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建议中的矿业关键词:创新、绿色与国际化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矿业行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国际合作等核心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和实操性的建议。这些建言不仅反映了行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也代表了矿业行业未来努力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驱动矿业高质量发展

勘探技术革新与资源增储。多位代表强调,科技创新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许波代表提出,需建立经济主体平等勘探的风险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以激发市场活力。吴城委员则建议构建国家地质大数据平台,整合遥感、物探、化探等多元信息,并研发人工智能找矿模型库,推动地质勘探从传统经验模式向数据驱动范式转型。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马华东委员提出,通过5G专网和云控调度系统实现矿山无人驾驶,并建议政府提供研发补贴与税收优惠以支持技术落地。新疆作为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其智能化建设经验具有示范意义。截至2024年9月,新疆已有6座露天煤矿配备619台无人驾驶矿卡,5座矿山建成智能生产管控平台。邱江代表呼吁在云南建设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加速技术产业化。

产业链延伸与高附加值转化。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是被重点关注的问题。张定超代表建议,贵州应通过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阮英委员强调,需加强镍钴等战略性矿产的采选冶技术突破,实现全产业链高效利用。

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构建矿业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低碳转型与循环经济。许波代表指出,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占全国工业的6.7%,电解铝、铜冶炼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5%-20%。因此,建议完善企业碳管理机制、优化绿色能源结构、推进智能矿山建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打造绿色供应链。刘会英代表则建议对锂电池再生利用给予补贴,推动锂电产业循环经济规模化。

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武强委员强调,绿色矿山建设需多部门协同,将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纳入区域发展规划。陈前林委员提出,通过源头减量和技术创新降低煤矸石等固废污染,例如开发无尾矿山技术。新疆在煤层气开发中,已探索出“矿—农—城”一体化模式,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政策引导与标准建设。针对碳排放双控,赵建泽委员建议加强煤炭洗选技术革新,提升精煤回收率并减少废弃物排放。许波代表进一步呼吁,国家需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绿色标准体系,并通过税收优惠和绿色金融引导企业转型。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拓展矿业全球化布局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资源合作。丁士启代表建议,通过国家层面协议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在资源勘查、矿业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并鼓励中资企业以技术赋能提升品牌形象。例如,中国有色集团已在非洲多个国家开展铜钴资源开发,通过技术输出和社区共建实现互利共赢。

应对国际贸易壁垒。针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铝、铜等产品的征税,许波代表建议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全球绿色金属认证体系,提升我国定价话语权。同时,杨会军代表提出控制煤炭进口总量,完善动态调节机制,以平衡国内产能与国际市场波动。

优化国内政策环境。王运敏代表提出将矿业列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并在国家发改委下设国家矿产资源局,强化顶层统筹。许波代表呼吁加强全国矿产资源统一市场管理,完善“反向开票”政策以规范交易行为。奇飞云代表则建议参照战略性矿种管理模式,拓宽采矿用地来源,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此外,来自新疆的陈伟俊代表提出,应在战略找矿、油气增储等领域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加速资源基地建设。

启示

两会代表的建言献策彰显出矿业在国家能源安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反映了国内矿业领域当前主要思考和探索,也为我国矿业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建议。从各位代表委员建言可以得出矿业行业的三大重点发力方向。技术驱动是核心——从勘探到冶炼的全链条创新,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力。绿色转型是必然——低碳、循环、智能将成为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标配。全球化布局是趋势——通过国际合作与政策优化,构建安全稳定的资源供应体系。总之,矿业发展需在创新中突破瓶颈,在绿色中重塑价值,在开放中提升竞争力。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