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锰业锰一厂的许多员工,都见证了天元的由小变大、由大变强。此中满是艰辛,也满载激情。天元人,用奋斗和坚守,唱出了“世界锰业看中国,中国锰业看天元”的时代最强音。他们恪尽职守,怀抱“工匠精神”,为实现百年天元的梦想砥砺前行。
2003年3月10日,是个极不寻常的日子——宁夏天元锰业有限公司成立。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响,一吨吨电解锰生产出来了。天元,带着辛勤工作的人们的期待,踏上了征程。
“那时进厂,要走尘土飞扬的土路。到了下雨天,人和车都无法进出。”想起企业刚成立时的情景,老员工杨艳伟很动容。“老板和我们一块儿修路、植树,同吃同住同劳动,更是坚定了我们对天元发展的信心——我们要把天元建设得更加美丽。”
说起过去,许多老员工感慨:“那时的车间,锰粉四处飞扬,顶棚漏风漏雨,不穿水靴就进不去……”“剥离锰片都是人工用榔头敲,车间里噪音很大,说话都要喊着……”“矿石供应紧张时,每拉回一车矿石,办公室、车间里所有人都去卸车,人人脸上都蒙着灰尘,个个都开心得呲牙笑……”“风吹沙子石头跑的戈壁滩上,要栽活一棵树比生个孩子都难……”“2008、2014、2018、2020这几年,集团遇到了困难,但我们挺了过来,看看现在的天元,已经成为世界锰行业的龙头。”
从3条生产线到15条,从1500吨到20万吨。可以自豪地说,锰一厂是天元的发祥地,也是天元锰业的“长子”,为集团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每每谈起天元的变化,员工们总是自然而然说到家庭生活的变化。“这十几年,要不是在天元有份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我娘家妈病了都没钱治。老板对我们员工有知遇之恩啊!虽然是普通岗位,但只要我还能干动,就一定尽职尽责,完成好领导交给的任务。”有着12年工龄的看槽班长党晓勤说。
提升技能 助力生产有我
从一期到二期,维修工陈汉君参与了每条电解生产线的停车检修和升级改造,个人技能有了很大提升。“看着溜槽、管道被焊接牢靠、设备设施保养过后平稳运行,车间产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我很有成就感。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有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快乐。”
相较其他民营企业,天元的高薪满足了员工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而在岗位上获得的认同感、满足感,和心灵上的归属感,更是他们坚守一线的原动力。
“大学毕业我就进了锰厂,跟着师傅学习质检化验。这些年来,我个人业务技能有了很大提升,也被领导提拔到管理岗位上,为我提供了宽阔的施展才能的平台。说心里话,我很感激企业,在这里我找到并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和价值。”锰一厂党支部书记张佳说,锰一厂这些年来产质量一直稳定,主要是有一批老员工,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肯钻研,“他们身上,有着最朴素的天元人精神气质”。
让机电车间统计核算员张海荣感慨的是,每天的班前班后会都记录成册,上个班组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个班组需要注意的事项都一目了然,有力地促进了车间产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从厂区外部环境,到车间内“5S”定置管理,再到厂房内外的各类管线标识,处处清新亮眼。如今的锰一厂,告别了“满面灰尘”,整洁明亮,被鲜花和绿树包围,变成了一座真正的“花园式工厂”。
技术创新 攻坚克难有我
新型电解槽、曝气除硫铵、硫酸锰浆液二段浸取、锰渣煅烧脱硫、锰矿石立式焙烧以及多功能拘板车等科技创新成果,都是技术人员和团队在锰一厂试验完成,后用于生产实际,继而推广到其他两个锰厂。
设备科助理工程师王志彪说:“生产工艺不断优化,设备性能越来越先进,实现了清洁生产,这是有目共睹的改变。牵引车、曝气槽、剥离机烘箱等通过技改被优化,极大地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能耗。”
助理工程师王明生在巡查时发现,电解车间出槽工段都是人工提板,便开始琢磨如何用机械代替人工,以消除出槽过程中因人工拘板带来的安全隐患。这一想法得到领导的支持,他便设计、绘图、设备选型,制作出了第一台“阴极板出槽拘板车”。该项目顺利通过了集团的评审和验收,现已在3个锰厂中使用。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打造百年天元而不懈奋斗,这是锰一厂全员坚定的信念。
天元人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强意志,在绿色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减碳降碳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前赴后继,久久为功,使天元矗立在世界的锰业高峰。
作者:骆少卿 张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