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4个
中国储能网讯:四川大力培育核心企业,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综合配套能力,并与重庆强强联手,共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川渝两地已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超5700家整车和零部件上云,促成相互配套企业400多家,配套金额超过150亿元。 9月4日,以“智汇八方,博采众长”为主题的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四川18家企业亮相展会,展区以“智造全产链 绿动新四川”为主题,围绕产业科技创新、绿色清洁能源、先进制造业升级三个板块,展现四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突出成果。 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服务产业集群 “我在馆里逛了一圈,发现不少我们的产品。”成都晶宝时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邓梦龙介绍,以比亚迪为例,其热销车型元PLUS的一大特色是采用360度摄像头,能让驾驶员直观看到汽车周围的景象,进一步提升安全性。摄像头中的核心小零件——晶体振荡器就由晶宝公司自主研发制造。 记者在晶宝公司展台看到,最小的晶体振荡器只有半颗米粒大小。“别看它小,却是电子产品的关键元器件。”邓梦龙介绍,如果把芯片比作电子设备的大脑,那么晶体振荡器就像脉搏,它们在特定频率下不停跳动,为系统提供稳定的时间频率基准。 晶宝公司自主研制的晶体振荡器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在多个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在不少智能终端企业向我们抛出橄榄枝,正从最开始的实验样品到一步步实现生产替代,‘比亚迪元’是今年开始批量使用的。”邓梦龙说。 在四川展区,像晶体振荡器这样的“小”产品成为一大特色。它们虽然小,却在产业发展中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一块巴掌大的换挡控制器,它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两挡电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目前新能源电动车绝大多数采用一挡电驱动模式,两挡不仅能让车的动力更强、提升续航里程,还能节约生产成本。丰川动力是来自清华大学的创业团队,2017年带着技术落地宜宾,由于布局较早,是行业内唯一拥有两挡技术的厂商。“目前我们正在和吉利、广汽等企业谈合作,一起在乘用车上进行验证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樊刚说。 近年来,四川坚持错位发展,大力培育核心企业,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综合配套能力,并与重庆强强联手,共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如今,川渝两地已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超5700家整车和零部件上云,促成相互配套企业400多家,配套金额超过150亿元。 以绿见“智”构建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 绿色是本届智博会上四川打出的一张特色牌。四川目前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量和消纳量居全国第一位,率先在经济大省中形成以零碳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 四川展区中,专门划分“绿色清洁能源”板块,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纷纷亮相,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都来到现场,展示各自在推进四川绿色发展进程中的优秀成果。 作为四川动力电池“链主”企业,此次四川时代把展出的重点放在绿色生产上。2022年3月,四川时代率先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展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80%以上能源都来自可再生能源水电,每年可减少40万吨碳排放。“全水电+零碳天然气”绿色能源的解决方案,再辅以绿色制造、绿色物流及采买碳信用抵消的方式,绿色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同样在宜宾的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致力于打造政、产、学、研深入合作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以院士工作站为基础,建立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度融合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平台与产业生态系统。本届智博会,工作站带来重卡换电站产品等一系列原创性重大科研与产业化成果,充分展现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绿色智慧。 说到四川产业的“绿色智慧”,绕不开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它是东方电气集团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在本届智博会上,该企业将现场展示其高效率长寿命燃料电池系统等研发成果和产品。
中国储能网讯:绿色发展、电力先行。8月2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正式成立。 该基地主要致力于支撑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的科研攻关与实验验证,服务保障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将在智慧零碳新技术、新产品、新系统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是通州区响应中央和北京市战略部署,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目前,通州区积极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纳入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重点任务,高标准编制《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行动方案》与《绿色发展示范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打造新时代城市电网发展典范。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正是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将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 位于通州区张家湾镇,占地56亩。 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科院、南瑞集团等电力领域国内顶尖科研机构打造而成。 据介绍,实验基地分为户外实验区、实验室一期、实验室二期三个部分。 户外实验区主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各类关键设施,为立足清洁能源、推进多能耦合应用提供了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实验室一期从源、网、荷、储、控制五个方面搭建实验场景,建设了7个功能分区,进一步优化光伏系统建设方案,满足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开发需要,推动副中心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 实验室二期协同电科院部署国内首条电动汽车充电桩自动化检测流水线,通过对充电桩的智能仓储、运输、全性能测试,实现所有品牌充电桩的批量化、无人化检定,为高质量推进北京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同时,实验基地还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吸引更多创新技术、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城市副中心集聚。 目前,已与清华大学等相关团队共同创新研发碳计量装置、有序充电控制终端以及新型电力载波装置。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开展储能系统安全与诊断关键技术研究。 后续,还将与中科院微电子所联合攻关高分辨率光伏及储能单元安全管理技术等重大科技难题,推进新能源直流微网及高效并网等技术成果的推广和落地应用。 新能源开发利用,只是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下,通州区正牢牢把握“绿色”这个最鲜明的特色,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围绕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绿色文化六大核心要素,加快实现绿色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让绿色进一步成为副中心看得见、可体验、有内涵的深厚底蕴。 未来,城市副中心将积极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用能行业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预计到203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5%以上,全面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副中心绿色篇章。
中国储能网讯:工业绿色微电网是指工业厂区或园区内主要电力供应来源为低碳电源的微电网,是发展工业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也是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绿色微电网涉及诸多新兴产业,产业链长、渗透面广、带动性强,对于实现我国低能耗支撑高质量经济发展,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工业绿色微电网或成电力系统变革关键一环 “微电网既能并网又可独立运行,可实现可再生能源与负荷波动就地平衡控制,是分布式能源灵活高效利用模式的重大创新。微电网将作为大电网的重要支撑性环节,成为解决分布式能源并网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新型电力系统一系列重大变革中的关键一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成山指出。 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引导企业、园区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园区集中供热、能源供应中枢等新业态。加快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这无疑为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提速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与此同时,工信部方面表示,将加强典型应用场景的示范带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的遴选。 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各地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加快。 记者了解到,2022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山东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山东累计有24家企业获评能效领跑者、17家企业获评水效领跑者,数量领跑全国;山东累计成功培育国家绿色工厂281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累计培育省绿色工厂202家,16个地级市全部开展市级绿色工厂培育工作。 “工业绿色微电网是工业互联网与能源供应体系的深度融合,是工业能源消费的新模式,可有效提高工业用能的绿色化、低碳化水平。”山东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表示。 山东绿色制造氛围更加浓厚,与此同时,企业也加深了对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的理解。 “微电网能够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就地消纳、就地存储、就地平衡,随光而充、随风而充,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实现主动式配电网的高效互动,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载体。”特锐德、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认为,“2022年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到1000万辆时,就开启了充电网的‘电’时代。” 于德翔介绍,“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构成一个新型的虚拟电厂,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载体。充电网可以实现有序充电、微网光伏、移动储能、梯次储能、调峰调频、车网互动及碳交易。 此外,于德翔预计,到2025年,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到5000万辆的时候,充电网的“网”时代就开启了。电动汽车在充电的时候,可以构建成一个巨大的工业互联网,其中充电网连接的车、电池和人,形成了汽车、能源和个人的数据。类似二手车交易、保险、修车等第三方业务,都有可能在充电网上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 车网互动将在微电网中发挥“电力海绵”作用 “微电网的形态对于车网互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表示。 车网互动(V2G)是指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电网进行能源与信息互动,可将新能源汽车电池作为电网中的灵活性资源,通过资源聚合,既作为可控负荷,同时又作为分布式储能,发挥“电力海绵”作用。 刘永东认为,车网互动的核心有两点。首先,能量的互动要建立在可控基础上。其次,实现能量的互动,必然要有信息的互动。 业内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发展,电网用户侧将存在海量分布式储能资源。 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辆。若平均配置60千瓦时电池,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等效储能容量将达到48亿千瓦时,2030年全国日均上网电量约240亿千瓦时。 “电动汽车平均每天只有约4%的时间用于行驶,停靠时间约占96%,其中10%用于充电即可满足其行驶需求。”刘永东认为,大部分电动汽车的电池资源可以参与电力需求响应,核心就在于车辆大部分时间是停止的,而不是行驶的。同时,车主在购车时已覆盖电池成本。此时资源如何能够发挥作用和价值?如何利用经济效益或者商业模式来推动?就变成一个可行的空间。 现阶段,在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的融合发展中,车网互动将经历无序充电、有序充电、有序充放电和车网一体的过程。随着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与发展,电动汽车充放电双向互动技术(V2X)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规模效益也将越来越明显。 “车网互动对电力系统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车、桩、网、调各方面配合。想要让各方市场主体参与进来,消除他们的顾虑,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潜力巨大。”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主任赵勇强表示。 记者了解到,V2X技术将充分发挥移动储能的作用,相比电化学集中储能站,其边际成本更低。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放电对电池寿命造成的影响也将逐步降低。此外,V2X技术中的V2G技术正处于逐步进阶的过程。当前,业内普遍认为,有序充电、工业绿色微电网已经基本具备条件可以推广使用。 “当前有序充电和工业微电网是具备条件可以广泛推广的,有序充电是在容量不够的情况下更多地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服务。工业绿色微电网可以解决充电和放电问题,特别是放电的功能可以在微电网得到推广。”刘永东表示。 目前,V2X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电池、充电设施、电网及其他能源等众多领域。实现能源和信息的双向互动,尚需标准化作为技术支撑。此外,现阶段V2X技术仍缺乏顶层设计,技术、标准、政策、商业模式有待完善。 “发展过程中,需要标准化进行支撑,还需要顶层设计,包括政策和商业模式,核心是让车主在参与过程中有获得感,运营商有收益。这时,车网互动产业链条才能建立起来。”刘永东呼吁。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完成制修订50项以上绿色低碳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初步完善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强化基础通用和关键核心标准研制,着力补齐通信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亟需标准。加快产品能效、节能评估等节能标准;回收利用、再制造等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和服务管理等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生命周期评价、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等清洁生产标准;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等绿色制造标准的制修订,实现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建立统筹、协调、完善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有效支撑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工作深入全面实施。 原文如下: 公开征求对《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为充分发挥标准对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规范作用,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我们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 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填写《征求意见反馈信息表》(见附件2)发送至 KJBZ@miit.gov.cn(邮件主题注明: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反馈)。 公示时间:2023年7月17日-2023年8月17日 联系电话:010-68205261 附件: 1. 通信行业绿色低碳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 2. 征求意见反馈信息表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 2023年7月17日 点击查看原文: 》公开征求对《通信行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