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53个
2022 年国内装机情况良好。 国内 2022 年前 10 月光伏装机 58.24GW,超 2021 年全年。根据能源局数据, 2022 年 1-10 月,中国新增光伏装机 58.24GW,同比增长 98.70%; 在产业链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国内前十月每月光伏新增装机都超 2021年,随着四季度大基地项目的建设和 11 月 28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电网企业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电力有序供应前提下,按照“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原则,对具备并网条件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及时并网,我们预计 2022年国内光伏装机需求有望达到 90GW。 国内组件前十月组件出口量和金额均超 2021 年。 2020 年后光伏进入平价时代,光伏经济性显现,随着 23 年光伏产业链价格的下降,终端需求有望再次超预期。我们预计全球 23 年装机有望达到 320-350GW,其中国内 130-140GW,海外 190-210GW。 供给侧产业链价格拐点已现,需求侧经济性驱动增长, 23 年有望再次超预期。 硅料价格拐点已现,产业链上游降价利润暂时积累在电池片环节,且电池片环节技术变革带来新投资机遇。 光伏行业全球平准化度电成本从 2010 年的 0.38 美元/千瓦时下降至 2020 年的 0.06 美元/千瓦时,十年下降幅度达 84.21%。中国平准化度电成本从 2012 年的 0.16 美元/千瓦时下降至 2020 年 0.06 美元,八年下降幅度达62.5%。 2020 年后光伏进入平价时代,光伏经济性显现,随着 23 年光伏产业链价格的下降,终端需求有望再次超预期。我们预计全球 23 年装机有望达到 320-350GW,其中国内 130-140GW,海外 190-210GW。 光伏行业估值底部区域,重点推荐中下游投资环节。我们重点推荐以下环节: 当前估值处于底部,未来还有新产能释放,长协锁定情况良好的头部硅料企业; 供应紧张,盈利情况明显改善的电池片环节;终端需求增长叠加上游降价毛利率有望提高的组件环节一体化企业;盈利能力走出底部的胶膜环节; 大基地放量有望受益的跟踪支架环节。 投资建议: 具有量利齐升、新电池片技术叠加优势的一体化组件企业: 晶科能源、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 2)盈利确定性高,长单锁定情况良好的硅料环节: 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 3)自身效率或具有量增逻辑的硅片企业: TCL 中环、双良节能; 4)受益于总量提升的逆变器龙头企业: 锦浪科技、德业股份; 5)盈利能力明显提高的电池片环节: 爱旭股份、钧达股份等; 6)产业链价格下降盈利能力有望修复的辅材环节: 福斯特、海优新材、明冠新材等; 7)集中式电站放量,有望收益的大储环节: 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等。 风险提示: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影响;国际贸易风险。
2023年光伏增长几何?预计我国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将超过120GW,同比增长29.7%。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将达到320-360GW,同比增长33.3%,亚太、欧洲、美国是主要增量市场。光伏市场维持高增态势。 2023年光伏主旋律是什么?拥抱硅料下跌周期。由于下游硅片环节产能规模更大、扩产诉求更为强烈,硅料价格温和回落的可能性较大。本轮下跌是由产能大量释放引起的,而非光伏终端需求收紧,从近十年硅料历史走势来看,2023年将更接近于2014-2015年这个区间的演变过程。 硅料下行,谁是最大受益者?2023年绝大多数公司(除硅料企业)的盈利能力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回到约15%的中枢区间。一体化企业将成为最大赢家,可以最大化享受硅料释放的利润红利。硅片与硅料绑定关系较明显,毛利或将出现小幅回落。技术迭代更新快,新产能扩张有限,电池高利润率或将维持,但上升空间有限。组件盈利水平有望得到明显修复。随着参与玩家越来越多,逆变器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 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么?产能过剩问题加剧。硅片将迎来充分市场竞争,新生力量加入扩产大潮,双寡头的市占率呈下降趋势。电池技术将成为行业发展决定性因素,或将重塑行业格局,产能扩张最为谨慎。组件产能温和增长,业绩改善。行业竞争加剧,“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新技术亮点?N型高效电池中,TOPCon率先发力,2022开启TOPCon元年,核心薄膜沉积环节存在降本增效空间,拥有两大升级路径SE和双面Poly技术。HJT各项性能指标均表现优异,产业化潜力巨大,升级空间广阔,未来有望成为N型主流,降成本是关键。IBC电池在高端分布式领域享有高溢价能力。颗粒硅+CCZ连续拉晶潜力大。 投资建议:把握两条主线:一是盈利水平边际改善空间大、具备抵御周期波动能力、竞争壁垒强大、享受海外市场红利的主产业链或辅材一线龙头;二是新技术引领市场,N型电池大幕拉开,颗粒硅+CCZ潜力大。 风险提示:光伏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光伏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新技术推进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加剧造成利润水平严重下滑的风险。
光伏经济性有望进一步凸显,全球需求有望充分释放。产业链利润迎来再分配,硅片龙头优势有望强化,电池片供需阶段性相对偏紧,辅材、组件盈利有望修复,电站关注放量弹性;光伏新技术持续突破,有望创造新空间与新格局;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光伏经济性进一步凸显,全球需求有望充分释放: 我们认为,供给宽松降低产业链成本,经济性提升是明年需求释放的核心逻辑。分市场来看,欧洲光伏电站经济性有望改善,光伏装机量有望快速增长,分布式需求有望保持强劲;美国贸易限制边际改善,项目储备充足,光伏需求空间无忧; 国内地面电站招标、开工密集推进,电站需求蓄势待发,分布式需求持续推进。 我们预计 2023-2024 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分别约340GW、 450GW,同比增速分别约 42%、 32%,其中国内需求分别为 130GW、170GW,同比增速分别为 44%、 31%。 产业链利润有望迎来再分配,关注产业链中下游与电站环节: 硅料供给增加有望带动硅料价格下降,产业链利润或迎来再分配,供需关系与竞争格局为关键因素。分环节来看,硅片环节有望受益于 23 年石英砂紧缺,石英砂供给弹性不改紧缺现实,保供差异造成成本差距,保供较优的企业有望提高市占率并形成价格与成本优势; 23 年电池片环节或因技术路线不确定造成扩产节奏的变化,整体供需或将阶段性偏紧,需要关注新技术扩产节奏。此外,相对其他环节, 23 年电池片环节产能相对较低,库存压力相对较小,有望获取相对较多的产业链利润分配;组件环节加工利润有望修复,价格回落幅度或小于上游价格跌幅,且受益于高经济性需求主力,布局全球的一线组件企业竞争优势有望加强;组件辅材环节有望实现量增利稳,关注格局改善环节;光伏 EPC 盈利有望修复,电站盈利有望受益于需求放量。 光伏新技术: 打开新空间,创造新格局: 年初至今, TOPCon 电池技术效率不断提升,产业化稳步推进,晶科能源 TOPCon 电池量产效率已达到25%以上; HJT 降本提效进展积极,转换效率达 26.81%,创造全球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最高纪录。非硅成本显著下降,“三减一增”助推 HJT 降本提效,经济性拐点临近; HPBC 量产取得实质突破, IBC 有望成为平台型技术, TBC 与 HBC 有望加速落地。我们认为,新型电池技术有望为光伏行业创造新空间、新格局。 投资建议 随着硅料新增产能逐步释放,产业链价格中枢有望回落,光伏发电经济性有望提升,终端需求有望充分释放,全球光伏需求潜力与韧性有望持续超预期。原材料价格下降后,产业链利润或向供需紧张、竞争格局较优的环节集中。着眼长期建议优先布局在制造业产能释放过程中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的电池片、组件辅材、一线组件、逆变器、电站等环节,此外格局较好的高纯石英砂、 EVA 粒子等紧缺环节亦有业绩超预期兑现的可能;新技术方面, TOPCon、 HPBC 等电池新技术进入量产阶段,建议优先布局技术与成本优势领先的龙头企业。 HJT 电池产业化快速推进,性价比拐点到来后渗透率有望提升,建议优先布局 HJT 电池生产设备环节与在电镀铜、低温银浆国产化等方面进度领先的企业,同时建议关注在电池新技术方面宽口径储备的龙头企业。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价格竞争超预期;原材料价格出现不利波动;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新型电池技术性价比不达预期;新能源政策风险;消纳风险。
SMM12月20日讯:今日硅价基本稳定,华东441#硅在19500-19800元/吨,3303#硅在19900-20100元/吨。近期下游有机硅、多晶硅,及部分海外刚需订单陆续缓慢释放,从现货市场看交投氛围仍偏向冷清,部分下游及贸易商后市观点维持偏弱采购较为谨慎,部分硅持货商或出于资金需求有低价出货情况,另有部分硅厂挺价整体报价高低不一,从市场成交看金属硅市场维持弱稳运行。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12月19日,CINNO Research预测,在需求没有明显利好因素的情况下,智能手机面板价格将持续走低,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a-Si/LTPS面板价格将每月下降0.3美金;刚性AMOLED面板价格将继续下降0.5美金;柔性AMOLED面板价格或将下降1美金。 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表示,“尽管在11月迎来了国内“双十一”、国外“黑五”等促销活动,但受疫情和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市场消费热度不及往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未能扭转下滑态势,在终端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上游面板需求暂无向好预期,手机面板价格下滑贯穿2022年全年。” 随着韩系面板厂商陆续退出LCD面板市场,待大尺寸面板价格企稳后高世代线的经营压力减小,利用手机产品低价抢占市场以填补产能的意愿将明显减弱,但短期内手机面板价格仍将承压;LCD手机面板价格自2021年7月进入下行周期,2022年价格全年持续处于下行通道,且在第四季度扩大降幅,2022年a-Si面板累计降幅13.3%,LTPS面板累计降幅9.7%,面板厂a-Si产能持续转向IT类/工控类/车载类等产品,LTPS主流面板厂持续加大白牌市场出货; AMOLED手机面板需求增速放缓,叠加库存高水位,市场持续供大于求,尤其是柔性AMOLED面板,价格竞争激烈。2022年柔性AMOLED手机面板价格累计降幅达19.8%,刚性AMOLED手机面板价格累计降幅10.9%,主力面板厂商三星显示(SDC)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均下滑明显,尤其在中国市场出货量锐减。
SMM12月19日讯:今日高品位硅小幅下行,其余规格暂稳,华东通氧553#硅在18800-19100元/吨,3303#硅在19900-20100元/吨。近期有机硅单体厂询价招标421#硅订单陆续签订,从成交情况看价格差异较大较为混乱,多数421#硅签单价格在20000-20400元/吨(承兑到厂),另有一些低价单签在19500元/吨,随着421#价格走弱不同规格金属硅间的价差逐步缩小。有机硅DMC在上周调涨之后成交量下滑,周末价格回落至16800-17300元/吨,有机硅单体厂盈利能力无明显改善承压运行。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联系人:陆女士。
SMM12月16日讯:自11月25日多晶硅价格松动,出现微跌开始,多晶硅就逐渐走向了探底之路,进入12月,多晶硅的跌幅可谓是跌跌不休,市场纷纷感叹底在何方?毕竟以SMM多晶硅致密料的报价为例,12月16日的日均价为257.5元/千克,相较11月24日高点的日均价为308元/千克,已经跌去了50.5元/千克,跌幅达16.4%。仅用了16个交易日就把之前数月的涨幅跌没了。对于热议的底在何方?据SMM调研了解,12月硅料市场底部价格或将在近期出现。 》查看SMM硅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跌势凶猛:16个交易日跌去数月涨幅 曾经多晶硅市场的火热令如今价格的恐慌下跌更显“寒冷”。 本周多晶硅价格继续大幅下行,据SMM最新报价显示,12月16日,部分SMM硅产品报价出现下跌。各个规格的多晶硅均出现下跌,其中,多晶硅复投料报价跌5元,跌至270-280元/千克,日均价275元/千克;多晶硅致密料报价跌7.5元,跌至250-265元/千克,日均价257.5元/千克。此外,硅片方面:182mmP型(150μm) 硅片报价跌0.23元,跌至5.6-5.95元/片,日均价5.78元/片;210mmP型(150μm) 硅片报价跌0.14元,跌至7.95-8.23元/片,日均价8.09元/片。 据SMM历史数据显示,多晶硅致密料12月16日257.5元/千克的日均价已经跌破5月13日的260元/千克的日均价,逼近5月12日的254.5元/千克。至此,多晶硅数月的涨幅,就在多晶硅跌破260元的16个交易日里化为乌有。据悉,多晶硅致密料的价格是从11月25日开始出现松动的,一开始只是微跌,进入12月跌势开始变得猛烈起来。进入本周更是一跌再跌。据SMM调研了解,本周由于硅片价格的持续走跌,引发市场恐慌,下游接货时间一再推迟,叠加多晶硅仍保持较高开工率,企业排库欲望不断加强,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但硅片价格的走跌使得硅片企业报价一再降低,导致硅料价格“滑坡”。 下跌原因: 多晶硅新投产能同比增长90% 整体供需关系发生转变 产品价格除受成本影响外,还受市场供求关系等的影响。这一观点在多晶硅市场亦是有充分体现。此前硅料的供不应求,造就其演绎了一段“拥硅为王”的故事。如今随着供需关系以及成本发生的变化,硅价也呈现了下跌的走势。 在高额利润的促使下,2022年多晶硅新投产能迅速扩张,截至2022年末,国内多晶硅新投产能约118.5万吨,同比2021年增长90%。SMM认为,造成目前多晶硅价格走跌的主要原因便是市场整体供需关系的转变。从2022年硅料月度供需表也不难看出,自8月开始,国内硅料供需缺口便不断减少,11月已基本达到供需平衡,而根据各家12月排产情况,本月硅料供应将首次出现过剩情况,与之对应的是进入12月,多家硅料企业亦出现了累库现象,供需关系以及排库压力皆对市场产生一定利空影响。 除此之外,下游硅片价格不断走跌所引发的成本倒逼以及市场情绪的“崩塌”亦加速了多晶硅价格的走跌,以目前市场上主流182mm尺寸(155μm硅片)为例,SMM金属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国内182单晶硅片主流成交价格5.81元/片,相较11月30日的7.21元/片跌幅达到19.42%,这段时间市场基本处在“硅片领跌硅料”的状态下。而导致硅片价格大幅走跌的主要原因亦是供需关系的失衡,进入11月随着终端备货的完成以及成本的持续高位,终端电站开工情况持续转冷,多个北方集中式项目项目停工叠加电池片产能本就相对硅片而言扩产较慢,硅片市场过剩情况不断加剧,11月中旬开始便不断出现企业累库情况,到本月中旬,部分龙头企业硅片累库已达3亿片左右,一线企业为降低库存压力于11月末率先降价,一定程度引发市场恐慌,市场价格随即形成“踩踏”,硅片价格大幅走跌使得硅片企业对成本核算进行重新把控,对多晶硅期望价格不断调低且市场恐慌情绪继续向上下游蔓延。 后市分析:12月硅料市场底部价格或将在近期出现 如此跌跌不休,又让硅料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于市场热议的“底”在何方?据SMM调研了解,12月硅料市场底部价格或将在近期出现。毕竟目前多家拉晶厂硅料库存已经出现不足,下游采购需求正逐渐增加,部分厂家表示未来5-7天内将签订订单,否则企业整体稼动率将受到影响。部分市场人士向SMM透露,目前已有一线硅料、硅片企业签订订单,定价为260元/千克,但其协议采用保价形式。 由于目前企业库存的压力,下周仍有走跌可能。但随着本月硅料订单的陆续签订,在成本支撑下,12月后期跌幅有限。 与此同时,SMM根据行业成本模型将目前硅片价格进行倒推,在保证利润前提下,硅片企业所得硅料价格将维持在245元/千克左右。考虑企业间成本的差距,SMM预计12月硅料致密料价格底部或将在250元/千克左右。 》12月多晶硅价格“跌跌不休” 市场底部究竟在哪?【SMM分析】
SMM12月16日讯:自11月25日多晶硅价格松动,出现微跌开始,多晶硅就逐渐走向了探底之路,进入12月,多晶硅的跌幅可谓是跌跌不休,市场纷纷感叹底在何方?毕竟以SMM多晶硅致密料的报价为例,12月16日的日均价为257.5元/千克,相较11月24日高点的日均价为308元/千克,已经跌去了50.5元/千克,跌幅达16.4%。仅用了16个交易日就把之前数月的涨幅跌没了。对于热议的底在何方?据SMM调研了解,12月硅料市场底部价格或将在近期出现。 》查看SMM硅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跌势凶猛:16个交易日跌去数月涨幅 曾经多晶硅市场的火热令如今价格的恐慌下跌更显“寒冷”。 本周多晶硅价格继续大幅下行,据SMM最新报价显示,12月16日,部分SMM硅产品报价出现下跌。各个规格的多晶硅均出现下跌,其中,多晶硅复投料报价跌5元,跌至270-280元/千克,日均价275元/千克;多晶硅致密料报价跌7.5元,跌至250-265元/千克,日均价257.5元/千克。此外,硅片方面:182mmP型(150μm) 硅片报价跌0.23元,跌至5.6-5.95元/片,日均价5.78元/片;210mmP型(150μm) 硅片报价跌0.14元,跌至7.95-8.23元/片,日均价8.09元/片。 据SMM历史数据显示,多晶硅致密料12月16日257.5元/千克的日均价已经跌破5月13日的260元/千克的日均价,逼近5月12日的254.5元/千克。至此,多晶硅数月的涨幅,就在多晶硅跌破260元的16个交易日里化为乌有。据悉,多晶硅致密料的价格是从11月25日开始出现松动的,一开始只是微跌,进入12月跌势开始变得猛烈起来。进入本周更是一跌再跌。据SMM调研了解,本周由于硅片价格的持续走跌,引发市场恐慌,下游接货时间一再推迟,叠加多晶硅仍保持较高开工率,企业排库欲望不断加强,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但硅片价格的走跌使得硅片企业报价一再降低,导致硅料价格“滑坡”。 下跌原因: 多晶硅新投产能同比增长90% 整体供需关系发生转变 产品价格除受成本影响外,还受市场供求关系等的影响。这一观点在多晶硅市场亦是有充分体现。此前硅料的供不应求,造就其演绎了一段“拥硅为王”的故事。如今随着供需关系以及成本发生的变化,硅价也呈现了下跌的走势。 在高额利润的促使下,2022年多晶硅新投产能迅速扩张,截至2022年末,国内多晶硅新投产能约118.5万吨,同比2021年增长90%。SMM认为,造成目前多晶硅价格走跌的主要原因便是市场整体供需关系的转变。从2022年硅料月度供需表也不难看出,自8月开始,国内硅料供需缺口便不断减少,11月已基本达到供需平衡,而根据各家12月排产情况,本月硅料供应将首次出现过剩情况,与之对应的是进入12月,多家硅料企业亦出现了累库现象,供需关系以及排库压力皆对市场产生一定利空影响。 除此之外,下游硅片价格不断走跌所引发的成本倒逼以及市场情绪的“崩塌”亦加速了多晶硅价格的走跌,以目前市场上主流182mm尺寸(155μm硅片)为例,SMM金属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国内182单晶硅片主流成交价格5.81元/片,相较11月30日的7.21元/片跌幅达到19.42%,这段时间市场基本处在“硅片领跌硅料”的状态下。而导致硅片价格大幅走跌的主要原因亦是供需关系的失衡,进入11月随着终端备货的完成以及成本的持续高位,终端电站开工情况持续转冷,多个北方集中式项目项目停工叠加电池片产能本就相对硅片而言扩产较慢,硅片市场过剩情况不断加剧,11月中旬开始便不断出现企业累库情况,到本月中旬,部分龙头企业硅片累库已达3亿片左右,一线企业为降低库存压力于11月末率先降价,一定程度引发市场恐慌,市场价格随即形成“踩踏”,硅片价格大幅走跌使得硅片企业对成本核算进行重新把控,对多晶硅期望价格不断调低且市场恐慌情绪继续向上下游蔓延。 后市分析:12月硅料市场底部价格或将在近期出现 如此跌跌不休,又让硅料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于市场热议的“底”在何方?据SMM调研了解,12月硅料市场底部价格或将在近期出现。毕竟目前多家拉晶厂硅料库存已经出现不足,下游采购需求正逐渐增加,部分厂家表示未来5-7天内将签订订单,否则企业整体稼动率将受到影响。部分市场人士向SMM透露,目前已有一线硅料、硅片企业签订订单,定价为260元/千克,但其协议采用保价形式。 由于目前企业库存的压力,下周仍有走跌可能。但随着本月硅料订单的陆续签订,在成本支撑下,12月后期跌幅有限。 与此同时,SMM根据行业成本模型将目前硅片价格进行倒推,在保证利润前提下,硅片企业所得硅料价格将维持在245元/千克左右。考虑企业间成本的差距,SMM预计12月硅料致密料价格底部或将在250元/千克左右。 》12月多晶硅价格“跌跌不休” 市场底部究竟在哪?【SMM分析】
SMM12月16日讯:周内金属硅市场行情延续弱势,各规格金属硅跌幅放缓,华东不通氧553#硅在18500-18600元/吨,周环比下跌100元/吨,通氧553#硅在18800-19100元/吨,周环比下跌150元/吨,421#硅在20100-20200元/吨,周环比下跌200元/吨。下游用户订单缓慢释放市场询单及成交量小幅增加,金属硅弱势行情已经持续两个月的时间,下游尤其是铝合金和有机硅用户压价情绪较重,叠加现货供应偏宽松,部分硅持货商年底资金需求增加有低价出货情况,金属硅成交重心维持偏弱态势。 需求端铝合金下游需求不足企业开工率有继续下滑趋势,企业利润微薄对金属硅维持按需采购。有机硅企业中天、陶氏等企业陆续复产有机硅单体产能利用率提升, DMC成交成交重心小幅上移至17000元/吨附近,但以当前421#硅行情来说单体企业仍旧承压。多晶硅在产产能维持增加,长期对金属硅需求维持景气,短期内对金属硅订单释放缓慢且价格偏低,金属硅磨粉企业利润被压缩。 随着金属硅价格逐步跌近川滇等高成本地区成本线附近,硅企让利空间所剩不多挺价意愿增强,受下游需求限制硅价难有反弹动力,预计下周硅价以弱稳运行为主。金属硅期货上市在即,关注期货上市之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SMM陆敏萍) 》查看SMM硅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硅现货历史价格 如您想了解更详细的行情信息及市场动态,或有其他资讯需求,请拨打021-51666820。
综合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本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的价格全线下跌,硅料、硅片、电池、组件“无一幸免”,其中硅片价格跌幅最大。 据SMM最新报价显示,12月15日,部分SMM硅产品报价出现下跌。工业硅方面:通氧553#硅(华东)报价跌100元,跌至18800-19100元/吨,日均价18950元/吨;通氧553#硅(黄浦港)报价跌100元,跌至18800-19100元/吨,日均价18950元/吨;不通氧553#硅(天津港)报价跌100元,跌至18300-18500元/吨,日均价18400元/吨。此外,DMC到厂报价涨100元,报价涨至16900-17300元/吨,日均价17100元/吨。多晶硅致密料报价260-270元/千克,日均价265元/千克。 展望后市,集邦咨询表示,目前硅片企业库存压力仍存,或将继续走跌,随着下游硅片环节对硅料采购动作的放缓,硅料市场库存水平将不断提升,价格仍有进一步下降可能。另外,在上游产业链价格持续走跌情况下,电池片、组件存在让利空间,后期价格也不乏跟跌可能。 降价或将持续较长时间 利润有望向其他环节传导 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11月,硅料价格一路上涨,一度达到10年来最高点,硅片、电池、组件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下游装机成本因此不断攀升。 如今,在硅片库存压力未见缓解、需求端落地订单较少的情况下,光伏产业链降价趋势已定,且短期内难有涨价空间。 东方证券最新研报就指出,由于海外过节以及临近年末,出口组件需求有所下滑,而国内组件去库抢装进度尚未加速,使得库存量增加从而导致上游硅片,电池片价格难以维持,预计光伏产业链整体价格下跌的行情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中信证券表示,产业链价格的下降本质上有利于推动需求的增长。随着后续产业链价格的下行,光伏地面电站以及和地面电站相配套的储能预计有比较快速的增长,该机构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将同比增长40%。 随着硅料、硅片价格逐渐回落,越来越多机构频繁提及“利润向其他环节传导”的投资逻辑。 华福证券12月发布研报称,光伏需求旺盛已成共识,2023年起释放出的利润将向产业链中下游传导,因此后期核心在于判断硅料价格下跌后哪个环节能够截留住最多的利润。德邦证券进一步表示,产业链上游降价利润暂时积累在电池片环节,辅材环节也有望受益于产业链价格下降。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