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99个
4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2025-2026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公布,入围企业来自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标段1中标均价0.6998元/W,标段2中标均价0.76元/W。 招标公告显示,本次集中采购分为二个标段,标段一为N型单晶双面双玻(TOPCon)光伏组件,标段二为单晶双面双玻(BC/HJT)光伏组件。计划总容量1000MW。 标段一:N型单晶双面双玻(TOPCon)光伏组件,计划采购容量为700MW,型号包括转换效率22.5%及以上单晶双面双玻组件: 标段二:单晶双面双坡(BC/HJT)光伏组件,计划采购容量为300MW,型号包括转换效率22.85%及以上单晶双面双玻组件。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中国政策刺激光伏产业整体需求,组件供给出现紧张气氛,预期2025年三月和四月的需求将出现小高峰,可能顺势带动第二季产业链价格上升。 近几年,受光伏行业需求错配等因素的影响,产业链价格战全面开启,光伏产品及组件价格震荡下行,为规范有序管理和维护市场秩序,自2024年底光伏行业就强化行业自律达成共识,并为此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行业自救、供需平衡、技术创新、价格回调等多个方面。中原证券指出,政策刺激光伏抢装,企业开工率预计有所回升。2025年1-2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容量39.47GW,同比增长7.49%,国内光伏装机同比放缓受装机基数、2024年年底大量装机以及淡季来临等因素有关,预计随着“430”、“531”等政策节点的靠近,阶段性抢装有望带来4月、5月光伏装机增速的明显回升。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快可电子 主要客户为国内外主流光伏组件厂商,公司主营产品可适配N型TOPCon、BC等组件,产品价格与下游组件产品价格的波动正相关。 英杰电气 电源产品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以光伏(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生产设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氢、核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
SMM 4月1日讯:4月1日早间,光伏设备板块盘中一度拉涨逾2%,最高涨幅一度冲至2.58%,随后涨幅虽有所回落,但指数涨幅维持在1%左右。个股方面,亿晶光电盘中涨停,锦浪科技、固德威、艾罗能源、通灵股份等多股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 根据TrendForce(集邦科技)最新调查,中国政策刺激光伏产业整体需求,组件供给出现紧张气氛,预期2025年3月和4月的需求将出现小高峰,可能顺势带动第二季度产业链价格上升。 而其提及的中国政策刺激,指的则是今年1月份发布的两项光伏“新政”——《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和《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前者提到, 4月30日前并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容量低于20MW)仍可全额上网,享受固定电价补贴 ;而此后并网的项目需改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收益确定性大幅降低;而《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则提到, 5月31日后并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需全部电量进入电力市场交易,通过竞价形成电价,不再享受保障性收购电价。这导致项目收益波动风险显著增加。 其中提到的两个时间节点430及531节点尤为重要,而受这两个工商业项目节点的抢装带动,自2月中下旬以来,分布式光伏组件需求激增,市场交货紧张,带动分布式组件价格便开始逐步攀升。近期其价格上涨的幅度已经明显放缓,截至4月1日,Topcon组件-182mm(分布式)现货报价涨至0.776~0.783元/瓦,均价报0.78元/瓦,较2月14日低点涨幅达20.93%;Topcon组件-210mm(分布式)现货报价涨至0.781~0.788元/瓦,均价报0.785元/瓦,较2月14日低点涨幅达21.71%;Topcon组件-210R(分布式)现货报价在4月1日涨至0.781~0.788元/瓦,均价报0.785元/瓦,较2月14日涨幅达21.71%。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据近期SMM调研显示,多数组件企业3月开工率上调,环比提升35%,受抢装影响,目前4月组件排产依旧保持增长态势。库存方面,进入4月,分布式组件订单需求开始慢慢降温,但目前头部厂家4月整体订单情况多以排布完毕,库存维持相对低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游硅片价格近期也出现了一定的上调,据SMM调研显示,主要是受缅甸地震影响,3月28日下午,缅甸发生7.9级地震,此位置距中国边境线最近约294公里,中国部分在随后遭遇震感及余震。受此影响,云南、四川等地部分拉晶基地遭遇断线、焖锅甚至炸炉等影响,其中以云南部分地区尤为强烈。SMM从市场了解到,云南几乎所有基地都遭遇一定损失,其中囊括多家一线、二线拉晶企业,四川宜宾、乐山等地影响略轻,到发稿为止基本恢复生产。其余个别地区虽偶有断线,但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地震发生在3月末,从目前SMM汇总来看,此次地震对3月拉晶产量影响约为1.8GW-2.2GW,3月硅片排产较此前略降。对4月硅片排产影响中性预估约在3-3.4GW,4月硅片排产从原先60GW出头目前已经降至60GW之下。 受此事件影响叠加此前硅片便供应偏紧,3月31日国内部分头部企业再度上调硅片报价,183mm、210R以及210mm报价分别来到1.23元、1.55元、1.6元,亦偶有部分企业暂停发货情况出现。据界面新闻最新消息,TCL中环受此影响,已于3月31日调涨硅片价格,具体为183mm硅片从1.23元提升至1.3元/片;210R从1.5元上调至1.55元片;210mm从1.55元上调至1.6元/片。 SMM硅片价格方面,截至4月1日,N型硅片-183mm现货报价涨至1.2~1.3元/片,均价报1.25元/片;N型硅片-210mm均价报1.55~1.6元/片,均价报1.58元/片;N型硅片-210R现货报价涨至1.4~1.55元/片,均价报1.48元/片。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对于后市行情,SMM预计,4月前中期市场仍有机会但空间不大,对比组件排产,电池、硅片仍有去库趋向去支撑价格,但在窗口期即将结束的影响下市场止涨看跌情绪逐渐蔓延,5月后半程及Q3市场需求偏弱明显。多个企业表示订单大幅下滑,硅片价格....... 》点击查看详情 机构评论 国金证券研报表示,光伏产业链景气修复持续进行时,玻璃4月盈利水平有望继续大幅改善,测算头部电池片产能已实现盈利,各地新能源市场化交易新政紧锣密鼓制定中;重申4月内板块将迎来对需求侧悲观预期的修正、以及股价对基本面右侧的追赶。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当前光伏产业链有望进入价格上涨通道,板块已处于预期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底部企稳,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积极催化有望陆续登台。 中原证券表示,“430”、“531”政策节点临近带来阶段性抢装需求,叠加前期的持续降负荷、去产能措施,光伏产业迎来短暂的供需格局改善。光伏产业链价格呈反弹态势。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部分企业去海外融资补充流动资金降低债务负担,到新兴市场新建产能规避贸易风险,以及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项目的支持等措施将延长市场出清周期。而行业彻底的供需扭转、再次景气上行仍需更多积极因素推动。
4月1日,高邮市鑫阳公司2025年度光伏组件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新霖飞(扬州)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报价0.75元/W。 招标公告显示,包括但不限于N型TOPCon580W的组件等,具体要求详见采购需求及技术参数要求。 服务期限:合同签订后至2025年12月31日。
3月27日-28日,山西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5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分别在山西大同市左云县、云冈区和新荣区全面开工,标志着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项目的正式落地。 本次开工共3个项目,分别为左云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云冈17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新荣17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据了解,山西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左云)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64,900亩,总投资约52.8亿元,计划2026年底竣工投产。 山西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云冈)17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位于山西大同市云冈区云冈镇、高山镇、鸦儿崖乡、口泉乡和平旺乡,总投资约56.1亿元,计划于2027年3月竣工投产。 山西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新荣)17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总用地面积66,600亩,总投资约56.1亿元。 资料显示,晋北基地5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由晋能控股晋北能源(山西)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向京津冀提供清洁电能93亿千瓦时。
3月25日,中国核建-中核二四山东片区2025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供应商入围中标结果公布,入围企业共计10家,分别是: 1、宁波欧达光电有限公司 2、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4、常州华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5、山东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6、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 7、同方中科超光科技有限公司 8、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 9、江苏新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10、中建材浚鑫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本次招标选取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片区2025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入围供应商,入围供应商将有资格参加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片区在建及拟新建新能源项目的光伏组件采购竞谈或询价,并确定最终供货单位,签订项下采购合同。 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组件产品本体及附件的供货、检验、包装、运输、交货、参与系统调试及试运行、配合验收、技术培训、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及售后服务等相关内容。
3月24日,中国电建2024年第二批N型(TOPCon)光伏组件3000MWp集中采购项目成交公示。 根据公示,成交人共有3家,分别为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赛拉弗光伏系统有限公司、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详情见下:
近期,随着分布式项目受政策窗口期影响开始出现抢装潮,在猛增的需求带动下,分布式光伏组件价格接连上涨,截至3月25日,Topcon组件-182mm(分布式)现货均价涨至0.773元/瓦,较2月14日的低点0.645元/瓦上涨0.128元/瓦,涨幅达19.84%;Topcon组件-210mm现货均价涨至0.778元/瓦,较2月14日低点0.645元/瓦上涨0.133元/瓦,涨幅达20.62%;Topcon组件-210R现货均价报0.778元/瓦,较2月14日的低点0.645元/瓦上涨0.133元/瓦,涨幅同样为20.62%。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提及近期分布式组件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SMM认为主要是受到430及531节点工商业项目抢装所带动,下游采购积极,分布式组件需求激增,市场上组件交货紧张。 具体来看上述提到的政策,今年1月份,分布式光伏的两项“新政”——《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和《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简称136号文)发布。前者提到, 4月30日前并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容量低于20MW)仍可全额上网,享受固定电价补贴 ;而此后并网的项目需改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收益确定性大幅降低;而《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则提到, 5月31日后并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需全部电量进入电力市场交易,通过竞价形成电价,不再享受保障性收购电价。 这导致项目收益波动风险显著增加。 因此,在这两个时间点到来之前,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国内分布式光伏项目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抢装潮”,对分布式组件的需求也在持续攀升 。据SMM了解,多数组件企业3月开工率均有所上调,环比提升35%左右,且受抢装潮影响,分布式抢装订单增加,预计4月组件厂家排产依旧保持增长。 而在分布式订单需求火热的影响下,组件出货需求也随之提升,据SMM了解,近期头部几家组件厂目前国内组件库存快速走低。 后续SMM也将发布3月组件月度库存数据,敬请关注! 组件需求激增带动光伏辅料价格攀升 成本上行导致此前低价组件合同盈利收窄 在组件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光伏胶膜和光伏玻璃价格也被一同拉涨,光伏胶膜方面,据SMM上周调研显示,胶膜需求激增,交货紧张,加之胶膜成本承压严重,需求端与成本端的双重推动下,SMM预计胶膜价格或呈上行趋势。 据SMM了解,3月EVA光伏料排产环比提升13.7%,光伏胶膜排产环比提升28.5%。库存方面,EVA光伏料近期出现部分成交,由于组件抢装提产,需求端有较大增量,预计胶膜库存仍将保持较低水平。 截至3月25日, 光伏透明EVA胶膜-420g/㎡ 现货报价在5.54~5.67元/平方米,均价报5.61元/平方米。 光伏玻璃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光伏玻璃价格自2月24日以来开始逐步上行,其中,需求端组件排产预期上升,是彼时光伏玻璃现货报价得到支撑的原因。据SMM调研显示,3月国内玻璃新增窑炉点火数量增加,后续供应端增量较为明显;而需求端,近期组件排产稳中有增,且4月组件排产仍将大幅走高,随着组件企业的前期囤货原料库存即将消耗完毕,后续对玻璃方面产生的订单量有望增长较多。预计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4月光伏玻璃新单价格或再度上涨。 截至3月25日, 3.2mm单层镀膜 现货报价在22~23元/平方米,均价报22.5元/平方米。 此外,光伏电池部分型号补涨,头部电池厂家将Topcon183与Topcon210电池报价由0.30元/瓦调涨至0.31元/瓦,Topcon210R电池价格暂时稳定在0.34元/瓦。据SMM调研显示,近期光伏组件厂4月排产陆续出炉,头部组件厂增产15-30%不等,光伏电池需求持续向好,但专业化电池厂提产空间有限,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坚挺。 而成本端各环节价格上涨,对组件企业而言,意味着在当下的价格标准下,此前签约的低价订单盈利能力明显收窄,同时,在组件价格“看涨”的情绪带动下,市场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毁单”的情况。据财联社方面消息,其从多位经销商人士处获悉,在其已经向组件厂提前支付了全款的情况下,厂家没能按照订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交货,甚至要求上浮合同单价,涉及的组件厂包括多个一线头部品牌。 据SMM了解,上周分布式组件的报价抬至0.8元/W附近,但成交价格跟涨较慢,且目前分布式组件市场梯度价差较大,整体来看,0.8元/W或个别更高订单多出自分销商途径,头部大厂上周分布式高价成交价格则在0.78元/W附近。有组件经销商表示,0.72元的组件早已被抢购一空。甚至为避免再出现纠纷和矛盾,如今低于7毛的订单一律不接,已经在手的(低价)订单即使付了全款也可能被要求加价的情况。 短期光伏市场或维持供需紧张态势 后续价格如何演绎? 对于后续组件价格的展望,SMM预计,短期内光伏市场将维持供需紧张态势,组件价格可能继续上涨,但涨幅或有所收窄。随着4月抢装潮的到来,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 更长周期来看,隆基绿能曾经在接受投资者活动调研时提到,受国内新能源电力入市政策影响,预计在2025年第二季度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抢装。目前国内分布式市场已经逐步起量,推动分布式组件价格适度上涨,其他环节受终端需求影响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关于后续产业链价格的变化,仍要关注行业产出和需求关系的变动情况。 西安工程大学产业发展和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王铁山在接受《证券日报》的采访时表示,“抢装潮”后,光伏产业链的价格会有所回落,但长期来看,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呈复苏上涨态势。此外,他还表示,对于光伏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来说,仍需继续强化行业自律和推动技术进步。 而据财联社方面消息,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也曾预测,组件价格可能在下半年出现回调,特别是在新政策下,相关投资可能暂停或收缩,这将影响今年的分布式装机量。
3月21日,国华投资2025年第一批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公开招标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价格40978.119879万元,单价0.699元/W。 本项目采购四个光伏项目所需的N型单晶硅双面双玻620Wp及以上的光伏组件供货容量不低于586.24MWp的光伏组件。 合同签订后1个月后开始供货,2025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全部供货。
“315”热度未散之际,光伏行业迎来一波真假组件之争。3月18日,天合光能(688599.SH)和爱旭股份(600732.SH)分别通过旗下微信公众号发表声明,提示客户认准官方授权渠道,防范非授权渠道销售。 天合光能在声明中称,发现市场上有部分商家未经公司授权,以非正规渠道销售疑似公司品牌的太阳能组件产品。爱旭股份在声明中也提到,就非官方授权渠道购买商品可能存在风险,并提示如发现疑似假冒商品或侵权行为,欢迎通过官方渠道举报。 两家头部组件企业为何齐齐发布“防伪”声明?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或与组件厂、代工方以及经销商等出现纠纷有关。当前,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上涨,主流品牌热门版型产品供应紧缺,行业各环节都在竭力多分“一杯羹”。 两家一线品牌“打假”未授权产品 天合光能在声明中表示,以非正规渠道销售疑似公司产品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授权经销商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可能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用户权益造成重大风险。 爱旭股份在声明函中,对非官方渠道购买商品作出多项风险提示,包括产品质量无保障、售后服务缺失、维权困难、价格异常风险和侵权风险等。其中提到,非官方授权渠道(如个人代购、非认证电商店铺、二手平台等)的商品来源不明,可能存在假冒伪劣、翻新、改装或配件替换等问题,无法享受我司正品质量承诺及标准售后服务。 对于龙头公司们在声明函中提到的“未授权产品”,有传闻说这些产品或来自于代工厂。 但爱旭股份公司人士今日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ABC组件产品没有代工厂。新政刺激可能导致部分经销渠道出现乱象,公司声明的目的在于提醒客户保证自身权益。 天合光能方面未对代工情况具体回应,但有业务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称,发布声明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渠道市场。最近,国内“抢装潮”之下,组件销售偏于紧缺,导致市场比较乱。这种抢装抢货现象预计持续到政策窗口期结束,之后会趋于理性。 事实上,组件代工是业内非常普遍的合作方式。某头部组件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品牌组件在接手订单后,如果自身产能有限,或者交货时间有更快要求,会将部分订单转移给其他组件企业代生产。“相当于租用别人的产能,代工厂赚取加工费,最后交予客户的依然是自己的品牌组件。” 此外,春节前,由于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为避免跌价减值损失,厂家库存普遍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2月下旬以来,分布式市场的需求陡然增加,导致短期内组件产品供应紧缺,让代工需求增加。 以声称只做代工的某光伏企业为例,其提出“共享产能”概念,主张构建柔性产业链,即制造方本身没有品牌,通过OEM和ODM两种模式,为其他品牌企业提供代工服务,最终产品以委托方品牌交付客户。 据悉,这种合作方式在头部企业间也较为常见,委托加工费用则双方根据市场行情商议。在OEM合作模式中,客户会主导产品设计与技术标准,代工方负责按需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和交付效率;ODM模式中,由代工厂负责全流程解决方案。 “代工厂产品不能被认为是‘假货’,但是对于未授权产品,委托方通常认为其未进行质量检验等程序,对非认证的产品,也不会提供售后和质保等服务。”有组件企业人士介绍。 政策窗口期引发抢装抢货 “在一个月之前,很难想象组件会出现紧缺。”在交流中,不止一位光伏从业者表示近期光伏市场抢装抢货出乎意料。事实上,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早在2023年底,全球组件产能就已经超过1000GW,国内更是全球光伏组件生产制造重心,产能和产量均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 组件价格方面,在经过上一轮周期中因硅料紧缺引发全产业链价格大涨后,从2023年四季度至今,又因阶段性供需失衡,单瓦价格从1.8元至高点跌至0.6元“生死线”附近。有分析人士称,供需变化导致涨跌反转,但组件作为制造端最下游环节,是产能相对富余的环节,与上游(硅片-电池)和下游(电站客户)相比,话语权并不高。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文件,让组件厂一时间站上风口。文件规定,以今年6月1日为节点,此后并网投产项目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根据国家明确的各地新能源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等动态调整,机制电价由各地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 根据机构测算,若维持原有开发费用水平,新政策环境下投资方收益率可能会大幅度下降。根据infolink最新消息,近期订单确实出现小幅增长,主要集中于分布式项目,尤以工商项目最为明显,显示《通知》出台已推动分布式市场的抢装潮。 距离新旧政策交替的关键节点还有不到三个月的窗口期,有组件经销商和EPC投资方对财联社记者称,目前全部重心都在430和531两个时间节点的抢装上,为锁定“存量项目”的政策红利,分布式市场进入“百日冲刺”。 有分析人士称,“低库存-高波动”的周期特点下,光伏企业对需求变化的应对能力仍然有待提升。但从保护客户权益角度看,可能还会有其他品牌组件厂提示客户注意从授权渠道购买光伏产品。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