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个
明确了汽车后市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系统部署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促进汽车后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市场结构不断优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持续优化汽车使用环境,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汽车消费需求。 “《指导意见》首次对汽车后市场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安排。”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海峰说。2021年3月,全国人大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对“十四五”期间及2035年汽车行业管理思路和方式转变提出了要求。《指导意见》密切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新趋势,从顶层制度上对我国汽车后市场发展作出了部署和安排,提出了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 “这是‘十四五’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政策,是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指南。” 《指导意见》的目的是通过优化、完善汽车使用环节的政策举措,从而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 01 打通堵点 挖掘万亿市场潜力 “《指导意见》的重要意义,是从汽车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全链条角度去促进汽车消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汽车后市场将是汽车消费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汽车消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是当前消费领域的亮点,因此,《指导意见》从当前和长期需求出发,来推动汽车后市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后市场正在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经验还是我国的现实来看,国内对后市场的服务需求都将持续增长,因此,《指导意见》对于推动汽车后市场的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在现实中,汽车配件供应体系不健全、车辆维修水平参差不齐、汽车消费金融手续繁琐……很多车主都或多或少遭遇过此类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是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薛旭表示,汽车后市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与亿万车主及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直接相关,也是影响汽车消费的重要环节。 公安部近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亿辆,其中汽车3.3亿辆,新能源汽车1821万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高,后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罗磊表示,近年来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呈现两位数增长,预计2023年后市场总规模约为6.9万亿元,激发汽车后市场活力,对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而易见。“《指导意见》的发布,将有效推动汽车消费结构创新以及模式创新,有助于推动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价值增值。”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袁文博说,从全球范围看,汽车后市场空间巨大。 据他介绍,目前我国狭义后市场在汽车产业链中占比较低,仅有10%左右,新能源汽车则仅为1%。但在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汽车前市场与后市场价值比例约为6:4,利润占比后市场则更高。 而除汽车维保以外的广义后市场则是万亿级规模市场,空间巨大。袁文博表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增长需要“强心剂”,新能源、汽车出口以及汽车下乡依然将作为托底手段,但乘用车总体增长已经趋于平缓,预计2023年总量趋缓,同比维持在1%左右。供给端内卷繁荣固然强劲,但中国汽车产业亟需通过需求侧创新进行拉动。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消费特别是汽车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托底的重要支撑,而汽车产业是抓大放小、有的放矢的有效举措。 02 推动常规业务提质增效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了七个方面政策措施,均是我国汽车后市场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其中提出,一是优化汽车配件流通环境,二是促进汽车维修服务提质升级,皆是目前汽车后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许海东表示,只有解决这些领域的“堵点”和问题,汽车后市场才能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薛旭认为,《指导意见》有针对性提出要制订实施汽车后市场配件流通标准、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等配件流通模式,推动汽车配件流通规范、透明、高效发展,都是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领域;而《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售后维修培训、发展汽车绿色维修、提升汽车维修数字化服务能力,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保护车主权益,则是提倡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来强化后市场的维修保养能力,提升用户体验感。 “按照《指导意见》,后市场的维保服务要打造品牌化、连锁化服务。”许海东强调,汽车维修、保养及美容等领域,只有形成品牌化、连锁化服务,才能体现高质量的内涵。 陈海峰也表示,《指导意见》将促进打造更规范、更便捷、更高效、更绿色的维修服务,让消费者放心、安心、舒心的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对于以往消费者反映较多的汽车金融便利性程度不足的问题,《指导意见》指出,要优化汽车消费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对汽车使用消费的金融服务。 “汽车金融是拉动汽车消费的重要支点,《指导意见》将其作为重点措施之一,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痛点,优化服务,支持汽车消费。”薛旭认为,近来相关政策都高度重视汽车金融服务,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通知》中,也着重提出了优化金融服务、支持扩大汽车消费的举措。在这种“组合拳”基础上,汽车金融服务的优化,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利好。 03 拓展新业务加速转型升级 《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一些令业界感到眼前一亮的新理念、新举措。 “《指导意见》首次对我国汽车赛事发展作出部署,要求构建多层次汽车赛事格局,既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赛事活动,也支持地方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精品赛事;既发展国际级、国家级汽车赛事,也发展卡丁车等群众性汽车赛事。”陈海峰判断,未来,随着我国汽车赛事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相关技术研发、汽车运动、休闲娱乐、地方经济等,实现汽车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 汽车赛事也正是行业近年来在探索且具有较多发展潜力的领域。“这是与时俱进的新领域,值得探索挖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向记者表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从2013年推出了大学生纯电动方程式,如今的巴哈大赛也单独设立了电动车组,这不仅有助于培养新能源汽车人才,也有利于打通通向这一后市场新领域的路径。 “《指导意见》的新亮点之一是发展汽车文化。”郎学红表示,包括其中提出的加快传统经典车产业发展、支持自驾车旅居车等营地建设、丰富汽车文化体验等,都是从文化建设的高度上去引领后市场新领域的开拓和发展。 “《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制订传统经典车认定标准,探索传统经典车国内管理和进口政策,以及支持地方探索传统经典车辆保税展示及托管服务、举办露营集结赛等。”陈海峰说,这些措施将有力推动我国传统经典车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传统经典车国内交易流通和进口,并通过巡展、赛事、文化旅游等活动,扩大传统经典车文化发展。 郎学红也提到,经典车其实就是很多收藏爱好者喜爱的“老爷车”,这是一个高附加值的市场,但很多爱好者苦于很难购买及维修保养,《指导意见》将破解这一难题,满足消费者这方面的消费需求。 同时,郎学红指出,根据《指导意见》精神,在汽车个性化日益凸显的时代,发展个性化、特色化的汽车文化,不仅是汽车后市场有待开拓和完善的领域,这也应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导意见》也重点针对汽车运动、汽车生态建设,以及汽车文化促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袁文博表示,在广义后市场方面,汽车运动、汽车改装、汽车文旅等尚处于“野蛮生长”的初级阶段,且由于以往缺乏明确指导政策和配套法规,导致部分创新活动被抑制。比如房车旅游方面,由于缺乏关乎车辆停放、卫生管理、营地建设、停车场和充电设施配套房车服务等政策指引,房车在部分区域成为“不受欢迎者”。 袁文博认为《指导意见》有望破解这一僵局,并旨在通过消费端场景创新,建设汽车文化等手段,消除难点,持续拉动汽车消费,并围绕“汽车”这一核心,形成拉动生态旅游、文娱创新等其他领域的全新增长“飞轮”,带动国民经济进一步增长。 罗磊介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近年来围绕汽车后市场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组织起草了汽车代驾、汽车售后零部件及美容装饰用品、汽车救援、自驾游基地建设等多项团体标准,目的是引导汽车后市场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他认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用车、修车以及与汽车相关的休闲、文化、娱乐等多层次需求的日益提高,优化汽车后市场环境,激发广大消费者与用车相关的消费潜能,增强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体来看,《指导意见》既对汽车后市场发展作出了统筹安排,也对一些重点突出问题作了改革部署,还对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进行了前瞻引导,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汽车后市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陈海峰总结,《指导意见》将激发汽车后市场内生增长动力和创新发展活力,为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快推动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不仅是激光雷达等硬件的竞争,更是芯片算力的群雄逐鹿。2022年,几十、甚至上百TOPS国产大算力芯片的上车,亦将“双智”推入新的发展时期。 “高算力、高带宽、多核异构的高性能芯片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在广汽集团研究院院长助理、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梁伟强看来,芯片性能和集成度直接决定了电子电气架构的形态,从而决定了智能汽车的性能和表现,这也更进一步推动了高性能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 超半数车型整车算力达千TOPS 2022年12月,黑芝麻智能宣布获得东风集团旗下东风乘用车首款纯电轿车和首款纯电SUV两大车型的项目定点。此次项目定点,东风乘用车将基于黑芝麻智能华山二号A1000系列自动驾驶芯片打造行泊一体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平台;同年5月,黑芝麻智能与江汽集团达成平台级战略合作,多款思皓品牌量产车型确定搭载黑芝麻智能大算力芯片,种类亦为华山二号A1000。 当前,车规级大算力芯片仍是英伟达Orin的天下,但国产芯片企业的奋力追赶已初见成果。上述黑芝麻智能A1000,单芯片INT8算力58TOPS,下一代产品A2000单芯片INT8算力将超过256TOPS;地平线征程5单芯片等效算力128TOPS;华为MDC 610,单芯片INT8算力更是达到了200TOPS。 若将维度拓展至整车综合算力,“最强大脑”的标准会更为惊人。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市的新车中,综合算力超过500TOPS的有六款车型,其中超过1000TOPS的车型占半数。 智能汽车进入快车道后,全球产业格局与用户需求发生了大角度转变,这为大算力芯片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 黑芝麻智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刘卫红预计,未来3-5年,中国乃至全球的智能驾驶领域将迎来高速发展。“智能驾驶的技术演进需要大算力芯片的支撑,国内芯片厂商有望与国外厂商平分秋色。”中金公司预计,到2025年,智能驾驶芯片市场需求近1400万片。 “从汽车智能化的渗透率速度来判断,未来,市场对汽车芯片的需求将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传统汽车单车芯片数量为300-500颗,电动智能车单车芯片超过1000颗,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单车芯片将超过3000颗。预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数量将达到1000亿-1200亿颗/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 “双智”协同发展提速 2021年4月和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发布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简称“双智”)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为第一批试点城市,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成都、合肥、沧州、芜湖、淄博等10个城市为第二批试点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宏毅表示,各地正在加快推进试点工作,越来越多“聪明”的车跑在越来越智能的道路上,“双智”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 大算力芯片与整车综合算力的快速增加,让“双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双智”城市试点亦可加速高等级自动驾驶落地。 “XPILOT3.5将根据政策法规,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逐步开通城市领航功能,同时增强支持停车场跨楼层记忆泊车功能。”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称,“从几个城市到数十个城市,从数十个城市的部分场景到更大场景,甚至全场景,这是我们在XPILOT4.0阶段计划实现的。”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共事务与合资企业事务高级总监苏巴鸿则表示,大众将智慧物流项目划分为网联电动卡车车队、自动驾驶巴士、数据平台搭建三部分,并会同当地科技、住建、交警、城管等部门完成路勘,之后将在大众全国的工厂均推广智慧物流。 “双智”发展仅依靠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远远不够,在张永伟看来,除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主体、众多参与“双智”应用创新的主体外,还应加速制定凝聚行业共识的“双智”标准体系。 “‘双智’标准体系主要涉及汽车和城市两大领域,需要两个领域的研究机构协同起来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张永伟表示,当城市道路的智能化标准与汽车的智能化标准能够同步起来,“双智”将进入标准驱动的阶段,其经验和成果将更容易被复制,“‘双智’模式也可以更大规模地推广。”
“芯事”难解,持续成为2022年全球车企行业最头疼的问题。 美国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研究显示,2022年全球汽车产业因芯片匮乏问题,减少生产了450万辆新车。该机构预计,芯片匮乏将在2023年继续影响全球汽车产业,预计2023年将因此减产300万辆。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甚至直言,2022年前三季度“缺芯、贵电”已导致长安汽车损失60.6万辆产能。 “芯片供应紧张仍将持续,尤其是高端、高算力芯片仍然紧缺。芯片分配将对车企产生影响。”对于2023年的芯片供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分析表示。 “芯事”致全球汽车大减产 行业普遍认为,车规级芯片短缺的问题之所以被凸显,主要归因为智能汽车的蓬勃发展,以及半导体产能周期的滞后。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大车企纷纷将“受芯片短缺影响”置于销量下滑原因的最主要位置。 新年伊始,全球多国相继公布2022年汽车市场销量表现。其中,日本全年新车销量为420万辆,较2021年减少5%,为4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英国全年新车注册161万辆,为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德国全年新车销量微增1.1%,为265万辆,比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减少约100万辆。而据行业顾问考克斯预计,美国汽车市场也无法幸免,全年新车销量约1390万辆,较2021下降8%,较2016年的峰值下降20%。 一颗小小的芯片对全球汽车产业影响如此之大,属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举了一个生动的案例:百人会的研究团队和国内机构在对车辆进行拆解后发现,汽车芯片的组成之复杂完全超乎想象。 “汽车芯片的组成远远超出任何一种智能终端,包括手机。按照功能,汽车芯片可分为九大类,包括尺寸很小的芯片,比如在传感和驱动方面的;也包括尺寸很大的芯片,特别是智能芯片和计算芯片。九大类芯片下面又分若干子类,每辆智能化程度偏高的单车,芯片数量都在1000个以上。”张永伟表示,每个不同的控制域或者控制单元都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芯片组成,在分布式架构下汽车芯片数量非常多。“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逐渐向集中式方向发展,芯片数量会相对减少,但对性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算力的要求非常高。” “车规芯片供应吃紧的状况可能还要持续数年。”有长期关注芯片行业的业内人士表示,芯片短缺是全球性危机,但也是可见的巨大机会,尤其对于中国。 车规芯片“新势力”奋起直追 全球半导体市场一直都是国际巨头的天下,车规芯片亦是如此。据半导体市场分析和咨询公司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SI)发布的2021年汽车半导体市场统计,英飞凌以57.25亿美元的汽车半导体销售额位居市占率第一,恩智浦和瑞萨紧随其后。其中,汽车半导体销售额已占到英飞凌同期营收约44%。 “中国是全球车用半导体巨头的核心市场,这种现象也反映了我国在此领域的弱势。可喜的是,国产芯片企业正在迎头追赶。”上述业内人士称。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下半年就有超过15家车规级芯片初创企业完成不同轮次融资,总披露金额超30亿元人民币。其中,芯擎科技和芯驰科技的融资金额均达到近10亿人民币规模。 车规芯片“新势力”疯狂的融资态势,离不开主机厂的深度参与。上汽集团规划部总经理潘吉明直言,上汽集团当前应用了11大类1600款汽车芯片,其中九成以上需进口。为持续提升车规级芯片自主率,上汽集团已做好了高算力、高规格芯片及车规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攻关规划,并已战略投资约30家芯片上下游企业。 供应商与主机厂同步加大投入,背后是双方对于汽车智能化渗透率快速提升的一致需求。 据百人会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智能化渗透率超过30%,2030年将达到70%。从智能化进度判断,芯片需求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单车芯片用量300-500个,到电动智能时代将超过1000个,到高等级自动驾驶阶段会超过3000个。预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300亿美元,数量约1000亿-1200亿颗/年。 “如今汽车芯片国内供给度不到10%,这就决定了不论是小芯片还是关键芯片,特别是智能芯片,未来需求越来越大,瓶颈也越来越小。”张永伟表示,必须加强我国汽车芯片在设计、制造、封测、工具链、关键材料、核心设备等全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技术提升。“只有补齐木桶短板,才无惧卡脖子。”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