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30个
7月27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2023年6、7月焦炭行业运行分析及后期展望》。其中提到,目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下游钢铁终端需求尚未明显恢复前焦炭刚需仍受到一定抑制,焦价持续上行驱动力略显不足,后期若焦炭限产减弱、供给量持续增加,焦炭市场恐有回落风险。预计短期内焦炭价格仍将围绕限产力度以及钢厂利润变化而上、下浮动。
7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从严从紧控制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和新增煤炭消费量,《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明确的每个示范区“十三五”期间2000万吨新增煤炭转化总量不再延续。确需新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确保煤炭供应稳定,优先完成国家明确的发电供热用煤保供任务,不得通过减少保供煤用于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 原文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 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发改产业〔2023〕7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水利(水务)厅(局)、应急管理厅(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结合《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实施情况以及产业发展面临的能源安全、生态环保、水资源承载能力等形势任务,进一步强化煤炭主体能源地位,按照严控增量、强化指导、优化升级、安全绿色的总体要求,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不含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制燃料,下同)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范项目建设管理 从严从紧控制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和新增煤炭消费量,《方案》明确的每个示范区“十三五”期间2000万吨新增煤炭转化总量不再延续。确需新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确保煤炭供应稳定,优先完成国家明确的发电供热用煤保供任务,不得通过减少保供煤用于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此前未纳入《方案》的新建煤制烯烃、新建煤制对二jia苯(PX)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规定,根据项目原料、用能、水资源等要素保障条件,经评估论证并纳入《方案》后,由省级政府核准。新建年产超过100万吨的煤制甲醇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 二、加强规划布局引导 在《方案》明确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基础上,按照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要求,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存量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快实施先进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新建煤制烯烃、煤制对二jia苯(PX)、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可降解材料等项目重点向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地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根据资源环境禀赋和承载能力,优化传统能源产业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新增煤化工产能。对于现有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较大的地区,鼓励通过上大压小、煤炭用量置换等方式实施新建项目,避免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鼓励新建现代煤化工项目承担相应的技术创新示范升级任务,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产业技术优化升级,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推进高性能复合新型催化剂、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一步法制低碳醇醚等技术创新,推动煤制对二jia苯(PX)实现产业化突破。聚焦大型高效煤气化、新一代高效甲醇制烯烃等技术装备及关键原材料、零部件,推动关键技术首批(次)材料、首台(套)装备、首版(次)软件产业化应用。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化工品生产技术开发应用。加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绿色替代品和无毒无害、低毒低害绿色化学物质和产品研发。鼓励建设大型高效“气化岛”,打造平台化原料集中生产、下游产品多头并进发展模式。在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绿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耦合创新发展。推动现代煤化工装备数字化建设,鼓励现代煤化工企业、装备企业、服务商组建联合体,研究开发现代煤化工智能装备与场景融合技术,培育一批智慧生产典型场景。 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引导现有现代煤化工企业实施节能、降碳、节水、减污改造升级,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标准引领和约束作用,稳步提升现代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严格能效和环保约束,加强项目节能审查和环保监管,拟建、在建项目应全面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达到能效标准先进值以上;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已建项目须在2025年底前完成改造升级,主要产品能效须达到行业基准水平以上,届时能效仍在基准水平以下的项目予以淘汰退出。新建项目企业环保应达到绩效分级A级指标要求。加快推进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实施改造,对超标排放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业、关闭。坚决落实以水定产要求,强化水资源论证和项目用水管理,推广应用密闭式循环冷却等节水技术,推动新建项目每吨产品新鲜水耗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加快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高盐废水阶梯式循环利用、资源化深度处理,以及灰、渣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现代煤化工行业所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筛选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对环境风险高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研究推动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加快高浓度二氧化碳大规模低能耗捕集利用与封存、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开发和工业化应用。加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煤电、气电、风光电互补。新建项目应优先依托园区集中供热供汽设施,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 五、加强安全环保监管 严把项目安全、环保准入关口,项目选址及污染控制措施等须满足安全、环境准入要求,新建项目需布局在一般或较低安全风险等级的化工园区,所在省份需完成国务院督查中关于现代煤化工产业整改事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切实执行安全、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企业—园区—政府联动,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控指南(试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按照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根据安全生产需要,在大型煤化工基地和产业集聚区配套建设企业专职消防队、工艺处置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和环境应急处置队伍,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切实防范各类事故次生环境灾害。加大日常安全检查和环保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严防土壤地下水污染,及时消除安全环保隐患,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依法依规采取相关整顿等措施。 六、明确各方责任分工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做好信息共享,严格总量控制,完善建设标准,组织评估机构从煤水资源、环境容量、排放水平、能效水平、安全风险、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对申请纳入《方案》的煤制烯烃、煤制对二jia苯(PX)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并适时开展监督检查,推动项目合理布局、规范建设。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结合职能,加强规划选址、以水定产和水资源论证、安全生产、能源保障、资源匹配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各有关地方和中央企业要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在完成国家明确的发电供热用煤保供任务、有效保障煤炭供给、统筹好现代煤化工发展和碳强度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基础、市场供应需求、要素保障条件等因素,科学谋划、充分论证、规范建设,严格做好项目把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按批复要求规范建设,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省级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本地区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合理把握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本通知作为《方案》的重要补充,自印发之日起执行。以往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自 然 资 源 部 生 态 环 境 部 水利部 应 急 管 理 部 2023年6月14日 点击查看原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中国电力隔夜发公告表示,拟107.85亿元现金收购五家清洁能源项目公司,加速打造国家电投下属清洁能源旗舰上市公司。 2023年7月26日,公司与国家电投订立协议,据此,双方同意收购四家项目公司股权,包括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公司55.15%的股权、国家电投集团福建电力公司、国家电投集团黑龙江电力公司及山西公司100%的股权,代价为88.11亿元,将以现金结算。 以及,公司与国家电投子公司国家电投广东公司及中国电能公司达成协议,收购后两者持有的揭阳前詹风电公司100%股权,代价为19.74亿元,将以现金结算。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是我国第一家拥有光伏发电、风电、核电、水电、煤电、气电、生物质发电等全部发电类型的能源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新能源发电企业和清洁能源发电企业。 收购帮助中国电力转型低碳能源供应商 公告称,上述目标公司主要从事清洁能源发电,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收购事项涉及总容量为9268.3兆瓦发电项目。收购事项完成后,预计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将提升约6.9个百分点。 中国电力表示,收购事项将进一步巩固中国电力作为国家电投清洁能源旗舰上市附属公司的地位,从而拓阔中国电力的经营发展潜力。 公告认为,收购事项涉及的优质清洁能源资产收购将进一步加强公司资产结构,坚定推进公司转型成为一流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商的新发展战略落地,使其向战略目标迈进一大步。 收购事项涉及位于中国21个省份的资产,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宁夏、山东及新强等区域,将大幅加强中国电力在各个区域电力市场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力,因而为公司未来发展创造更好机遇。 此外,公告还表示收购事项将会带来稳定且具吸引力的盈利,预期将有效提升集团整体经营业绩,并因而提升公司竞争力。通过后续的技术改造、资金统筹及管理协同,该等资产盈利能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并将继而为集团整体盈利能力带来贡献。 中国电力上半年利润增135% 7月10日,中国电力预期2023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112%-135%,国元国际认为,公司上半年盈利超出市场预期。 他们分析,公司上半年盈利大增主要原因有,2022 年底火电资产剥离以及上半年燃煤成本下降,进而带来火电扭亏为盈超出预期;受益2022 年风光新增装机,上半年风光发电量高增长带来新能源盈利增长,有效抵消了上半年来水偏枯导致水电板块利润下降的影响;受益债务结构优化,现金流改善带来财务费用减少。整体看来,受益风光水火多元发电组合优势,支撑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国元国际给出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38港元:维持公司目标价至4.38 港元,相当于2023年和2024年12.5倍和9倍PE,目标价较现价有40%上升空间,买入评级。
煤价下行的背景下,中国火电龙头华能国际(600011.SH)上半年的净利润翻超三倍。其中,火电业务扭亏为盈,风电业务则利润最高。 2023年上半年,华能国际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260.32亿元,同比上升7.84%;营业成本为1108.64亿元,同比下降3.2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08亿元,同比上升309.67%。根据公告,利润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境内燃煤价格同比下降和电量同比上涨的综合影响,二是公司新加坡业务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具体看发电板块,火电业务利润同比增幅最大,同比上升106.55%,实现扭亏转盈;水电业务利润降幅最大,上半年利润仅为0.01亿元,同比下降97.39%;风电业务利润最高,上半年实现利润40.24亿元;生物质发电的利润仍为负数,但也实现减亏。 虽然上半年公司清洁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至28.02%,但燃煤机组仍是华能国际的主力项目。其中超过55%是6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机组。 煤价下行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华能国际累计采购煤炭1.05亿吨,同比增加18.72%;累计入炉除税标煤单价1137.76元/吨,同比下降10.49%。同时,华能国际旗下各电厂的平均上网电价与上网电量出现上浮。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515.23元/兆瓦时,同比上升1.89%;累计完成上网电量2111.48亿千瓦时,同比上升7.43%。 对于下半年用电需求的预测,中电联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用电负荷方面,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叠加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预计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至1亿千瓦。预计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其中,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国际能源署(IEA)周三表示,持续的能源危机和经济衰退预计将令2023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放缓,但2024年可能会出现反弹,这意味着需要开发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该机构预测, 2023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率将放缓至略低于2%,低于2022年的2.3%,也低于新冠疫情爆发前2.4%的五年平均增长率水平 。 IEA数据显示, 随着经济前景改善,2024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率预计将反弹至3.3% 。 今年上半年,由于铝、钢铁、造纸、化工等能源密集型行业因电价高企而减少用电,欧盟的电力需求下降了6%。IEA表示,相对温和的冬季也减少了电力需求。 欧洲的批发电价已从去年的创纪录水平大幅下降(当时俄乌冲突扰乱了电力市场),但当前的平均电价仍是2019年水平的两倍多。 相比之下,印度电价较2019年水平上涨了80%,而日本电价上涨了30%以上。印度的电力消费量预计将在2023年增长6.8%,2024年增长6.1%,低于2022年8.4%的增幅。 而美国的电价几乎已经回落到2019年的水平。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2023年美国电力需求预计将下降1.7%,并在2024年反弹至2%,低于2022年的2.6%。 IEA数据显示,在2022年温和增长3.7%之后,中国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在2023年增长5.3%,2024年增长5.1%。为应对夏季热浪而增加的制冷措施预计将推动中国今年的电力需求增长。 可再生能源将覆盖电力需求增长 IEA预测, 可再生能源将覆盖今明两年预期中的电力需求增长,明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首次超过全球电力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一 。 然而,全球水力发电量有所下降,与1990年-2016年的数据相比,2020年-2022年的发电量下降了约2%,约为240太瓦时,相当于西班牙一年的电力消耗量。 IEA指出,预测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水电挑战,并据此制定规划,对于有效和可持续地利用水电资源至关重要。 IEA表示,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应有助于减少全球碳排放。印度等国的碳排放量增加预计将被其他国家的碳排放量减少所抵消,这些国家正在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部署,天然气持续取代煤炭。 IEA数据显示,仅欧盟就占据了发电碳排放下降总量的40%。
中国神华7月14日晚间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经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3亿元至343亿元,同比减少68亿元至88亿元,下降16.5%至21.4%。预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0亿元至340亿元,同比减少65亿元至85亿元,下降16.0%至21.0%。 中国神华公告称: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煤炭平均销售价格下降、自产煤单位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集团煤炭分部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二是上年同期本集团部分煤炭子公司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时以前年度多缴税额抵减了当期所得税,本期所得税费用同比有所增加。
陕西煤业日前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 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亿元到11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43亿元到137亿元,同比减少56%到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33亿元到13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7亿元到11亿元,同比减少11%到7%。 上年同期业绩情况:2022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0.22亿元,每股收益2.54元。2022年公司收购了同一控制下企业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因此,需对同期业绩进行调整,经调整后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情况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3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0.22亿元,每股收益2.63元。 本期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一是上年同期出售隆基绿能部分股份获得投资收益,以及投资隆基绿能的会计核算方法变更,对上年同期业绩贡献较大;二是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相比上年同期有所降低;三是2023年上半年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煤炭价格下行,公司煤炭售价同比有所下降。
宁夏建材7月12日晚间公告,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00万元~17,3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减少55%~70%。预计公司2023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200万元~16,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减少57%~73%。 对于业绩预减的原因,宁夏建材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出现下滑,单位成本有所下降但未能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公司本期业绩同比出现下滑。
宝新能源日前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2.6亿元-3.3亿元,同比增长2766.02%-3537.65%。上年同期公司盈利907.18万元。 宝新能源表示,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公司发电量、上网电量同比增加;受煤炭价格回落影响,公司电力主业营业成本下降。
神火股份日前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7亿元,同比下降40.48%,环比下降25.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02亿元,同比下降40.50%,环比下降24.61%。 对于业绩下降的的原因,神火股份公告称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受煤炭、电解铝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及公司子公司云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限产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产品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