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00

  • 江苏一光伏企业IPO终止!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深交所网站获悉,2024年12月31日,江苏米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米格新材”)撤回了在创业板的IPO申请,上市之路已经终止。 其招股说明书(上会稿)显示,米格新材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219.230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拟募资50,176.98万元,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功能性碳纤维材料生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资料显示,米格新材成立于2019年3月,注册资本9,657.6921万元,法人代表为实控人陈新华。该公司聚焦于高温热场隔热碳材料领域,主要产品包括黏胶基/PAN基石墨软毡、石墨硬质复合毡等,广泛应用于光伏晶硅制造热场、半导体热场、粉末冶金热场等场景。

  • 突发!通威&TCL中环达成全球和解

    紫藤知识产权官微消息,近日,Maxeon太阳能有限公司与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就叠瓦技术专利争议达成全球和解。 此次和解不仅体现了两家企业在面对知识产权分歧时展现出的高度专业精神和合作态度,也向整个光伏产业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即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端是可行且有益的方式。 据悉,2023年6月15日,TCL中环发布公告称,其收到Maxeon通知,因通威股份子公司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Tongwei Solar GmbH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Maxeon在欧洲专利号No.EP3522045B1(“叠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专利,此专利是 Maxeon 用于制造 Performance 组件所使用的专有基础性叠瓦电池组件技术。 对此,Maxeon的子公司Maxeon Solar Pte. Ltd.已经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并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对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Tongwei Solar GmbH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主张权利。 当年6月20日,通威股份对此事做出回应,暂无证据表明公司存在侵犯Maxeon方有关专利的情形,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本次诉讼事项进展,并已聘请德国当地的律师积极应诉,依法主张自身合法权益。

  • 隆基绿能:2025年组件价格或将逐步趋于理性 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不会大幅波动

    SMM 1月2日讯:2024年12月31日,隆基绿能发布投资者活动报告,其中隆基绿能被问到“近期组件投标价格有所分化,后市组件价格有何预期”的问题,隆基绿能表示,光伏行业目前存在的供需矛盾仍需要时间解决。当前,即使组件价格修复至0.7元/W的水平,组件仍然处于亏损的状态。 后续随着新一轮全球光伏需求的释放,以及行业实际产出和需求关系的改善,产业链成本可能出现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非理性的组件低价将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驱动下,预计2025年组件价格将逐步趋于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以来,组件价格价格持续低位便早已引发市场热议,2023年底,市场还在因为组件招标价格跌破1元/瓦的消息而争论不休,进入2024年,组件价格更是一路走低,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中式项目的单/双面PERC182mm组件报价在0.63~0.67元/瓦,均价报0.66元/瓦,单/双面PERC210mm组件报价在0.64~0.69元/瓦,均价报0.67元/瓦;N型182mm组件报价在0.64~0.69元/瓦,均价报0.67元/瓦;N型210mm组件报价在0.65~0.7元/瓦,均价报0.68元/瓦。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需要注意的是,在2024年9月华电集团2024年第二批光伏组件集中采购的最低投标价甚至一度低至0.6221元/W,一度再创行业新低。而这一数据,甚至低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10月设定的0.690元/W。2024年10月18日,光伏组件中标价格的不断下滑引发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注意,其表示,中标价低于成本,已成为困扰光伏制造行业的难题,根据协会测算,彼时一体化企业N型M10双玻光伏组件,在不计折旧,硅料、硅片、电池片在不含税的情况下,最终组件含税生产成本(不含运杂费)为0.68元/W;11月20日,协会再度发布文章表示,当前,在各环节不计折旧,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不含增值税的情况下,最终组件含税成本(含最低必要费用)为0.690元/W。其表示,上述成本测算结果并未将折旧纳入,低于实际生产成本,更低于包含三费的全成本;已经是当前行业优秀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的最低成本。 不过虽说有该“成本线”的存在,但市场上依旧不乏通过超低价来抢占市场的情况,2024年12月,国电电力新疆巴州发电公司600兆瓦规模的光伏组件采购项目依旧提前设置了0.6313元/瓦的最高投标限价,远低于协会11月公开披露的0.69元/瓦的“底价”。而从最终的中标结果来看,两家中标企业的投标单价分别为0.6245元/瓦和0.629元/瓦,为该项目16家投标企业中的最低和次低报价,一时间该情况引发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严重不满,协会更是多次发问寻求解释,但最终依旧没能等到答复。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在光伏行业内卷严重的当下,“反内卷”,让行业企业能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多数头部企业的共识,这点,从目前政策面以及协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做法中也可以窥见一二。 回归当下的组件市场,据SMM调研显示,目前市场价格表现较为僵持,特价组件成交量在逐渐减少。随着2025年一季度淡季来临,企业以销定产,以销售库存为主。多数企业安排了10-15天,甚至以上的假期,SMM预计后续组件开工率将继续走低,预计排产低于40GW。库存方面,虽然库存天数虽仍在中位,但年末提货需求增长下,周转情况良好,年末库存压力较之前有明显缓解。 随着上游原材料和辅材价格回暖,一季度考虑库存压力减弱和成本支撑,SMM预计组件价格有短暂企稳甚至回暖可能性。 而除了针对组件方面的问题,隆基绿能还被问及2025年国内光伏需求是否会因为当前局部地区已经开始出现消纳压力而受到影响的问题,隆基绿能方面表示,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4年1-11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06.3GW,已经接近2023年全年数据。高基数下,后续国内光伏需求在消纳压力的影响下将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政策层面持续支持沙漠、荒漠、戈壁地区以及建筑领域等大力发展新能源,预计将会带来新的需求机会。中性来看,预计2025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在今年基础上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至于2025年的欧洲光伏市场需求,隆基绿能方面回应称,SolarPowerEurope最新报告预计,2024年,欧盟27国新增光伏装机约65.5GW,同比增长4%,相较过去数年明显放缓,主要原因是欧洲能源危机结束之后,终端市场对光伏电力的迫切性有所减弱,加上欧洲经济走弱、电网系统灵活性不足等限制因素,综合影响了欧洲光伏需求的增长。考虑解决电网消纳瓶颈尚需时间,预计2025年欧洲光伏新增装机同比较为平稳。 此外,隆基绿能还在提及海外产能布局时表示,企业在选择海外扩张时,不仅要考虑当地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条件和市场规模等诸多要素,还要从中长期角度充分评估潜在的机会和风险,因此现阶段公司对海外扩产保持审慎的态度。

  • 0.69元/W!高景太阳能中标广州智都新能源光伏组件采购订单

    2024年12月31日,广州智都新能源有限公司2024-2025年度第一批次光伏组件集中采购项目标段一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价格2070万元,单价0.69元/W。 本项目预估总需采购30MW光伏组件,N型单晶硅双玻组件。

  • 0.69元/W!协鑫中标中国铝业连城分公司光伏组件采购订单

    12月31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连城分公司厂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单晶硅光伏组件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单价0.69元/W。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连城分公司厂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可安装32.02412MW。

  • 最低价1.35元/W!山东华电轻质组件采购中标候选人公布

    12月31日,山东华电龙口兰高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轻质组件采购中标候选人公布,第一中标候选人上海品诚晶曜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第二中标候选人上迈(镇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最低价为1.35元/W。 山东华电龙口兰高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轻质组件招标采购,配套建设2.81MW的单面轻质组件,电池片需要满足功率370Wp及以上。

  • 36.5MW!又一光伏组件采购项目有效投标供应商不足3家废标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近日,甘肃电气装备集团工业工程有限公司光伏发电光伏组件采购项目废标公告发布,公告显示,因参加本项目有效投标供应商不足3家,该光伏组件采购项目按废标处理。 根据此前12月18日发布的竞争性磋商公告,该光伏组件采购项目计划采购59864块610W光伏组件,采购规模为36517040W,预算金额为23809110.08元,由此测算该项目采购单价约为0.652元/W,包含附加74块固定供应配件。

  • 大动作!TCL中环连发两公告

    12月28日,TCL中环重磅消息连发。当日,公司发布了一系列高管层人事变动情况,以及18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中环晶体24.64%股权的决策,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详情见下: TCL中环:聘任欧阳洪平为公司COO 12月28日,TCL中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 2024 年 12 月 27 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补选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关于变更公司 COO(首席运营官)的议案》。现将公司变更非独立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相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关于非独立董事辞职的情况说明 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非独立董事杨进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杨进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及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辞任后将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根据《公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杨进先生的辞职未导致公司董事会低于法定最低人数,其辞职申请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其辞职不会对公司经营和董事会运作产生不利影响。 二、关于补选非独立董事的情况 为确保董事会工作的正常运作,更好满足业务经营及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保障公司有效决策和平稳发展,经公司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和资格审查,董事会同意选举王彦君先生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任期自 2025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如王彦君先生经公司 2025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选举为非独立董事,公司董事会同意选举王彦君先生担任第七届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任期与董事任期一致。董事会中兼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董事人数总计未超过董事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关于变更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 经公司 CEO(首席执行官)提名、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董事会审议,同意聘任欧阳洪平先生为公司 COO(首席运营官)。张长旭女士不再担任公司 COO(首席运营官)职务,仍担任公司 CFO(首席财务官)及非独立董事、代行董事会秘书职务。欧阳洪平先生具备任职公司 COO 的相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其任职资格符合《公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以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公司第七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TCL中环:收购中环晶体24.64%股权,交易价18亿元 12月28日,TCL中环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控股子公司内蒙古中环晶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晶体”)股东各方友好协商,拟与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银投资”)、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投资”)分别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收购交银投资持有的中环晶体13.69%股权和建信投资持有的中环晶体10.95%股权,股权转让价款分别为10亿元和8亿元。 通过此次收购,TCL 中环将直接及间接持有中环晶体高达 83.96% 的股权,进一步强化对中环晶体的控制,提升公司对核心业务的经营管控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制定和执行战略决策,确保子公司的运营符合公司整体发展规划。 据了解,中环晶体是TCL中环在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关键布局,主要从事太阳能硅棒及相关产品的制造销售。收购完成后,TCL 中环能够更好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硅片制造与上游硅棒生产的紧密协同,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整体竞争力。

  • 22万吨硅料、101.5GW电池组件 “急刹车”

    2023下半年以来,光伏行情形势急转直下,行业深陷产能过剩泥潭,一场残酷的淘汰浪潮汹涌袭来。在此背景之下,光伏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市场环境,理性地调整战略,放缓甚至终止缺乏竞争优势的投资项目。 据北极星统计,自2023年起,已有47个光伏项目宣布延期或者终止。这些项目涵盖了从硅料、硅片、电池组件、辅材及电站的全产业链。其中,包括32万吨多晶硅,37GW硅片/切片/硅棒,101.5GW电池、组件、超8.5亿平方米光伏胶膜等项目。 84GW电池项目”急刹车“ 在上述项目中,共有12个光伏项目宣布终止,且主要集中在TOPCon、HJT电池片环节,累计规模达到84GW。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产业经历了从P型到N型的迭代浪潮,电池片作为这场迭代核心的战场,变化最为剧烈。 据InfoLink数据统计,到2024年末,TOPCon电池产能将达到约920GW,足以满足未来5年内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市场需求。新产能已然充足甚至即将过剩的情况下,激烈的 “价格大战” 已经无可避免,TOPCon组件价格很快与P型打平。这对于投资企业来说,相较于初始投资预期,盈利空间大幅压缩,不少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随着行业 “内卷” 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跨界追光者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黯然退场。如聆达股份、麦迪科技、海源复材等企业相继按下终止键。曾信满怀信心再次踏入光伏领域的向日葵,在严峻的形势下也终止了10GW TOPCon 电池项目。同样,华东重机从决定投资60亿元轰轰烈烈跨界光伏,到终止10GW N 型电池片项目投资,仅仅用时一年。而山煤国际作为最早布局 HJT 的上市公司之一,同样未能幸免,最终宣布终止3GW HJT电池项目。 除了电池环节之外,光伏背板龙头中来股份终止了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逆变器企业新元科技终止了20GW逆变器及双向变流器项目,德业股份宣布终止15亿元逆变器投资项目。此外,麦迪科技业绩受到拖累,宣布终止9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并开始剥离光伏资产。交建股份在重新评估市场风险后,决定终止跨界收购博达新能 70%股权的计划。 35个光伏项目延期 在这场来势汹汹的 “光伏寒冬” 之下,对于那些正在推进的项目而言,盲目的扩张只会让企业陷入更深的财务危机,延缓项目成为当下企业理性思考后的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已有35个光伏项目宣布延期,这些项目涵盖了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辅料及电站的全产业链。尽管,部分项目的完成时间被推至2025年甚至2026年,但这一举动也透露出企业对未来市场回暖,仍抱有一丝希望。 其中,大全能源投资的10万吨硅料,赛能硅业建设的10万吨顺粒硅一期2万吨项目开始延期;京运通乐山22GW硅棒、切片项目延期至2024年底投产;德宸新能源、亿晶光电等企业投资的共计46.5GW电池、组件项目均放缓半年以上。 辅材方面,光伏胶膜项目延期较为集中,”主力军团“福斯特、福斯特、明冠新材、天洋新材、鹿山新材陆续将项目投资延期了1年以上,各自投建的项目规模分别在1.5-2.5亿平米左右。 设备端,时创能源、天通股份、奥特维、微导纳米等设备企业,项目延期至少1年以上。其中,奥特维TOPCon电池设备项目推迟至2026年8月;天通股份将“大尺寸射频压电晶圆项目”、“新型高效晶体生长及精密加工智能装备项目”两个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6年12月。创能源对高效太阳能电池设备扩产项目、新材料扩产及自动化升级项目和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三个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进行推迟1-2年。微导纳米将“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光伏及柔性电子设备扩产升级项目”的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延期至2025年12月。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下游终端的光伏电站,项目延迟开始增多。今年以来,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不断刷新纪录,面临的投资风险也与日俱增。伴随分时电价的实施以及分布式光伏入市交易政策都给电价收益带来波动,投资也显得愈发谨慎。如上海能辉、芯能科技、协鑫能科、艾能聚等企业投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涉及到多个省市,由于受到政策影响及业主的资源规划调整,整体项目的实施进度受到了明显的延缓。 此外,光伏用地性质发生变化也成为导致实施进度延缓的原因之一。金开新能发布公告称,由于土地性质发生变化,导致监利市黄歇口 100MW 渔光互补项目及贵港市港南桥圩镇 200MWp 农光储互补项目不得不延期至2025年6月。 详情见下表:

  • 四川蜀道清洁能源2.6GW组件集采招标流标

    12月27日,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标段1、标段2)流标。 原文如下: 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公开招标项目,经评标委员会评审,电子评标系统设置的“综合标评审”评分环节与招标文件评标方法不匹配,按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办法无法继续评标,评标委员会决定终止评标。故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公开招标项目作流标处理,招标人将择期重新招标。 原招标公告显示,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招标总容量2.6GW,N型TOPCon容量2.1GW,BC500MW。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