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9月初,铜价大幅下跌后又强势上涨,盘面震荡加剧。
基本面延续强势
笔者认为,目前铜市场的状态是强基本面、弱宏观,或者说是强现实、弱预期的组合。
强基本面的直观反映就是库存的持续去化。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上期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和上海保税区库存仅有26.8万吨,较5月份减少28.7万吨。8月份以来,铜库存去化量达到10万吨。目前,铜库存水平已经跌破2021年12月份的低点,创下自上海保税区库存数据公布以来的最低水平。
近期,LME铜呈现加速去库状态。国内铜库存去化更明显。数据显示,交易所仓库铜库存自8月以来一直维持在3万~4万吨的低位水平,保税区库存则从8月中旬以后开始加速去化。5月中旬-8月中旬,上海保税区铜库存减少10万吨;8月中旬至今,铜库存减少7.6万吨,目前铜库存仅有7.7万吨,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上海保税区的去库,已经开始反映到海外库存变化上。7月份以后,LME铜库存也呈现缓慢去库状态,但是整体维持在13万吨左右的库存,8月中旬以后,去库速度加快,8月底降至12万吨以下,9月5日降至11万吨以下。以上去库主要发生在亚洲库存,对应的是亚洲地区库存从8月15日的7万吨降至8月底的6.45万吨,再到9月5日的5.7万吨。从这些数据能看出,目前全球铜库存去化的主要力量仍来自中国。
在库存持续去化的背景下,铜现货升水也迎来高位。国内现货升水早已回到400元/吨的高位水平,最高达到640元/吨,而LME现货也由8月中旬以前的贴水状态转为升水,并且一路走高,已经达到正常状态的峰值水平。
基本面的强势是目前铜价的最大支撑。低库存限制了铜价的跌幅,给了多头更多的安全边际。此外,低库存也提升了铜价的弹性,微小的利好都有可能刺激铜价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
在原本的预计中,随着国内高温天气结束后,限电解除、供给恢复、供需紧张的格局有望缓解,但事实证明,需求端的反应更大,供需紧张的程度甚至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其主要原因,一是此前供需紧张压低了全行业的库存水平;二是9-10月份是传统消费旺季,限电解除后,中下游企业都在积极补库。从智利、秘鲁等国的铜矿产量看,铜矿产出增长不乐观,而从需求端的电力基建和铜杆产量,都可以看出铜的消费韧性。
能源价格也成为短期支撑
近期,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欧洲对天然气的全球采购,也带动了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OPEC基于对经济下行的判断,实施了象征性的减产,使得油价强势反弹。从技术形态来看,油价再次回落后未能突破前低,也显示OPEC可能有意将油价维持在较高水平。
能源价格强势对于现阶段的经济形势而言并非好事,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但在短期内,对商品价格的提振可能高于对经济的影响。数据显示,铜油比价目前处在2015年以来的低位水平,整体上也位于历史偏低水平,铜价相对油价处在低估水平,因而油价得到支撑后,也会对铜价产生影响。
欧洲能源危机升级,对于铜的基本面也有影响。数据显示,欧洲(除俄罗斯)精铜年产量占全球的12%,需求占全球的11%,处于相对均衡。如果欧洲能源危机继续发酵,首先受影响的将是供给,这也会在短时间内提振铜价。综合而言,能源问题对铜价的影响是一个先扬后抑的过程。
尽管基本面强势,但是,笔者认为,在经济前景悲观的情况下,当前铜供需紧张的状态难以长期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