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再就发展新型储能表态,行业发展有望驶入快车道。
国家能源局再提促进新型储能发展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何洋7月27日在国新办就“加快建设能源强国,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上表示,在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方面还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推动新型储能的试点和示范。通过试点示范,来带动我们新型储能的技术、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会同有关部门一块研究新型储能成本的疏导机制,建立新型储能的成本疏导机制可以推动新型储能的商业化应用和发展。
三是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储能的专项规划研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储能。
四是利用好新型储能的大数据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信息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我们整个新型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曾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多措并举助推新型储能规模化安全发展,《指导意见》首次提出装机规模目标:“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
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国内新型储能发展的基础目标,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
《通知》还提到到2030年,要实现新型储能的全面市场化发展,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从储能应用场景来看,政策要求“加大力度发展”发电侧,“因地制宜发展”电网侧,“灵活多样发展”用户侧。
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当前新型储能中的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占有近九成装机规模。
发展新能储能的必要性在于,随着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占比逐步提高,其发电的不稳定性导致电网输配电压力加大,与此同时夏冬两季用电高峰、日间用电负荷的波动性,对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储能技术具有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势,可在新能源比重不断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2021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2.4GW,累计容量达到5.7GWh,同比增加75%(主要为电化学储能)。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GW以上,这意味着,来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至少还有4倍以上空间。
在落地实施方面,随着各省对新能源配储的要求逐步提升,后续国内大型地面电站配储能比例有望持续提升。国盛证券指出,保守去看预计2025年国内新增风电光伏地面电站装机135GW,如果90%项目配置储能,预计2025年国内大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61GWH。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型储能领域,龙头企业已占据第一方阵。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联合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显示,2021年中国新增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中,装机规模前三名的储能技术提供商为宁德时代、中储国能和亿纬动力,其中宁德时代新增投运规模接近2000兆瓦时,远超其他头部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宁德时代同样保持领先。
海通证券认为,从2022年到“十四五”期末,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至少还有5倍发展空间,细分领域中,锂电池和逆变器作为目前储能系统中价值量最高的两大部分,其设备供应商有望率先受益于储能装机需求的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