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6个
注意啦! 2025 SMM金属矿业大会还有1天就开幕了! 【时间】2025年11月13-14日 【地点】中国·新疆·和田迎宾馆 本届金属矿业大会对产业客户免费开放! 注意!会议召开期间,及前后几天的天气如下! 和田市11日至16日的天气呈现“昼暖夜寒”的典型新疆气候特点: 日间气温徘徊在11℃至16℃,可着长袖内搭与轻薄外套,搭配常规裤装,适配温和的白日氛围;而夜间气温骤降至0℃到2℃,需以厚外套(如薄羽绒、加绒冲锋衣)裹身,内添保暖内衣、外换加绒裤装,方能抵御夜凉。不妨备一条围巾,既防风尘又添暖意,舒适鞋履也能让您从容应对昼夜穿搭的切换。 在了解会议之前,先了解下会议地点附近的好吃好玩! 【景点】 和田博物馆【1.4km】 和田博物馆,和田的知名地标,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文化窗口。分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田历史文化展、《汉晋子民》-尼雅遗址专题展、临时展厅、文创体验厅等。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丝绸之路的驼铃与风沙,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把和田深厚的历史文化展现给世人。踏入此间,指尖轻触历史的温度,耳畔回响文明的絮语,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邂逅,正待与你相拥。 约特干故称【14km】 和田约特干故城,是和田地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主要有美食街区、工坊街区、民俗街区、玉石淘宝街、王城步道、酒吧街区、民宿街区等,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万方乐奏有于闻”为主题,以约特干故城为实景,打造了全疆首个全域行浸式超感演艺,实现“文旅+演艺”“文旅+科技”“文旅+N”等多轮创新驱动,打造出具有鲜明和田特色的文化旅游新名片。 和田团城景区【2.7km】 和田市团城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因其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式分布的街巷环绕而得名,是南疆最具典型的传统民俗街区之一,是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城市会客厅。其中“阿依旺”民居建造技术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充分体现了沙漠绿洲中人类与自然的协调。2020年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2023年创建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昆仑古事馆【3.1km】 巍巍昆仑,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古事馆,是雪域文明的鲜活载体。昆仑古事馆,以文物为笔,以历史为卷,书写着昆仑山脉的文明长歌。陈列的和田区域昆仑山北坡及塔里木河流域的石器、玉器、青铜器及其他艺术品实物,每一件都承载中华文化的记忆,诉说中华民族的沧桑,展示中华玉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对全人类文明的影响。 和田夜市(玉泉湖店)【3.1km】 和田夜市(玉泉湖店)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城市的夜晚,被誉为新疆100个最美观景拍摄打卡点之一。夜市有200多家经营户,有各类美食近100种,还有各具特色的和田非遗文创产品,丰富的特色美食、精彩的歌舞表演、琳琅满目的非遗文创,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打卡游玩、品味美食、体验特色。 【饮食】 玉米馕 摒弃繁复,回归本味。这枚玉米馕,藏着玉米的清甜回甘与麦粉的扎实质感,慢火烤制下,香气愈发醇厚。一口咬下,软而不塌,韧而不柴,每一寸肌理都浸润着自然的气息,是日常里不可多得的质朴美味。 (图源:百度百科) 烤榅桲 慢火炙烤间,榅桲褪去青涩,凝缩成舌尖的盛宴。外皮微焦锁香,内里软糯流蜜,清甜与炭火香交织缠绕,每一寸肌理都浸润着自然的馈赠,演绎质朴而动人的味觉体验。 (图源:腾讯网) 和田烤包子 甄选和田本地精肉与香料,裹以薄韧面皮,经果木慢烤。外皮金黄焦脆,咬开时肉汁迸发,鲜香醇厚交织着果木的独特气息,每一口都是西域烟火的浓情馈赠。 (图源:搜狐网) 唐粽子 古法裹就的粽身软润弹牙,搭配发酵的浓醇酸奶。酸与甜的精妙平衡,滑与糯的双重邂逅,入口即是纯粹的鲜香,于寻常食味中,演绎独有的清润风情。 (图源:新华网) 油塔子 匠心揉制出层叠风华,慢蒸锁鲜住纯粹油香。油塔子蓬松似云,入口酥软绵长,每一层都浸润着质朴的美味,是日常食味中不可多得的温润馈赠。 (图源:百度百科) 【会议信息】 2025 SMM 金属矿业大会选矿技术创新与装备发展峰会 暨和田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招商促进会将于11月13-14日在新疆文旅投和田迎宾馆举行。 会议签到时间为:11月12日14:00-20:00,签到地点在:新疆文旅投和田迎宾馆•会议中心1F; 请您准时出席。请携带本人名片或者报名确认短信在签到处领取代表证和会议资料袋。 与会期间联系: 李 青 15221678846 马 瑶 18321395342 鲍锦勇 13159338158 胡本强 18221340582 罗显强 18175664014 郭新宇 17616077791 住宿预订指南 首先感谢贵司对 < 2025 SMM2025 SMM2025 SMM2025 SMM2025 SMM 2025 SMM2025 SMM金属矿业大会 金属矿业大会 金属矿业大会 金属矿业大会 >的支持 。为方便参会代表的住宿,我们已向会议酒店签订了协议价格。 请您仔细 阅读以下注意事项后进行预订操作 。 交通信息 交通信息 会议联系人: 李青 15221678846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球对于关键矿产的需求与日俱增。关键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看到了以此发展本国经济的机遇。老牌资源国加拿大即是如此。诸多事例表明,自2023年以来,加拿大持续通过内外部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方式,力争成为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的的重要一环。 一、国内方面,加拿大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和举措促进本国关键矿产产业链的发展 2023年3月,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威尔金森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加拿大探矿和开发商协会(PDAC)会议上表示,加拿大正在努力简化采矿公司申请许可的流程,以便让申请许可不再需要耗时数年之久。此举受到采矿公司的欢迎,有利于促进加拿大关键矿产的勘探和开发。 2023年11月,威尔金森宣布,该国关键矿产基础设施基金(CMIF)开始接受申请。CMIF旨在解决关键矿产可持续生产所面临的关键基础设施不足问题。未来7年内将提供最高15亿加元资金,支持清洁能源和运输项目,推动关键矿产开发。这一举措将从资金层面解决基础设施不足问题,进而建立关键矿产资源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令关键矿产资源开发落到实处。 2023年12月,威尔金森宣布,作为加拿大关键矿产战略的一部分,设立援助关键矿产追溯项目(CMTP)。CMTP将在三年内提供高达67.5万加元的资金,为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私企投资、商业化阶段的试点可追踪项目提供资金。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关键矿产创新中心(CMCE)将接收专门从事可追踪技术的本国企业的资助申请。此项资金的提供有利于激发调动私企在关键矿产供应链投资的积极性。 2024年6月,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宣布,更新了该国关键矿产目录,新的目录增加了三种矿产。一是富纯铁矿,用于绿色钢铁生产和脱碳;二是对于电池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的磷;三是半导体和计算机芯片所需的金属硅。更新后的关键矿产目录包括34种对于该国经济发展或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矿物和金属。此次更新关键矿产目录,表明加拿大政府审时度势,不断调整关键矿产目录内容,确保其能够抓住关键矿产带来的百年不遇的经济发展机遇。 2024年7月,加拿大自然资源部表示,将投资1.95亿加元升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金三角地区的关键公路基础设施。该地区拥有多个铜、钼、锌、镍和钴项目,并有多家跨国矿企在此开展矿业活动。该项目将由加拿大关键矿产基础设施基金资助,该基金是加拿大关键矿产战略的旗舰计划。其中,联邦政府将出资7500万加元,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部将出资1.2亿加元。金三角地区拥有加拿大已知铜储量的约75%,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位于加拿大西部地区,是该国最大的铜生产地区和唯一的钼生产地区。这是加拿大联邦政府首个关键矿产地区基础设施支持项目,此举意在通过基建投资打通资源开发瓶颈,对于推动和促进该地区关键矿产勘探与开发构成重大利好。 2024年9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向位于安大略省金斯顿的两家创新企业提供了总计840万加元的资金支持,旨在促进稀土元素和石墨等关键材料的循环经济。这笔资金将重点用于支持两个关键领域的回收与再利用,一是永磁体中的稀土元素;二是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材料。Cyclic Materials公司获得了490万加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建造一座示范工厂。这座工厂将采用先进的回收技术,将废旧材料转化为高纯度的稀土氧化物和钴镍氢氧化物产品。另一家受益企业Green Graphite Technologies则获得了350万加元的资金支持,用于推进其GraphRenew技术。GraphRenew技术能够将用过的石墨转化为可重复使用的材料,从而延长石墨的生命周期并减少对新资源的开采需求。加拿大政府的这一投资举措,不仅体现了对电动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其在推动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方面的坚定决心。 2024年10月,加拿大政府决定拨付高达1380万加元支持安大略省的五个基础设施开发,这也是加拿大政府加快开发其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这笔基金将通过加拿大关键基础设施基金(CMIF)提供。CMIF是由联邦政府制定的基金,目的是弥补关键矿产行业的基础设施短板。总共四家企业获得这笔基金的支持,其中三家为锂矿企业,一家为铜矿企业。安大略省位于加拿大东部地区,这也是联邦政府第二个关键矿产地区基础设施支持项目,和上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首个基础设施支持项目一西一东,形成呼应。 该笔资金的投入同样将对于安大略省的关键矿产开发起到积极支持作用。 2025年4月,加拿大总理卡尼宣布调整关键矿产政策,此次关键矿产政策调整聚焦于强化供应链自主性与加速能源转型两大目标。在税收激励方面,政府将针对流通股投资者的15%矿产勘探税收抵免(METC)政策延长至2027年,预计可撬动1.1亿加元资本投入锂、镍、稀土等战略矿产勘探,并首次将抵免范围扩展至国防、半导体及清洁技术所需矿产的技术研发环节。同时,政府修订清洁生产税收抵免规则,允许现有矿区("棕色项目")申请环保设施升级补贴,推动传统矿区向低碳运营转型。配套措施上,加拿大通过优化审批流程与基建投资双轨并进。安大略省率先立法将关键矿产项目审批时间缩短50%,推行"一个项目,一个流程"模式以解决联邦与省级评估重复问题;联邦层面则追加5亿加元投入"关键矿产基础设施基金",支持矿区能源及交通基建项目。此次政策调整有三重意义,一是通过税收杠杆吸引私营资本,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加拿大56%矿产品出口至美国)。二是将关键矿产开发与电池制造、半导体产业绑定,目标使加拿大成为清洁技术供应链的核心枢纽;三是以"棕色项目"改造为切入点,在扩大资源开发的同时履行2030年减排目标,避免气候承诺与资源自主的冲突。 2025年6月,加拿大政府启动5亿加元的关键矿产基础设施基金(CMIF)第二轮项目征集,该基金是加拿大38亿加元关键矿产战略的一部分,资金优先用于矿区电力、道路及港口项目,例如安大略省PAK锂矿道路翻修(获320万加元)和阿尔伯塔省Clearwater锂项目(获440万加元)。大部分资金以非偿还性补贴形式发放,特别倾向原住民社区项目(资助比例可达75%)。此举目的在于加速锂、钴、镍等关键矿产开发及配套能源与交通设施建设,以支持清洁能源转型并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二、国际方面,加拿大积极与盟友开展合作以提升在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地位 2023年8月,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8月下旬发布了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地调机构合作编制的国家级地质、地球物理和矿产资源数据集。该数据集由40个地学数据图层组成,包括新编制的加拿大和美国地球磁场变化图,科学家可借此进行深部地质三维展示。这些图层采用了通用的GIS数据格式。这项工作属于矿业行业基础性工作,该数据集的发布有助于研究关键矿产分布的控制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加拿大关键矿产的勘探开发起到推动作用。 2023年9月,加拿大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加拿大和日本同意更密切地合作,建立可持续、可靠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生产所需关键金属材料供应链。声明称,在时任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访问加拿大期间,双方签署了一份供应链合作备忘录。这是继与韩国和英国之后,加拿大与又一个发达国家达成涉及关键矿产的合作,其关键矿产出口渠道得以进一步拓展。 2024年3月,威尔金森与澳大利亚资源部长玛德琳·金共同发布《关于关键矿产合作的联合声明》,两国就关键矿产开采、加工和精炼的共同优先事项达成一致。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倡导将ESG资质纳入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并开展双边合作。二是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发展,并将负责任采购矿产的价值主张货币化。三是探索解决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和可持续性领域的综合方法,加强协同合作。四是支持双边矿业和服务业贸易与投资。五是探索整个关键矿产供应链的研发合作,包括从地球科学和绿色采矿技术到矿产加工、与电池供应链相关的研发,以及从尾矿中回收关键材料和分享稀土回收技术等,以加强全球稀土元素供应链弹性。六是与原住民和其他社区建立真正伙伴关系,明确其在推进关键矿产相关项目方面的重要性。该声明内容全面详尽,涵盖了关键矿产开发的各个环节,并且是由两个关键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西方发达国家联合提出,具有一定影响力,是全球关键矿产领域开发的新动向,需要高度重视。 2024年4月,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和法国地质调查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双方信息共享、技术转让、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双方将重点围绕五大领域开展合作:一是矿产资源领域。将合作开展矿产资源形成与成矿机制的研究,包括关键矿产和新兴矿产。二是能源资源领域。三是地下水领域。四是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领域。五是地球科学数据管理领域。通过合作聚焦关键矿产与新兴矿产的成矿机制研究,有助于解决加拿大矿产资源储量下降的挑战,支撑其绿色能源转型所需的锂、稀土等战略矿产资源供应。 2025年6月,加拿大和英国两国发表联合声明,两国将致力于加强在关键矿产的双边合作。加拿大总理卡尼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当月会晤后,同意通过联合倡议,更密切地合作,确保关键的矿产的安全。两国已同意开始一项战略测绘工作,以确定关键矿产、基础设施、生产和加工能力。这项工作将用于确定联合投资项目和推动生产,以加强关键矿物供应链。此次双方关键矿产合作对加拿大而言具有多重战略意义:一是强化资源主导地位。通过战略测绘精准定位矿产与加工能力缺口,可引导两国联合投资扩产,巩固其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核心地位。二是有利于技术升级与绿色转型。依托英国在矿产勘探与清洁提取技术优势(如废水净化、稀土勘探模型等),加拿大可以提升锂、钴等31种战略矿产的开发效率,支撑其38亿加元关键矿产战略目标,加速清洁技术产业发展。三是提升供应链韧性。通过共建弹性评估体系及循环经济模式,加拿大可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借道英国深化欧洲市场布局(英国为加拿大第13大出口伙伴),进而增强地缘风险抵御能力。 三、加拿大发展本国关键矿产行业成效显著 加拿大地域辽阔,具备发展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的得天独厚条件。首先,加拿大的关键矿产资源矿种齐全,储量丰富,构成其关键矿产产业链发展的雄厚基础。其次,加拿大矿业市场成熟发达,全球矿业领域约45%的上市公司在加拿大上市,总市值约达到5000余亿加元,极其有利于加拿大围绕关键矿产开展广泛产融合作。再次,加拿大现政府(包括上届政府)持续瞄准关键矿产领域,对内出台了整套关键矿产发展战略及相关措施且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更新调整,并从矿业运行的各个环节给予支持;对外则积极和其他国家在关键矿产领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各有侧重点的合作,目的在于获取关键矿产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与市场资源。 由于政府政策支持、相关举措落实到位且持之以恒,加拿大关键矿产行业产能得以扩大、市场得到拓展且就业机会得以扩张,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核心矿产产量提升。2024年,锂精矿产量约为26万吨(折LCE约3.3万吨),同比增长30%以上;铀产量达1.39万吨铀,同比飙升76%,位居全球第二(占全球15%);铁矿石产量创新高,全年产量为6919万吨,同比增长13%。二是矿业巨头市值攀升。在全球前50大矿企总市值中,13家加拿大矿业企业总市值占比22%,首次超越澳大利亚成为矿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国家,表现突出。三是矿产行业和金属行业产值增长。2024年矿产行业总产值719亿加元(较2021年增长22.7%),占加拿大GDP的4%。四是就业机会稳步扩张。2024年矿业行业直接雇佣43万人,间接支撑28万人就业,相当于每28名加拿大劳动者中有1人在该行业就业。 综上,得益于自身资源禀赋、矿业市场规模、政府内外部政策,加拿大有望成为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地缘博弈叠加的背景下,关键原材料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核心要素。今年上半年,欧盟通过本土强化与境外协同的双轨战略,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原材料供应链。3月,欧盟公布首批本土战略项目,覆盖十余种战略材料;6月,再推十余个境外项目,搭建多元化供应网络。这一战略不仅以巨额投资撬动本土产能,更通过简化审批、回收目标和供应上限等机制,重塑资源主权,为绿色与国防工业筑牢根基。 一、推出47个战略项目夯实域内资源根基 今年3月,欧盟公布首批47个战略项目,总投资额达225亿欧元,覆盖13个成员国(包括法国、德国、瑞典等),聚焦锂、钴、镍、石墨等14种《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定义的战略材料。项目分布直指三大环节。一是开采环节(25个项目),如法国锂矿、葡萄牙钨矿,重点提升本土资源自主率;二是加工环节(24个项目),如德国电池级镍精炼厂、芬兰钴加工中心,解决欧盟“精炼短板”;三是回收环节(10个项目),如比利时电池回收厂,推动循环经济闭环。材料布局上,锂(22个项目)与石墨(11个项目)成为核心,此举旨在到2030年实现锂、钴的完全自给,石墨、镍自给率超40%。这一布局直接响应CRMA设定的目标,即本土开采、加工、回收量需分别满足欧盟年需求的10%、40%和25%。 二、确定13个跨境项目打破地缘依赖 为规避供应风险,欧盟又于6月新增13个境外战略项目,覆盖英国、乌克兰、格陵兰岛等地区,明确要求各战略原材料对单一第三国的依赖度不得超过65%。项目选择凸显地缘与经济双重视角,首先是关键材料补位,以英国德文郡的钨矿项目(国防工业必需)、乌克兰的巴拉希夫卡石墨矿(电池供应链缺口)为代表;其次是地缘风险缓冲,以格陵兰岛的稀土矿、新喀里多尼亚的镍矿为代表,降低亚洲供应集中风险;再次是本地价值嵌入,要求项目合作国共享加工环节收益,如乌克兰的石墨项目配套本地精炼厂。 总体看,境外项目与本土产能形成互补,本土聚焦锂、钴等电池材料,境外补充钨、稀土等国防材料,构建“内外联供”网络。 三、资金与审批改革加速项目落地 欧盟主要通过三大机制破除本土项目瓶颈。其一,许可简化,采矿项目审批压缩至27个月(原需5-10年),加工与回收项目限时15个月;其二,资金协同,联合欧洲投资银行等机构,以公共担保撬动私人资本,覆盖高成本项目前期风险;其三,跨境协作,设立“欧洲关键原材料委员会”,协调成员国政策,强制要求大型企业每三年提交供应链风险评估报告。 境外项目主要通过战略伙伴协议推进,欧盟提供技术标准认证与融资渠道,合作国需匹配ESG标准(如劳工权益、环保开采等),形成“规则输出型”合作。 四、确立回收目标倒逼产业链重构 欧盟将回收视为“第二矿山”,设定三大抓手。第一,规定全产业链回收义务,强制要求风电、电池企业标注永磁体(含稀土)成分与位置,建立标准化回收流程;第二,设定最低再生材料占比,2031年起,新电池中锂回收料占比要达到6%(主要来自电池制造废料)、钴要达到16%(主要来自消费后电池废弃物)、镍要达到16%(主要来自工业废料与电池);2036年进一步提升至锂12%、钴26%、镍26%;第三,回收目标与本土项目联动,47个项目中的10个回收厂将处理电池废料(锂、钴)、电子垃圾(稀土)和永磁体(钕、镝),直接支撑25%的回收率目标。 五、以“三位一体”目标推动资源主权 欧盟通过CRMA构建三位一体治理框架。第一位是能力基准(10%-40%-25%),确立本土开采、加工、回收量化目标;第二位是风险监控,进行供应链压力测试、设立战略库存协调机制;第三位是可持续规则,建立回收材料认证体系,要求企业披露碳足迹与环境声明。该框架将域内项目(产能基础)、境外项目(风险分散)、回收体系(循环韧性)整合为有机整体,最终目标指向工业主权安全与绿色转型自主权。 欧盟力推的双轨原材料战略,实质上是一场供应链的去脆弱化的具体实践。本土47个项目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境外13个项目则回应“安不安全”的挑战,而回收目标则瞄准“可持续性”的未来。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本撬动,欧盟正将资源依赖的短板,转化为工业主权的跳板。这一战略能否成功,不仅关乎欧盟的绿能转型与国防安全,更将为全球资源治理提供新范式——在开放合作中筑牢底线,在自主可控中拥抱变革。正如欧盟工业专员塞茹尔内于今年3月25日欧盟公布首批47个战略项目之际所言,原材料处于最具战略意义的供应链起始端,上述战略项目的公布是强化欧洲工业主权里程碑式的时刻。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球对于关键矿产的需求与日俱增。关键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看到了以此发展本国经济的机遇。澳大利亚即是其中典型一例。诸多事例表明,自2023年以来,澳大利亚持续通过内外部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方式,力争成为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的的重要一环。 一、国内方面,政策及举措齐出加大关键矿产开发力度 2023年6月,澳大利亚政府发布《2023-2030年关键矿产战略》(简称《战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更新《关键矿产清单》;二是优先支持关键矿产项目;三是该战略计划到2030年,成为全球重要的原材料和关键矿产生产商,同时增加与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的投资和合作;四是鼓励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集群发展。上述战略的发布,表明澳政府从政策层面为本国关键矿产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目标和路径。 2023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把支持关键矿产项目的资金增加一倍,达到20亿澳元,以吸引美国的矿企和加工企业在澳大利亚开展业务。这一举措是从资金层面加大对关键矿产产业的支持力度,将有利于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2023年11月,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政府将于2025年在昆士兰州汤斯维尔开设首个国有关键矿产设施,以支持该国重要矿产的开发、开采和生产。该设施将首先开始钒加工,未来有可能扩大其运营,以包括钴和稀土元素等其他关键矿物的加工。这一生产设施将耗资7500万澳元,是该州2022-2023年预算中宣布的1.5亿澳元拨款的一部分,用于支持关键矿产的开发、开采和生产。该工厂将为北昆士兰州提供各种投资机会,包括用于电子和半导体的矿物开采和加工,以及成为全球钒供应商。上述设施的设立,无疑将为未来其他关键矿产设施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2023年12月,澳大利亚资源部发布公告称,对同年6月刚刚设立的“关键矿物清单”进行调整,同时追加设立了一份“战略矿物清单”。一年内两度调整“关键矿物清单”,凸显澳大利亚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调整“关键矿物清单”是针对当下形势的应对之道。另外,澳政府也同时宣布设立“战略矿物清单”,首批列入清单的有铝、铜、镍、磷、锡、锌6种。“战略矿物清单”中的矿物均为对全球实现净零排放和更广泛战略应用很重要的矿物,虽然目前这些矿物的供应链尚且无虞,但是列入清单有利于政府监控上述矿物的供需变化。设立“战略矿物清单”则是着眼于未来的未雨绸缪之举。两份清单一急一缓,相辅相成。 2024年1月,澳大利亚资源部长玛德琳表示,为进一步推动澳大利亚关键矿产战略实施,该国政府拟投入2180万澳元用于开展3个关键矿产研究项目。其中,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将获得1390万澳元,重点开展从低品位矿山发现、提取和加工稀土元素;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将获得520万澳元,用于开发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以支持关键矿产下游企业生产高纯度金属和材料,同时延伸锂、稀土价值链,并支持钨矿和难熔金属增值;澳大利亚地球科学组织将获得270万澳元,用于研究镓、锗和铟等关键矿产在本国国内开发的可行性。上述举措的意义在于强化供应链自主性、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及平衡地缘依赖。 同月,澳大利亚政府发布包含52个关键矿产项目的“招商说明书”,旨在吸引日韩等盟友投资开发对绿色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矿产。该说明书覆盖稀土加工、钴镍矿山及加工厂等项目,重点解决供应链中断风险,推动本土加工能力建设,以减少对初级矿产出口的依赖(如锂精矿需深加工为电池级产品)。此举旨在通过引资强化供应链韧性,将澳大利亚从资源出口国转型为高附加值加工中心,提升其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如电池、风电)中的战略地位;同时借盟友合作平衡地缘风险(如印尼发展镍产业带来的冲击),巩固其关键矿产“可靠供应方”角色。 2024年2月,澳大利亚联邦资源部长玛德琳发布声明宣布,将镍列入关键矿产目录。这将使面临困境的镍矿企业有机会争取约40亿澳元的联邦政府基金。该笔基金是关键矿产基金和相关的赠款计划,包括国际合作伙伴计划4000万澳元等。此项声明出台的背景是,自从2023年12月以来,已经有六家在产澳大利亚镍矿宣布减产或停产维护。将镍列入关键矿产目录表明联邦政府有意为遭受严重打击的镍行业提供财政支持。 2024年3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称,政府将为阿拉弗拉稀土公司(Arafura Rare Earths)在北领地的首个采选冶一体化稀土项目提供高达8.4亿澳元的资金。这笔主要为政府贷款的资金将用于诺兰斯(Nolans)项目,希望同时能够获得国际和商业金融机构的投资。该项目是继莱纳斯(Lynas)的卡尔古利稀土厂和伊鲁卡资源(Iluka)的埃尼巴稀土厂之后澳大利亚第三个稀土加工设施。三者共同构成国内稀土供应链网络,覆盖轻稀土和中重稀土加工。 2024年5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国政府将在未来十年投资5.661亿澳元,联合国内顶尖地质学家,全面绘制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图,旨在摸清该国资源家底,为澳大利亚发展关键矿产提供支持。同时,这些项目还将有助于社区、原住民更好地管理土地和水资源,并充分了解潜在矿产资源价值。项目将由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公司牵头具体实施。该投资计划将助力精准定位关键矿产(如稀土、锂、钴等),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所需原材料的开发,提升澳大利亚在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同时,矿产资源图的绘制将明显降低勘探风险,吸引国际资本投资,并通过资源管理优化支持社区与原住民参与利益分配,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2024年12月,澳大利亚政府宣布1.385亿澳元的关键矿产投资和拨款,以促进国内相关行业增长。其中,将投资1.2亿澳元用于关键矿产脱碳项目;其余款项为向5家关键矿产加工商的拨款,以支持该国稀土、钒、萤石和石墨工厂的早期发展。前者将推动矿产行业低碳化,提升清洁能源技术所需的锂、镍等资源的生产竞争力。后者旨在加速本土精炼与加工能力建设,强化产业链自主性。 今年2月,澳大利亚议会通过《澳大利亚未来制造法案225》,为31种关键矿产(如锂、钴、镍、稀土等)的加工与精炼活动提供10%的税收抵免,覆盖时间为2028年至2040年,单个项目最长享受10年优惠。总预算规模达137亿澳元,其中70亿澳元专项用于关键矿产加工。此举将精准扶持下游加工环节,强化本土产业链。通过限定10%的税收抵消仅适用于加工和提炼的直接支出(如人工、设备、能源等),确保公共资金流向高附加值的加工活动,而非上游开采或运输环节。政策范围覆盖现有及新建设施,并要求项目在2030年前做出投资决定或开始生产,以加速产能落地,推动澳大利亚从“矿产出口国”向“加工强国”转型。同时,目前在关键矿产清单上的31种矿产的加工被视为符合条件,且任何新增矿产 "不会自动符合 "激励条件。如此规定既维持了政策稳定性,又可避免预算超支风险。 今年4月,澳大利亚代理总理阿尔巴尼斯宣布建立国家关键矿产储备,具体储备矿物清单未公开,但明确覆盖稀土、石墨、钴等战略资源。此举目的在于保障本国矿产供应链安全。 今年5月,阿尔巴尼斯政府宣布将关键矿产基金规模再度扩大20亿美元(原基金已累计26亿澳元),资金用于支持本土矿产开采、加工项目,并强化与美国的关键矿产供应链合作。其目的是依托“澳美关键矿产工作组”,推动清洁能源和国防工业的矿产供应。 二、国际方面,强化国际合作以拓宽关键矿产出口渠道 2023年5月,澳大利亚和美国就协调政策和投资,以支持澳洲关键矿产的发展达成协议。根据这一协议,澳大利亚的关键矿物和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可享有《美国国防生产法》给予美国国内生产商的优惠。这意味着澳洲的关键矿产行业将获得美国资金和技术的大力支持,同时关键矿产出口到美国市场更有保障,这正是澳大利亚政府所看重的和孜孜以求的。 2023年8月,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了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地调机构合作编制的国家级地质、地球物理和矿产资源数据集。该数据集由40个地学数据图层组成,包括新编制的地球磁场变化图,科学家可借此进行深部地质三维展示,这些图层采用了通用的GIS数据格式。这项工作属于矿业行业基础性工作,该数据集的发布有助于研究关键矿产分布的控制因素,无疑将对澳大利亚关键矿产的勘探开发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2023年10月,澳大利亚联邦资源部长玛德琳在法国巴黎参加国际能源署(IEA)关键矿产和清洁能源峰会时宣布,澳大利亚和法国签署了一项关键矿产合作协议。根据这项协议,法国和澳大利亚将联合开展关键矿产供应链研究,明晰两国在清洁能源技术以及高科技医疗和国防工业对电池和稀土永磁的具体需求,并探索两国在确保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方法和途径。这项合作令澳大利亚为关键矿产出口又找到了一个有实力的潜在客户,进一步丰富了澳大利亚对外关键矿产合作的方式和内容。 2023年11月,澳大利亚工业与科学部长胡西奇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与印尼方面签署谅解备忘录,承诺两国在电池制造和关键矿产加工方面进行“互利合作”。澳大利亚未来将发布国家电池战略,这次签署的备忘录将重点支持该战略所需的价值链和投资。基于澳大利亚有锂、印尼有镍的现实,这是为未来两国联手合作开发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做准备。此次备忘录的签署也是两国在关键矿产领域合作走出的的第一步。 2024年3月,澳大利亚资源部部长玛德琳与加拿大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长威尔金森共同发布《关于关键矿产合作的联合声明》,两国就关键矿产开采、加工和精炼的共同优先事项达成一致。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倡导将ESG资质纳入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并开展双边合作。二是推动关键矿产供应链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发展,并将负责任采购矿产的价值主张货币化。三是探索解决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和可持续性领域的综合方法,加强协同合作。四是支持双边矿业和服务业贸易和投资。五是探索整个关键矿产供应链的研发合作,包括从地球科学和绿色采矿技术到矿产加工、与电池供应链相关的研发,以及从尾矿中回收关键材料和分享稀土回收技术等,以加强全球稀土元素供应链弹性。六是与原住民和其他社区建立真正伙伴关系,明确其在推进关键矿产相关项目方面的重要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两国均为锂、稀土等关键矿产的重要产出国(澳占全球锂产量55%,加拥有丰富钴、镍资源),发布上述联合声明的意义在于强化供应链韧性、确立行业标准、创新技术协同、布局地缘战略及融合原住民权益。标志着两个资源大国从"矿产产出竞争"转向"供应链规则协作",以ESG和地缘联盟重构关键矿产全球化格局,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的资源保障。 同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和来访的越南总理范明正联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使两国互为重要合作伙伴。两国联合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称,这一伙伴关系将支持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扩大合作。两位领导人共同见证了矿产等领域12项合作文件的交换。声明称,双方将每年举行一次矿产对话,以推动供应链多元化。能源和矿产年度部长级对话将推动双方在能源和资源领域的合作,包括关键的矿产供应链。两国以矿产合作为支点,通过资源整合将重构亚太地区关键矿产供应链秩序,是双方经济互补的必然选择。 2024年5月,澳大利亚与欧盟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加强关键矿产领域合作与投资,降低关键原材料领域的对外依赖度。未来,双方将在关键矿产项目等方面加强合作,包括成立合资企业、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等。此外,双方还将重点开展三方面的合作:一是合作开展关键矿产价值链的科研工作和技术创新,包括推进关键矿产勘探、开发、综合利用,并不断提升关键矿产加工、精炼和回收技术。二是探索在欧盟和澳大利亚有共同利益的第三国开展合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三是促进采矿和其他项目的创新和数字服务,不断延长关键矿产价值链。该备忘录的签署,将有利于保障欧盟绿色和数字转型所需的原材料稳定供应,同时推动澳大利亚矿产加工业升级,提升资源附加值。 2024年9月,印尼外交部副部长曼苏里访问澳大利亚,双方就加强关键矿产和动力电池生产合作进行会谈。印方明确表态希望将两国在镍产业的竞争关系转化为合作,提出共同制定矿产加工标准,避免因印尼镍产业扩张导致澳大利亚镍矿关闭的冲突。作为全球最大镍生产国(占全球供应量约50%),印尼承诺向澳大利亚开放镍资源合作,支持电池材料生产。澳大利亚作为全球最大锂生产国和第三大钴生产国,同意向印尼输出锂、钴等电池核心原料,弥补印尼在电池上游资源的短板。双方计划成立联合工作组,研究共建“电池材料加工链”的可行性。两国还同意探索在非洲、南美等矿产富集地区联合开发项目,同时承诺在合作中优先采用低碳技术以降低环境影响。此次会谈标志着两国从资源竞争转向战略互补,通过镍-锂-钴资源整合、共建电池加工链、共拓第三方市场,旨在打造独立的电池供应链。短期看,合作可提升双方在全球绿色产业中的地位;长期则可能重塑亚太地区关键矿产格局。虽然还存在双方环保标准统一和技术融合等问题,但此次会谈是两国在关键矿产领域合作迈出的的第二步。 今年5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获得连任后首访印尼,与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共商关键矿产合作并达成一致。合作内容有三项:一是结合澳大利亚的锂资源优势与印尼的镍加工能力,探索在电池材料(如镍-锂)生产、回收技术的分工协作。二是延续2023年建立的合作机制,新增资金支持电动汽车电池回收与脱碳技术研发。三是西澳州、北领地政府与印尼签署区域性矿产加工协议。对于澳方来说,借力印尼的镍加工经验,以此弥补澳方下游产业短板,有利于抢占亚太电池市场。两国最高领导人此次会晤并达成一致,标志着双方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合作达到了新高度。 三、澳大利亚发展本国关键矿产行业成效显著 澳大利亚地域广阔,具有发展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的先天优势。首先,矿产资源丰富。澳大利亚关键矿产资源矿种齐全,储量丰富,矿产资源禀赋极佳,在全球名列前茅。其次,营商环境良好。澳大利亚法律制度健全,基础设施完备,矿业资本市场成熟,矿业发展潜力大,对全球投资资本极具吸引力。再次,政府高度重视。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澳大利亚历届政府均将关键矿产行业视为支柱产业并予以高度重视,对内先后出台了整套关键矿产发展战略及相关措施,且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更新调整、丰富完善其内容,同时从矿业运行的各个环节给予扶持。对外则和多个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广泛开展矿业领域合作,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 由于政府政策支持、相关举措落实到位且持之以恒,澳大利亚关键矿产行业产能得以扩大且市场得到拓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核心矿产产量与全球地位提升。2024年澳大利亚锂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6%,出口额达52亿澳元,较上年增长6%。锂资源储量与加工能力同步提升,国内精炼产量年均增速达43%,预计2030年出口额将增至82亿澳元;铜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二(2.11亿吨),2024年精炼铜出口量达87万吨,全球第五;稀土行业以Lynas公司为主导,市值72.6亿澳元,占据全球供应链重要份额。二是勘探投资持续增长。2024年锂矿勘查投资达2.98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27%,支撑资源储备扩张。三是企业竞争力与市值增长。关键矿产行业总市值从2014年的86.7亿澳元增至2024年的862.1亿澳元,十年增幅895%。头部企业如Pilbara Minerals(市值141.5亿澳元)和Mineral Resources(134.3亿澳元)通过多元化战略成为行业领军者。 综上,过去数年,澳大利亚通过资源开发、政策激励和市场需求驱动,其在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逐步形成、确立并得到巩固。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矿业行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国际合作等核心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和实操性的建议。这些建言不仅反映了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也代表了矿业行业未来努力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驱动矿业高质量发展 勘探技术革新与资源增储 。多位代表强调,科技创新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许波代表提出,需建立经济主体平等勘探的风险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以激发市场活力。吴城委员则建议构建国家地质大数据平台,整合遥感、物探、化探等多元信息,并研发人工智能找矿模型库,推动地质勘探从传统经验模式向数据驱动范式转型。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马华东委员提出,通过5G专网和云控调度系统实现矿山无人驾驶,并建议政府提供研发补贴与税收优惠以支持技术落地。新疆作为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其智能化建设经验具有示范意义。截至2024年9月,新疆已有6座露天煤矿配备619台无人驾驶矿卡,5座矿山建成智能生产管控平台。邱江代表呼吁在云南建设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加速技术产业化。 产业链延伸与高附加值转化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是被重点关注的问题。张定超代表建议,贵州应通过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阮英委员强调,需加强镍钴等战略性矿产的采选冶技术突破,实现全产业链高效利用。 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构建矿业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低碳转型与循环经济 。许波代表指出,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占全国工业的6.7%,电解铝、铜冶炼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5%-20%。因此,建议完善企业碳管理机制、优化绿色能源结构、推进智能矿山建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打造绿色供应链。刘会英代表则建议对锂电池再生利用给予补贴,推动锂电产业循环经济规模化。 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 。武强委员强调,绿色矿山建设需多部门协同,将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纳入区域发展规划。陈前林委员提出,通过源头减量和技术创新降低煤矸石等固废污染,例如开发无尾矿山技术。新疆在煤层气开发中,已探索出“矿—农—城”一体化模式,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政策引导与标准建设 。针对碳排放双控,赵建泽委员建议加强煤炭洗选技术革新,提升精煤回收率并减少废弃物排放。许波代表进一步呼吁,国家需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绿色标准体系,并通过税收优惠和绿色金融引导企业转型。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拓展矿业全球化布局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资源合作 。丁士启代表建议,通过国家层面协议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在资源勘查、矿业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并鼓励中资企业以技术赋能提升品牌形象。例如,中国有色集团已在非洲多个国家开展铜钴资源开发,通过技术输出和社区共建实现互利共赢。 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针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铝、铜等产品的征税,许波代表建议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全球绿色金属认证体系,提升我国定价话语权。同时,杨会军代表提出控制煤炭进口总量,完善动态调节机制,以平衡国内产能与国际市场波动。 优化国内政策环境 。王运敏代表提出将矿业列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并在国家发改委下设国家矿产资源局,强化顶层统筹。许波代表呼吁加强全国矿产资源统一市场管理,完善“反向开票”政策以规范交易行为。奇飞云代表则建议参照战略性矿种管理模式,拓宽采矿用地来源,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此外,来自新疆的陈伟俊代表提出,应在战略找矿、油气增储等领域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加速资源基地建设。 启示 两会代表的建言献策彰显出矿业在国家能源安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反映了国内矿业领域当前主要思考和探索,也为我国矿业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建议。从各位代表委员建言可以得出矿业行业的三大重点发力方向。技术驱动是核心——从勘探到冶炼的全链条创新,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绿色转型是必然——低碳、循环、智能将成为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标配。全球化布局是趋势——通过国际合作与政策优化,构建安全稳定的资源供应体系。总之,矿业发展需在创新中突破瓶颈,在绿色中重塑价值,在开放中提升竞争力。
在全球化石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期,战略矿产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近期,美国政府以援助为筹码,要求获取乌克兰稀土、锂等关键矿产的长期开采权和控制权,遭到乌方拒绝。这场博弈打破了长期以来“资本换资源”的固有模式,首次将矿产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直接挂钩,标志着资源主权意识在全球化时代的强势回归。 一、美乌双方从“资源换援助”倡议到谈判僵局 2025年1月,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公开宣称,乌克兰必须以稀土等战略矿产资源换取美国援助,强调“美国不能继续充当慈善家”。对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初回应称,乌方对矿产资源合作持开放态度,但需符合国家利益,并强调安全保障与资源开发必须挂钩。 2月1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率团访问基辅,提出具体方案:美国恢复每月15亿美元的援助,换取乌克兰为期20年的稀土开采权及美国企业对克里沃罗格铁矿区(储量超65亿吨)、顿涅茨克锂黏土矿床(锂储量230万吨)、扎波罗热稀土矿区(含镝、铽等重稀土)三大战略矿区的控股权。然而,谈判因乌方对协议缺乏安全保障条款的不满而破裂。2月15日,泽连斯基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公开拒绝签署协议草案,称其“未能保护乌克兰利益”,并强调“资源属于乌克兰人民,需为子孙后代保留”。美方则指责乌方“缺乏远见”,威胁可能削减后续援助。 二、乌克兰矿产资源概况 乌克兰拥有全球0.4%的陆地面积,却蕴藏着超过全球5%的矿产资源,乌克兰矿产资源丰富,拥有锂、稀土、煤、铁矿石、钛、石墨、镓,金、银、铜、汞、锌、铬、镍、锰、镁等矿产资源。在欧盟定义为关键矿物的34种矿产中,乌克兰共有22种。今年1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乌克兰关键矿产的总价值被估算为12万亿美元。其战略价值体现在三大领域: -- 传统工业资源:东欧地区的"钢铁脊梁" 铁矿:探明储量275亿吨(占全球11%),克里沃罗格盆地绵延80公里,矿石平均品位达58%,支撑着乌克兰每年4200万吨粗钢产能。2024年对欧盟出口量占其铁矿石进口的35%。 锰矿:储量21亿吨(全球第二),尼科波尔矿区供应着全球18%的电解锰,特斯拉柏林工厂40%的电池用锰依赖此渠道。 煤炭:顿巴斯煤田储量340亿吨,尽管受战争破坏,2024年仍产出4800万吨焦煤,其中60%经波兰转运至德国蒂森克虏伯钢厂。 -- 新能源金属:绿色转型的钥匙 锂矿:2023年在顿涅茨克州发现的锂黏土矿床,经SRK咨询公司评估含锂当量230万吨(相当于全球储量的7%)。 石墨:扎瓦利耶石墨矿储量1.4亿吨(鳞片石墨),可满足欧洲2030年动力电池需求的45%,现由澳大利亚Syrah Resources公司控股开发。 战略稀土:被忽视的"东方稀土带" 的乌克兰稀土资源长期被低估,直到2022年欧盟地质调查局重新评估。评估结果是,轻稀土部分,位于日托米尔州的科罗斯滕岩体含镧、铈,预估REO总量120万吨。重稀土部分,位于扎波罗热州亚速海沿岸风化壳矿床,铽、镝含量占比达34%(全球最高)。 -- 贵金属与核能资源 主要有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金矿带(储量420吨), 文尼察州的铀矿(占欧洲已探明储量的12%)和赫尔松钛锆砂矿(全球钛原料供应链关键节点)。 三、博弈背后的国家逻辑与全球启示 从美国方面来看,2024年其国防工业所需稀土对外依存度达到了87%。乌克兰的铽、镝是美国迫切需要的,这是美国迫切希望得到乌克兰稀土开采区和控制权的原因,也是商人出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乌克兰以资源换援助的“生意经”。而就乌克兰而言,需要在资源主权与生存权之间作出艰难平衡。2024年,乌克兰GDP较战前下降37%,矿产出口占外汇收入比重从战前18%飙升至52%。虽然乌方同样迫切需要美国的援助,但美方所提出要求显然是狮子大开口,超出了乌方的承受能力。2024年德国曾经提出"资源换重建"计划,承诺以欧盟担保形式开发扎波罗热稀土,该方案给予乌方51%股权,相较美国方案更具吸引力。估计这也是乌方此次没有贸然与美方签署相关协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与乌克兰的这场矿产资源博弈,绝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全球资源权力格局深刻变革的缩影,那就是出现了传统的“资本换资源”以外的另外一种模式。乌克兰拒绝美国方案的核心,在于其首次将资源主权与国家安全直接挂钩——这打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本地特许权”的矿业开发范式。此外,新能源转型正在重塑矿产资源的战略层级。乌克兰的锂、稀土资源之所以成为博弈焦点,是因为这些资源属于日益受到全球各国重视的关键矿产。这表明,资源价值不再取决于大宗商品价格,而是由其在下游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决定。 综上所述,美乌“稀土换援助”谈判的破裂,揭示了战略资源在国际政治中的双重角色:既是发展的机遇,亦是主权让渡的陷阱。于乌克兰而言,如何平衡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挑战;而对全球市场来说,当新能源革命重构产业链价值坐标,矿产资源的战略属性已从单纯的经济要素提升至关乎国家安全基石的层面,这一转变正在重塑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迫使各国在资源自主与地缘利益间重新校准战略天平。
1月20日,拜登正式卸任美国总统。回顾过去四年来拜登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关键矿产政策和实施的众多举措可以发现,其主要通过四个方面不断强化美国国内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一、第一方面:出台多项锂电行业关键矿产政策 2021年6月,美国联邦先进电池联盟(FCAB)发布了《美国锂电池国家蓝图(2021-2030)》。针对本国锂电产业链的原料、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电池回收及技术与人才储备五大方面均提出了目标。其中包括:一是保障原料供应;二是鼓励材料加工,摆脱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三是刺激电池制造业发展;四是实现大规模报废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五是支持STEM教育及科学研发。这一蓝图的出台为美国锂电池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3月,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CERAWeek能源会议上,美国能源部长Granholm表示,将简化对新矿开采申请的手续,只要该项目是用于提供电动车电池原料的。美国监管机构也在陆续批准电动汽车电池生产所需金属的新开采申请。这将为电池原料金属的开采提供极大便利。 2022年4月,拜登政府启动了《国防生产法案》,鼓励美国国内生产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和长期储能所需的矿物。这一法案将帮助企业获得联邦资金,对提取锂、镍、钴、石墨和锰等用于电动汽车生产的材料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该法案的启动为在美国国内推动电池材料项目开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2024年10月,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允许矿业企业享受税收抵免,以扶持美国锂离子电池、太阳能板和其他清洁能源产品的生产。美国财政部表示,在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下,原料成本和电力成本都可依据最终的45X规则进行申请。此举意在鼓励企业未来扩大采矿规模以及加大在矿山的投资。 上述四项政策均是针对锂电行业而出或与之相关,美国政府急于发展其国内锂电产业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二、第二方面:大手笔资助多个关键矿产项目 --第一类资助项目:从煤炭及其废弃物中提取关键矿产 2021年1月,美国能源部化石能源办公室宣布将投入2835万美元的联邦资金,以资助工业和制造业所需稀土元素和关键矿物的先进加工工艺的研发。此次项目招标拟资助的项目将专注于开发对环境有益的创新性中游加工技术,申请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向:一是研发可从煤基和其他资源中生产稀土金属并联产关键矿物的先进工艺;二是从煤基和其他资源中生产关键矿物(不包括稀土元素)。这是美国政府部门首次宣布以联邦资金支持此类项目。 2021年11月,美国能源部化石能源和碳管理办公室宣布为八个项目提供近1800万美元的拨款,旨在推进相关项目,以从煤炭废弃物等物料中提取稀土金属和其他关键矿物。以此,从煤炭及其废弃物中提取关键矿产项目得以继续推进。 2023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投资1600万美元支持西弗吉尼亚州和北达科他州建设稀土元素及关键矿产提取和分离精炼厂。项目将分两个阶段进行,将重点研究如何从煤矿废物中提取关键矿产。这标志着从煤炭及其废弃物中提取关键矿产的项目得到具体落实。 2023年7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将通过两党基础设施法拨款3200万美元用于建设利用国内煤炭资源生产稀土元素和其他关键矿产、材料的项目。这也是此类项目获得的最大一笔资金支持。 2024年2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将为3个项目提供超过170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设计和建设利用煤基资源生产稀土元素,以及其他关键矿产和材料的设施。这3个项目包括:一是由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开展研究,建立一体化垂直供应链,用于生产精选的关键矿产煤炭来源。二是由Winner Water Services公司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开展研究,从粉煤灰中回收稀土,同时为混凝土市场准备粉煤灰。三是德照科技公司在先前技术开发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旨在从煤炭副产品中回收稀土和其他潜在关键矿产,同时将粘土加工成可销售的产品。首次有高校和企业同时参与进来,将有助于加快研究进程及提高效率。 2024年4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将为4个项目提供1750万美元,以减少在煤炭、尾矿和煤炭副产品中生产稀土和其他关键矿产、原材料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4个项目为:一是由肯塔基州大学研究基金会开展的中试规模测试。该项目将利用先进加工技术,获得单个稀土元素的高品位稀土氧化物,以及锂、锰、钴和镍等高纯化合物。二是由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公司实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将使用酸性矿山废水处理厂的材料生产单独分离的高纯度稀土元素和关键矿物氧化物,并将稀土氧化物进一步加工成稀土金属。三是由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实施的矿山废水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将从酸性矿山废水处理厂回收混合稀土氧化物和关键矿物和材料的浓缩物,并将生产高级化合物,包括碳酸锂、镍、钴、锰和钛等。四是由Microbeam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开展的一项实验。该项目将探索从褐煤衍生的混合稀土元素精矿中提取和生产高纯度镓、锗。更多高校加入到回收项目的研究中来,研究项目推进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4年7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将为2个项目提供近100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从煤炭、煤炭废物和煤炭副产品中生产稀土元素和其他关键矿产、关键原材料。其中,第一个项目将由加州理工学院承担实施,该项目计划整合传统和创新的稀土分离技术,以获得高纯度的单个稀土元素,同时生产关键矿产和关键原材料;第二个项目将由犹他大学承担实施,项目计划使用创新的矿物和化学分离技术,从丰富的低品位煤炭副产品中生产单独分离的高纯度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稀土金属和关键矿产及关键原材料。至此,已经先后有六所高校参与了此项回收研究,研究力度得以加强,范围也得到扩展,由此也可以看出,通过高校从事这项研究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2024年9月,美国国防部对外宣布,将向内布拉斯加州的稀土盐公司提供422万美元,用于开发从荧光灯泡中回收氧化铽的技术并扩大生产。这项工作由国防生产法投资(DPAI)办公室资助,符合国防工业战略的优先事项,即通过扩大和维持生产来提高供应链的弹性。据悉,稀土盐公司是中国以外唯一采用环保工艺回收氧化铽的生产商之一。公司还将回收作为副产品的稀土镧、铈、铕和钇等。美国国防部单独向稀土盐公司提供资金以开发此项技术,从侧面印证了氧化铽这一稀土材料对于美国军事工业的重要性。 美国拥有丰富的煤炭、煤炭废物和粉煤灰,据统计,目前其煤炭资源储量超过2500亿吨,废煤超过40亿吨,煤灰约有20亿吨。它们中含有大量的稀土元素,基于时下美国80%以上的稀土资源依赖进口的情况,因此美国政府希望利用这些非常规资源建立对经济、清洁能源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国内供应链。上述多个从煤炭及其废弃物中提取关键矿产的政府资金支持项目体现了美国政府对于关键矿产回收这项工程的重视程度。 --第二类资助项目:直接向电池金属和稀土两个行业提供资金支持 2022年2月,美国能源部发布了两份意向通知,将提供总额29.1亿美元的资金,以促进先进电池的生产。美国能源部打算为电池材料精炼和生产、电池和电池组制造设施以及回收设施提供资金支持。虽然是意向,但是29亿美元之巨的资金显示了美国政府的看重程度。 同期,美国国防部宣布,对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公司提供约35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目的是为了建造重稀土工厂,该工厂分离或加工出来的稀土材料主要用于国防和民用领域。MP公司是美国唯一一家有规模稀土生产基地的制造商,拥有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Mountain Pass稀土矿和加工设施。此举意在扶持MP Materials公司的生产。 2024年3月,已经在内华达州开发美国最大锂矿的美洲锂业公司宣布,将获得美国政府20多亿美元的贷款。这笔资金来自美国能源部,将用于资助美洲锂业公司建设一座碳酸锂加工厂。项目邻近美洲锂业公司投资22亿美元的萨克帕斯锂矿。萨克帕斯是美国最有希望生产用于动力电池用锂的矿山之一。这笔资金将成为美国能源部贷款项目办公室历史上向矿业公司提供的最大一笔贷款,美国政府构建关键矿产本土供应链的努力可见一斑。 2024年8月,美国战略金属公司(USSM)获得该国进出口银行(EXIM)一笔贷款承诺,总额为4亿美元、期限15年,为其在密苏里州的采矿和冶金项目提供资金。USSM成立于2018年,目前在其冶炼厂从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重要金属,并加工第三方精矿。该公司还计划开采被认为是北美最大的钴矿资源。此矿名为麦迪逊矿山项目,面积7.3平方公里,矿山寿命18年,可生产钴(以及镍和铜)。根据钻探资料,该矿估计可采钴7200万磅,镍1.05亿磅,铜1.03亿磅。 这些贷款承诺将为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的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2024年9月,美国能源部(DOE)称,计划向14个州的25个电池制造行业项目提供30亿美元的资助。这些项目将提高美国国内先进电池及其材料的生产。上述资金资助领域包括:电池级关键矿产加工,零件,电池制造和回收。预计这将带来160亿美元的项目投资,提供1.2万个生产和建设岗位。这笔资助金额庞大且覆盖范围广,志在确立美国从固态电池到其他电池的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领先地位。 2024年12月,美国能源部长Granholm表示,正在采取创新性措施,利用国内资源获取下一代技术所需的关键材料。这些投资是国家产业战略的一部分,将使美国保持工业制造竞争力,同时为全国各地带来经济效益。其所支持的锂、镍、钴、稀土元素、铂族金属、碳化硅、铜和石墨等关键材料小型示范项目有助于降低关键材料创新风险,并加快商业化项目落地和推广。上述举措的最终目的是减少上述关键材料对外国供应的依赖。 2024年12月,美国国防部表示,石墨对美国国防科技建设至关重要,目前该国正在阿拉斯加全力开展BamaStar和Graphite Creek石墨项目,此举旨在重建美国石墨生产供应链。其中,向BamaStar石墨项目等投资320万美元,用于开展国内石墨供应链的可行性研究;向美国已知最大的石墨矿床Graphite Creek投资3750万美元,以加速石墨全产业链的发展。美国国防部此举意在确保石墨供应安全稳定。 三、第三方面:投资两项涉及关键矿产的研究 2021年6月,美国能源部宣布拨款3000万美元支持关键矿产基础研究,以增加生产清洁能源所需的锂、镍和钴等材料供应,从而确保美国企业能够更可靠地利用国内资源。这是美国首次为支持关键矿产基础研究而拨款。 2022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将从《两党基础设施法》中拨款6.75亿美元,用于开展关键材料研究、开发和商业化等相关工作,以解决稀土元素、锂、镍和钴等关键矿产的供应链安全问题,助力清洁能源转型。此次拨款金额大幅增加,涵盖范围更为广泛,印证了开展这项研究的必要性。 涉及关键矿产的研究是确保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强化相关研究可以加深对该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更好地效果。 四、第四方面:完成多项关键矿产基础性工作 2022年2月,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一份50种关键矿物商品的新清单。与2018年公布的美国第一份关键矿产清单相比,新版关键矿产清单去除了氦、钾、铼和锶,另外新增了15种矿物商品。新增商品中,大部分是由于将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拆分为单独的条目而增加的矿种,这体现了对稀土金属的格外看重。新版关键矿物清单的出炉,将为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其他机构使用两党基础设施投资法案中的资金提供指导。 2022年7月,美国地质调查局宣布,阿肯色州和密苏里州将获得两党基础设施法超275万美元的资助,用于收集连续的地球物理数据,重点是关键矿产资源。阿肯色等两州获得资金,是着眼于其拥有的18种关键矿产,并通过美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计划的地球测绘资源计划进行资助并实施,目的在于通过新的地质地图、地球物理和地形测量及地球化学采样,进一步了解到国家基本地质框架和矿产资源的最新情况。 2023年8月,美国能源部正式将铜列入其关键材料清单,这是继欧盟、日本、印度、加拿大等之后,美国政府机构首次将铜列入其官方“关键”材料清单。列入美国能源部关键材料清单的金属或矿物依据《通胀削减法案》将获得税收减免。美国正式将铜列入其关键材料清单是认识到了其在基本金属中的重要地位。 2024年3月,美国将钾肥及磷肥列入该国内政部关键矿产最终清单。钾肥对粮食增量提质有着决定性作用,而美国约95%的钾肥需求依赖进口,是该国进口最为依赖的关键农业资源,美国此举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国内钾肥长期充分稳定供应。 同期,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2025财年预算申请,其中包括为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16亿美元资金,较上年增长10.4%。该预算主要用于美国地质调查局开展涉及关键矿产勘查等相关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预算将重点支持四个领域的工作。其中一项是加大关键矿产勘查力度,为决策者提供国家矿产资源安全领域相关信息和风险研判。这是从地质勘察层面为发展关键矿产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五、美国提高自身关键矿产产量尚需时日 从上述政策和举措可以看出,锂电行业、稀土行业和关键矿产回收项目是美国政府支持的重点。而向关键矿产行业投入巨资和重视该行业研究则令人印象深刻。 在拜登政府任期内,美国之所以在过去两年内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实施多项举措并在关键矿产行业投入巨额资金,目的是提高采矿、精炼和回收等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关键矿产的产量,确保关键矿产供应的稳定性。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其国内关键矿产未得到充分勘探开发,这方面欠账较多。同时,考虑到关键矿产的开发具有开发周期长、产业链长的特点,虽然美国政府已经采取上述措施大力扶持关键矿产行业,但是项目后续产出需要较长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还要顾及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来看,美国很难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其国内关键矿产的产量。而如今特朗普已经就任美国总统,未来是否存在变数尚且难以预料,仍有待观察。
据Mining.com网站援引路透社报道,厄瓜多尔矿业部副部长雷贝卡·伊列斯卡斯(Rebeca Illescas)周二在一次行业会议上预计,由于停电和出口许可审批滞后,今年该国矿产品出口将较上年下降20%。 厄瓜多尔遭遇60年来最严重干旱,电站水库枯竭,使得这个依赖水电的国家陷入能源危机,政府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 “出口将下降”,伊列斯卡斯称。“我估计将较上年下降至少20%”。 她说,明年将恢复。 2023年,厄瓜多尔矿产品出口额为33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转型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关键矿产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此,各国政府对关键矿产愈加重视,纷纷出台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其供应。作为资源匮乏的国家,日本更是把确保关键矿产供应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摆在突出地位。自2021年以来,日本政府明显在这方面加快了步伐。 一、日本加大对于关键矿产产业支持力度 2021年4月,为降低稀土等关键原材料供给中断的风险,日本政府扩大对稀土资源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JOGMEC)向相关稀土矿山勘探和开发出资一半以上。这有利于减轻日本民营企业的负担,加速确保稀土资源保障。 2021年8月,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加强限制外国投资者对钨、钼、稀土、锂、钴、铟等34种稀有金属勘探和开采的控制,并将钨、钼、稀土等重要矿产行业追加到《外汇法修正案》对外国人投资的重点审查行列。该法案规定,外国投资者在收购核心领域公司1%或以上的股份时,将受到预先审查,大幅低于此前10%的股份收购要求。此举将最大程度地降低该国关键原材料供应链的脆弱性。 2022年5月,为确保金属资源供应,日本环境省强化废旧家电等的回收。计划增加日本国内回收量,同时从海外进口并进行处理,力争使2030年度的处理量提升至目前的两倍。拟定的主要进口来源为东南亚,将推动诸如手机和电脑主板等东南亚各国难以处理的废旧家电出口,并考虑进口使用铂、钯的汽车零部件。此外,铜、铝这类许多产品都会用到的金属也成为进口对象,进口后将利用日本国内的回收站点进行处理。加大国内和进口两个渠道的金属回收数量,日本在推动金属回收方面又迈进了一步,这也符合当下经济绿色发展的潮流。 2023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将为日企关键矿物的矿山开发及冶炼项目提供补贴,最高覆盖一半成本。日本金属与能源安全组织将牵头设立一个基金,从相关预算中拨出1058亿日元提供支持,锂、锰、镍、钴、石墨和稀土是支持的主要目标。此外,对关键矿产进行前期品位调查和盈利评估的勘探也将被列入补贴范围。接受补贴的企业须按规定的数量供应日本国内,并且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尽全力优先满足日本国内需要。这一举措将在资金层面保障上述重要原材料的供应。 2024年8月,日本贸易产业省宣布,国有出口和贸易保险机构NEXI将有额外的能力承保该国公司海外项目的相关风险。相关的修订立法从9月1日起生效,NEXI将能够承担该国金融机构为其海外项目向日本公司贷款所承担的金融风险。目前该机构对国内金融机构的传统承保范围仅适用于向外国实体融资。时任日本贸易产业省大臣表示,未来保险机构将承担起国内金融机构向经营外国项目的日本公司贷款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关键矿产等方面。日本贸易产业省表示,目标项目包括采购和投资,以及与每种商品相关的并购。这是日本政府从保险角度支持关键矿产产业的又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 二、积极开展和资源国国际合作,确保关键矿产供应 2021年1月,日本与巴西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旨在通过新技术促进巴西铌和石墨烯的生产。巴西矿业和能源部在表示,允许双方交换实验和原型信息,并探索铌和石墨烯的应用,推动产品和产业链增加价值。巴西关键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勘探开发不足,此项合作协议将为双方未来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2022年12月,日本政府与刚果(金)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其中就包括矿业领域合作,目的是确保在刚果(金)南部矿山权益并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等。稳定现有关键矿产进口渠道是日本确保关键矿产供应的主要内容和课题。 2023年4月,日本和美国政府宣布,就清洁能源技术有关矿产达成贸易协议,双方同意不对两国关键矿产贸易征收出口关税,并协调生产关键矿产的标准。之后每两年将审查一次矿产协议,以确定是否应该延续或改变该协议。同时,协议还禁止两国对电动汽车电池最关键的矿产实施双边出口限制,包括锂、镍、钴、石墨和锰。根据协议,使用在日本采购或加工的关键矿产的电动汽车将适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税收抵免政策。一方面,两国均不对关键矿产贸易征收出口关税对双方均有益处。另一方面,获得税收抵免则是日方从美方那里最希望得到的,也是其孜孜以求的。 2023年7月,JOGMEC与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工业、创业和中小企业总局签署了《关键原材料供应链合作管理安排》。JOGMEC人士表示,该协议旨在加强关键矿产的信息共享,包括勘探、开采、精炼、制造和回收,以及供应链的风险管理。该安排仅限于信息交流,但JOGMEC人士也表示,希望在未来将合作扩展到联合勘探和其他活动,并暗示未来可能会对最初的协议进行补充。这一合作表明,双方均意识到必须确保关键矿产资源的安全,以避免供应缺乏多样化带来的经济风险。 2023年8月,时任日本贸易产业省大臣在访问非洲三国期间与各国签署了联合声明。在铜和钴生产“令人期待”的赞比亚,日本将通过JOGMEC为矿物勘探提供支援。纳米比亚有出产稀土的可能性,日本将为了构建从采掘到流通的供应链而深化与该国的合作。在与钴产量全球最多的刚果(金)合作方面,JOGMEC负责汇总具体的运作计划。此次访问凸显日本政府从经济安全保障的观点出发,力争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确保稳定供应的战略意图。 2024年8月,加拿大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加拿大和日本同意更密切地合作,建立可持续、可靠的全球电池供应链。声明称,在时任日本经济产业省大臣访问加拿大期间,双方签署了一份供应链合作备忘录。作为锂、镍和钴等矿产的大型采矿业所在地,加拿大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对于日本来说具有莫大的诱惑力,是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 三、日本为确保关键矿产资源供应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身资源禀赋不足。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是极其依赖矿产资源的进口。近年来,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日本为确保关键矿产的供应,从政府到企业层面都不遗余力。其做法和经验主要是三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并不断细化,涉及关键矿产产业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二是和加拿大、巴西和非洲国家等资源国加强合作,合作深度不断加深,合作层次逐步提升,主要做法是在这些国家进行大手笔投资,以获取相关关键矿产资源权益;三是注重金属资源回收利用并持之以恒,日本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做法有其独到之处,技术实力和实际效果已然非常突出,并在这方面走在了各国前列。 综上所述,在全球关键矿物资源争夺日益激烈、部分国家关键矿产领域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及地缘冲突久拖不决的背景下,关键矿产资源价格居高不下,存在供求失衡的风险。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政府及企业为确保关键矿产的供应而采用的方式方法有可取之处。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转型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关键矿产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此,各国政府对关键矿产愈加重视,纷纷出台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其供应,作为老牌发达国家的英国自然也不例外。今年9月,英国与印尼签署一份关于关键矿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上述事件仅仅是过去四年来英国政府诸多支持关键矿产发展政策和举措的最新一例。可以看出,英国正在通过内外部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方式,确保关键矿产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一、英国政府发布《关键矿产战略》明确本国关键矿产产业发展框架 2022年7月,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发布首个《关键矿产战略》(第一版),2023年3月,英国政府又发布新版《关键矿产战略》(第二版)。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两版《关键矿产战略》(简称《战略》)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具体如下: --共同点:首先,均要求加速英国国内生产能力。具体措施是重建采矿、矿产方面的技能,开展前沿研究,支持关键矿产勘探开发,并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其次,都强调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具体内容是提高关键矿产供应多样化,支持英国企业参与海外多元化、负责任和透明的供应链,通过外交、贸易和发展提高英国关键矿产供应链弹性。再次,同样鼓励拓展国际市场。具体要求是提高全球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ESG),发展运作良好和透明的市场。 --差异点:具体体现在第二版《战略》,该版增加了以下三方面新内容:一是更新了关键矿产清单。将锑、铋、钴、镓、石墨、铟、锂、镁、铌、钯、铂、稀土元素、硅、钽、碲、锡、钨、钒列为具有高临界性的矿产,并将铱、锰、镍、磷酸盐、钌列为临界值“观察清单”。更新关键矿产清单,将具有高临界性的矿产列为关注的对象,这反映了英国政府对关键矿产需求的重视,以及对关键矿产供应链更加全面的认识。二是强调将伦敦打造为世界关键矿产负责任融资之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伦敦拥有雄厚的金融实力和专业服务体系,可以为关键矿产项目提供项目融资和投资支持。英国政府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公司参与到关键矿产开发和供应链当中,以确保关键矿产的供应。三是提出提高关键矿产回收、再利用率,减轻初级供应的压力。这一提法体现了对关键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的高度重视。 从时间看,两版《战略》发布时间仅仅间隔8个月, 说明英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关键矿产供应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了战略更新和调整。 2023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了其首个电池战略,旨在支持可持续电池产业的发展,并加强英国制造产业链的弹性。英国政府承诺,到2030年,将通过汽车转型基金和先进推进中心向研发项目额外提供20亿英镑。该战略认为,英国在电池材料方面过度依赖亚洲国家,需要与对英国友好的现有贸易伙伴达成新的协议和改进协议。根据新战略,英国政府承诺“扩大关键矿产贸易的市场准入”,并“探索在电池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选择”。从内容看,巨额资金支持是该战略的关键词。 二、英国政府完成若干项发展关键矿产的基础性工作 在过去四年的时间里,英国还完成了诸多有关关键矿产的基础性工作,具体如下: 2021年5月,英国宣布建立生产电动汽车所需要的稀有金属库存,此举为锂和钴等重要金属材料的稳定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2年7月,英国政府宣布成立一个中心来收集数据并分析钴、锂和石墨等关键矿物的供应信息,这些矿物是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材料。由英国地质调查局管理的关键矿产情报中心将利用这些数据来帮助寻找获取上述关键矿物的方法,该中心的成立有助于加强对关键矿产供应情况的全面了解。 2023年2月,英国商业贸易部和英国创新署宣布,拟投资1500万英镑用于强化关键矿产供应尖端研究。这项研究主要用于侧重于以下方面:一是与英各地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合作研发支持稀土循环使用方面的创新研究;二是强化与国际伙伴协作,以确定并支持未来技能需求;三是支持释放私营投资用于开发关键矿产的韧性供应链。更多相关方的参与无疑有利于加强对关键矿产供应的深层次研究,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2023年3月,英国政府与英国地质调查局合作,运用其掌握的关键矿产数据,推动关键矿产情报中心建设。英国政府指定英国地质调查局实际运行关键矿产情报中心,该中心将持续向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供应、需求和市场动态的最新数据和分析,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高英国对于本国关键矿产供应链可能存在的风险的抵御能力。 2023年4月,英国地质调查所编制完成一份报告,圈定了关键矿产潜力区。这份国家级评估报告是英国政府关键矿产战略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帮助英国提高关键矿产供应链韧性。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未来采取的行动将更具针对性。 2023年7月,英国地质调查局完成了对《矿产勘探和调查拨款法》报告子集的扫描。这些报告包含了1971年至1984年间在英国进行的267个矿产勘查项目的记录,将有助于评估英国关键矿产前景。同时,通过向希望了解英国关键矿产潜力的公司提供可访问的历史信息,支持英国政府的关键矿产战略。这项工作具有一箭双雕的功效。 三、国际方面,强化国际合作以拓宽关键矿产进口渠道 根据《关键矿产战略》和《电池战略》的要求,英国政府积极开展与多个国家的合作,以此弥补本国关键矿产相对匮乏的短板。 2023年3月,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在访问哈萨克斯坦之际,两国签署关键矿产供应协议,该协议是英国 第一个与外国政府签署的关键矿产协议。 同月,英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签署协议,建立关键矿 产供应链对话机制,以加强两国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对话机制的重点是深化双边在关键矿产领域的相互参与和合作,优先考虑关键矿产的供应安全和共同经济繁荣,并在相关产业价值链中实现环境、社会与治理的高标准及创新。 这是英国首次与矿产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建立对话机制,从而为未来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2023年6月,时任英国首相苏纳克和美国总统拜在白宫会晤,宣布一项“首创的”经济伙伴关系 ——“大西洋宣言”,同意在关键矿产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 根据该计划,两国开始就一项涉及锂、镍、钴等关键矿产的协议谈判,该协议将允许部分英国公司获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规定的税收抵免,获得税收抵免是英国期盼已久的,也是其想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2023年8月,克莱弗利访问非洲,访问期间同赞比亚签署了清洁能源和关键矿产协议(英国-赞比亚绿色增长协议)。根据协议,英国将加大在赞比亚采矿、矿物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其中英国政府将投资5亿英镑、私营企业将投资25亿英镑。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英国首次将触角延伸至非洲这一关键矿产富集地区。 2024年3月,哈萨克斯坦工业和建设部副部长在访问英国期间,与时任英国工业与经济安全部大臣签署了关键矿产战略合作路线图。这意味着两国在原材料领域的合作已经转化为实际行动。 2024年7 月 ,英国和印度两国同意通过一项新的在关键矿产方面开展更紧密合作的技术安全倡议。该倡议旨在通过战略和研发伙伴关系方面的政策交流,扩大两国在关键矿物方面的合作。合作内容包括三项,一是剑桥大学与印度理工学院联合建立一所观察站,该观察站将提供一个共享关键矿物和供应链数据的机制;二是两国地质调查局和印度稀土公司之间将加强合作,重点是推动稀土元素矿藏的勘探;三是两国的大学将进一步合作,研究从废料中提取关键矿物的技术,以期在印度启动一个关键矿物联合回收中心。此项合作涉及面多,有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多个层面;合作范围也很广,涵盖了涉及关键矿物的机制、勘探和回收等实质性内容。 2024年9月,英国与印尼签署一份关于关键矿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两国将开展政策对话、技术知识和专业经验交流,涵盖供应链韧性、可持续上下游加工和矿产危机应对等领域。可以预见,这一合作将推动两国都成为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重要参与方。 三、英国提高自身关键矿产产量还需时日 如上所述,英国政府确立了本国关键矿产产业发展框架并完成了多项关键矿产的基础性工作,目的是提高采矿、精炼和回收等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关键矿产的产量。但正如英国地质调查局矿物资源地质学家Eimear Deady所指出的那样,英国虽拥有出产关键矿物的地质潜力,但长期以来关键矿产未得到充分勘探,导致迄今为止英国国内关键矿产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考虑到关键矿产的开发具有开发周期长、产业链长的特点,虽然英国已经圈定数个关键矿产潜力区,但仍需经过详细勘探才能掌握项目的完整信息,后续产出需要更长时间。此外,还要顾及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由此来看,英国很难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国内关键矿产的产量,且未来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目前仍然仍需以进口为主维持关键矿产的供应,这也正是其当下紧锣密鼓地和各资源国开展合作的背后原因所在。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