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5

  • 马斯克直言一年内将由芯片短缺变为变压器短缺!

    马斯克7月14日带领xAI创始团队在TwitterSpaces上完成了第一场语音发布会,会议中提到“ 一年内将由芯片短缺变为变压器短缺 ,随后两年内出现电力短缺,未来最关键的指标将是每单位能量的有用计算”。 实际上,美国已饱受变压器短缺之苦多时。截止2022年年底,配电变压器平均价格已上涨1-3倍。而且,美国35%的电力变压器依赖进口, 构成电网骨干的大型电力变压器80%依赖进口 ,本土供应不足。此外,该国配电变压器的 等待时间已从此前的2个月延长至2年多 。 分析师认为,在全球加速新能源建设的背景下(除中美外,典型还包括非洲电网改造), 全球变压器需求在今年均有明显起量。 变压器的投资机会属于beta层面需求迅速提升的机会,在国内/海外市场、高压/中低压市场均有对应的需求。 光大证券分析师殷中枢7月19日研报指出,2023年1-5月,我国变压器出口金额125亿元,同比增长29.3%;2022年,我国变压器出口金额282亿元,同比增长27.2%。 广发电新7月17日研报指出,2023年1-5月我国向美国出口的电力变压器达5.6亿元,同比增长67.5%,但21年美国变压器市场为199亿美元,我国出口占比仍较低。美国电力变压器短缺目前对我国企业影响有限,未来关注美国对进口我国电力设备管制放松。 业内认为, 随着近几年电力设施建设投资增长,变压器市场也被激活 。同时,智能电网项目建设需求也在拉动变压器等一系电力设备开启升级之路。 近年来,全球输配电设备市场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 。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铁芯(磁芯)和绕组(包括高压线圈和低压线圈),主要功能包括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变压器按绝缘及冷却方式可分为干式变压器和油浸式变压器。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我国各地特高压项目相继落地,预计未来几年, 我国电力变压器市场将呈现出阶段性新的增长趋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计到2026年我国变压器产量规模将突破20亿千伏安。 中信证券分析师刘易3月29日研报指出, 2026年中国变压器市场规模预计达2860亿元 。而开源证券分析师诸海滨6月19日研报指出,2021年我国变压器行业市场规模达1509亿元, 预计到2029年变压器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400亿元。 全球变压器制造企业竞争梯队方面,第一梯队为ABB、AREVA、西门子、东芝等几大跨国集团;第二梯队为保变电气、特变电工、西变等国内大型企业,有望通过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等级追赶第一梯队,进行变压器节能改造的进口替代;第三梯队江苏华鹏、青岛青波、顺特电气、山东达驰、钱江电气等为代表的制造企业;第四梯队方面,不少民营企业由于经营机制灵活,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变压器行业产业链中,上游企业主要为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硅钢片、铜、铝等有色金属原材料;中游为变压器行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定制化变压器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装配调试和售后服务等;下游应用行业则主要为电源、电网、石油化工、冶金、铁路交通和城市建设等领域。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能源、数据中心、新型基础设施等行业客户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需求将逐步扩大, 变压器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 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变压器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有金盘科技、三变科技、华明装备、江苏华辰、望变电气等,具体情况如下:

  • 广汽埃安夸克电驱发布 掀起电机革命 非晶合金材料将取代硅钢了吗?【SMM钢铁新材料】

    》查看SMM钢铁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历史难题: 纯电动汽车常用的电机是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但电机功率密度达到6kw/kg后,很难取得突破。 技术突破: 但广汽埃安夸克电驱的诞生,彻底打破了电机6kw/kg功率密度的技术壁垒,掀起了一场电机革命。根据广汽埃安的说法, 夸克电驱能以极小的体积迸发出强劲的功率,电机功率密度高达12kw/kg,相比行业6kw/kg的平均水平,提升了100%。 巴掌大的电机,就能带来超越V8发动机的超大马力。而实现此项突破的难度,丝毫不亚于芯片行业一下子从“28纳米”时代快进到“3纳米”时代。 电机铁芯的材料变化: 夸克电驱制造中,最为核心的就是 “纳米晶-非晶”超效率电机 、X-PIN扁线绕组以及900V碳化硅功率模块,三大核心技术均为行业首创。  就“纳米晶-非晶”超效率电机而言, 传统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机铁芯基本都是通过硅钢冶炼而来 ,而电机铁芯损耗是影响电机工况效率的主要因素。广汽埃安创新性的采用了“纳米晶-非晶”合金材料及批量制备工艺,从而降低了电机50%的铁芯损耗,使得电机工况效率提升至97.5%,电机最高效率达到98.5%。 近年来,非晶合金材料得到广泛推广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SMM 非晶合金材料的应用,对硅钢产生威胁吗? 一方面,电机领域,非晶合金材料对于硅钢(无取向)产品存在替代的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发展目标,非晶变压器相对于传统硅钢片变压器具备优秀的节能效果,近年来逐步在快速推广。 此次电机铁芯材料更新,不乏引起市场人士对于硅钢 的 替代品 思考 。 SMM 将从行业分析角度 ,从两者性能、生产、产业链、需求等方面来阐述 两者价值对比。 两者同样作为软磁材料代表,从性能方面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硅钢片在饱和磁感应强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磁导率远远不如非晶合金材料。 备注:纳米晶合金为新能源电驱新材料。 信息来源:公开资料;SMM 非晶合金、硅钢产业链中,两者存在多个交叉下游领域 非晶合金分为四种:铁基非晶合金,铁基纳米晶合金,铁镍基非晶合金,钴基非晶合金。上述SMM选取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且与硅钢存在竞争关系的铁基非晶合金和铁基纳米晶合金作为示例,展示其产业链情况。 其中,非晶合金材料主要应用于配电变压器领域。而未来,随着技术发展以及广汽埃安的技术突破,未来纳米晶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存在可能。 上述涂红色区域为非晶合金和硅钢存在竞争关系的领域。 纳米晶在新能源汽车电驱的新应用,将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生替代 据SMM调研相关专家,电机领域来看,非晶电机目前占比极小,可以忽略不计,预计到2040年才能占到10%比例。并且,由于非晶电机技术发展不够成熟,仍存在一些缺点,目前尚未出现广泛应用。 而纳米晶用于新能源电机的技术新突破,或将对未来无取向硅钢,尤其是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生替代。并且,未来在新能源车领域,纳米晶材料可用于制造各类中高频变压器、高性能电感器和滤波器、高精度电磁测量和传感器等,满足电动车性能要求。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00万辆,将带动汽车磁性元器件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不过,考虑到纳米晶的产量有限且价格高,以及技术应用速度,纳米晶广泛用于新能源电驱仍需时日。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SMM调研了一些行业人士,表达了对非晶合金应用电机领域的看法: 专家1:非晶合金对硅钢,目前主要体现在盘式电机上,不过盘式电机占电机领域的比例非常小。个人比较看好非晶未来的应用,但确实仍存在技术难度,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均不够。尤其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一般不会轻易冒险使用新的技术方案。 专家2:国内目前有3-5家企业在做盘式电机,市场虽然存在,但对非晶的使用量非常小。盘式电机未来3-5年内会继续推广,但预计到2040年左右,仅能在电机领域达到10%左右的占比。不过,对于一些商用车,特别是军用领域,盘式电机的前景比较好,因为不会太考虑成本。 专家3:对于非晶在电机的应用,据了解都是小微电机。非晶合金虽然损耗小,但其饱和磁感很低。如果用0.2mm的硅钢替代非晶合金,同时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铁芯中的磁密,硅钢制作的铁芯损耗将更低。 变压器领域里,非晶合金材料将继续与取向硅钢保持平行竞争 除此次纳米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外,此前,非晶合金材料在变压器领域的应用,一直与取向硅钢存在竞争。通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采购变压器比例可以看出,大约30%比例为非晶变压器,大部分仍为硅钢变压器。主要因为非晶变压器适用场景偏农村负荷相对低的电网使用,且未来更新替换,回收难度大,因此,综合考虑未来非晶变压器的渗透率仍将保持30%左右的水平。 据SMM测算预测,十四五前,未来变压器用取向硅钢有望达250万吨,而变压器用非晶合金带材需求有望达到10万吨以上,非晶合金材料在变压器领域,仍有望继续占据一定的渗透率。 市场规模来看,电工钢市场规模达到1300万吨,而非晶合金市场规模仅10多万吨 硅钢产量: 2022年,我国硅钢产量突破1300万吨 ,其中取向硅钢占比16.5%左右,无取向硅钢仍占据主要比例。 受益于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以及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实施,取向硅钢,尤其是高磁感取向硅钢需求表现较好。预计十四五之前,在光伏、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带动下,取向硅钢行业景气度将维持高位。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发展,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居全球第一,带来无取向硅钢的需求量增量可观。 非晶合金产量: 2022年,我国铁基非晶带材产量约为10万吨,而2021年仅6.8万吨。 我国非晶材料研发量产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追赶阶段。并且, 纳米晶产量仅开始突破1万吨水平。 产量差距原因: 因非晶带材目前主要用于变压器,而纳米晶用于电机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取向硅钢较非晶带材更具有供应稳定性优势。 另外,相较硅钢,虽非晶合金带材有环保、节能、降耗的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韧性一致性差、抗潮性弱、抗触发断路能力差。 而且近年来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技术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有些被淘汰下来的无法修复的非晶合金变压器在回收利用方面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

  • 华菱钢铁:国内极少数钢厂具备中高牌号硅钢生产实力 不必过于担心高端领域竞争

    华菱钢铁日前在接受机构及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子公司华菱涟钢已经积累了成熟的电工钢生产经验与理论基础,2021年电工钢基料产销量超过150万吨,供应规模大、品种覆盖齐全,虽然目前钢企竞争激烈,技术迭代升级,但在硅钢领域,目前因投资大、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等特点,不必过于担忧后续高端领域的竞争。 根据华菱钢铁透露,目前子公司华菱涟钢在2021年电工钢基料产销量超过150万吨,既有热轧卷也有冷硬卷,既生产无取向电工钢基料也生产取向电工钢基料,在取向电工钢基料供应方面,已实现普通取向、升级版取向、高磁感取向原料系列牌号全覆盖。 今年6月份,华菱涟钢开工新建冷轧电工钢产品一期工程项目,产品主要定位中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及取向电工钢。 12月16日,华菱钢铁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硅钢一期项目是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由涟钢集团认缴出资10亿元,与华菱涟钢组建合资公司湖南涟钢电磁材料有限公司作为硅钢项目实施主体。该安排有助于合资公司增强资本实力、分散华菱涟钢投资风险。 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一期第一步建设期18个月左右,实现年产20万吨无取向电工钢、10万吨无取向电工钢冷硬卷、9万吨取向电工钢冷硬卷;一期第二步建设期14个月左右,实现项目总年产40万吨无取向电工钢、20万吨无取向电工钢冷硬卷、18万吨取向电工钢冷硬卷。项目投产后,华菱涟钢将进一步优化螺纹钢和板材之间的品种结构,并进一步提升电工钢产品层次,提升市场竞争力。 此外,在问及目前钢企纷纷向高端领域转型升级,硅钢领域在未来是否会面临激烈市场竞争时,华菱钢铁表示,高端领域品种在研发投入、资金投入、质量稳定性、管理水平、渠道开拓和维护等方面均存在较高门槛。 硅钢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具有投资大、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等特点,一旦成品不能通过下游客户认证,钢企的大额投资可能无法产生效益,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数钢厂具备中高牌号电工钢特别是中高牌号取向电工钢的生产实力。因此,不必过于担忧后续高端领域的竞争。 未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装备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升级,高品质、高性能、定制化的钢材产品下游细分市场需求前景向好;同时,这些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无论是行业领先者还是后来追随者均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升级来适应和满足客户需要.

  • 电动化提振需求 日本最大两家钢铁产商拟提高硅钢片产量

    日本最大的两家钢铁制造商可能会加快对电工钢(硅钢片)的投资,随着向电动汽车的转变步伐加快,这种钢铁越来越受欢迎。据对新日铁(Nippon Steel Corp.)和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JFE Holdings Inc.)的高管采访,两家公司已经合计投入1,720亿日元(合13亿美元),以提高电动汽车用的所谓电工钢的产量,目前正寻求进一步提高产量。 新日铁执行副总裁Takahiro Mor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到电动汽车转型的轨迹,供应似乎将会不足。客户要求我们增加产能,因此我们正在考虑采取更多措施。” 新日铁正考虑在2024年之后进行扩张,届时该公司将完成电工钢产能增加50%的计划。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首席财务官Masashi Terahat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计划在2024年9月前将产能翻一番之外,公司还将考虑采取进一步措施。他说,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扩张。 电工钢具有增强的磁性,有助于限制电动汽车电机的能量损失,也用于发电设备和移动电话。它们加入了从镍到稀土和铜等一系列材料的行列,由于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这些材料的需求正处于长期增长的风口。 标准普尔全球移动在6月份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电工钢生产商的数量相对较少,进入壁垒很高。该公司表示,供应正在收紧。 Terahata称,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将考虑在北美或其他需求强劲的地区建厂。Mori则称,新日铁也在寻求海外扩张,但下一个投资更有可能是在日本国内,以更好地保护技术。 与中国和西方的竞争对手相比,日本汽车制造商在采用电池动力汽车方面进展缓慢,他们正在努力追赶。作为新日铁和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的最大客户,丰田汽车(TM.US)希望在本十年结束前每年销售350万辆。分析师Tatsuo Yoshida表示:“,对材料的需求将以比直线增长更快的速度增长,这可能会出现供应瓶颈。”

  • 无取向硅钢在碳中和战略中的作用 无取向硅钢供需分析及展望【电机&永磁峰会】

    SMM11月24日讯:在SMM主办的 2022中国电机&永磁行业峰会 上,SMM硅钢分析师段利奎对2022-2035年无取向硅钢市场供需格局进行了分析及展望。SMM预计2023年无取向硅钢需求较弱,但无取向硅钢产能有所增加,因此预计2023年市场对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的需求仍将维持低位,中低牌号价格全年在4600-5800元/吨区间波动。 无取向硅钢在我国碳中和战略中的作用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国碳中和战略面临三大挑战——总排放量大、时间紧迫、能源结构差 排放总量大: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20年能源碳排放99亿吨占全球31%。 碳中和时间紧: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约有70年,美国、日本约有40年,我国仅有30年时间。 能源结构偏煤: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16%,煤炭消费比重57%,较世界平均水平高30%。 通过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提高能源应用的电气化率及提高电机产品能效水平 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清洁发电:以白鹤滩为例,通过水电对火电等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的替代,实现年减排0.52亿吨。 工业电机:以IE4替换IE2计算,电机能效提升,所需电力减少,以此实现年减排1.16亿吨。 压缩机:以社会用电量15%,且节能30%计算,实现年减排3.36亿吨。 新能源汽车:以保有量8000万辆计算,用电能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年减排1.90亿吨。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倡导企业主动提高能效,并在2021年发布《电机能效提升机会(2021-2023)》和《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有效带动高牌号硅钢的需求。 2020-2025年我国无取向硅钢供应情况及预测 2022年我国无取向硅钢产能约1270万吨,其中中低牌号产能923万吨,高牌号产能342万吨。 2022年,硅钢下游需求走弱,钢厂产能利用率有所下滑,预计2022年国内无取向硅钢产量为1078万吨,同比下降7%。 2022年,国内无取向硅钢产能虽有上升,但受制于硅钢下游需求走弱,钢厂产能利用率有所下滑,预计2022年国内无取向硅钢产量为1078万吨,同比下降7% 从产量分布上看,目前无取向硅钢供应主要来源于宝钢、首钢、沙钢、太钢、鞍钢,2020年5家钢厂产量占全国无取向硅钢产量的74%。 品种上看,中低牌号产量最大,2020年,国内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占无取向硅钢总产量的79%。 根据各大钢厂已有的产能规划,SMM预计,到2025年,国内高牌号产能将大幅增加,占无取向硅钢总产能比重达到38%,中低牌号产能维持稳定。 我国无取向硅钢产能中中低牌号产能保持稳定,高牌号产能占比逐步增加。高牌号产能占比从2020年的12%提升到2022年的27%,预计到2025年高牌号产能占比将达38%。 新增产能以高牌号和新能源牌号等高端产品为主,中低牌号产能规划较少。 新能源牌号无取向硅钢产能增长潜力巨大,SMM预计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牌号无取向硅钢产能将达到268万吨,较2022年增长188.17%。 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重要原材料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将为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提供十分快速的需求增量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使用电工钢约为 15 万吨 。 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 十四五 期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新能源牌号无取向硅钢的需求将迎来大幅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取向硅钢产能将达到268万吨。 随着我国无取向硅钢产能的逐步提升,特别是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能的增加和高端无取向硅钢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无取向硅钢进口量逐步下降。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台湾地区。 硅钢海外供给增量极少:除了中国外,其他国家电工钢产能已经饱和甚至出现下降的情况 。 未来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上升中国是唯一具备能力提供供给弹性的国家。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硅钢未来将长期受益于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无取向硅钢产能的逐步提升,特别是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能的增加和高端无取向硅钢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无取向硅钢进口量逐步下降。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我国的台湾地区。 无取向硅钢下游的需求情况及预测 无取向硅钢主要应用下游主要集中在汽车、家电、中小型工业电机、大型发电行业。其中家电和中小型电机行业需求占比最大,分别占到下游需求的48%和29%。 2015-2022年,国内无取向硅钢需求年复合增长率4.9%,SMM测算,2022年,国内无取向硅钢总需求1144.68万吨,其中汽车行业需求增长5%,家电行业需求下降1.5%。 2022-2035年,国内无取向硅钢需求年复合增长率2.6%,SMM测算,2035年,国内无取向硅钢总需求预计将达1607.78万吨。 2022年,国内家电行业硅钢需求环比下滑1.5%;SMM预计到2035年,家电行业硅钢需求将达到666.22万吨,其中高端家电和中小型智能家电的需求增长将成为主要带动。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对无取向硅钢的需求仍以中低牌号为主,但随着国家能效要求的提高及变频空调的普及,未来对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需求将逐步增加。 传统四大家电市场饱和度较高,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人口出生率逐步走低,这些都使得传统四大家电需求转弱。传统家电对无取向硅钢的需求难有明显改善。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球不断提高,未来小家电市场需求向好,对于无取向硅钢需求将有明显增加。 2021年汽车行业无取向硅钢需求量为255.73万吨,目前传统汽车对无取向硅钢的需求占需求总量的82%。据SMM测算,到2035年汽车行业无取向硅钢的需求量为306.42万吨,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占比将达71%。 随着汽车的普及,未来人们对于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车企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越来越多的舒适性、科技性配置将在中低端车型上更多普及,这其中就包括了更多的电机的应用。这部分电机大多以小型或微型电机为主,主要应用的无取向硅钢以50W470以上的高牌号硅钢为主。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特别是在商用车领域的渗透率的提升,未来新能源牌号硅钢的需求占比将逐步提高,成为汽车行业主要的需求牌号。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呈爆发式增产,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乐观预计,203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65%,新能源汽车硅钢需求将增长至217万吨。 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发展核电成为我国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选项,SMM预计2035年我国发电行业对无取向硅钢的需求将达到69.32万吨,其中核电硅钢需求占比将达到88%。 我国发电行业对无取向硅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50W350以上的高牌号产品。 目前我国发电行业对无取向硅钢的需求占比中,水电占30%,核电占36%,火电占23%,风电占11%,但随着我国能源战略的规划,火电新增需求将逐步减少,慢慢退出。SMM预计2035年我国发电行业对无取向硅钢的需求将达到68.32万吨。 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 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发展核电成为我国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选项。同时,零碳共识下,世界主要核能大国相继表示视核能为实现零碳目标重要能源工具。 无取向硅钢出口连续2年大幅增长,预计2022年我国无取向硅钢出口量达89.44万吨。 我国无取向硅钢出口相较进口来说较为分散,主要市场集中在墨西哥、越南、意大利、土耳其等国。 近两年,由于国内受到疫情、房地产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及我国无取向国内产能的释放,我国无取向硅钢出口量增长明显。SMM预计,2022年中国无取向硅钢出口量将达到89.44万吨,同比增长45.9%。到2035年,中国无取向硅钢出口总量或将达到150万吨。 无取向硅钢产业的发展趋势及价格预测 高效替代&新能源产业 将成为未来硅钢产业发展重要引擎 硅钢产业发展机遇: 1.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从达峰到中和过渡期只有30年的时间,能源和经济转型、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速度和力度,要比发达国家实现转型的过程速度和力度要大得多。中国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提出有力度的减排目标,将为高效能无取向硅钢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2.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目标将于2028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5年传统燃油乘用车全面混动化,新能源乘用车占比65%。 3.推广高效能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设备 《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2年版)》,明确说明,要通过合理划定能效水平、大力推广高效能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设备、推动相关产业体质升级。 避免恶性竞争 配合不断发展的性能需求 将是未来生产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硅钢产业发展挑战: 1.中低牌号产能过剩 中低牌号产能过剩,高牌号产能将迎来增长高峰。目前由于房地产政策转向、疫情及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我国中底牌号无取向硅钢需求难有增长。而且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生产企业较多,市场竞争激烈。 2.高牌号产能竞争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将将在未来几年迎来产能爆发,目前在规划的新上硅钢项目,多以高牌号为主。未来各硅钢生产企业将在高牌号硅钢市场中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找到自己的优势,避免陷入价格战,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是每个硅钢企业都将面临的挑战。 3.高效能硅钢性能要求不断上升 新能源驱动电机企业竞争激烈,终端需求多样化。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车企对于驱动电机的要求也越发苛刻。从最初的安全可靠,质量稳定,到目前要求轻量化、集成化、恒功率调速范围宽、能应对频繁启停负载爬坡、高速超车、过载能力强等,这也对作为电机主要材料之一的硅钢提出了更高性能要求。除了传统的高磁感、低铁损,高强度、低同板差等要求外,对于硅钢在电机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下磁性、机械性能、涂层性能甚至是涂层与不同冷却油的兼容性都有较高的要求,这需要硅钢企业与下游企业密切合作,合作研发,共同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2022年无取向硅钢市场受到疫情、宏观经济等影响,需求下滑明显,价格全年成下跌态势。 2022年无取向硅钢价格在1-4月份呈稳中偏强运行,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对于全年需求较为乐观,企业采购和扩大生产的积极性较高。但进入5月后,由于3-4月份的多地封控,对于终端需求和供应链影响较大,终端企业订单锐减,且有库存原料需要消化,终端需求转弱,价格维持低位运行。高牌号硅钢在10月再次下跌,一是由于5月下跌幅度相对较小,二是由于主要下游进入生产淡季,需求转弱。预计2022年后续硅钢价格将延续目前稳中偏弱态势运行。 2023年无取向硅钢需求预期较弱,但无取向硅钢产能有所增加,因此预计2023年市场对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的需求仍将维持低位,中低牌号价格全年在4600-5800元/吨区间波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今年在5-6月和10月份两次明显的下跌后价格在11月份企稳。考虑到后续双碳政策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利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需求释放,预计2023年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价格50W350的价格将在7800-9600元/吨区间运行。 【电机&永磁峰会直播】稀土、硅钢市场供需及展望 原料价格对于电机行业影响 新能源汽车政策解读 关键技术分享 电脑端免费观看电气产业峰会视频直播 : https://www.smm.cn/live/live_detail?li=352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