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接连被国家高层会议关注和提及。
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会上,部分专家及企业负责人谈到,国家减税降费等政策既实又有效,整个经济和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恢复,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很大。
4月8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召开的金融委第五十次会议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PPI环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同比上涨4.4%,涨幅比上月扩大2.7个百分点。对于大宗商品涨价带动PPI超预期回升,不少市场人士表示,需进一步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和输入型通胀。
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或将影响经济复苏步伐
在4月9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针对会上提到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很大的问题,李克强指出,要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去年以来全球各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全球流动性过剩情况出现,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结构性上升。此外,受疫情影响,很多产业链上游开工率出现大幅下降,导致产业链整体供给不足,也助推了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多位市场人士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整个工业产业甚至经济复苏都将带来不小的挑战。
“日前公布的3月份PPI同比上涨4.4%,表明工业品尤其原材料的上涨已经超出预期。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增加经济运行的成本,尤其是在下游消费需求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其价格回升也会缓慢,这样一来,企业的利润将受到挤压,经济复苏也会受到不利影响。”中大期货副总经理景川如是说。
光大期货研究所宏观分析师谢钰表示,从3月来看,黑色、有色、油气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幅推动了当月PPI涨幅超预期。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一定程度使得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骤降甚至可能亏本。同时,部分企业出现交货紧张的问题,供需不平衡导致了供应链的不稳定。
大宗商品价格仍存上涨条件
在王红英看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带来了成本层面的负面影响。从国家层面看,出台相关政策抑制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将使得制造业的复苏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更加稳健、持续。
从目前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因素看,景川表示,今年大宗商品价格主要会受到来自全球经济复苏及预期的影响。与此同时,全球为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复苏所释放出的大规模超额流动性将成为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
“就目前看,美国继1.9万亿美元的纾困计划之后,2万多亿美元的大规模基建方案也将进一步释放史无前例的流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同时,全球央行整体超额流动性泛滥,各国存在输入性通胀的条件,国内定价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上涨的基本条件。”景川说。
谢钰表示,PPI方面,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已显著放缓,供给缺口有所缓解,美元也在阶段性走强。“后续需重点关注原油供应短缺以及钢材市场的供需紧平衡状态的改善程度,指标上需要跟踪美元指数和主要经济体M2走势。”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员李彦森认为,3月能化行业上游PPI跌幅继续收窄,下游正增长扩大。从历史经验看,能源价格上涨是经济周期接近尾声信号,当前上游产品涨价已传导至能源,表明投资时钟临近转向,且未来石化产品价格上涨仍是生产端通胀的主要风险。
“进入二季度,需重点关注国际能源价格上行带来的再通胀压力。在房地产、外需维持韧性,服务消费改善等因素的影响下,经济仍位于上行区间。但国内库存周期正在接近拐点,再通胀加速正加快滞涨期到来。PPI持续超预期已经引起国家高层关注,不排除货币政策局部调整甚至局部偏紧的可能性。”李彦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