例,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92亿元,同比增长225.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40亿元,同比增长3,472.94%,利润率高达81.6%。

而进入2023年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叠加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整个电池行业进入一个去库存阶段,各企业业绩增速均放缓。从上述统计表格来看,有近80%的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净利呈现负增长状态。

在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百人会、ABEC、海融网、电池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举办的2023年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调研活动中,有业内人士曾透露,“买涨不买跌”是锂电行业通病,锂价开始下跌之后,大多数企业第一反应就是暂停采购,保持观望状态,但此前在高位时囤的原材料还在手中,叠加行业不景气,毛利率快速下降,业绩也随之大起大落。

长远锂科在一季度报中也表示,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同时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下跌,下游市场需求下降,公司产品销量同比减少。同时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价格竞争压力,导致产品毛利下降。

国信证券日前研报表示,2023年一季度,在材料企业方面,由于原料与碳酸锂高度相关的电解液与正极环节在锂盐价格持续下跌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客户递延提货以及一定的资产减值计提,净利润出现较大波动;不过,从一季报中显示,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德方纳米/湖南裕能等正极材料企业一季报显示现库存水平较2022年末分别有12%/41%/51%/66%的下滑,产品库存持续优化,原有库存加速消纳。

电池网注意到,近期,锂盐价格小幅回暖,推动下游对电芯、材料价格关注度、询单频率有所提升,市场情绪和刚需采购有望带动市场活跃性,采购需求或有所回暖。

同时,从新能源车企们公布的4月新能源车销量及交付量来看,市场开始出现明显回暖。乘联会日前也发布消息称,2023年3月乘用车销量季度末冲刺后,4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回归平稳,4月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消费者恢复理性消费,观望情绪得以缓解,前期压抑需求有所释放,整体车市延续3月底的态势,企稳修复。

乘联会分析,2023年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的11家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0.7%,这些企业的4月预估销量为48.2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4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60万辆。考虑到4月的工作日偏短因素,因此4月销量与3月61.7万基本持平已经是很好的表现,尤其是4月的新能源乘用车同比翻倍暴增是很振奋人心的。

产能过剩兵临城下 机遇挑战刚刚开始

根据电池网此前统计,2022年,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相关情况中,统计在内的419个项目中,有361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逾2万亿元。其中,在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领域,电池网统计在内的118个项目中,97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5535.66亿元。

2023年一季度,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相继公布的新投建项目多达111个,有94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整体投资高达5099.94亿元。其中,在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领域,电池网统计在内的34个项目中,28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1556.24亿元。

EVTank在白皮书中指出,2022年,正极材料全行业规划和开建了大量的磷酸铁和磷酸铁锂产能,预计在2023年开始逐步形成有效产能,未来磷酸铁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市场竞争将异常惨烈。

对于正极材料厂而言,机遇与挑战或将才刚刚开始。一方面,电池产业链尚未完全恢复;另一方面,在前几年磷酸铁锂激进的产能扩张之下,产能过剩已“兵临城下”。在此背景下,正极材料企业降低成本,以量换价逐渐成为趋势,目前正极材料企业纷纷向上下游拓展,而拥有上游资源、一体化产业布局的企业已经进入价格战,今年产业或将开始新一轮洗牌。

《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

同时,在保证原有业务正常运行之外,随着钠电池技术的进程加快,大部分正极材料上市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布局钠电新产品、新技术。

据了解,2022年,容百科技钠电正极累计出货几十吨级,公司现有钠电正极产能约1.5万吨/年,计划在2023年底建成3.6万吨/年产能,2024年底建成10万吨/产能;

振华新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开发及产业化(沙文二期扩能项目)将建设年产1.2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目前部分投产;沙文一期技改项目正在推进,建成后将形成1.6万吨正极材料产能;

帕瓦股份已实现多晶型NCM811高镍产品的批量出货,同时前瞻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并获得相关专利,产品处于下游客户验证阶段;

长远锂科钠电正极尤其是层状氧化物路线的样品经客户评测,其性能表现优异,根据客户的需求,公司将于2023年投产一条钠电正极中试线;

格林美已经具备万吨级钠离子电池前驱体材料以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

由于高性价比、高安全性等特点,钠电池成为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一种锂电池补充体系。随着2023年钠电池产业全面提速,面对“新晋玩家”,锂电材料企业凭借丰富的生产经验以及技术优势布局钠电材料,将拥有更多先发优势。

结语:日前,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高端汽车产品逐渐放量,因此高端正极材料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

德方纳米也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储能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良好,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公司认为行业的发展是螺旋式增长,短期内会有波动,长期趋势向上增长,前景广阔。

总体而言,目前动力市场和储能市场还处于发展上升期,短期的波动并未影响行业的长期向好。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加快,风光电场、可再生能源等储能商业化应用迫切,正极材料市场依然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是,随着电池企业、化工企业、上游矿产企业跨界进入到正极材料领域,整个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优质产能优势、技术优势包括成本控制能力,将是正极材料企业核心竞争力。

SMM在线问答访问TA的主页

上海有色网资讯中心,在线回答您的提问!

SMM在线问答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