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73

  • 上海交大将持续深化与攀枝花在钒钛新材料、镁基储氢材料、氢能领域产学研用合作

    据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消息:2月25日,攀枝花市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交流座谈,深化双方在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育、产业培育孵化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忠柱,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志弢,上海交通大学地方合作办公室主任徐兵出席会议,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市级有关部门、国家钒钛高新区管委会及攀钢集团、钢城集团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唐忠柱在讲话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徐兵一行来攀考察表示热烈欢迎,作为上海交大校友,对母校日新月异的发展表示由衷的骄傲与自豪。他说,攀枝花与上海交大都因国家战略需要而生,双方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攀枝花是中国钒钛之都、氢能产业示范城市,肩负着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使命任务。作为国内与国际知名高校,上海交大综合排名领先、学科实力强劲、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人才培养出色,特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钒钛新材料、氢能制储输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势突出。他热切盼望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赋能我市共建天府金江实验室、氢(能)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钛基材料、镁基储氢材料、氢能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在攀转化为具体产业项目,进一步加强人才交流合作,打造校地合作典范。 徐兵表示,攀枝花工业基础雄厚,钒钛磁铁矿、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发展钒钛新材料、氢能等产业优势明显,上海交大将充分发挥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在钒钛新材料、镁基储氢材料、氢能领域持续深化与攀枝花的产学研用合作,以科技赋能助力攀枝花钒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举行了揭牌仪式,双方领导共同为“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攀枝花钢城集团瑞矿工业有限公司先进钒钛耐磨材料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在攀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地方合作办公室主任徐兵一行考察了攀钢海绵钛生产基地、氢能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和攀西钒钛科技产业园,详细了解了我市钒钛新材料、氢能等产业发展现状、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情况等。

  •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申请一种稀土-镁-镍基储氢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金融界11月2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稀土-镁-镍基储氢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 119029195 A,申请日期为2024年10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镍氢二次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稀土‑镁‑镍基储氢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改善镍氢二次电池低温下放电特性的稀土‑镁‑镍基储氢电极材料,该材料具有A5B19型超晶格结构,通式为M1‑aMgaNixAlyNz。在该储氢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在2θ=30.20°‑30.45°的范围内出现的最大峰P1的相对强度为大于4.00%小于10.00%,在2θ=31.45°‑31.75°的范围内出现的最大峰P2的相对强度为大于5.00%小于15.00%以下,在2θ=31.45°‑33.00°的范围内表现出宽信号,其最大相对强度为大于1.50%小于7.00%以下,在2θ=33.00°‑33.20°的范围内出现的最大峰P3的相对强度为大于2.00%小于10.00%以下。该材料在室温和‑30℃低温下都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

  • 俄罗斯研究人员研制出钛铁合金储氢新技术

    近日,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金属氢化物储氢新技术。该技术使用钛铁合金作为储氢材料,在反复吸放氢数千次后效率仅降低5%~10%,成本为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该技术的创新,不仅推动了氢能的商业化进程,还将可能改变能源市场的格局。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氢能被视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可能会达到18%。然而,当前氢能的商业化应用仍面临着成本高、储存和运输技术不成熟等多重挑战。 目前,氢气的储存主要有高压气体储存、液氢储存和金属氢化物储存3种方式。压缩储氢是目前最常用的储氢方法,高压对存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之下,金属氢化物储氢可显著降低压力、缩小设备体积,各国已普遍使用金属氢化物作为可重复使用的固定式储氢设备的储氢材料。 相关研究人员指出,以LaNi5为代表的镧系合金具有优良的吸放氢性能,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但其高昂成本是一大劣势,且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正尝试使用钛铁合金替代镧镍合金,可显著降低成本。 目前,该大学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改进钛铁合金储氢材料性能,计划用更为紧凑的结构取代目前的微小粉末形状,并加入提高合金导热系数的添加剂。相关研究已被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列入“优先2030”资助计划。

  • 多地宣布氢能车免高速费 行业将进入放量提速期

    8月17日电,截至目前,先后有陕西、吉林、山东、四川等4个省份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明确推出了氢能车免收高速费政策。除了多地实施氢能汽车高速免通行费政策外,不少地方也推出了氢能产业发展政策。例如8月13日,江西发布《关于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确定九江市为“全省氢经济开放先行区”,重点发展以氢动力船舶为特色的沿江沿湖氢能产业,探索氢能在石化、冶金、钢铁等方面应用。 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国金证券则认为,2024年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将进入放量提速期,燃料电池汽车及绿氢项目落地均将大幅加速。

  • 8月17日电,8月16日,由武汉经开区管委会、武汉汽车产业链促进专班举办的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规划发布暨产业推介活动举行,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正式揭牌并启动建设,总投资超30亿元的5个优质氢能产业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 到2030年,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总体投资规模达100亿元,引进30家氢能企业,推动3家氢能企业上市,新建5座加氢站,投放3000辆氢能示范运营车辆,实现营收总额500亿元。

  • 8月8日电,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随着现有绿氢规划产能的投放,绿氢的储运问题将逐渐成为困扰行业的重要瓶颈,并由此带来氢储运产业链机遇。相比管道和气态运氢等方式,发展液氢储运可能是中期较为现实的运氢降本路径,发展潜力可能被低估。 预计到2030年国内液氢产能有望达到37万吨/年,液氢储运设备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亿元以上。

  • 《科创板日报》8月2日讯,传统的电解水制氢存在着高能耗,且产氢效率低下等问题。 据中国计量大学消息,该校材料与化学学院科研团队采用共价掺杂、缺陷工程、等离子体共振、镍和铁共掺杂氧化钼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不同方法的改性,自主研发出几种电解水制氢的催化剂,成功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电解水制氢技术,为解决氢能产业中的产氢效率难题提供了新方案和策略。

  • 8月3日电,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罗景山教授团队联合西班牙巴斯克大学科研团队,在电催化水分解制氢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据了解,该联合团队利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构筑了碱性条件高活性析氢催化剂,能够在每平方厘米5安培的大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超过1000小时,满足了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商业化应用的需求,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

  • 7月28日,以“共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打造西部产业新高地”为主题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宁夏)在银川开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宁夏自治区及多个地方的政府领导出席活动,中国工程院、国家级行业协会代表,全国多家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企业代表等参加活动。 重塑能源受邀参加活动,董事长兼CEO林琦作为企业代表,参加了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张雨浦,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出席的会见,并汇报了对新阶段氢能发展趋势的认识和重塑能源对“电氢电”商业模式的探索。 在随后举行的专题活动中,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陈春平出席并致辞,林琦围绕宁夏氢能产业生态发展做了专题发言。他具体分析了宁夏及环宁东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市场空间等发展要素,并结合重塑能源在宁东基地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在吴忠市建设太阳山年产10万吨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示范项目的相关经验,为宁夏打造氢能生态,提出了切实的思考与建议。 宁夏的现代煤化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用氢需求规模大、交通运输密度高,且周边灵武、盐池、太阳山等地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在推广氢能交通、打造绿氢化工、培育氢能装备方面具备良好基础,以宁东为需求中心带动其他区域发展,有望打造成为国家级的绿氢供给消纳一体化示范区。当前,中国氢能产业正处于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窗口期,商业生态也逐渐从围绕车辆应用的小生态向能源大生态延伸和拓展,更加注重上游风光制氢及其与绿氢消纳的协同,这为宁夏发挥区位禀赋优势、加快氢能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在现场签约环节,重塑能源与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签约了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项目,将联合氢能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共同规划建设连接太阳山、灵武市、盐池县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长距离输氢管道等配套项目,依托宁夏氢能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促进当地氢能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产业发展需求,重塑能源已在燃料电池和制氢装备领域进行了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布局,产品及服务组合涵盖从上游制氢到下游应用多个环节,未来将结合在宁夏等地推动氢能产业生态构建的经验,联合各方产业资源、合作伙伴,在更广泛的市场中,因地制宜地探索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快完善符合未来能源生态的“电-氢-电”模式,持续为能源发展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 工信部: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氢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精准发力

    7月26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工作,要加快培育新支柱新赛道,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生物制造、氢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精准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