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有色网(SMM)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主办的2022SMM有色金属产业年会暨2022SMM黑色产业年会暨大宗商品贸易高峰会-SMM铜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博士/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焦丰顺跟大家解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及其配套产业发展趋势。他首先介绍了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与意义。然后从、新型电力系统主要特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新基建”背景下的能源产业和新型电力系统框架下的装备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一、新型电力系统主要特征
特征一:绿色高效
新能源将成为新增电源的主体,并在电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预计到 2030 和 2060 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分别超过 25% 和 60%。
预计到 2030 和 2060 年,南方电网新能源装机占比将分别达到 41% 和70%。
终端能源消费“再电气化”进程加快,用能清洁化和能效水平显著提升。
初步测算,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将从目前的 30%、30%和 5%提升至 2060 年
约 50%、75%和 50%。
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
绿证及碳汇市场交易的品种将日益成熟,各类辅助服务、惯性服务市场机制逐步健全,将成为新的盈利模式。
今年六月,发改委等六部门发文:鼓励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绿电,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
特征二:柔性互联
电网作为消纳高比例新能源的核心枢纽作用更加显著。
逐步形成“跨省区主干电网+中小型区域电网+配网及微网”的柔性互联形态
源、网、荷柔性互动有机协调更加充分。
储能规模化应用和负荷侧响应市场化有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 和安全保障能力。
特征三:数字赋能
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数字与物理系统深度融合,以数据流引领和优化能量流、业务流。
以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打通源网荷储各环节信息。
依托强大的 “电力+算力”,通过海量信息数据分析和高性能计算技术,透过数据关系发现电网运行规律和潜在风险,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使电网具备超强感知能力、智慧决策能力和快速执行能力。
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
加强基础研发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发电侧:全面可观、精确可测、高度可控
集中式与分散式风光资源精细化评估技术、新能源发电多时空尺度出力特性分析技术、新能源发电监测与预测技术、新能源发电场站和集群精确建模技术。
电网侧:云边融合的调控体系
新能源消纳技术、远距离大容量直流输电技术、电网柔性互联技术、电网稳定运行控制技术、数字电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用户侧:有效聚合海量可调节资源
海量多元用户的供需互动与能效提升技术、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聚合调控技术、电热冷气多元融合技术、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
整合资源、集中智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5年前:初步建立以新能源为主 体的源网荷储体系和市场机制,具备新型电力系统基本特征;
2030年前:推动新能源装机处于主导地位,电网具备超强感知能力、智慧决策能力和协调优化能力,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2060年前: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建成并不断发展,全面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
三、“新基建”背景下的能源产业
相关能源产业
1.国家在疫情形势下,强力推进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模式: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公路、高铁等;新农村建设,巩固提高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乡村能源站”建设等;城市功能完善提升建设。
2.与能源相关的产业:新能源产业:风、光、储、氢能;大规模新能源送出配套输变电工程;全国电力市场和实时现货电力市场建设;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以5G为代表,量子化、激光能源传输等)、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等。
电力系统重构
四、新型电力系统框架下的装备发展趋势
1.“再电气化”进程赋予装备制造业可预期广阔市场
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趋势不可逆转,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终端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的趋势不可逆转;绿色、清洁、低碳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形成共识;我国的资源禀赋、能源安全、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再电气化”进程。
2.装备制造业升级换代刻不容缓
绿色低碳、数字赋能、跨界研发融合; 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应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
3.完整的电力装备上下游产业链
目标:清洁化、数字化、标准化; 逐步实现系统可视化、可量化、可预判、可自愈化、模块化、小型化、可在线运维。逐步实现“透明电网”建设目标。
4.实现路径
促进产学研融合,构建创新联合体,产业联盟; 积极推进上下游产业互动对接; 以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为契机,促进形成完整且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电力产业链。
》2022SMM有色金属产业年会暨2022SMM黑色产业年会暨大宗商品贸易高峰会专题报道
2022年SMM有色-黑色金属产业年会视频直播免费观看
网站端链接:https://www.smm.cn/live/live_detail?li=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