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落地,把握超跌机会。本周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同时美联储点阵图中值显示,预计2022年将加息7次,至2022年底利率为1.9%,2023年底利率为2.8%。加息落地,且没有超出市场预期,大宗商品短期抑制因素解除。另外中国1-2月经济数据超市场预期,国际局势也趋于缓和,短期扰动因素对市场影响趋弱。但高通胀预期、金属低库存现状短期无法逆转,对金属价格仍会形成强支撑。一方面,伴随金属价格高位运行以及金属企业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增长,企业估值修复仍将继续;另一方面,贵金属的资产保值和避险需求继续提升。此外,建议重点关注受益新能源需求稳定提升的新材料企业超跌后的布局机会,关注铂科新材、立中集团、宝钛股份等。
铝价仍受基本面支撑,铜价上行仍有支撑。本周SHFE铝价涨4%至22935元/吨,行业平均毛利上升12.6%至5212元/吨。据wind数据,铝锭库存下降5.1万吨至105.8万吨,库存拐点初现。本周铝价重回宏观面与基本面。中国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7.5%,显示经济内生动能有所修复,叠加周中美联储加息25bp如期落地,商品价格短期压制因素落地价格有所反弹。基本面来看,前期减产产能复产节奏延续,社会库存下降一方面受传统需求旺季驱动,另一方面本轮疫情多集中在铝加工地,受物流影响到货减少。库存拐点初现显示下游需求回暖,供给端俄乌关系虽有缓和,但不排除仍有波动,电解铝及氧化铝供给难现宽松,铝价仍有支撑。SHFE铜价涨1.7%至73350元/吨,LME+SHFE库存去库4369至21.3万吨,本周铜价主要受宏观面影响,本周美联储议息会议袭来,周初加息预期压制铜价有所波动,周中美联储如期加息25bp,短期利空落地叠加国内经济增速好于预期以及俄乌冲突缓和避险情绪下降,铜价回升。预计短期铜价仍主要受宏观面影响,利空因素落地叠加经济能生动能有所修复,预计铜价上行仍有支撑。
弱化锂价预期,关注估值修复。本周无锡盘碳酸锂价格下跌6.6%至46万元/吨,百川工碳、电碳价格维持49.75、51.75万元/吨,氢氧化锂上涨2.5%至49.39万元/吨,锂辉石价格上涨1.5%至2775美元/吨。本周碳酸锂价格开始横盘,贸易商出货意愿比较积极,叠加工信部公开发声对于囤积居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及青海地区天气转暖产能逐渐释放,部分贸易商出现了低价抛货情况。本周锂盐企业开工率提升,碳酸锂开工率和产量均提升2.5%至46.13%、4176吨,氢氧化锂开工率和产量均提升1.2%至47.62%、3507吨,两者库存分别增加0.45%、4.12%至4862、758吨。需求端,据SMM调研,头部电池厂由于前期强装,需求存在前移,因此1-2月对高镍材料厂订单仍维持较低水平。叠加天数较少,因此对氢氧化锂需求环降2%。进入3月,国内主流厂家高镍排产有所增加,预计3月高镍需求有所恢复。虽然供给边际上有所增长,但需求仍然旺盛,同时二季度锂辉石长单价格将大幅提升,锂盐现货价格仍有较强支撑。本周部分锂盐企业公布1-2月份经营情况,业绩均实现超预期增长,若年化测算,部分企业估值已低于10倍PE,板块估值修复仍将继续。
稀土价格下调幅度扩大。本周稀土价格普遍下调,氧化镨钕下跌3.76%至102.5万元/吨,金属镨钕下跌4.51%至127万元/吨。由于国内多地疫情爆发,磁材企业反馈部分终端企业要求推迟订单,原有交单延迟叠加新增订单萎靡,稀土市场成交量持续低迷。
短期利空落地叠加通胀继续维持高位,贵金属价格仍将上行。SHFE黄金跌2.3%至395.14元/g、SHFE白银跌1.3%至5080元/kg。美十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上升22pct至-0.72%;SPDR黄金持仓上升18吨至1082吨,SLV白银持仓上升200吨至1.71万吨,基本与上周持平。本周美联储议息会议为贵金属价格波动主要扰动因素。美联储议息会议袭来,加息预期对贵金属价格形成压制,叠加俄乌关系有缓和迹象,避险情绪下降叠加加息预期压制,贵金属震荡下行;周中美联储议息会议如期加息25bp,短期利空落地叠加英国央行第三次加息以及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显示高通胀逐步对经济形成压力,短期利空落地叠加通胀继续维持高位,贵金属价格仍将上行。
投资建议: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重视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历史性投资机遇,重点关注强需求弱供给格局的新能源金属和受益于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的金属新材料。长期低资本开支导致的金属资源端供给强约束,将支撑未来几年有色金属价格高位运行,同时通胀预期上行叠加国内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有色金属资源企业将迎来价值重估的投资机会。锂建议关注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盛新锂能、中矿资源、永兴材料等;新材料建议关注铂科新材、立中集团、豪美新材、和胜股份、石英股份、博威合金等;钛建议关注宝钛股份、安宁股份、西部材料等;贵金属建议关注贵研铂业、赤峰黄金、银泰黄金等;工业金属建议关注云铝股份、神火股份、西部矿业、紫金矿业、索通发展等。
风险因素:下游需求超预期下滑、供给端约束政策出现转向、国内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美国超预期收紧流动性;金属价格大幅下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