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特朗普及拜登政府相继掀起中美“贸易战”、“科技战”、“产业链战”及“基建战”等,美国对华经济“脱钩”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作为关乎国家利益的核心科技之一,半导体成为了这场“脱钩”战略和博弈的关键。于是,美国不断通过出口管制、拒绝许可、撤资禁令和学术管控等举措,封锁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而面对重重压力,中国出台了各类举措加强本土芯片制造等能力,竭力摆脱对外依赖。
但是,随着中美竞争领域扩大以及美国对华封锁举措力度不断加强,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美在技术上长期处于密不可分的状态,已构成庞大的技术网络,“脱钩”并重新构建新的技术网将导致危险和混乱的结果。而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等相关机构认为:一旦中美半导体产业领域完全脱钩,将会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并导致美国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中美半导体脱钩将致美国代价巨大
日前,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表了题为《美中半导体脱钩的代价》一文。通过梳理中美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链中的地位,CSIS计算了脱钩给双方造成的损失以及对全球半导体价值链的冲击,并认为基于中美在全球半导体价值链上的深度融合和互补地位,全面的芯片脱钩将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创新等成本。这些风险及成本具体表现在四大方面。
首先,中美两国外国技术投资大幅下降。CSIS认为,美国和中国作为优势互补的主要参与者,都受益于全球半导体价值链优化。但随着特朗普、拜登政府加强出口限制,将中国主要芯片制造商列入美商务部的实体名单,并阻止中国收购在美上市的科技企业,中国正越来越重视半导体的自给自足。受此影响,2016年至2020年,中美之间与技术有关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96%,而双方用于本土技术创新的研发开支激增。
其次,美企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估算,如果美国对中国采取硬脱钩政策,并彻底禁止该国内半导体公司向中国客户出售产品,那么美国将失去18%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和37%的收入,以及导致1.5万至4万个国内高技术工作岗位流失。当前,虽然美国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对华实施更严格的投资限制、出口管制和科技封锁,但如果美国不扩大现有的“实体清单”出口限制,美国只会失去约8%的全球市场份额和16%的收入。
另外,美国无法与盟友达成广泛共识。CSIS认为,在技术上脱钩的另一个风险是,美国许多盟友不愿切断与中国的贸易。例如美国此前提议在美韩日和台湾地区建立“Chip 4”联盟时,韩国表示这一提议“完全不可接受”。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和BCG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美国构建完全自给自足的本土产业链将至少需要1万亿美元的前期投资,整个行业将需要450亿至1250亿美元的增量用于经常性年度运营成本。而这将最终导致芯片价格整体上涨35%到65%。
再者,阻碍全球半导体科技产业创新。CSIS表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脱钩也不利于整个行业领域的创新发展,越来越严格的市场准入壁垒和技术转让限制将会打破半导体产业链近30年来不断优化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从行业角度来看,最糟糕的结果是一旦中美半导体全面脱钩,世界范围内将可能产生两套半导体技术标准,将半导体产业链切割为两个独立的生态,进而在阻碍创新同时将更高的成本转嫁给终端用户。
对于未来趋势,CSIS在文中称,半导体芯片已经成为中美战略竞争中的重要地缘政治资源。因此,美国出于国家安全考量,将继续优先考虑国内技术创新、供应链弹性以及通过出口控制阻滞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在先进的芯片和投入上依赖美国及其盟友构成了重大的国家安全风险,未来将继续加强半导体自给自足和本土化生产能力。
综合看来,CSIS建议,中美两国在制定半导体相关政策时应该注意严重的经济代价。目前,两国半导体企业已经深深融入了一个复杂且高度相互依存的全球价值链,而这条价值链为行业带来了数十年的进步。鉴于本地化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创新成本,全球半导体价值链的全面脱钩将非常不切实际。对中美两国而言,平衡国家安全利益与经济现实将是一项重大挑战。
美国如何执行“技术脱钩”战略和政策?
既然中美半导体脱钩会产生如此大代价,那美国又是如何执行这一战略?日前,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发布名为《美中技术“脱钩”:战略和政策框架》的报告。该报告认为,中美两国在技术上长期处于密不可分的状态,已经构成一个庞大的技术网络,“脱钩”并重新构建新的技术网将导致危险和混乱的结果,甚至可能造成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局面,并建议美政府采取更多“进攻性”措施强大自身,而非更多限制中国。
随着现代新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5G通信的发展,美国意识到中国的进步和影响力可能威胁其国家利益,进而催生新的“技术民族主义”,同时美政府也认为必须减少与中国的相互依赖。对此,报告指出,美国已将对中国的技术依存视作威胁,因而开展与中国的“技术脱钩”,并已成为这场脱钩运动的主要推动力,而中国则是相对被动和隐忍的一方。但技术脱钩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区域性技术中心,即分别以美国和中国各为中心。
在脱钩战略和政策上,报告将美国的措施方向划分为两种。第一,“防御性”措施:美国早期行动主要是进行限制性措施,包括出口管制、投资限制、市场准入壁垒、签证禁令、金融制裁、技术交易规则、联邦支出限制等。第二,“进攻性措施”:近期美国政府增加了“进攻性”措施,具体为培养美国自身技术实力的积极行动,包括对研发和教育扩大投资等。报告认为,美国的主要努力方向应该是“进攻性”措施,同时采用“防御性”限制来争取时间和空间。但目前,美国的“防御性”措施仍然在继续成倍增加,并引发了一些严重的政策困境。
对于脱钩策略方向,报告分析,目前美国存在三类阵营对中美技术持不同态度,即“限制主义”阵营:认为中美技术关系是零和的,需要大幅收缩双边技术联系。“合作主义”阵营:认为中美科技关系并非零和,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有利。“中间派”阵营:认为中美科技关系复杂而不确定,既有零和因素也有非零和因素,两国的成本和收益各不相同。报告认为,美国应该采取“中间派”战略。因为“中间派”所信奉的“谨慎渐进主义”本身就是三个阵营之间激烈辩论的论据,而且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美国可能意外启动疯狂脱钩行为的风险。
为了制定脱钩策略的指导方针,报告剖析了美国的诸多利益,并提出九项技术脱钩的政策目标。其中,国家安全目标包括保持对中国的军事优势、信息安全问题、关键领域的风险防范、限制中国影响力以及针对所谓人权的行动。经济目标包括针对知识产权和不公平经济实践的行动,以及保持战略竞争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而辅助的非技术目标是获得对中国的普遍影响力,并塑造美国国内叙事。但报告也指出,这九个目标相互关联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境。
美国对华技术脱钩政策概览 图源: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官网
总体而言,报告认为,中美技术脱钩异常复杂,但美国的战略和政策往往过于简单和模糊。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美国政府可能会在遏制与中国的技术相互依存方面做得太少或更可能做得太多,尤其是可能会意外启动一种无法预测或控制的混乱脱钩。对此,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应公开阐明其对全球科技贸易发展的愿景并制定计划,单纯以中国为“靶子”的技术导向限制最终只会给美国带来负面影响。美国应采取更多“进攻性”政策,即推动美国本土的创新和制度继续完善,强化美国自身的技术领先地位、竞争力和供应链复原力。
结语
对于未来中美两国技术脱钩未来走势,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认为,中美关系将进入长期竞争共存的阶段,竞争为主、合作为辅。在这一背景下,未来美国极可能采取“精准脱钩”和“精准挂钩”的策略,即选出特定的战略技术领域,增强脱钩和挂钩的精准度,力争在国家安全、经济收益和技术优势上取得平衡。美方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些中国急需却又无法实现自给的核心技术上坚决脱钩;在两国水平相当或低附加值的技术领域放松出口管制。因为在一些领域硬脱钩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此外,伴随美国主导的各类所谓“民主国家科技联盟”的相继组建,美国的技术脱钩战略还试图将中国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与国家实力和国际秩序密切相关的政治领导力竞争,很大程度上深刻影响着中美技术力量对比的走向,大大增加了中国从第三国购买关键产品、获得先进技术和引进高端人才的难度。如今,在美国的一系列“组合拳”下,技术脱钩的动力已经从单向发展成双向。中美双方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一定程度走向了共同的目标,在客观上促成了“双向脱钩”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