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91个
中科三环3月28日晚间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总资产为1,121,846.0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2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58,958.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8%。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5,823.11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97%;利润总额为46,417.6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3.5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31.0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7.53%。 中科三环表示:2023年度,面对稀土原材料价格持续震荡下行、行业竞争程度加剧等一系列挑战,公司始终坚持聚焦主业,不断优化经营管理,努力开拓市场,磁材产量较上年略有增长。报告期内, 受原材料价格下跌、行业竞争程度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售价随之降低,加之部分应用领域的产品订单同比减少,使得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有所下降。 中科三环介绍:公司是国内销售收入最高的磁性材料生产企业。目前公司下纳四家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生产企业——宁波科宁达、天津三环乐喜、北京三环瓦克华和赣州三环;参股两家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生产企业——肇庆三环京粤、博迈立铖科环磁材(南通)有限公司, 截止2023年底,公司烧结钕铁硼产能达到25000吨。同时,各个企业不断布局提升生产工艺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产能及生产效率的优势有效保障了各种不同应用市场产品的交付周期。此外,公司下属的粘结钕铁硼工厂产能也达到1500吨, 可以提供压缩、注射、挤出和压延多种成型方式制备的粘结稀土磁体,其磁性能均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公司在磁性材料产业布局方面更加完善。金属注射成型方式制备的铁基软磁材料、兼具高磁导率和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传统软磁铁氧体材料等方面的成功布局使得公司的产品结构更加完整,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磁性材料有关的产品、组件和综合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磁性材料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了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中科三环的年报显示: 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稀土永磁材料及其他新型材料、各种稀土永磁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及有关技术咨询、服务;工业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自产产品;普通货运。主要业务为从事稀土永磁材料和新型磁性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所处行业为永磁材料制造业中的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按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的行业编码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属于3.2.7.1稀土磁性材料制造。 公司同时可生产和销售烧结钕铁硼和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汽车电机、电子消费类产品、机器人、工业电机、节能电梯、变频空调、风力发电等领域。 基于下游用户对产品形状、性能、表面处理方式等个性化要求,公司采用以销定产及直销为主的经营模式,即根据客户下达的订单组织生产,向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发展,公司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开发和生产方面积累了很强的优势,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并在成分配方、工艺技术和特种技术装备等方面形成具有三环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公司持续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先机。近年来,公司在烧结磁体方面重点开发晶界调控、晶界扩散、高精度磁体加工、新耐腐蚀膜层开发、磁体使用测试平台等技术,并综合应用相关技术成功制备出超高性能磁体、无重稀土高矫顽力磁体、高丰度磁体、高电阻率磁体等产品;在粘结磁体方面重点开发了高性能柔性粘结磁体制备技术。 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中国钕铁硼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和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制造工艺、制造设备、产品性价比高的产业道路,并逐渐形成京津、浙江(宁波)、山西、山东、内蒙古(包头)、江西(赣州)等六大生产基地,产品性能和产量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材料研发方面,我国与国际同步,还带有中国特色。在制造装备方面,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同国际水平差距越来越小。在产业规模上,多年来处于领先地位,为全球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基地。 钕铁硼永磁材料在家庭消费和工业生产方面均有广泛运用,在工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钕铁硼磁材高效率、小型化、轻量化的特征优势日益显现。汽车EPS、节能家电、消费类电子、工业电机等传统领域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轨道交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市场快速拓展,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市场将迎来全面爆发。整体上,钕铁硼下游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伴随消费转型升级,行业需求结构得到持续改善。 1、传统应用领域对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的需求稳步提升 2、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的需求将持续释放 新能源汽车对电机的体积、转矩、磁性等均有严格要求,高性能钕铁硼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永磁同步机中,是电机的核心部分,难以被其它材料替代。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能量密度大、运行可靠、调速性能佳等特点,相比于三相异步电机,可在同等质量、体积下提供更大的动力输出,是当前中国新能源车的主流配置。 从2023年销量上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31.6%,预计未来将持续提升。 3、新兴领域市场空间持续拓展: (1)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机械加工本体等几部分,其中伺服系统则相当于机器人的“神经和肌肉系统”,是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能够跟随输入量的任意变化而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的关键零部件,是实现精准定位、精准运动的必要途径。稀土永磁电机满足体积小型化,高功率、高稳定性等需求,有望成为工业机器人用主流驱动电机。 (2)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技术的核心是车辆牵引系统,世界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系统历经第一代是直流电机牵引系统;第二代交流异步电机牵引系统,为当前的主流技术;第三代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是下一代机车牵引系统。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凭借绿色高效的优点,正引发全球高铁等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新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 永磁牵引系统驱动电机的核心材料是永磁体,是第三代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的关键部件,决定着轨道交通车辆的动力品质、能耗和控制特性。据中国稀土协会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总规模为7,305.3公里。依托自主研发的永磁同步电机牵引系统和雄厚的稀土与钕铁硼产业基础,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未来随着永磁牵引系统研发与应用,将对高性能钕铁硼材料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二)公司发展战略 : 立足稀土永磁,紧密围绕国家导向和未来市场需求,持续推动技术研发和装备水平优化提升,提供高品质、高性价 比的产品和最优服务,不断巩固提升公司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汽车电机、高端消费电子、工业电机、机器人、先进轨道 交通装备等应用领域的市场份额和领先优势。 (三)公司 2024 年经营计划: 1)紧密围绕国家导向和未来市场需求,不断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 2)持续加强市场开拓,尤其关注高端市场及新兴应用领域需求。 3)加强公司人才体系建设,优化人才综合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均衡发展,培育复合型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 提供人才保障。 4)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优化激励机制,提升公司竞争力。 5)继续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设备能力、优化过程控制、提高收得率等举措严控制造成本,强化成本管控。 6)推进主要生产基地新、扩建和改造升级项目实施,提升自动化制造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扩大高性能稀土钕 铁硼永磁材料产能。 对于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下降的原因,中科三环表示: 受原材料价格下跌、行业竞争程度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售价随之降低,加之部分应用领域的产品订单同比减少,使得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有所下降。 》点击查看SMM稀土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回顾磁材2023年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出,以钕铁硼毛坯50SH的历史价格走势,虽然中间受旺季效应影响,有所反弹,但整体依然处于下跌趋势。2023年,作为钕铁硼的原料端的氧化镨钕年度跌幅为37.76%。 回顾2023年,稀土价格半年整体呈震荡下跌走势。以镨钕为例:氧化镨钕价格从年初最高的75.5万元/吨最低跌至43.3万元/吨,跌幅超过40%。在此之后,氧化镨钕价格便持续震荡运行于43-54万元/吨的区间内。中重稀土方面,2023年,在国内需求冷清的同时,来自东南亚的离子矿进口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下游接单不足,上游供应又大幅增加的叠加作用下,中重稀土价格走势在本年也整体以偏弱运行为主,以氧化铽为例,其价格从年初的1395万元/吨一路下跌至12月29日的740万元/吨,跌幅近47%。2023年,氧化镨钕年度跌幅为37.76%,氧化镝的年度跌幅为0.2%,氧化铽的年度跌幅为46.95%。 2023年稀土价格下行主要是因为,2023年,不管是稀土的进出口、产量还是稀土指标都可以看出2023年稀土供应量稳步增长,而需求方面,2023年下游磁材企业接单量不及预期,那么受2023年稀土产品整体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的影响,稀土价格整体处于下行态势。 进入2024年稀土依然整体处于弱势,进入3月以来,随着大厂采购,稀土价格时不时的出现小幅上涨。据SMM报价显示,在经历了27日轻重稀土价格走势涨跌互现之后,28日,稀土价格整体比较稳定。氧化镨钕市场主流成交价稳于35-35.4万元/吨,氧化镝价格为1810-1830元/千克,氧化铽为5300-5350元/千克,氧化钆价格为16.2-16.6万元/吨,氧化钬价格继续稳定在41.5-42万元/吨。3月28日,镨钕金属价格有所上调,镨钕金属报43.5-44.4万元/吨。市场目前多在等待北方稀土挂牌价的落地。
正海磁材3月28日披露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87,374.77万元,同比下降7.05%;实现营业利润55,726.35万元,同比增长28.66%;实现利润总额55,638.47万元,同比增长29.03%;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750.52万元,同比增长10.7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55元,同比增长12.24%。公司2023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2元(含税)。 正海磁材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深耕主业,积极拓展市场,持续推动内部降本增效,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实现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但受稀土原材料价格持续震荡下行、下游市场需求复苏缓慢、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影响,公司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价格承压,营业收入同比略微下降。 对于公司的主营业务分析:正海磁材表示: 1、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业务: 报告期内, 公司克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下游需求复苏缓慢等不利因素,实现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及组件整体销量同比增长,其中,汽车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20%,完成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磁体交货量449万台套,同比增长29%。但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影响,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及组件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7%。 2、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业务: 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上海大郡以“提效、降本、打基础”为目标,积极推进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技术服务;根据行业趋势、竞争态势和客户要求,从软硬件上进一步强化研发能力,并积极拓展海外配套及合作市场。 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374.30万元,同比增长14.24%,受市场因素影响,仍未能实现盈利,但亏损额同比大幅收窄。 正海磁材表示:公司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应用在新能源、节能化和智能化等“三能”高端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风电等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气、节能家电、节能电梯、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手机等智能消费电子等。 》点击查看SMM稀土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2023年以镨钕产品为代表的主要稀土产品价格自年初以来持续震荡下行,全年均价同比降低,这也使得不少稀土企业的业绩承压。正海磁材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 公司深耕主业,积极拓展市场,持续推动内部降本增效,加强技术研发创新,实现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但受稀土原材料价格持续震荡下行、下游市场需求复苏缓慢、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影响,公司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价格承压,营业收入同比略微下降。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与氧化镨钕的价格密切相关。 而2023年这一年,从稀土市场的价格来看,2023年,氧化镨钕年度跌幅为37.76%,氧化镝的年度跌幅为0.2%,氧化铽的年度跌幅为46.95%。不管是稀土的进出口、产量还是稀土指标都可以看出2023年稀土供应量稳步增长,而需求方面,2023年下游磁材企业接单量却不及预期,那么受2023年稀土产品整体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的影响,稀土价格2023年整体处于下行态势。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稀土商品175852.5吨,同比增长44.8%。2023年全年,国内氧化镨钕的产量方面,全年氧化镨钕产量约为7.2万吨,同比增长1.6%。2023年一年内首次下发了三次稀土指标。12月15日,工信部发布通知,2023年第三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5000吨、13850吨。在经历了今年的三次稀土指标下发之后,2023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255000吨、243850吨。2023年,在稀土矿进口量较大的情况下,国内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同比仍有21.43%的增长。 进入2024年稀土依然整体处于弱势,进入3月以来,随着大厂采购,稀土价格时不时的出现小幅上涨。据SMM报价显示,在经历了27日轻重稀土价格走势涨跌互现之后,28日,稀土价格整体比较稳定。氧化镨钕市场主流成交价稳于35-35.4万元/吨,氧化镝价格为1810-1830元/千克,氧化铽为5300-5350元/千克,氧化钆价格为16.2-16.6万元/吨,氧化钬价格继续稳定在41.5-42万元/吨。3月28日,镨钕金属价格有所上调,镨钕金属报43.5-44.4万元/吨。市场目前多在等待北方稀土挂牌价的落地。
横店东磁3月8日晚间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21亿元,同比增长1.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6亿元,同比增长8.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25亿元,同比增长26.58%。至此,公司年度净利润已连续增长8年,且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 对于业绩的增加,横店东磁表示主要系: 公司主营业务光伏板块盈利同比实现了高速增长,磁材板块盈利保持稳定,锂电板块盈利有所下降。 此外,公司本着谨慎性原则,公司对以PERC电池产线为主的部分设备进行了资产处置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对存在减值情形的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合计金额26,147.87万元;对逾期无法赎回的理财产品28,625.00万元全额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以更加客观、公允的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横店东磁介绍: 磁材器件:经营韧性十足,业绩贡献稳定,全年实现收入44.83亿元,磁材出货19.85万吨,同比增长7.87%。 光伏产业:扩产能扩市场,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在光伏产业链价格向下剧烈波动,产业链呈现增量不增收的情况下,公司光伏产业全年实现收入127.77亿元,盈利同比接近翻番,实现总出货约10GW,同比增长24.27%。 锂电产业:稼动率行业领先,市占率逆市提升。全年实现收入20.51亿元,同比增长31.38%。出货3.4亿支,同比增长75.36%。其提及 锂电池销售量同比增加75.36%、生产量同比增加65.24%,主要系年产6GWh高性能锂电池项目投产,使产销量大幅增加。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具有年产23.8万吨磁性材料(包括永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和塑磁等)生产能力,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铁氧体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公司光伏产业具有年产14GW光伏电池、12GW光伏组件的内部生产能力。 谈及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周期,横店东磁在其年报中表示: 磁性材料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期。虽传统应用领域需求有所萎缩,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应用领域增长快速,预计未来几年整体行业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光伏产业处于稳定成长期。随着碳中和行动的全球化推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会逐年提高,从而带动了光伏产业的较好增长。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到574GW,同比增长29%,2025年达到627GW左右,2030年可达到880GW。三元圆柱锂电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期。前两年小动力电池行业出货量均有所下降,随着电动工具等应用领域的回暖,行业的发展态势会适度向好,恢复稳定发展。 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经营目标:2024年,公司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和盈利双增长。光伏产品出货力争同比增长50%、锂电出货力争同比增长50%,磁材产业在稳健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深度国际化。 经营重点: 2024年,公司将继续加大先进产能和产线技改投资,积极推进四川东磁二期6GWTOPCon高效电池、连云港东磁二期5GWTOPCon高效组件、东南亚2GWTOPCon高效电池片项目、越南和泰国磁性材料项目的落地;积极推进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争取投资建设GW级以上集中式电站和推进200MW分布式EPC项目。同时,公司内部还将推进多个产线技改项目,进行智造升级,以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磁材器件板块以提升市场占有率为首要任务,其中,永磁争取在存量博弈中寻求突破,软磁力拓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市场,让其成为推动磁材板块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塑磁要扩产增效,巩固细分领域小龙头地位;光伏产业要加速全球化布局,以欧洲、中国、日韩市场为依托,进军北美、亚太、南美市场。坚持差异化发展,巩固“低碳市场”、“户用黑组件”等竞争优势,并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向全球市场辐射,形成大项目、分布式两大目标市场;锂电产业,要保持战略耐心,聚焦产品和客户,做出产品特色,力争满产满销。 在公布完2023年业绩报以后,横店东磁近来还陆续回应了一些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横店东磁3月2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您好,公司磁材和器件产品有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小米汽车。 在3月20日日举行的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横店东磁总经理何悦表示,2024年公司光伏出货目标为15GW,其中海外市场占比70%;预计上半年光伏出货在6GW左右,其中Q1预计出货2GW以上。“今年Q2可能会出现海外需求旺盛,国内需求快速提升,从而带动组件价格趋稳或者小幅反弹,但这种需求叠加带来的供需(紧)平衡还要进一步观察。”公司董秘吴雪萍进一步表示,“我们预计今年欧洲市场光伏需求增长能保持在20%以上。” 横店东磁3月1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滤波电感等产品已有用于低空飞行器。鉴于资本市场环境、新能源行业和公司自身经营的变化,公司尚未正式提交申报材料,募集资金投向的两个项目均已顺利建成投产。 横店东磁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组件出货环比增长30%左右。目前看3-5月份的排产力度较大,公司除自身产能外会外协一部分来补充供给。目前3月份时点库存很低。根据目前排产情况来看,5月份时点的在制、在途、在库的总体库存不超过200MW。预计宜宾二期项目在今年8月初步建成、10月达产,预计今年能产出1.5-2GW。宜宾一期项目从去年11月达产后,一直在满负荷生产,且在自身产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公司还会有部分的外协。现在TOPCon电池入库效率在25.4%。 虽然光伏、磁材以及锂电行业2023年整体处于下跌趋势,但是横店东磁通过差异化竞争以及加大新产品和市场的开拓等方式实现了多年净利润的增长。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回忆TOPCon高效电池和组件2023年的历史价格可以看出,其2023年的价格处于整体下跌调整趋势。据SMM报价显示:topcon电池价格下调,当前Topcon182电池片(24.4%及以上效率)价格0.45-0.47元/W左右;Topcon210电池片0.46-0.49元/w。高效PERC182电池片(23.2%及以上效率)价格0.37-0.38元/W;PERC210电池片价格0.36-0.37元/W左右;最近近价格下调主要受硅片价格下行影响。当前PERC电池继续累库,PERC182库存天数也略有所增长,而TOPCon近期库存也所有增长。 据SMM了解,上周组件市场单晶PERC组件双面-182mm主流成交价格0.93元/w,单晶PERC组件双面-210mm主流成交价格0.95元/w,组件价格大稳小动。3月组件排产维持高位,相较3月出货量组件3月处于累库状态,但碍于市场竞争头部厂家维持高排产,预计4月排产有望继续增加。不过,从库存方面来看:3-4月排产维持相对高位,虽下游需求良好,但后期仍有累库风险。 》点击查看SMM稀土现货价格 从SMM稀土价格2023年的的历史走势来看,2023年,氧化镨钕年度跌幅为37.76%,氧化镝的年度跌幅为0.2%,氧化铽的年度跌幅为46.95%。进入2024年,稀土依然整体处于下弱势。进入3月以来,随着大厂采购,稀土价格时不时的出现小幅上涨。据SMM报价显示,在经历了27日轻重稀土价格走势涨跌互现之后,28日,稀土价格整体比较稳定。氧化镨钕市场主流成交价稳于35-35.4万元/吨,氧化镝价格为1810-1830元/千克,氧化铽为5300-5350元/千克,氧化钆价格为16.2-16.6万元/吨,氧化钬价格继续稳定在41.5-42万元/吨。3月28日,镨钕金属价格有所上调,镨钕金属报43.5-44.4万元/吨。市场目前多在等待北方稀土挂牌价的落地。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成品率得到提高的永磁铁氧体制品的生产方法“,公开号CN117735969A,申请日期为2022年9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永磁铁氧体制品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成品率得到提高的永磁铁氧体制品的生产方法,包括将氧化铁红、碳酸锶和预烧助剂配料后湿法球磨,所得料浆预烧,并在预烧温度下持续通入含氧气体,氧气体积占比≥21%,得到预烧料;向预烧料中加入葡萄糖酸钙进行粗粉碎得到粗粉;将含有氯化钠的烧结助剂添加到粗粉中,氯化钠加入量为粗粉质量的0.1~0.3wt%,然后湿法球磨制备细料浆;将细料浆在成型磁场中压制成型得到磁坯,烧结磁坯得到永磁铁氧体制品。所制备的永磁铁氧体制品的成品率得到提高,磁性能基本得到保持甚至提升,具有生产成本低、性能高等优点。
据MiningWeekly报道,澳交所上市企业艾昂尼克稀土公司(Ionic Rare Earths)宣布,其在贝尔法斯特的冶炼厂已经成功分离并生产高纯度的铽氧化物(Tb4O7),标志着公司同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和英国特殊合金生产商稀金属公司(Less Common Metals)的合作取得了成功。 艾昂尼克公司称,首个铽样品的生产是磁体回收工业的首创,表明公司有能力开发西方供应链所需的关键磁体稀土氧化物(MREO)。 2023年,艾昂尼克公司在其试验厂成功生产了磁体稀土氧化物,本月其风力涡轮发电机磁体回收项目也取得了进展。 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经生产了2.8公斤高纯度Tb4O7。艾昂尼克的试验厂有望在本月底前持续生产分离后的磁体稀土氧化物。 艾昂尼克公司首席执行官布雷特·林奇(Brett Lynch)称,“对于公司来说,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将为西方构建稳定可持续供应链,为风力发电机和其他关键清洁能源工业提供保障”。 他表示,能够从稀土永磁体供应链废料中生产高纯度的产品,为西方获取重稀土氧化物特别是镝和铽开辟了新途径。 “鉴于全球对高纯度重稀土氧化物的稳定和可追溯的需求,我们很高兴能够展示,利用我们的技术可以分离和提纯镝和铽。这两种稀土氧化物的需求依然强劲,因为我们从供应链的反向调查中看到了这些元素的替代供应”,林奇说。 林奇称,重稀土氧化物用于生产高规格永磁体,传统供应已无法满足镝铽需求。预计到2030年,对镝铽的需求还将大幅增加。 “除了回收能力提高外,……艾昂尼克在乌干达的马库图稀土项目也取得重要进展,作为全球脱碳战略原材料新经济的一部分,稀土供应链展现了韧性”,林奇说。
SMM3月15日讯:3月7日,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MM”)市场总监徐得安、营销经理王海俏、营销经理王猛、高级分析师刘浩、高级分析师杨佳文走访了宁波奥达磁业有限公司 ,受到了总经理王鸣亮领导的热情接待。 走访期间,双方就钕铁硼永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王总带领下深入了解了宁波奥达磁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本次走访为未来双方继续深化互信,实现互利共赢,开展全方位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宁波奥达磁业有限公司 简介 宁波奥达磁业有限公司(原宁波奥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公司以严格的IS09001、IATF 16949、IS045001和IS014001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技术服务及合理的价格体系而深受国内外客户的信赖和欢迎,凭借公司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健全的生产加工系统,公司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在行业中具备明显优势,是一家专注于不同性能、各种形状的致铁硼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 公司坐落于东海之滨的港口城市-浙江宁波,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风力发电、永磁电机、电子工业、医疗设备、运动器材、玩具、工艺品等领域,公司秉承“诚信、求实、互利、共赢”的经营宗旨,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公司将以更优的品质、更好的服务,携手海内外客商,共创美好未来! 宁波奥达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鸣亮 手机:139 5785 4231 电话:0574 56579250 传真:0574 56579253公司 地址: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聚源路328号 上海有色网联系人:王海俏 电话:19818727891 wanghaiqiao@smm.cn
稀土&磁材: 上周稀土价格涨跌互现。轻稀土方面,氧化镨钕价格35.35万元/吨,较此前一周价格下调2.21%;中重稀土方面,氧化镝价格184万元/吨,较此前一周价格上调1.66%;氧化铽价格527.5万元/吨,较此前一周价格持平。从供需基本面看,供应端表现充足,国内进口矿数量充足,上游分离企业生产正常,氧化物产出稳定。需求端较差,周内价格震荡运行,商家采购情绪偏弱,终端消费疲软,钕铁硼企业新增订单少量,导致原料补货需求较少,压价采购金属为主。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国家发改委“四大行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受益设备更新,低碳、节能稀土永磁电机有望打开需求替换新增市场;消费品以旧换新及下乡,新能源汽车有望超预期增长。稀土价格近期跌势放缓,受长协采购的影响,现货市场供应偏紧,价格有望见底反弹。2024年第一批轻、重稀土开采及冶炼分离指标分别为124860吨、10140吨、127000吨,分别同比+14.5%、-7.3%、+10.4%,轻稀土开采指标增速连续三年放缓,重稀土开采指标连续两年下滑,供需格局有望优化带动稀土价格触底回升,稀土及永磁材料行业将受益。
随着78亿元投建的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投产“提上日程”,北方稀土全资子公司包头华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迎来大笔增资。 3月8日晚间,北方稀土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向华美公司增资20亿元,为其提供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支持。公告显示,北方稀土向华美公司增资的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后续将以分期支付方式逐步完成增资实缴。 北方稀土表示,此次向华美公司增资主要是为保证其作为项目建设主体推进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不属于公司对项目形成的新增投资。公司向华美公司增资为其提供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将增加其资产规模,在保障项目建设按计划优质高效顺利推进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华美公司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023年3月,北方稀土宣布以不超过77.99亿元投建“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分公司与华美公司原厂址及附近接壤区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下称“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项目实施主体为华美公司。 作为中国最大的稀土供应商,北方稀土表示,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稀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和安全水平。 公告显示,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周期约18个月,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处理58.09%REO混合稀土精矿能力19.8万吨/年,以REO计11.5万吨/年;萃取分离能力10.67万吨/年(以REO计),沉淀和结晶能力14.11万吨/年(以REO计),灼烧能力3.96万吨/年(以REO计)。 据估算,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不超过77.99亿元,其中建设投资约72.2亿元,建设期利息约1.84亿元,铺底流动资金约3.95亿元。北方稀土及华美公司以自有资金、直接或间接融资等方式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北方稀土曾在公告中提到,公司投资实施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较大,或将增加公司有息负债,增加财务成本,提高资产负债率。针对改造项目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公司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根据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统筹安排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北方稀土测算,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达产后,预计所得税后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约25.31%,预计投资回收期约5.56年(含建设期)。 据悉,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于2023年8月全面开工,计划2024年第四季度一期工程投产。1月10日,北方稀土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再次表示,“该项目以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效率最高、技术最强、环保最优为总体目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具体要求,不断推动我国稀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SMM2月29日讯:2月的稀土市场未改变1月阴霾未散的局面。2月初市场基本进入春节放假状态,成交清淡,到节后归来,市场需求未见改善,不少业内人士期待的节后补库也暂未出现,稀土价格进入龙年更是呈现了一路下行的趋势,稀土价格的频频下跌,不少金属厂驻足观望,市场成交十分冷清。氧化镨钕价格2月跌幅为9.02%,其2月29日363000元/吨的均价更是创下了三年多的低点。在稀土市场当前供强需弱的背景下,市场期盼有更多稀土产业链需求被打开,市场也将率先关注北方稀土挂牌价以及北方稀土与包钢股份二季度的稀土精矿交易价格的情况。 》点击查看SMM稀土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氧化镨钕2月价格跌幅为9.02% 预计2月产量环比将会出现小幅缩减 轻稀土方面,以氧化镨钕的走势为例,据SMM报价显示:氧化镨钕2月29日的均价为363000元/吨,1月31日的均价为399000元/吨,其均价2月下跌了36000元/吨,2月月度跌幅为9.02%。值得注意的是,氧化镨钕363000元/吨的均价逼近了其2020年11月20日的均价366000元/吨,创下了三年多的新低。 氧化镨钕产量方面: 1月国内氧化镨钕产量6056吨,环比增加2.25%。增量主要集中在江西地区。据SMM调研了解,临近春节假期,镨钕产品价格逐渐趋于稳定,在稀土价格波动不明显的情况下,各分离厂的生产状况也相对稳定。钕铁硼废料倒挂情况仍旧存在,废料厂开工率依然不高。江西地区有在2023年12月进行停产检修的分离厂于今年恢复正常生产,故而当地产量环比有12%的增幅。考虑到春节假期期间有小部分分离厂会放假减停产,预计2月份氧化镨钕产量环比将会出现小幅缩减。 氧化镝2月价格跌幅为4.96% 1月国内产量环比增加8.2% 重稀土方面,以氧化镝的走势为例,据SMM报价显示:氧化镝2月29日的均价为1820元/千克,与1月31日的均价1915元/千克相比,其均价2月下跌95元/千克,2月月度跌幅为4.96%。 氧化镝产量方面: 2024年1月国内氧化镝产量为219吨,环比增加8.2%,主要增量体现在江西地区。据SMM了解,江西地区有分离企业在2023年12月进行停产检修,已于今年1月份恢复正常生产,当地氧化镝产量环比有42%的增加。与此同时,缅甸地区的封关情况也在1月得到了缓解,离子矿供应量相对充足。但由于矿价一跌再跌,矿端持货商让利意愿降低,离子矿低价货源急速收紧。 氧化铽2月价格跌幅为3.91% 1月国内产量环比增加14.6%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重稀土方面,以氧化铽的走势为例,据SMM报价显示:氧化铽2月29日的均价为5400元/千克,与1月31日的均价5620元/千克相比,其均价2月下跌220元/千克,2月月度跌幅为3.91%。 氧化铽产量方面: 2024年1月国内氧化铽产量43.6吨,环比增加14.6%,主要增量体现在江西地区,当地产量增幅约达到76%。据SMM调研了解,临近春节假期,稀土市场逐渐步入放假状态,氧化铽市场交投氛围冷清,价格走势也较为平稳。缅甸地区离子矿供应恢复,在此情况下,分离厂生产情况相对稳定,本来于年底停产检修的分离厂在1月份也已经恢复正常生产。 后市:稀土供强需弱局面短期难改 市场盼更多产业链应用被打开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稀土商品175852.5吨,同比增长44.8%。2023年中国未列名氧化稀土进口量累计43856吨,同比增加206%。2023年我国混合碳酸稀土进口增量也很高,累计进口量达到15109吨,同比增幅更是高达882%。2023年全年,国内氧化镨钕从全年氧化镨钕产量约为7.2万吨,同比增长1.6%。2023年前三批合计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255000吨,与2022年的210000吨相比,同比增长21.43%。 2023年稀土进口、产量以及稀土开采指标均呈现增长状态,使得稀土市场的供应偏强,而下游需求未能跟的上供应增强的幅度,便出现了供强需弱的局面。据SMM了解,进入2024年,进入淡季的稀土需求未能上演反转的戏码,市场成交比较冷清。多位市场人士期盼更多的稀土产业链应用被打开,从而拓展稀土需求,进而提振稀土市场。市场人士目前均在多在观望北方稀土挂牌价和北方稀土与包钢股份二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的落地情况。 各方声音 此外,据“上期所发布”2月27日消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学森在日前召开的2023年有色金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有色协会与上期所、广期所正在积极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部署, 加快推动铸造铝合金、钨、钼、多晶硅、氢氧化锂、稀土等产品以及部分已上市产品产业链中间产品的期货研发上市工作, 持续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助力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 提到稀土的应用,最近多家企业开始对稀土合金下功夫。 立中集团2月2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研发和生产铝镧、铝铈、铝钪、铝铒、铝钇、铝钕等稀土中间合金产品。同时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共建稀土铝、镁合金应用研发中心,将持续重点研发稀土铝、镁合金新工艺、新产品。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稀土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稀土镁合金壳体“,公开号CN117568684A,申请日期为2023年12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稀土镁合金材料,包括:Al、Y、Mn和Mg;所述Al、Y和Mn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北方稀土瑞鑫公司去年10月首批中重稀土金属产品试制成功,标志着北方稀土中重稀土金属产品首次实现规模化生产。新产品下线不仅丰富了北方稀土金属及合金类产品品类,同时填补北方稀土金属板块的产业链短板,完善产品结构,为企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支撑。 银河证券2月19日研报表示,假设国内2024年第二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与第一批相同,且不再特殊下发第三批指标,则2024年全年国内稀土开采总量为27万吨,较2023年同比仅增长5.9%,增速较2023年下降15.5个百分点。国内稀土矿供给增量的显著放缓,将使稀土供需结构大幅改善,且整合成双巨头并立稀土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稀土价格有望从底部稳步上行,稀土企业盈利能力将得到大幅改善。 华福证券研报指出,供给端,国内稀土行业供给侧集中度不断提升,而稀土生产和分离受到指标管控调节,因此建议关注具有集团注入预期和有望持续承接指标增长的中国稀土和北方稀土;需求端,当稀土价格有望企稳后,应当关注在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顺利和针对未来有望继续拉动需求增长的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的稀土永磁公司金力永磁和宁波韵升。 东莞证券研报认为,稀土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作为“工业维生素”可大幅提升对应产品的性能。稀土行业在国家持续规范整治下,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整合进程加快,产品议价能力有望提升。供给端国家严格把控开采、冶炼指标,需求端随着终端产品向着高端制造、绿色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迈进,稀土及磁材行业的前景持续看好,稀土电机凭借着成熟技术与高性能将依旧作为新能源市场的主流。 欲知更多稀土价格、基本面、技术等产业链的相关信息,敬请参与 2024 SMM稀土产业论坛诚邀您的参与! 推荐阅读: 》第一批稀土开采指标同比增12.5% 轻稀土增幅缩窄 中重稀土降幅扩大至7.34% 【SMM热议】 》2023年稀土价格普遍大跌 11家稀土企业仅3家年度业绩预增 2024年前景如何?【SMM专题】 》北方稀土2月挂牌价:多稀土产品价格环比下跌 跌幅均超10% 》北方稀土:一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上调为不含税20737元/吨 环比增加0.98%【SMM快讯】
SMM2月7日讯: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日前下达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35000吨、127000吨。稀土开采指标2024年与2023年的第一批开采指标相比,增加了15000吨,同比增幅为12.5%,较往年相比增幅有所收窄。其中,轻稀土指标同比增幅有所缩窄,中重稀土同比降幅有所扩大。 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指标同比增12.05% 增幅有所收窄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2月6日发布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 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35000吨、127000吨。 通知指出,稀土是国家实行生产总量控制管理的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指标和超指标生产。两家稀土集团(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要严格遵守资源开发、节约能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有关法律法规,按指标组织生产,不断提升技术工艺水平、清洁生产水平、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和原材料转化率;严禁采购、加工非法稀土矿产品,不得开展稀土产品代加工(含委托加工)业务;综合利用企业不得采购、加工稀土矿产品(含富集物、进口矿产品等);加工利用境外稀土矿产品要严格遵守进出口有关管理规定。 与往年的第一批稀土开采指标的增幅相比,今年第一批稀土开采指标的增幅与往年相比有所放缓。从近几年第一批稀土指标的数据变化来看: 2023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20000吨、115000吨。 2022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00800吨、97200吨。 2021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84000吨、81000吨。 2020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66000吨、63500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稀土开采指标近五年处于连续增长的态势。稀土开采指标2024年与2023年的第一批开采指标相比,增加了15000吨,同比增幅为12.5%,与2023年的19.05%、2022年的20%、2021年的27.27%的同比增幅相比,同比增幅有所收窄。 轻稀土指标同比增幅有所缩窄 中重稀土同比降幅有所扩大 》点击查看SMM稀土产业链数据库 从2024年第一批稀土矿开采指标的分类来看,轻(岩矿型)稀土开采指标为124860吨,中重(离子型)稀土的开采指标为10140吨。 2023年,第一批轻稀土的开采指标为109057吨,中重稀土的开采指标为10943吨。 2022年第一批轻稀土的开采指标为89310吨,中重稀土的开采指标为11490吨。 从近三年第一批稀土开采指标中轻稀土和中重稀土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轻稀土方面:2024年第一批轻稀土开采指标与2023年相比增加了15623吨,同比增幅为14.49%;与2023年的22.22%同比增幅相比,增幅有所缩窄。中重稀土方面:2024年第一批中重稀土开采指标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803吨,同比降幅为7.34%;与2023年第一批中重稀土开采指标4.76%的降幅有所扩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最近几年稀土全年开采冶炼指标连年增长,主要是轻稀土指标连年增加,中重稀土矿指标持平。据SMM分析,中重稀土指标多年未有增量,在近两年更是出现了缩减,一方面是由于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多采用池浸法和堆浸法,会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威胁;另一方面中国中重稀土资源稀缺,国家出于保护重要的战略资源考虑而没有给予开采增量。 此外,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稀土商品175852.5吨,同比增长44.8%,2023年中国未列名氧化稀土进口量累计43856吨,同比增加206%,2023年我国混合碳酸稀土进口增量也很高,累计进口量达到15109吨,同比增幅更是高达882%。从海关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2023年从缅甸等国进口离子型稀土矿大幅增加,考虑到离子型稀土矿供应较为充足,后续离子型稀土矿的指标增加或有限。 在了解了每年的第一批稀土指标的情况之后,一起来回顾一下,过去几年过年的稀土指标变化情况。据SMM统计,从2019-2023年的全年稀土开采总量指标具体的分类来看,轻稀土五年来的指标一直维持增加的态势,2020年的开采指标与2019年相比的同比增幅为7.09%;2021年的同比增幅为23.17%;2022年的同比增幅为28.22%;在经历了三次指标下发之后,2023年的同比增幅为23.58%。2023年轻稀土的开采指标增幅较2022年相比有所收窄,与2021年相比略有增加。从2019-2023年中重稀土开采指标来看,五年来,中重稀土的开采指标一直处于持平状态。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中重稀土开采指标也为19150吨,这也意味着此前六年中重稀土指标维持不变。 机构声音 【国金证券:供需格局改善 稀土价格有望触底回升】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供给增速下行,供需格局改善,稀土价格有望触底回升。稀土价格上涨过程中,资源龙头和具备成长性的标的有望充分受益。 德邦证券表示,年内第一批指标同比增速收缩明显 ,全年稀土国内供给增速收窄。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3.5万吨、12.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5%、10.4%。2023年全年合计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25.5万吨、24.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4%、20.7%。 海通国际表示, 钕镨价格降低加上经济弱复苏背景,大多数与稀土价值链相关的公司在2023年表现弱于大市。尽管如此,板块在中期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2024年盈利增长预期强劲,约为52%(2023年同比增长约4%), 并且从2024年开始价格有所改善 。 平安证券指出, 供应端方面,2023年稀土供应总量增速超预期,全年稀土矿同比增加21.4%;需求端方面,短期因终端淡季而价格表现一般,短期内稀土价格仍以震荡为主, 长期依旧看好产业价值回升,且价格已至相对低位,下方空间或有限 。 国联证券 研报指出,2024年来看,稀土供给端执行总量控制原则不变,需求端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机器人领域等保持快速增长,供需格局或将转向供不应求。我们预计2024年全球氧化镨钕需求量9.71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供给量为9.63万吨,同比增加0.35万吨;供需缺口为-0.08万吨。同时, 随着我国稀土产业链整合提速、行业集中度提升,稀土集团在产业链的话语权以及对价格的把控能力有望提升,对稀土价格支撑力度有望强化。 永磁材料是稀土最主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下游应用领域。稀土永磁材料代表性产品高性能钕铁硼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工业机器人等具备高成长属性的领域。其预计2024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将达到18.3万吨,同比增长13.8%。 推荐阅读: 》缅甸地区离子矿供应恢复 1月镝铽产量环比增加【SMM分析】 》【重要】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35000吨、127000吨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