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底蔓延至今的芯片短缺危机,如今已经成为继碳中和后,又一万众瞩目的新话题。而在过去的短短半年时间,“缺芯”危机下,汽车行业停产消息频出,包括大众、现代、福特、通用、丰田等多个知名品牌在内的企业都或多或少有被殃及,轮番发布的停产公告更是屡见不鲜。
据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估计,芯片短缺将使今年全球汽车行业的营收减少606亿美元,各家汽车制造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刺激措施以及2月天气影响导致的积压需求,据行业数据公司Wards Intelligence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3个月美国汽车销量增加了11.3%。其中通用、丰田、本田、福特、现代以及Stellantis等多个企业,都在美国市场拿下不菲的战绩。
但是由于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未来汽车销量仍面临不小的挑战,以上这几家在3月份表现尤为抢眼的公司,便先后于3月底宣布减产甚至停产。
大众:
2020年12月上旬,大众汽车就曾公开宣布:受芯片短缺影响,调整中国、北美以及欧洲的汽车产量;同时决定解雇一万名员工缓解停产压力;3月16日,在2020年财报电话会议上,大众集团CEO迪斯坦言,大众汽车由于芯片短缺在今年前两个月的全球市场已经损失了10万辆产量,并且迪斯还坦言,预计芯片短缺的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通用:
3月24日,通用汽车因为芯片的短缺不得不将北美地区的减产计划延长;此前,通用曾预计,今年最多可能损失20亿美元的利润。通用汽车发言人David Barnas称,公司已将这次停产造成的损失包含在之前的预估中。但通用没有透露减产将造成的具体销量损失。
福特:
2021年1月上旬,福特汽车宣布福特美国肯塔基州工厂因芯片短缺而被迫停产;3月25日,福特汽车又宣布,由于芯片短缺俄亥俄州的一家商用车厂停止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缺芯潮影响到福特汽车在北美的 6 座工厂,包括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生产F-150皮卡的工厂,这一工厂在4月份将停产两周,并取消4个周的加班,取消的加班涉及4月份、5月份和6月份。
Stellantis:
3月下旬Stellantis宣布因芯片短缺,其在北美的5家汽车制造厂将暂停生产。
本田:
3月24日,因“受新冠疫情、港口拥堵、芯片短缺和过去几周的严寒天气影响”,本田宣布将北美部分工厂的停产时间延长一周。
丰田:
因疫情原因,丰田汽车巴西四大工厂停产,此外,因芯片短缺,其位于捷克科林的工厂也自3月22日开始停止生产14天。
沃尔沃:
3月17日,沃尔沃汽车表示,因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致3月零部件供应不足,将临时暂停或调整中国和美国的汽车生产。
现代:
3月29日,现代汽车因芯片短缺问题关闭工厂一周。
蔚来:
3月29日,蔚来汽车对外宣布,由于芯片短缺合肥江淮的蔚来工厂将暂停生产5个工作日。
铃木:
4月3日,据日经新闻,由于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铃木汽车在日本的三个工厂中有两个将暂时停产。
上述企业,还只是此次“缺芯潮”下深受其害的车企中的一部分,另外譬如特斯拉、斯巴鲁、日产等多家企业同样难逃减产停产的命运。
IHS Markit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将有近100万辆汽车被迫推迟生产。国际研究机构伯恩斯坦更是坦言,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将因芯片问题导致整体减产汽车约450万辆,这个数字大约为全球汽车产量的5%左右。
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如今全球芯片短缺的现状已经对汽车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那么这轮芯片危机到底何时才能缓解呢?
此前,IHS Markit预计,汽车芯片的供应将在第三季度逐步恢复正常,而中信证券则预计芯片缺货将持续至2021年第四季度,2021年前两个季度为供需最紧张阶段。对此,美国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格芯的CEO做出更严肃的回应,他警告称,缺芯潮会持续到2022年或更晚。
而据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美国对全球半导体制造的如今已从1990年的37%下降至目前的1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趋势。
祸不单行,4月4日最新消息,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旭化成公司在4月3日透露,因为火灾受损实在严重,目前其正在讨论是否要放弃修复宫崎县延冈市的半导体工厂,今后计划重建新的工厂。一旦该决策通过,或将进一步加剧全球性的半导体供应不足。届时,汽车行业将深受其累。
不过欣慰的是,在因为地震、火灾等原因导致部分半导体厂商停产、芯片供需趋紧的情况下,不少制造商纷纷扩产,台积电此前表示将在未来三年里投资1000亿美元扩大产能;英特尔也在3月23日宣布,将在亚利桑那州投资200亿美元新建两座晶圆厂,计划成为欧美地区芯片代工业务的主要供应商。
而实力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的美国最大芯片代工企业格芯,也在表示了对全球缺芯局面的担忧之后,计划今年对芯片工厂投资14亿美元,明年投资翻倍来助力半导体芯片的供应。
另一方面,在拜登刚提出的2.25万亿美元基建刺激经济计划中,亦有相当数量的资金投入到半导体领域中。拜登在披露该计划时,要求国会提供500亿美元的补贴,以促进美国的半导体生产;《日经亚洲评论》也报道称,美国和日本政府将合作确保半导体等战略技术元件的供应链,并希望在美日元首4月中旬会面时达成供应链协议。
据SEMI统计,2021年2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额为3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2%;据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统计,2021年2月日本半导体设备出货额为1,875.16亿日元,同比增长9%。
银河证券预计,考虑到新建产线的建设周期,SEMI预计未来半导体设备高景气将持续至2022年:预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719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8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23%;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比亚迪、吉利和小鹏以及理想汽车,目前还尚且“自给自足”。其中受影响最深的吉利,在3月24日吉利2020年财报电话会议上,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安聪慧称,芯片短缺问题目前还没有对吉利造成影响,但未来是否被波及,目前还尚不能确定。不过受芯片短缺影响,吉利原本每三个月制定一次的生产计划,如今已经改为每小时调整一次的频率。而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此前透露,“小鹏的芯片供应还可以维持两到三个月,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理想汽车,虽然也面临芯片供应短缺的影响,但是目前并没有威胁到其原本的生产计划。
比亚迪则是缺芯浪潮下过得最“舒服”的一个车企,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个拥有IGBT 技术完整产业链的车企,比亚迪如今已经掌握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以及测试、封装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此前甚至有消息称,比亚迪在全球缺芯的背景下,还尚有余力支援其他的汽车厂商。
目前来看,芯片短缺情况仍在延续,至于未来是何走向,SMM后续将持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