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2

  • 加投资加产能!内存市场复苏令三星、SK海力士重新活跃起来

    随着内存市场逐渐恢复,三星和SK海力士等存储器巨头预计将在明年大幅扩大设备投资。 三星电子计划将投资规模扩大25%,SK海力士计划将投资规模扩大到今年的2倍以上,同时两家公司还计划增加生产能力。 增加投资和产能 据韩国媒体ETNEWS报道,三星和SK海力士都 计划在2024年增加半导体设备投资 。三星电子预计投资27万亿韩元(约207.8亿美元),较今年增长25%;而SK海力士计划投资5.3万亿韩元(约40.7亿美元),比今年增加100%。 除了增加半导体设备投资外,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也 提高了2024年的产能目标 。三星电子计划将DRAM和NAND闪存的产量增加约24%,而SK海力士的目标是将DRAM产量恢复到2022年底的水平。 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TrendForce发布的数据,就今年第三季度收入数据而言,三星在DRAM市场的份额约为38.9%,而SK海力士的市场份额为34.3%;在NAND领域,三星电子的市场占有率为31.4%,SK海力士为20.2%。 DRAM和NAND市场由于长期供过于求,主要制造商去年起都采取了减产的方式,这种情况直到近期才有所缓解。 业界普遍认为, 未来一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将需要大容量内存支持 。例如,根据TrendForce的报告,预计明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增长3%,这将有助于扩大高价值内存市场的需求。 同时,TrendForce指出,最近有关内存制造商扩大投资和提高产能的消息主要是受HBM市场需求增长的驱动,而不是所有产品的产能扩张。 不过,在内存价格反弹的情况下,两家韩国企业的大规模投资计划,还是令部分市场人士感到担忧。业界认为, 提高产能利用率不是一个瞬间完成的过程,存储器产业可能面临新的挑战 。

  • 首款国产LPDDR5存储芯片来了!一文纵览产业链公司名单

    据长鑫存储官网,11月28日,长鑫存储正式推出LPDDR5系列产品,包括12Gb的LPDDR5颗粒,POP封装的12GB LPDDR5芯片及DSC封装的6GB LPDDR5芯片。 长鑫存储也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自主研发生产的LPDDR5产品的品牌 。 其中, 12GB LPDDR5芯片目前已在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小米、传音等品牌机型上完成验证 。 本次的LPDDR5是长鑫面向中高端移动设备市场推出的产品, 应用领域包括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 与上一代LPDDR4X相比,长鑫存储LPDDR5单一颗粒的容量和速率均提升50%,分别达到12Gb和6400Mbps,同时功耗降低30%。长鑫存储LPDDR5芯片加入了RAS功能,通过内置纠错码(On-die ECC)等技术,实现实时纠错,减少系统故障,确保数据安全,增强稳定性。 根据公开资料,长鑫存储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安徽合肥,在合肥、北京建成12英寸晶圆厂并投产,在国内外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公司作为一体化存储器制造公司,专注DRAM芯片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推出多款DRA商用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电脑、服务器、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领域。 存储行业龙头之一的SK海力士近日表示,存储行业正迈入全面复苏阶段,预计所有应用的出货量都有望实现增长。其中智能手机方面,伴随部分换机周期来临,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增长5%。 由于今年下半年新机发售加上旗舰产品组合增加,LPDDR5需求加速 。 从整个存储芯片行业来说,伴随原厂积极减产和控制供应,存储供需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带动价格上行。据Trendforce预测,Q4 DRAM合约价预计上涨3~8%,NANDFlash合约价预计上涨8~13%。浙商证券11月12日报告补充称,DDR5、HBM、LPDDR5等受终端渗透率逐渐提升、AI需求刺激及手机新品发布(如华为Mate60系列、苹果15系列、小米)等,需求表现相对较好。 方正证券在11月27日研报中强调, 重视长鑫存储供应链机遇 。如今国内晶圆厂与国产设备、材料、零部件供应商全面加速紧密合作,中长期国产供应商确定性拓宽产品线、份额大幅提升,持续看好国产化链条机遇。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A股中长鑫存储供应链厂商包括:

  • 长鑫存储实现国内DDR5零的突破 国内存储产业链有望全面受益

    2023年11月28日,据长鑫存储官网显示,长鑫存储推出了最新 LPDDR5 DRAM 存储芯片,是国内首家推出自主研发生产的 LPDDR5 产品的品牌,实现了国内市场零的突破,同时也令长鑫存储在移动终端市场的产品布局更为多元。 南京证券发布研报称,从国内半导体需求的周期反转顺序来看,射频>存储、CIS>模拟>功率,目前国内优质的射频公司2H23库存已经消化到1H21水平,接下来需求反转会轮动到存储板块,目前存储板块近期已经出现涨价现象。随着下半年国内手机品牌陆续推新以及iPhone15系列发布,上游出货压力将逐步缓解,存储芯片调整周期尾声将至,整个存储市场有望迎来拐点。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深科技 子公司沛顿科技能够为DRAM和Flash产品提供完整的芯片终测服务,沛顿加工的晶圆目前来自全球各大存储器晶圆厂,主力是来自国内的长鑫存储。 雅克科技 生产的半导体前驱体材料,主要应用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存储、逻辑芯片制造的薄膜沉积工艺中,目前是海力士、合肥长鑫存储的主要供应商。

  • 华为对平板电脑提价 或因存储价格上涨 系余承东主导决策

    发售近3个月,华为折叠屏旗舰手机Mate X5线下依旧处于卖断货的状态,而另一款消费者买不到的大屏平板华为MatePad Pro 13.2,却悄悄地涨价了。 新消费日报记者发现在华为官网上的MatePad Pro 13.2的起售价由此前发布的5199元上涨至了5699元。 那么折叠屏Mate X5是否价格有所调整? 记者就此事询问了华为终端方面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内部并没有整终端售价的消息。另有华为代理商对记者表示,并没有收到相关通知。 随后记者走访了几家华为线下门店,发现华为Mate X5的售价并未上调,12+512GB版本售价依旧维持13999元,但门店已经下架了12+256GB版本,以及16GB+1TB版本,华为北京直营店一店员表示,目前只有典藏版提供16GB+1TB存储规格。 该店员对记者表示:“如果你在官网上没有看到12+256GB规格的Mate X5,那么就意味着现在该存储规格的产品已经停售了,我们线下和官网销售版本保持同步。” 当记者询问Mate X5是否有现货可以购买时,她表示:“目前Mate X5已经停止接受预定了,得等到上一批的消费者拿到预定机之后,才会开启新一轮的预定,您可以加我一个微信,后续店内到货了,您可以找我预定。” 记者走访另一家华为授权门店发现,店内MatePad Pro 13.2英寸版价格标签尚未修改,依旧是发售时的5199元售价。该店店员表示并未接到通知,修改MatePad 13.2英寸版本的售价。 后续这位店员在查询该款产品库存时,才发现渠道价格已经上涨,并且该款平板产品仍处于缺货状态,她对记者表示:“13.2英寸版是我们的旗舰款,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现货,其他三款尺寸的产品,我们的仓库显示是有货的,您现在下单,40分钟之内就能拿到现货。” ▌涨价或因存储价格传导 系余承东主导决策 Mate X5折叠屏手机低存储规格产品下架,旗舰款平板MatePad售价上调500元,记者就此事询问供应链端人士。 有手机产业链人士表示,从下半年开始,几乎所有物料都开始涨价了。不过,可能只有华为敢对在售产品上涨价。其它厂商可以先用库存,维持目前价格,等产品更新以后再进行价格或成本的调整。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道,本次终端的涨价是由于存储芯片涨价,反映到了下游产品上面了。 记者通过公开资料查询,发现包括兆易创新、北京君正、东芯股份、普冉股份、聚辰股份以及江波龙等六家企业为华为芯片存储和内存方面的供应商。 其中,聚辰股份在互动易表示使用公司EEPROM芯片产品的华为智能手机主要包括Mate系列、P系列、荣耀V系列、荣耀Note系列、Nova系列等。 不过聚辰股份董事会办公室人士今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直接客户为模组厂,手机应用方面可能存在年度议价,但目前并没有价格的大幅波动或短期剧烈变化。 另一家华为存储芯片供应链企业江波龙在与投资者互动时,表示公司与华为等主要厂商,共同发起成立了智慧终端存储协会(ITMA),共同推广新型存储卡NMCard的应用。 江波龙高管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指出,在原厂减产效应的影响下,晶圆价格上涨的趋势已经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对于本轮价格调整基本达成一致。存储主要市场中,NAND Flash的整体涨幅更为一致,DRAM不同产品的涨幅存在较大差异。 东芯股份董事会办公室人士表示,公司目前跟华为的合作主要是在网通领域的通信基站以及可穿戴,不过公司今年利基型产品基本没有涨。 据介绍,东芯股份存储产品主要用于安防、可穿戴、网通等领域客户,“部分终端需求跟消费电子领域不一样,另外公司产品中小容量跟今年涨价的三星、美光、海力士的大容量产品也不太一样。 此外,据华为内部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平板产品涨价系余承东主导决策,认为此前定价过低。不过截至发稿,华为方面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上述华为人士称,今年9月,余承东升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工作精力更多向汽车业务倾斜,现在消费终端业务的实际一把手是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在9月MatePad Pro 13.2发布会前,华为平板产品线并未向余承东汇报。“会后余承东对定价很不满意。”

  • 据台湾经济日报、科技新报援引美国市场调查机构发布的最新报告称, 美光、西部数据等存储芯片供货商认为产品价格已跌到底,开始取消以折扣价提前进行批量交易的模式,甚至开始抬高价格 。 该调查机构预计, Q3起,存储芯片价格下跌幅度将会收窄,部分产品合约价格很可能从Q4起出现上升拐点,不同产品线情况有别,明年有望全面复苏 ,具体来看: 在供应减少的推动下,DRAM价格将在未来2-3个月内将触底, 部分DRAM供应商很可能提出让客户提前拉货,将2024年Q1需求拉到今年第四季度,推动Q4产品价格上涨 ; DDR5的市况扭转要来得更早一些,今年下半年面向PC的DDR5内存价格将上调2-5%、面向服务器的DDR5内存价格将上调5-10%, 目前一些供应商从7月开始推动Q3 DDR5价格上调 ; 至于NAND价格,该机构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触底,供应商试图减缓价格下降,但数据中心等领域的NAND需求疲软和高库存仍是阻力,目前预测SSD价格三季度会环比下滑1-3%。 展望后市,该机构称, 下一个存储市场反弹的催化剂,可能是服务器市场的需求 ,这部分市场有望于2024年出现反弹,推动产品量价齐升,到那时才可能全面复苏。 2022年下半年至今,存储芯片行业陷入供过于求的困境,产品价格“跌跌不休”,具有代表性的存储芯片DRAM的价格截至4月连续12个月下滑。作为价格指标的“DDR4 8GB”产品的6月的大宗交易价格比1年前下跌45%。 头部存储大厂如美光、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都交出了黯淡的成绩单,仅看2023年Q1营收,原排第一名的三星被英特尔挤到第二名,SK海力士一举掉出前十名,直接导致全球半导体公司市值重新洗牌,三星电子被美国芯片设计公司博通超车,排名下滑至第四。 今年Q2起,多家供应商发出触底信号。 先是三星和美光向经销商发出通知,不再低价接单DRAM及NANDFlash,拒绝接受低于4月的报价。 5月份,有消息称长江存储原厂闪存正式开始涨价3-5%幅度后,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正在考虑提高报价。 6月下旬,供货商中仅三星愿意进行cSSD(消费级固态硬盘)提前交易,经销商希望供货商让步但都遭拒绝。 机构给出乐观数据及预期的同时,多家存储芯片厂商也从多角度证实行业触底 。 三星、SK海力士Q2的DRAM出货量都优于预期,据称SK海力士的部分客户库存补货订单已开始兑现。 南亚科在最新一期法说会上称,尽管Q2整体平均价格(ASP)依旧微幅下跌,但已看到部分产品报价呈现平稳或小幅增长,高阶AI存储芯片及部分消费性存储芯片都开始涨价。 韩国券商6月份表示,从新产品来看,由于AI发展,DDR5和HBM需求迅速增加,预计将抵消DDR4的价格下降。美系外资也预估,AI相关的存储芯片业务今年有望成长三倍,主要由用于GPU的HBM以及用于AI服务器系统的128GB DDR5模块驱动。 不过, 尽管目前多数贸易商认为存储芯片的现货价格已接近底部,但由于需求前景不乐观,预计消除过剩库存还需一段时间。 多家机构提醒,目前供应商全年库存应仍处高水位,今年DRAM均价欲落底翻扬的压力仍大,尽管供给端的减产有助季跌幅的收敛,然实际止跌反弹的时间恐需等到2024年。

  • 存储行业拐点渐显 三巨头集体酝酿涨价 产业链这些方向值得关注(附概念股)

    6月28日,据相关媒体报道,DRAM原厂均已进入长时间亏损衰退,目前价格跌无可跌已成共识,巨头涨价潮似乎已在酝酿之中。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三大原厂都想要拉合约价,目标涨幅7%-8%。华鑫证券认为,存储芯片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变缓的状态,周期底部区间基本确认。存储行业周期性极强,本轮周期拐点或将来临。 存储芯片三巨头集体酝酿涨价 存储市况已降无可降 据悉,DRAM批发价格为存储厂商和客户间每个月或每季敲定一次。业内人士称,目前价格还在季末的拉锯战中,个别厂商面对的情况不一样,若下游企业本身的库存水位高,会不会接受价格调整还需再观察。 报道称,在合约市场,目前主要在拉扯的还是DDR4的产品,DDR5勉强供需平衡,市况比较健康。在现货市场,价格止跌的现象则已很明显,现货市场的价格也都较强硬,已无下跌空间。 此外,近期部分手机和服务器厂商订单释出已开始有所起色,由于调涨产品涨幅也在接受范围内,加上原厂减产效应预计下半年将开始显现,因此核心客户基本已默认接受存储市况已降无可降的现实。 TrendForce亦在近日报告中表示,DRAM现货市场中,近期低价DDR4产品出现零星涨价;由于芯片供应充足,DDR5产品价格不断走低。之后该机构另一份报告指出,DRAM市场中买家与供应商已开始讨论第三季度合同,初步报价显示,DDR5与LPDDR5X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另外,预计今年全球DRAM需求将超过1054亿片2GB芯片,超过预估的1043亿片供应量。 行业已度过低谷 存储芯片巨头释放强劲业绩预期 市场消息,6月29日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公布截至6月1日的2023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提到,美光对当前季度的销售额预期非常乐观,表明存储芯片行业供过于求的局面正在缓解。从芯片行业背后的强周期性逻辑的这一重要角度来看,美光的业绩复苏趋势以及乐观指引暗示整个存储芯片行业已迈入周期复苏的重要拐点。 美光在业绩预测部分中表示,预计该公司第四财季的销售额将高达41亿美元,超出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8.7亿美元。该公司首席执行官Sanjay Mehrotra在声明中表示:“我们相信,存储芯片行业已经度过了销售额低谷,随着行业供需平衡逐渐恢复,我们预计未来利润率将有所改善。” AI浪潮催化存储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AI浪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催化存储行业的需求复苏。 在2023年中国闪存市场峰会上,江波龙副总裁闫书印表示,在DRAM方面,AI高性能计算会对存储带来高性能、低时延的产品需求;云计算、边缘计算、AI大模型对数据分析的需求,会要求在网络端配置大容量的DRAM资源训练。而在NAND Flash方面,AI会需要高速的Flash产品;其次大量数据会带来大容量需求。 闫书印认为,从趋势看,AI大模型对存储的需求会增长,同时针对AI的存储需求将是覆盖从云端到边缘端等环节。这都是未来在存储方面积极的市场机会。 同时,美光管理层也看到了AI带来的新机会。Mehrotra在电话会议上对分析师们表示:“正如我们之前所预测的那样,AI服务器的DRAM存储的需求量是普通服务器的六到八倍,NAND的需求量是普通服务器的三倍。事实上,一些客户已经开始部署具有更高内存容量的AI服务器。” 根据东吴证券测算,2023年全球AI服务器存储市场规模为81亿美元,预计2026年能达到492亿美元,23-26年CAGR为82.5%,AI服务器带来的增量主要体现在对大容量DDR、HBM、SSD产品的拉动。 该行在当前时点看好存储产业尤其是国产化进程加速,在景气度反转前提下,格局未来有望呈现国产化加速的局面。基于产业配套及国产化替代等逻辑,该行认为存储产业投资重点看三条主线:1)建议关注国内存储芯片材料设备、设计、晶圆及代工厂、模组、封测等产业链相关厂商;2)利基存储及配套芯片IC设计厂商;3)国产化产业链。 相关概念股: 上海复旦(01385):作为国内芯片设计企业中产品线较广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囊括了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智能电表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四大类产品线。此外,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华岭股份为客户提供芯片测试服务。 中芯国际(00981):公司预计Q2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都高于一季度,销售收入预计环比增长5%到7%,毛利率预计在19%到21%之间,打消先前市场担忧,好于市场预期。目前,中芯深圳已进入量产,中芯京城预计下半年进入量产,中芯东方预计年底通线,中芯西青还在建设中。此外,存储扩产好于先前预期,晋华、粤芯等二三线晶圆厂合计资本开支有望持续提升。 华虹半导体(01347):公司主营晶圆代工业务,专注于特色工艺平台的研发和升级,主要提供功率器件、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工艺的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此前表示,公司将强化与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产业链客户的业务协同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以求壮大公司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功率半导体等平臺的市场供给,使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运行。

  • 存储芯片即将逆袭? 巨头Q2出货环比或超预期 AI相关订单不断涌进

    存储芯片市场正在出现更多的复苏信号。 据台媒今日报道, 存储器厂商部分需求领域已出现急单 。DRAM厂商南亚科表示,预期本季DRAM市况有望落底,公司在部分应用领域已出现急单。另外,另一存储厂商华邦近期消费电子、电视、物联网等三大应用客户需求回温,工控相关接单也持续火热,客户急单涌入,而且“量也不少”。 另据韩媒Pulse News报道,多位半导体行业及券商人士透露, 三星电子第二季度DRAM芯片出货量有望环比增长15%-20% ,一举扭转第一季度环比下滑10%的颓势。 而 SK海力士第二季度出货量环比增幅有望达到30%-50%,高于市场预期的20% 。 TrendForce近期 已调整了今年存储芯片供应过剩率预估值 :其中,将DRAM预估值从此前的0.9%调整至-1%,将NAND Flash预估值从3%调降为-0.5%——正值意为供过于求,负值则为相反。 这或许也意味着,今年DRAM与NAND Flash有望实现供需平衡甚至轻微供不应求 。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氛围已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的主因可以归结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供给端,自去年以来行业库存持续下降。机构预计,三星电子、SK海力士及美光三大存储芯片龙头的库存天数,将在第四季度降至平均13周,少于第一季度的平均16周。 另一方面是需求端, 近日智能手机与服务器厂商对存储芯片供应合同的询问数量有所增长 ,同时,HBM、DDR5等高附加值DRAM的需求也在持续攀升。 韩国三星证券分析师Hwang Min-seong指出, 相较于64GB DDR4,应用于AI服务器的128GB DDR5的价格要贵上10倍,但订单依旧在不断涌进 。 在这种情况下,TrendForce近期也 上调了32GB DDR5的二季度均价预期 ,从之前的75美元调高至80-90美元。 值得一提,日前有报告指出,三星电子、SK海力士存储芯片产品价格将提高3%-5%。 兴业证券认为,存储芯片价格跌幅有望收敛,供需关系改善加速价格拐点到来。其中RAM现货价格已接近上轮周期底部,下半年价格有望企稳回升;NAND Flash二季度价格跌幅有望收敛至5%-10%。随着海外多家供应商积极减产,行业下半年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基于目前供需关系,分析师进一步指出,行业景气度位于底部区域,今年下半年需求有望触底回升。 不过,TrendForce之前另一篇报告曾表示,由于DRAM及NAND Flash供应商减产不及需求走弱速度,部分产品第二季均价季跌幅有扩大趋势。 如今SK海力士提高出货量、三星减产未久再度增加出货,是否会导致行业供需出现变化还有待观察。

  • A股公司受存储芯片价格暴跌影响几何?模组厂商最受伤 利好这些细分领域

    存储芯片因供需失衡,今年以来价格延续下跌趋势且久未见底。而近日三星、海力士发布的财报显示,存储芯片业务大幅下滑,使得不同调研机构对行业给予悲观预期。 存储芯片价格下跌对国内存储产业及公司影响几何? 据了解,当前存储芯片价格下跌主要集中于NAND、DRAM环节,且以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国外厂商为主。而国内多家A股公司,因产品在终端应用中的价值含量相对较小,在产业链位置靠上,切中技术迭代、下游车用存储等机遇,在过去一段时期存储芯片降价潮中,受影响程度及其逻辑有所不同。 分析人士指出,内存配套芯片、内存接口芯片在存储产品中价值量相对较小,不过受益于DDR5产品价格下降、渗透率提升,有望迎来较大增速;存储模组因消费需求低迷,去库存压力较大,但未来仍有国产PC服务器、汽车等市场的增长机遇。 降价主要集中于存储颗粒 经历了终端需求不足笼罩的2022年,近日三星、海力士等半导体巨头发布的最新财报,还是给予市场沉重一击。 海力士方面称,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下降38%,运营亏损1.7万亿韩元(合14亿美元),低于分析师的平均预期;三星以存储芯片为主的芯片业务,在2022年四季度的营业利润为2700亿韩元(约合2.2亿美元),同比骤降96.9%。 数据显示,目前存储芯片价格已经较2022年的峰值下跌逾50%。而这一行情远未见底。不少市场调研机构予以悲观预期。例如TrendForce预计,DRAM、NAND Flash价格将继续下跌,可能需要以大规模减产来支撑价格。 International Data负责存储半导体部门的副总裁Kim Soo-kyoum表示,因需求低迷,预估今年存储半导体价格将持续下滑,下半年季跌幅可能收窄或趋缓,但具体情况取决于买家回归的时间。 目前在A股市场存储器领域,已盘踞数家核心公司,包括存储模组厂商江波龙、佰维存储,EEPROM提供商聚辰股份、内存接口芯片龙头澜起科技,以及发力车载、工业应用存储产品的兆易创新、北京君正等。 华安通信首席分析师张天接受采访表示,尽管此次存储芯片价格下跌是全产业链的,涵盖芯片、模组及固态硬盘,但其中由于存储颗粒(主要是NAND、DRAM颗粒)供应商更集中,因此短期看可能价格波动更大一些。 “行业谈存储芯片价格变动,主要指的是内存DRAM和NAND闪存颗粒的价格”。创道咨询执行董事步日欣表示,这些也是三星、海力士等国际大厂的主打产品。国内DRAM、NAND则有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属于存储行业的后起之秀,目前正在逐步参与到国际竞争中。 上述人士认为,国内A股相关领域公司,因产品在终端应用中的价值含量相对较小,在产业链位置靠上,切中技术迭代或下游车用存储的机遇,在过去存储芯片降价潮中,受影响程度及其逻辑有所不同。 存储芯片降价利好配套及内存接口芯片 从2022年业绩预告情况来看,A股存储领域主要上市公司数据分化较为明显。 其中,江波龙、佰维存储归母净利润分别预计下滑91.63%-94.39%、31.37%-44.24%;北京君正整体业绩下滑4.05%-17.97%;而聚辰股份、澜起科技则发布预增报告,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23.32%-251.04%、50%-65%。 如何理解这一差异? 聚辰股份公司人士表示, 海力士等厂商的DDR5产品从去年到现在降价幅度不小,但公司产品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其原因是内存条价格下降,但价值量最大的是DRAM颗粒,聚辰股份提供的EEPROM价值量及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步日欣表示,虽然下游存储库存不断扩大,特别是存储模组的库存提升,但聚辰股份的EEPROM属于存储细分领域、市场占比较小,澜起科技的内存接口芯片属于存储产业链的更上游,因此这两家的业绩受整体行业的传导效应较少。 值得关注的是,DDR5产品价格下降反而利好内存配套芯片、内存接口芯片等多个环节。 聚辰股份方面认为,DDR5与四代产品价差越来越小,对公司是一项利好因素,因为可以加速新一代产品渗透,而产品价格仍然不变。 澜起科技在业绩预增报告中称,2022年DDR5内存接口芯片及内存模组配套芯片的出货量稳步提升,业绩增长系受益于内存模组市场由DDR4向DDR5迭代升级,赶上了成长红利。 “聚辰、澜起是量价齐升的逻辑,核心变量是DDR5渗透率。其产品为内存模组中的接口和配套芯片,虽然价值量占比不高,但DDR5技术标准迭代带来市场空间的大幅提升”。张天表示,预计在DDR5渗透率饱和后,市场空间将会是DDR4世代的4到5倍,因此随着DDR5渗透率在服务器、PC的提升,接口和配套芯片增速也会较存储芯片快很多。 此外,张天提到,类似的增量还有服务器中的Retimer芯片、MXC芯片等,在SSD产品中可关注更高端的存储控制器芯片价值量提升。 存储模组厂商存货大额减值计提 相对而言,存储模组厂商的业绩,受下游需求的影响最直接明显。且在存货中,存储晶圆占比较高,不少厂商2021年财报中曾减值计提。 财报数据显示,江波龙2022年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1.65亿元,同比大幅增加,主要系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所致。 对此,江波龙内部人士表示,公司财务数据主要受终端消费电子需求下滑影响。“存储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在一个正常范围。目前管理层对市场关注度比较高,2023年从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来看,会比2022年的情况要好,公司正在积极调整库存水位。”。 佰维存储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存货以库存商品为主,占比为53.41%,计提跌价准备7813.48万元;其次是存储颗粒等原材料,跌价准备2067.98万元。此外据公告,去年上半年在手订单为4.95亿元,意向订单为14.57亿元,在手订单对库存商品的覆盖率为43.16%。 步日欣认为,“目前看短期并没有需求快速恢复的迹象。存储模组厂需要考虑如何在消费不振的局面下,消化掉库存的问题。” 张天表示,内存模组环节除了需求下降带来的预期低迷外,另一方面也存在机遇,如国产PC、服务器等信创需求对国产存储的拉动,汽车存储赛道高增长的拉动等。 “按照业内预期,存储市场最快有望在今年Q3回暖。”张天补充道,存储模组厂商收入和毛利率有望提升,当前很多投资者关注左侧布局。”

  • 存储芯片价格较去年峰值腰斩 SK海力士录得史上最大季度亏损

    由于存储芯片价格暴跌,韩国芯片制造巨头、苹果供应商SK海力士(SK Hynix Inc.)周三公布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该公司仍坚持将今年资本支出减半的计划。 海力士公布,在截至去年12月的三个月,营收下降38%,运营亏损1.7万亿韩元(合14亿美元)。分析师的平均预期是亏损1.1万亿韩元。 存储芯片价格已经较2022年的峰值下跌了逾50%,受此打击,海力士正在削减产量和资本支出。 “由于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我们将继续减少投资和成本,同时通过优先考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市场,努力将(行业)低迷的影响降至最低。”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并补充称,公司将专注于提高设备效率。 由于消费者需求减弱、成本和利率上升导致客户公司缩减支出和招聘,海力士的总库存有所攀升。 除宏观经济环境之外,收购英特尔公司的闪存业务(此后更名为Solidigm)也导致海力士的库存积压速度超过其同行。 “海力士库存飙升导致其内存价格下跌,跌幅超出市场预期,”eBest投资证券公司的分析师Nam Dae-jong称。 Nam表示,今年剩余时间,海力士的库存将保持在高位,该公司需要积极调整产能。 期待下半年复苏 海力士是全球第二大DRAM制造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扭转其NAND芯片业务。该公司表示,其DRAM和NAND芯片本季度的位元增长率(bit growth)将放缓。 位元增长率指的是内存的产量,是衡量内存芯片市场需求的关键指标。 该公司还表示,全行业的库存水平将继续增长,但应该会在截至6月的六个月内达到顶峰。 海力士表示, 在中国重新开放以及移动设备市场复苏的帮助下,下半年市场将逐渐改善。 但就全年而言,DRAM和NAND晶圆产量可能较上年有所下降。 1600亿美元存储芯片产业步履蹒跚 由于供需严重失衡,价值16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产业正步履蹒跚。 目前,内存芯片制造商的库存还可支撑三到四个月,而客户本身尚有库存。 在存储芯片寒冬下,海力士竞争对手、存储芯片领导者三星电子周二公布,第四季度营业利润下降近70%,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销售放缓以及存储芯片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和库存资产的估值损失。 不过,与削减开支的海力士和美光科技不同,三星电子继续投资新产能,因为其着眼于中长期需求。 尽管三星电子指出商业环境“显著”恶化,但该公司表示,计划将今年的芯片资本支出保持在与2022年相同的水平。此举恐进一步令芯片价格承压。

  • 存储芯片跌势难挡!三星电子芯片部门四季度利润骤降90%

    随着消费者在电子产品上的支出减少,全球半导体需求也大幅下降。三星电子周二公布的第四季度业绩显示,当季公司利润大幅下滑。 三星电子是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制造商。季报显示,在截至去年12月的第四季度中,该公司的营业利润同比萎缩69%,降至4.3万亿韩元(合34.9亿美元)的八年低点,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5.8万亿韩元。 2022年全年,三星的运营利润同比下降16%至43.37万亿韩元;年销售额为302.23万亿韩元,同比增加了8.1%。 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由于全球经济放缓,需求疲软,去年第四季度的商业环境明显恶化。” 令人头疼的芯片业务 三星芯片业务的表现最为糟糕。第四季度,该业务的利润暴跌逾90%,至2700亿韩元(合2.2亿美元)。一年前,芯片业务约占三星电子总利润的56%。 由于库存增加和供应过剩,存储芯片的价格出现两位数的下滑,令这家韩国巨头公司一直在艰难应对内存芯片价格的历史性下跌趋势。 三星在业绩简报中指出,短期内下游客户对存储芯片仍维持消化库存的立场,但是全球对核心基础设施的投资,例如人工智能所使用的服务器,仍会相当稳定,而且下半年起全球有关移动设备的芯片需求将会恢复。 三星电子在业绩会上表示,2023年将继续在记忆体芯片业务方面投资, 高端DRAM芯片DDR5的需求可能会比预期更快地增长。总体而言,公司今年的芯片资本支出规模将与2022年类似。 科技研究公司Gartner称,因电子设备制造商开始消化自身的存储芯片库存,去年全球存储芯片的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10%。 在三星电子的季报公布之前,高盛分析师Giuni Lee在一份研报中称,2023年上半年,存储芯片的定价可能会继续下降。预计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DRAM和NAND半导体产品都将出现亏损。 此外,随着利率和通胀的不断飙升,消费者减少了对电子产品的购买,企业也开始减少支出。 科技公司纷纷减产减员应对 在这种艰难的商业环境下,英特尔公司也面临着转变策略,降低产出、资本支出的难题;美光科技公司稍早表示,将削减新工厂和设备的支出,并大幅削减产量。 韩国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同样宣布,将削减投资和产量;日本半导体公司铠侠(Kioxia Holdings Corp.)则表示将减产30%。 不少科技行业的公司都对今年做出了悲观预测。 三星电子副董事长韩宗熙预计,宏观经济带来的挑战将持续今年一整年;英特尔表示,该公司将迎来史上最糟糕的一个季度;而微软公司则表示将裁员1万人。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