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蔚来汽车证实已展开针对部分库存车型的促销,最大降幅超10万元,进一步充实了“降价阵营”。不过,在“降价阵营”不断扩充的同时,“涨价大军”也在日益壮大。
“对我们影响其实不大,现车优惠政策还是很不错的,到手价不会差太多。”2月2日,一位宝马销售人员表示。此前一天,宝马品牌部分车型进行价格调整,涉及车型多达52款,最高涨幅为2万元。宝马中国方面表示,归因为受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原材料及物流成本不断上涨,以及供应短缺等影响。
同日,Jeep牧马人全系车型官方指导价上涨1万元,上涨后的售价区间为45.99万-63.49万元。Jeep方面称,本次指导价上涨与成本上涨有关;最近销量持续走高的腾势D9 DM-i官方指导价也上调了6000元,具体调价通知将于2023年3月1日公布。
上一波涨价潮距今并不遥远,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元旦假期前后曾有15个汽车品牌相继官宣涨价,其中包括比亚迪、奇瑞新能源、长安深蓝、荣威、东风新能源、上汽大众、一汽-大众、零跑等。两轮接踵而至的涨价潮,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彼时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关于“新能源车国补即将退坡,车企涨价是必然的”的预测。
据乘联会数据,1月16-27日,乘用车市场零售26.5万辆,同比下降70%,环比上周下降55%,较上月同期下降71%;1月1-27日,乘用车市场零售98.5万辆,同比去年下降45%,较上月同期下降43%。
面对艰难的元月车市,沃尔沃、埃安、五菱宏光、飞凡、蔚来在春节后纷纷启动降价、补贴、抵扣促销,此时Jeep、宝马等仍选择反其道而行之,背后显然另有“动机”。
“盈利能力较强、市场表现较好的车企在终端价格上应对更为灵活,一旦产品力得到市场认可,涨价将对成本上涨和补贴下行的压力进行传导。”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价格”在车企内部是非常慎重决定的策略,“卖得好的时候是涨价的最佳时机,一旦终端销量出现起伏,再涨价就会变得被动。”
过去一年里,国内车市经历了持续阵痛,但即便如此,比亚迪、零跑、埃安等车企依旧交出了超预期的成绩单。以宝马、腾势为例,2022年宝马集团纯电动汽车销量翻了一番以上,并计划在2023年将纯电动汽车在总销量中的份额提高到15%;中国市场,宝马交付了791,985辆BMW和MINI汽车。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为41,886辆,同比增长91.6%;腾势D9于去年10月下旬开启交付,2022年累计销量为9,803辆。今年1月,腾势继续保持正增长,单月销售6,439辆,成为35万元以上新能源豪华MPV销量第一名。
相对拥有涨价“资本”的宝马,在中国已滑落至市场边缘的Jeep的涨价,则更多是一种姿态的体现,对市场影响微乎其微。按照STELLANTIS的战略,Jeep将在华实现“轻资产”运营模式,即“进口模式”。此番调价,有助于维系其进口车的品牌形象。
此外,Jeep和宝马的此轮调价均涉及多款燃油车型,燃油车市场的发展也再度引发行业关注。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常规燃油车市场零售1,487万辆,同比下降13%。崔东树认为,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应享受同样的消费政策环境,一定要确保燃油车有稳定发展空间,“近期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近30%,大幅超越预期增速,影响乘用车市场的均衡平稳发展,因此需要政策逐步回归公平对待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崔东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