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已延续近两年,晶圆代工产业也享受了近两年的量价齐升“狂欢”,一众厂商去年以来便赚得盆满钵满。
2月10日,台积电、联电公布1月业绩,当月营收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台积电1月营收首次突破1700亿新台币,达1721.76亿新台币,环比增长10.8%,同比增长35.8%;联电实现营收204.73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2%,连续第四个月刷新新高,公司产线全线满载,订单能见度直达Q4。
然而,忧虑也开始萦绕在市场之中。
此前业内原本预计晶圆代工成熟制程新产能需待2023年可开出,届时“缺芯”才能缓解。然而,据台湾电子时报10日报道,这一情况或将提前至今年下半年,2023年产业可能面临产能过剩危机。
晶圆代工厂卖方市场“宝座”不再,以往客户重金上门请求签下长约的情形反转,龙头台积电“罕见”主动出手,积极争取客户明确下单、扩大长约规模。
实际上,绝大部分厂商对业绩成长性仍看好至2023年,包括台积电也预计,产能短缺至2023年才能纾解。在这种情况下,“供过于求”的忧虑为何提前上演?或许来自于联电半个月前打响的“第一枪”。
联电当时在法说会上首度松口,2023年之后28nm制程产能可能供过于求。虽然公司强调28nm下游应用规模较大,可能性相对较小,但也让市场再添一层疑虑,对晶圆代工产业看法也趋于谨慎保守。
英飞凌也在日前电话会议上透露,晶圆代工产能依旧是一大供应瓶颈,但短缺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改善。
另外,台湾电子时报上述报道中,还有晶圆代工厂商坦言,此前客户均已提前下单,今年各家企业订单能见度较为清晰。事实上,IC设计企业去年Q4起下单态度便较为谨慎,叠加今年晶圆代工报价涨势收敛,难以再现高增长表现。
若2023年供需果真反转,除已签长约之外,其他订单很有可能流向台积电,而激烈竞争之下,其余部分厂商甚至或将不得不“降价求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