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

  • 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5:3家新入榜 多家排名互换

    近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3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 数据显示,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6.6GWh,环比增长62.3%,同比增长61.8%。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30.2GWh,累计同比增长52.8%。 二三梯队动力电池企业竞争胶着 从企业来看,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增加2家;TOP3、TOP5、TOP10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40.5GWh、45.6GWh和52.5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1.7%、80.6%和92.9%。 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6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增加4家;TOP3、TOP5、TOP10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95.4GWh、107.4GWh和121.7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3.3%、82.5%和93.5%。 从国内动力电池TOP15排名来看,与2月份相比,3月,第一梯队公司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地位稳固,二三梯队企业竞争胶着。3月,中创新航自第5重回第3;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分别排名第4和第5;蜂巢能源排名第6保持不变;欣旺达和瑞浦兰钧排名互换,分别排名第7和第9;LG新能源重回TOP10阵营,排名第8;4月14日登陆港股的正力新能排名上升至第10;极电新能源排名11;2月份首进TOP10的因湃电池下滑至12;多氟多排名13保持不变;耀宁新能源重回TOP15阵营,排名第14,远航锦锂排名第15。 从市场份额来看,与2月份相比,3月,欣旺达、LG新能源、比亚迪、正力新能、耀宁新能源、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欣旺达增速最高。 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TOP3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排名不变;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排名互换,分列第4和第5;蜂巢能源、欣旺达排名第6和第7保持不变;瑞浦兰钧、LG新能源排名互换,分列第8和第9;极电新能源、正力新能排名互换,分列第10和第11;因湃电池、楚能新能源、耀宁新能源新进入TOP15阵营,分列第12、第14和第15;多氟多排名13,保持不变。 从市场份额来看,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增速最高,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欣旺达、LG新能源、亿纬锂能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突破100GWh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动力电池材料类型结构正发生变化,磷酸铁锂电池占比加快提升,2024年市场份额接近75%。 2025年一季度,我国磷酸铁锂装车量突破100GWh,在动力电池中的占比持续提升,整体占比达80.8%,其中,2、3月份分别高达81.5%、82.3%。 3月,我国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6.6GWh,占总装车量82.3%,环比增长63.9%,同比增长97.0%;三元电池装车量10.0GWh,占总装车量17.7%,环比增长55.2%,同比下降11.6%。 一季度,我国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05.2GWh,占总装车量80.8%,累计同比增长93.6%;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25.0GWh,占总装车量19.2%,累计同比下降19.0%。 此外,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动力和其他电池关键材料需求概算数据显示,3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用三元材料4.2万吨,磷酸铁锂材料22.3万吨;一季度,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用三元材料11.2万吨,磷酸铁锂材料62.1万吨。 电池网注意到,韩系动力电池企业也在加快磷酸铁锂电池领域布局,LG新能源计划今年年末开始供货雷诺集团,三星SDI和SK On目标2026年实现量产。 华泰证券近日发布研报预测,2025年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3%,未来仍有相较于电池的超额增速。磷酸铁锂相较三元的性价比优势仍然突出,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渗透率提升趋势明确,海外新车型也逐步导入磷酸铁锂,此外,高增长的储能领域绝大部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因而预计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增速高于电池。 尽管磷酸铁锂市场增长强势,但想要分羹绝非易事。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达到242.7万吨,同比增长48.2%,总体市场规模达到970.8亿元,同比下滑30.3%。 从企业来看,出货量排名前四的企业与2023年保持不变,其中湖南裕能以接近70万吨的出货量排名第一,总体市场份额高达28.8%,其次为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和龙蟠科技,四家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较2023年下降6.1个百分点。 由于磷酸铁锂行业在经历快速发展期后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行业竞争加剧,产品的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头部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承压。从上述四家公司发布的2024年年报及业绩预告来看,湖南裕能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和龙蟠科技均处于亏损状态。 此外,跨界布局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上市公司也多因技术积累不足、资金链压力及行业周期性波动而失利。例如,金浦钛业终止投资20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万里股份终止收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特瑞电池、黑芝麻32亿磷酸铁锂储能项目搁浅、百合花终止年产4万吨磷酸铁锂募投项目等等。 结语: 从近期市场情况来看,4月锂电池企业排产相对平稳。SMM数据显示,电芯厂排产节奏保持稳定,3月排产环比增长14%,主要增量来自磷酸铁锂电芯,头部企业开工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体来看,4月动力电芯产量预计将持续上行,市场景气度延续回暖趋势。 政策层面,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下文简称:动力电池安全新规)。动力电池安全新规中包括7项单体测试,17项电池包或系统测试等内容,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改为了强制性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动力电池安全新规将分阶段实施: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自2026年7月1日起执行,而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则从2027年7月1日起执行。动力电池安全新规的实施,不仅将推动电池技术的升级换代,提升整车安全性能,也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重构。

  • 8月全球动力电池榜:比亚迪等8家企业市占率环比下滑

    经历了7月的短暂下滑后,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所回暖。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2023年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66.5GWh,环比上涨14.8%,同比增长48.3%。1-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428.97GWh,同比增长48.3%。 8月宁德时代装机量环比上涨20%至25.3GWh,遥遥领先,再次独占鳌头。比亚迪以10.7GWh的装机量夺得亚军,LG能源紧随其后,两者的装机量相差1.3GWh。 8月全球动力电池前十企业的排名基本与7月一致。8月在全球动力电池TOP10中仍然有6家中国企业上榜,市占率达64.7%,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环比增幅来看,得益于特斯拉销量的上涨,LG能源环比增幅最大,上涨超30%,其次是宁德时代环比上涨20%。比亚迪、欣旺达环比上涨超10%,松下、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国轩高科和SK On两家企业环比分别下降超6%和7%。 市占率方面,与7月相比,8月前十家企业仅有宁德时代和LG能源的市占率环比分别上涨1.7%和1.8%。而其余8家企业的市占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SK On环比下滑最严重达0.8个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8月全球动力电池TOP10最大的变化是,中创新航从去年8月第七,连超三星SDI和SK On,跃居至全球动力电池榜第五。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亿纬锂能替代蜂巢能源上榜,并且超过欣旺达位居全球动力电池榜第九。 同比增幅来看,亿纬锂能同比增幅最大,增长超1倍,其次是LG能源同比增长94.2%,中创新航同比增长超87.3%。国轩高科和欣旺达同比仅实现个位数的增长。 同比市占率方面,前十企业中,仅有比亚迪、LG能源和中创新航三家企业的市占率同比有所上涨,其中LG能源同比实现3.2个百分点。而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欣旺达、松下、SK On、三星SDI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1-8月,宁德时代装机量158.3GWh,同比增长79.1%,市占率达到36.9%,稳居全球第一的位置。宁德时代的电池主要搭载在特斯拉Model 3/Y、MG ZS、MG 4、Aion Y、NIO ET5等主流车型上,持续保持高增长势头。 比亚迪通过自给自足,在中国获得非常高的人气,今年前八月,其同比增长126.5%,近期出口欧洲地区的主力车型Atto 3(Yuan plus)为比亚迪扩大了市占率。 值得注意的是,亿纬锂能同比增幅最大,达182.8%,超越国轩高科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第八。亿纬锂能装机同比实现大幅度上涨,与其优质且多元化的客户结构息息相关。目前,亿纬锂能已经成为广汽埃安、小鹏、合众新能源等车企的核心电池供应商。 韩国企业方面,得益于Rivian R1T/S、宝马i4/7/X、奥迪E-Tron销量的持续增长,三星SDI同比增长52.4%。由于现代IONIQ 5、起亚EV6、奔驰EQA/B等车型销量的上涨,SK On同比增长35%。特斯拉Model 3/Y、大众ID.3/4、福特Mustang Mach-E等全球畅销车型的销量持续向好,LG能源创下了韩国三家企业中最高的增长率(同比增长78%)。 目前松下是日本企业中唯一进入前10名的企业,1-8月装机量为30.6GWh,同比增长57%,稳居榜单第四。由于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销量的强劲增长,松下的装机量才得以持续增长。 去年8月中国企业集体实现同比超三位数的增长,而今年仅比亚迪和亿纬锂能两家企业实现超1倍的增长,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欣旺达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国轩高科涨幅最小,仅增长31%。 虽然中国企业同比增幅有所放缓,但其仍带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向前“奔跑”。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