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3

  • 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原铝(电解铝)产量为354万吨,同比增长4.8%;1-11月原铝(电解铝)产量为3800万吨,同比增长3.9%。 数据亦显示,中国11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650万吨,同比增长7.1%;1-11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6796万吨,同比增长7.2%。

  • 国家统计局: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上月基本持平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处于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11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4%、50.2%和50.4%,比上月下降0.1、0.4和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稳中有缓,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就2023年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进行了解读。 2023年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回落。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8.8%,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 47.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0.7%,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扩张。 新订单指数为49.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落。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减少。 从业人员指数为48.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回升。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配送继续加快。 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0%,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水上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 新订单指数为47.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收缩幅度收窄。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8.6%,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6.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仍略低于上月。分行业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1%,比上月上升3.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48.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下降。分行业看,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1.3%,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7.7%,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6.9%,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回升。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8.2%,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8%,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信心增强。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6%,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3%,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 三、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持续扩张。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上月基本持平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处于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3年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3年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4%、50.2%和50.4%,比上月下降0.1、0.4和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稳中有缓,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上月基本持平 11月份,受部分制造业行业进入传统淡季,以及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略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 (一)生产指数持续扩张。生产指数为50.7%,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仍保持在临界点以上。从行业看,金属制品、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高于55.0%,相关行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纺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均低于临界点,生产活动有所放缓。 (二)新订单指数基本持平。新订单指数为49.4%,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医药、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3.0%,相关行业市场需求较快释放。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超六成,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制造业恢复发展面临的首要困难。 (三)大型企业PMI保持扩张。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今年5月份以来大型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始终位于临界点以上,大型企业产需持续释放;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8%和47.8%,景气水平仍然偏弱。 (四)新动能较快增长。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装备制造业PMI为51.6%,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行业扩张有所加快。高耗能行业PMI为47.3%,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五)企业信心继续向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前景总体保持乐观。从行业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汽车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9.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稳定向好。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处于扩张区间 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放缓。 (一)服务业景气水平回落。受假期效应消退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服务业市场活跃度有所回落。从行业看,与居民出行和消费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上月受国庆假期带动形成较高基数,本月指数高位回调,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3%,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表明多数服务业企业对未来行业恢复发展信心较强。 (二)建筑业扩张加快。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0%,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施工进度继续加快。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6%,在高位景气区间继续上行,建筑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稳中有升。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有所回落 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扩张。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7%和50.2%。

  • 国家统计局:11月份制造业PMI与上月基本持平 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上月基本持平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处于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3年1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3年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4%、50.2%和50.4%,比上月下降0.1、0.4和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稳中有缓,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上月基本持平 11月份,受部分制造业行业进入传统淡季,以及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略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 (一)生产指数持续扩张。生产指数为50.7%,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仍保持在临界点以上。从行业看,金属制品、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高于55.0%,相关行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纺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均低于临界点,生产活动有所放缓。 (二)新订单指数基本持平。新订单指数为49.4%,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医药、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3.0%,相关行业市场需求较快释放。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超六成,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制造业恢复发展面临的首要困难。 (三)大型企业PMI保持扩张。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今年5月份以来大型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始终位于临界点以上,大型企业产需持续释放;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8%和47.8%,景气水平仍然偏弱。 (四)新动能较快增长。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2.0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装备制造业PMI为51.6%,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行业扩张有所加快。高耗能行业PMI为47.3%,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五)企业信心继续向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前景总体保持乐观。从行业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汽车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9.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稳定向好。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处于扩张区间 1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放缓。 (一)服务业景气水平回落。受假期效应消退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服务业市场活跃度有所回落。从行业看,与居民出行和消费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上月受国庆假期带动形成较高基数,本月指数高位回调,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3%,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表明多数服务业企业对未来行业恢复发展信心较强。 (二)建筑业扩张加快。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0%,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建筑业施工进度继续加快。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6%,在高位景气区间继续上行,建筑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稳中有升。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有所回落 1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扩张。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7%和50.2%。 1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0.7 为三个月来最高: 12月1日公布的2023年1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7,较10月上升1.2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为近三个月高点。

  • 国家统计局:10月制造业PMI为49.5% 持续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5%、50.6%和50.7%,比上月下降0.7、1.1和1.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持续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10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3年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5%、50.6%和50.7%,比上月下降0.7、1.1和1.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持续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下降 10月份,受“十一”节日休假和节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一)生产指数保持扩张。受9月份较高基数和10月份工作日减少等因素影响,本月生产指数为50.9%,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制造业企业生产景气水平保持扩张。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高于55.0%,相关行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均低于临界点,企业生产活动放缓。 (二)需求有所回落。新订单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2%和51.8%,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市场需求持续恢复;高耗能行业新订单指数降至46.4%,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同时调查结果显示,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能行业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均超过六成。 (三)市场预期稳定向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稳定。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及家具、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四)大型企业PMI继续高于临界点。大型企业PMI为50.7%,持续位于扩张区间,特别是其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点,企业产需较为稳定;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7%和47.9%,比上月下降0.9和0.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五)价格指数下降。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和市场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2.6%和47.7%,比上月下降6.8和5.8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较大,相关行业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价格水平波动明显。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 10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仍保持在扩张区间。 (一)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临界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在“十一”节日效应带动下,与居民旅游出行和消费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较快增长;同时,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位运行。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5%,表明多数服务业企业对近期行业发展保持乐观。 (二)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位于扩张区间。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2%,连续三个月位于57.0%以上较高运行水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保持较快施工进度。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4%,今年以来始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建筑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稳定向好。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扩张放缓 10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7%,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9%和50.6%。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10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5%

  • 前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继续承压 统计局副局长称“房地产总体上仍处于调整阶段”

    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筑底弱复苏过程中。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9070亿元,同比下降4.6%;商品房销售面积848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 从9月单月数据来看,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857万平方米,环比上升46.99%,同比下降19.77%;销售金额为10912亿元,环比上升41.57%,同比下降19.23%。诸葛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虽然9月销售数据环比涨幅超4成,但规模创近八年同期新低。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有利于房地产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从2003年到2020年,房地产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为那个时期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房地产也像其他产业一样,不可能持续保持高增长,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出现这种调整是很正常的,而且这种调整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结构优化,尤其是有利于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今年9月,各地出台政策频次加快,多城全面落实认房不认贷,多个二线城市取消限购,同时供给端政策支持力度亦在增强,核心城市政策效果有所显现。 “但在居民收入预期尚未恢复、房价下跌预期仍较强等因素影响下,全国房地产市场活跃度并未明显回升,政策效果不明显。”陈文静称。 销售额未出现明显起色,房企投资信心依然较弱,前9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降幅持续下探。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7269亿元,同比下降9.1%;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3.4%。 就房地产投资及销售情况,盛来运表示,“房地产投资是在继续下降,但月度降幅在收窄。另外,从9月份一些数据简单测算来看,环比是在改善的,比如商品房的销售面积9月份是负的10.2%,但是比8月份改善了2个百分点。房地产新开工面积,9月份降幅也是收窄的,而且是大幅收窄。” 数据显示,9月单月房屋新开工降幅较8月收窄8.9个百分点,是今年3月以来,单月同比降幅首次收窄至20%以内。 盛来运还表示,9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交易量的数据,新房和二手房合计数据在9月份当月转正,环比增长2.8%,从4月份以来,在连续5个月下降后首次转正。“所以从这些指标数据来看,我们认为房地产的优化政策作用是在持续释放,有积极的效应。当然,这个政策的发挥还要有个过程,因为毕竟房地产总体上处在一个调整阶段,所以后期还是要抓好政策的落实。” “四季度,核心城市销售市场保持一定活跃度前提下,核心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逐渐好转,进而对四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形成一定支撑,但从全年来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降幅或仍较大。”陈文静认为。 此外,虽然9月商品房销售、新开工、施工、竣工等环比都有所改善,这表明8月底以来的政策纾困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分析人士认为政策效果明显低于预期,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开发环节的风险担忧仍未解除。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持续承压,累计同比连续下滑19个月。”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表示。 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各渠道融资规模均大幅下降,企业现金流仍面临较大压力。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98067亿元,同比下降13.5%;其中,国内贷款同比下降11.1%;自筹资金同比下降21.8%。 “未来,稳定楼市仍是政策主基调,传统的调控模式,即需求端刺激空间在收窄、边际效应在下降,迫切需要跳出旧模式、开创新格局,还应关注包括供给端解决房企风险问题,完善供应结构等问题。”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

  • 统计局:9月制造业PMI为50.2% 重返扩张区间

    中国9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2,预期为50,前值为49.7。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就2023年9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进行了解读。 9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6%,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9.6%,与上月持平,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8.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2.7%,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新订单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改善。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5%,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持续收窄。 从业人员指数为48.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回升。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8%,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继续加快。 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3年9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3年9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9月份,随着政策效应不断累积,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1.7%和52.0%,比上月上升0.5、0.7和0.7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 9月份,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回升,4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PMI位于临界点以上,比上月增加2个,制造业景气面有所扩大。 (一)产需两端继续改善。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制造业生产活动持续加快,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7%和50.5%,比上月上升0.8和0.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3.0%,相关行业产需较快释放。为满足生产需要,企业加大采购力度,采购量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扩张。 (二)价格指数连续回升。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加之企业采购活动进一步活跃,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继续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9.4%和53.5%,比上月上升2.9和1.5个百分点,均为年内高点。从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上游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处于65.0%及以上高位,相关行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和产品销售价格水平上升较快。 (三)大型企业扩张加快。大型企业PMI为51.6%,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为近6个月高点,大型企业景气水平继续上升;中型企业PMI为49.6%,与上月持平;小型企业PMI为48.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连续三个月回升。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型企业产能利用率超过八成的企业占比升至年内高点,产能释放有所加快。 (四)各重点行业PMI均有回升。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0.6%、50.1%和51.3%,比上月上升0.6、0.7和0.3个百分点,均位于扩张区间。高耗能行业PMI为49.7%,尽管低于临界点,但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五)预期指数保持稳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5%,与上月基本持平,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市场预期总体保持乐观。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较强。 调查结果显示,本月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高和资金紧张的制造业企业占比均比上月有所上升,制造业恢复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下一步,需着力推动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进一步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9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扩张力度有所增强。 (一)服务业景气回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服务业扩张有所加快。从行业看,水上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服务业企业对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其中铁路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未来行业发展更为乐观。 (二)建筑业扩张加快。随着高温多雨天气影响逐渐消退,建筑业生产施工加快,商务活动指数升至较高景气区间,为56.2%,比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8%,高于上月1.5个百分点,继续位于高位景气区间,建筑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较强。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继续回升 9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回升向好。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7%和51.7%。

  • 国家统计局:2023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

    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7042亿元,同比增长3.2%(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9%,增速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26%。1—8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69479亿元,同比下降0.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928亿元,同比下降1.3%;第二产业投资102520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投资217593亿元,增长0.9%。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8%。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6.5%。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4%。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3.4%,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8%,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9%,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0.6%。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5.6%,中部地区投资下降1.6%,西部地区投资下降0.6%,东北地区投资下降3.1%。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港澳台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0%,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 2023 年 1 — 8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指 标 2023年1-8月份 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3.2   其中:国有控股 7.4   其中:民间投资 -0.7 按构成分   建筑安装工程 2.4   设备工器具购置 6.8   其他费用 3.4 分产业   第一产业 -1.3   第二产业 8.8   第三产业 0.9 分行业   农林牧渔业 0.2   采矿业 2.0   制造业 5.9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6.8       食品制造业 2.8       纺织业 -1.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3.2       医药制造业 0.6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5       金属制品业 -0.4       通用设备制造业 4.8       专用设备制造业 7.5       汽车制造业 19.1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0.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38.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9.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6.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3     其中:铁路运输业 23.4        道路运输业 1.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4     其中:水利管理业 4.8        公共设施管理业 -0.6   教育 1.7   卫生和社会工作 -0.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6 分注册类型   其中:内资企业 3.4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0      外商投资企业 2.7 注:此表中速度均未扣除价格因素。 点击下载: 相关数据表 附注 1、指标解释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国有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 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都属于国有控股。 登记注册类型: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依据是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执行。划分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分类及代码的通知》(国统办字〔1999〕2号)执行。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基层统计单位均要填报登记注册类型。登记注册类型由从事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企业或个体经营单位填报。已在市场监管管理部门登记的,按登记注册类型填报,未登记的,按投资者的登记注册类型或有关文件的规定填报。 其中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2、统计范围 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3、调查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22年8月份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3年8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年 度 月 份 环比增速(%) 2022年 8月 -0.50 9月 1.99 10月 0.22 11月 -0.40 12月 1.56 2023年 1月 -0.29 2月 1.12 3月 -0.11 4月 -0.65 5月 0.96 6月 -0.24 7月 -0.16 8月 0.26 7、同比增速说明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已公布的同期数据之间存在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主要原因是:(一)加强在库投资项目管理,部分不符合投资统计制度规定的项目退出了调查范围。(二)加强统计执法,对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数据,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改正。(三)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剔除跨地区、跨行业重复统计数据。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2023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

  • 国家统计局:1—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439.8亿元,同比下降15.5%,降幅比1—6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 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805.9亿元,同比下降20.3%;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835.6亿元,下降1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55.7亿元,下降12.4%;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226.6亿元,下降10.7%。 1—7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7827.4亿元,同比下降21.0%;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7694.2亿元,下降18.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3918.2亿元,增长38.0%。 1—7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3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个行业下降。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1.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3.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汽车制造业增长1.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1.4%,纺织业下降20.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6.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6.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8.8%,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32.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6.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4.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87.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90.5%。 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22万亿元,同比下降0.5%;发生营业成本62.40万亿元,增长0.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9%,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 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61.40万亿元,同比增长6.5%;负债合计92.92万亿元,增长6.8%;所有者权益合计68.48万亿元,增长6.2%;资产负债率为57.6%,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3.11万亿元,同比增长9.7%;产成品存货6.10万亿元,增长1.6%。 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22元,同比增加0.62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37元,同比增加0.30元。 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9.0元,同比减少6.2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73.9万元,同比增加4.9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3天,同比增加1.1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3.6天,同比增加6.3天。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61.0亿元,同比下降6.7%。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7月份,工业生产稳定恢复,产销衔接水平明显提升,企业营收边际改善,盈利水平持续好转,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工业企业营收有所改善。随着经济恢复向好,供求关系逐步改善,工业产销衔接水平明显提升,加之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收窄,共同推动工业企业营收改善。7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降幅较6月份收窄1.9个百分点,营收改善有助于工业企业利润继续恢复。 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好转。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5%,降幅较1—6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累计利润降幅自年初以来逐月收窄,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其中,7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6.7%,降幅较6月份收窄1.6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利润稳定增长。今年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动能积聚壮大,持续助推工业企业效益恢复。1—7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7%,延续增长态势,增速高于规上工业17.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升至34.6%,较1—6月份、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3、5.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电气机械行业受光伏设备、锂离子电池、家用空调等产品带动,利润增长3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行业受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动车组等产品带动,利润增长30.4%;通用设备、仪器仪表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4.5%、12.4%,均保持较快增长。 原材料行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受部分工业行业供求关系改善等因素推动,原材料制造业当月利润降幅明显收窄。7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7.7%,降幅较6月份收窄29.6个百分点,带动规上工业利润改善。其中,钢铁、石油加工行业均由上年同期全行业净亏损转为盈利,利润同比增加288.0亿元、177.5亿元;有色冶炼行业利润增长1.17倍,增速明显加快。 电气水行业利润增长加快。1—7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38.0%,增速较1—6月份加快3.9个百分点。其中,随着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持续发力,发电量增长加快,电力行业利润增长51.2%,增速较1—6月份加快4.7个百分点。 不同类型企业利润均有改善。1—7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1—6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降幅分别收窄2.8、0.4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持续好转。 单位成本首次同比减少。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中下游行业原料成本压力有所减轻,工业企业单位成本总体改善。7月份,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15元,同比减少0.55元,今年以来首次同比减少,有利于企业扩大盈利空间。 总体看,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下一步,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宏观政策,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持续提振市场信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2023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5.5%

  • 国家统计局:4月工业企业利润降幅继续收窄 工业生产继续恢复 下阶段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

    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降幅继续收窄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4月份,工业生产继续恢复,企业营收增长加快,利润降幅继续收窄,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工业企业当月营收增长加快。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工业生产继续恢复,产销衔接水平提升,企业营收增长加快。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增速较3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在当月营收改善带动下,工业企业累计营收由降转增。1—4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5%,一季度为下降0.5%。 二是企业利润降幅继续收窄。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8.2%,降幅较3月份收窄1.0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收窄。多数行业盈利改善。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利润增速较3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占56.1%。少数行业下拉工业利润增速明显。4月份,受产品价格降幅较大等因素影响,化工、煤炭采选行业利润分别下降63.1%、35.7%,合计下拉规上工业利润增速14.3个百分点。 三是装备制造业利润明显恢复。4月份,受新动能产业发展较好、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作用,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9.8%,实现由降转增,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6.4个百分点,是拉动作用最大的行业板块。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4.3%,较3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带动工业利润行业结构改善。装备制造业利润普遍回升,其中汽车行业因同期基数较低,利润大幅增长20.4倍,增速较3月份显著加快;电气机械行业受光伏设备等产品带动,利润增长37.5%,增速加快26.2个百分点;通用设备行业受产业链恢复带动,利润增长63.7%,增速明显加快。 四是电气水行业利润持续快速增长。4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36.5%,增速较3月份加快8.9个百分点。其中,随着经济运行向好,用电需求增加,电力生产持续加快,带动电力行业利润增长45.3%;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分别增长7.3%、17.4%。 五是外资企业利润由降转增,私营企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4月份,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受汽车等行业带动,利润同比增长16.3%,由3月份的下降转为正增长,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私营企业利润降幅较3月份收窄7.3个百分点。 总体看, 工业企业效益延续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严峻复杂,需求不足制约明显,工业企业盈利持续恢复面临较多困难。下阶段,要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进一步提高产销衔接水平,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 国家统计局:4月PPI同比下降3.6% 环比下降0.5%

    2023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0.7%。1—4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 一、4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7%,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3.66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8.5%,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6.3%,加工工业价格下降3.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衣着价格上涨2.0%,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4%,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9.2%,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9.0%,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5.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4.5%,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4.4%;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1.2%。 二、4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6%,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44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2.0%,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8%,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4%。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3%,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5%,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均持平,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2.0%,化工原料类和农副产品类价格均下降1.1%,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0.4%;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上涨0.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2%。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解读:4月CPI同比上涨0.1% PPI同比下降3.6% 》国家统计局:4月CPI环比下降0.1% 同比上涨0.1%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