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快讯
共查询到331643条结果
  • 美国2GW光伏组件产能投产!

    日前,越南Boviet Solar Technology Co. Ltd.(以下简称“博威太阳能”)宣布,其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的首座光伏组件厂正式投产。该工厂总投资达2.94亿美元,将采用N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生产高性能的Gamma Series™单面光伏组件和Vega Series™双面光伏组件。 Boviet Solar将于4月24日在工厂举行开业仪式,工厂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年产能达2GW,二期工程将建设一座约60万平方英尺的光伏电池工厂,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投入运营。 据悉,Boviet Solar是越南光伏集团(Vietnam Sunergy Corporation,)控股的子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Boviet Solar 发布了其全球战略扩展公告,宣布将在东南亚和欧洲新建两座生产基地,预计于2026年投产。东南亚生产基地将选址越南或泰国,欧洲生产基地将选址西班牙或波兰,两座工厂的计划年产能均达5GW。截至2025年,Boviet Solar的全球年产能已达10GW,此扩张计划将使其全球年产能提升至15GW。

  • 宏观利空情绪短暂缓和 期铅反弹补涨【SMM铅早讯】

    SMM4月10日: 隔夜,伦铅开于1865美元/吨,开盘后空头增仓伦铅震荡下行;进入欧洲时段仍继续下挫探低至1837.5美元/吨,因特朗普宣布对大部分经济体暂停90天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尾盘伦铅拉涨探高1875.5美元/吨,终收于1865美元/吨,跌幅0.27%。 隔夜,沪铅主力2505合约开于16365元/吨,盘初轻触低位16315元/吨后震荡上行,短暂摸高16690元/吨,后围绕16460元/吨一线震荡,终收于16465元/吨,跌幅0.06%。 近期铅价运行重心明显下移,再生铅冶炼企业成本压力较大,仍有下调原料报价的可能,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商畏跌出货,部分冶炼企业反馈到货量有所好转。但部分冶炼企业仍表示担忧后市供应情况,本次回收商抛货后,货源或再次进入阶段性紧张,届时或选择减停产。由于宏观利空情绪短暂缓和,结合现货表现,短期铅价走势或有回升可能但幅度有限。

  • 中城大有安徽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PC招标

    北极星储能网讯:4月9日,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经开区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PC招标发布。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安徽省旌德县篁嘉开发区待建东外环路北,项目总面积约31968平方米,资金来源为自筹,招标人为中城大有新能源(山东省)有限公司。 项目为PC交钥匙工程,工程范围包括旌德县经开区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储能系统设备、35kV集电线路、升压站(满足并网要求)、集电线路本项目网络延伸工程(包括线路工程、对侧站扩建或改造、以及对应的手续办理及关系协调)的设备采购及运输、施工、材料送检、试验、调试、验收、线路征地、试运、培训等。 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计划于2025年11月30号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以下为招标文件:

  • 3月乘用车市场“爆发” 自主品牌狂揽63%份额 新能源渗透率回升至51%

    日前,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共计194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12.7万辆,同比增长6%。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近几年国内车市零售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今年3月零售仅稍低于2018年3月198万的最高水平,处于历年3月零售历史高位。由于国家双新政策的推动,价格战相对温和,行业内卷状态改善,今年3月的同比零售增速为近10年最高,扭转了近10年3月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 自主品牌,狂揽63%份额 3月,自主品牌表现依旧出色。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该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达到了122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33%,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彰显了自主品牌的强大活力和巨大潜力。凭借这一成绩,自主品牌在国内零售市场的份额达到62.7%,尽管相较于2月略有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实现了7.7个百分点的增长。 从1-3月的整体情况来看,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也来到了63%,较去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主流合资品牌没有继续同环比双双下滑的局面,该月零售量为48万辆,环比增长45%,不过同比仍有小幅下滑。几大派系份额仍在下滑,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7%,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2.2%,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6.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聚焦豪华车板块,该月豪华车零售25万辆,同比下降7%,环比增长68%,该月零售份额为12.9%,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从市场份额的对比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主品牌仍然是乘用车市场的绝对主力,再次彰显了传统自主企业的新能源转型成功。乘联分会指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了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数据显示,3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则仅有6%。 从月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份额看,3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高达71.5%,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2.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7.1%,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7.5%,同比下降1.2个点。 可以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全面的市场竞争力。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传统自主品牌通过快速布局新能源车型,成功抢占了市场先机。与此同时,新势力品牌也在加速崛起,进一步推动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份额增长。 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领域的表现明显滞后,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反映出其在新能源转型中的战略迟缓和技术储备不足。 豪华车市场虽然在过去凭借品牌溢价和技术优势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渗透率较低,面临自主高端品牌和新能源新势力的双重冲击,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剧。 按此趋势,2025年或将成为自主品牌加速重构竞争格局的重要之年。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最新预测,2025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72.5%,而比亚迪、奇瑞、吉利预计将为2025年车市贡献188万销量增量。 新能源车,渗透率回升至51% 据乘联分会数据,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45%,1-3月累计零售242万辆,同比增长36.4%。 聚焦单月来看,3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 业界周知,2024年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而后连续5个月保持在50%以上,不过在随后的3个月中,由于春节等因素影响(春节前后是县乡市场购车高峰期,新购需求较大,燃油车占比偏高),对应渗透率低于50%。 如今,时隔3个月后,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重新回到50%以上,无疑彰显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韧性。 崔东树表示,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回升到51.1%,呈现出由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叠加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普惠托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强势增长。 据悉,截至3月24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合计超过150万份。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强烈需求,也体现了政府推动汽车消费升级、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随着更多消费者选择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盖世汽车还注意到,3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同环比双双上涨。这一增长趋势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具体来看,该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4.3万辆,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21.2%,占乘用车出口36.6%,较去年同期增长4.9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62%(去年同期83%),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是新能源出口的主力军。作为核心焦点的A00+A0级纯电动车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33%(去年同期37%),虽然占比略有下降,但仍保持着较高的出口水平。 聚焦车企,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表现优秀的仍然是比亚迪,该月其出口量达到了67,307辆,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随后是奇瑞汽车,该月其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为16,376辆,也表现不俗。奇瑞汽车通过不断推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逐步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等也在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特斯拉中国大多排在前两位,但近两月其排位出现下滑,在3月,其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仅4,701辆,与此前表现有较大差距,这可能与海外政策变动、需求疲软、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有关。 4月车市,有望平稳增长 回顾今年初的乘用车市场表现,1月受多重因素影响出现阶段性遇冷,但随着春节假期后社会经济活动全面恢复,2月产销数据强势反弹,3月市场进一步回归常态化消费节奏,正如崔东树所说,2-3月(乘用车)的综合零售表现很优秀。 而在此背后,盖世汽车注意到,在3月,国家以促消费为主要目标,安排了3,000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这无疑对乘用车市场构成强有力的支撑。 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很多省市出台并逐步落实了相应促消费政策,叠加车展、主机厂厂补加码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3月车市开局走势良好。 且随着节前的燃油车消费潮转为节后的新能源消费潮,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车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 展望4月车市走势,结合乘联分会分析,多重利好因素支撑下,乘用车市场有望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一方面,从工作日数量来看,4月份共有22个工作日,与去年同期持平,这有利于车市产销平稳增长。 另一方面,2024年春季的价格战带来2-3月的市场严重低迷,随着2024年报废更新政策在4月24日落地实施,去年4月后的车市逐步恢复增长,今年4月仍有一定低基数的促进效果。 再一方面,在国家促消费和多省市对应的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春季车展线下活动将全面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聚拢人气。 “此次上海车展的如期举办以及围绕着上海车展宣发期内的车型发布活动,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必将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催化剂和触发点。”崔东树如此表示。 另外,今年“五一”的5天长假是驾车出游的好时机,近两年的自驾游持续火爆,高阶辅助驾驶加持下的自驾游体验更好。近期新产品通过增配不加价的方式来增强性价比,这也使出游消费会很好地拉动新购和换购群体的需求增长。 此外,乘联分会还指出,由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且出现超预期的普遍加关税的巨大外部变盘压力,消费心态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国家早有促进内需的政策导向,因此我们的发展靠“内、外需”共同推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乘用车市场稳内需的效果也将持续体现。 而聚焦出口层面,该机构认为,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不会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 当然其也指出,本轮关税调整或会在短期内影响中国品牌在海外部分基地的投产建设布局,但未来全球化战略中的中国汽车是具有发展空间的,“随着一带一路和全球南方国家市场的合作力度加深,我们要发展当地有需求的乘用车品类,尤其是要鼓励新能源车在当地的制造和普及,同时针对燃油车的需求,突出我国的产业优势,实现全球市场的燃油车节能减排。”

  • 百傲化学启动半导体设备生产基地建设 2026年投产年产值或超百亿

    通过收购芯慧联向半导体领域转型后,百傲化学(603360.SH)的战略布局正加速落地。 昨日晚间,百傲化学发布一系列公告,包括了控股子公司芯慧联在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的半导体设备生产基地的建设、对下属控股公司增资与珠三角的布局等。此外,公司董事会聘任刘红军(芯慧联董事长及芯慧联新的实控人兼董事长)担任公司联席总经理并提名非独立董事,负责管理公司半导体业务板块。 有产业链相关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百傲化学在无锡投建的生产基地项目将包括芯慧联和芯慧联新的半导体设备产线,设计年出货产能各约150台,合计年产值超100亿元。该项目不仅让芯慧联和芯慧联新具备了先进半导体设备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国内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水平。 根据公告,百傲化学控股子公司苏州芯慧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芯慧联”)拟与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关于芯慧联落户锡东新城商务区的协议书》,约定由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管委会提供约10万平米的工业载体供芯慧联先行使用,后续芯慧联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购置或租赁,芯慧联则在该载体中投建研发、生产基地并建设FAB试验线用于半导体产线设备验证及工艺研发。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该协议的签署有利于芯慧联生产基地项目的快速落地及长期发展,降低芯慧联初期运营成本,减轻资金压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公司区域市场竞争力。 同时,芯慧联还将以自有资金向其下属光刻机业务的控股公司苏州芯永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芯永联”)增资1.8亿元,以加速其光刻机相关业务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及产能建设。 资料显示,芯慧联主营涂胶显影机、光刻机等黄光制程设备,以及湿法清洗设备、半导体产线用自动化设备等业务,由其分立而来的芯慧联新(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芯慧联新”)则聚焦在晶圆键合设备领域。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初,百傲化学就与芯慧联开展了一系列的投资与合作事项。去年10月,百傲化学又通过子公司与芯慧联和芯慧联新分别签署投资协议,以7亿现金增资并控股芯慧联,同时作为领投方投资芯慧联新1亿元,成为其重要股东。 截至2024年上半年,芯慧联的光刻机业务收入达1.76亿元,毛利率89.01%,公司涂胶显影设备的研发已进入原型机试制、验证阶段,但由于缺乏相关产能因而该业务尚不产生收入。芯慧联新的晶圆键合设备方面,已于去年11月成功出货2台混合键合设备(包括W2W & D2W),此2台设备也刷新了我国该系列设备的精度水平。 据产业链上相关人士介绍,此次芯慧联无锡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使芯慧联和芯慧联新具备了半导体设备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包括黄光制程设备、湿法清洗设备、半导体产线用自动化设备以及芯慧联新的晶圆键合设备在内的年产能合计超过300台,年产值或超100亿元。 此外,公司同日公告,基于战略发展方向和未来业务布局,芯慧联拟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芯慧联(佛山)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布局华南地区半导体产业配套服务,完成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市场布局。

  • 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持续高歌猛进 行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据媒体报道,记者统计,目前已披露业绩的上市公司中,超九成半导体设备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并且多家上市公司开展资本运作,进行同行整合,或者参与产业投资。 2025年3月26日-28日,SEMICONChina 2025在上海举办。展会期间,半导体设备新贵新凯来亮相,展出多达四大类、三十余款半导体设备,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中信证券研报表示,2025年SEMICON大会火爆程度再创新高,行业持续迸发新活力,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头部厂商持续高歌猛进,各类新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正在逐渐补齐。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中微公司 主营产品的刻蚀设备、薄膜设备是半导体前道关键核心设备,市场空间广阔,技术壁垒较高。 上海新阳 主要开发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工艺材料,包括电镀液及添加剂、清洗液、光刻胶、研磨液四大系列产品,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环节。

  • 七成A/H股上市车企一季度迎来“开门红” 新能源零售渗透率重回50%

    在业内对今年“先高后稳”的趋势判断下,一季度国内车市迎来“开门红”。 乘联分会最新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94.0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一季度累计零售512.7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0%,环比增长45.0%,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 “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多个省市出台并逐步落实了相应促消费政策,叠加车展、主机厂厂补加码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3月车市开局走势良好。”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随着节前的燃油车消费潮转为节后的新能源消费潮,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车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 在财联社记者统计的13家A/H股上市车企一季度表现中,9家车企实现同比增长,占比七成。 重回单月销量第一的上汽集团3月销量38.57万辆,同比增长1.14%;一季度累计销量94.49万辆,同比增长13.27%。今年以来上汽月销量同比、环比数据均保持连涨势头,产销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方面,一季度上汽新能源车累计销售27.3万辆,同比增长近30%,其中3月销售12.6万辆,同比和环比增速均超过40%,销量占比提升至32.59%,较上月增加约3.4个百分点。 比亚迪紧随其后,3月销量达37.74万辆,同比增长24.78%,环比增长16.90%。2025年以来,比亚迪进入密集技术投放期。仅在3月,便举办了7场新品和技术发布会,包括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兆瓦闪充”等技术,秦L EV、海狮05 EV以及高端品牌腾势N9、仰望U7相继上市、方程豹钛3开启预售。4月9日,比亚迪王朝网两大旗舰车型汉L和唐L也将正式投放。在海外,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一季度销量20.6万辆,同比增长约110%。同时,比亚迪已在多个国家进行招聘,并逐步扩大自己的远洋船队,以深化“垂直整合”的战略布局。 长安汽车以26.81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三,3月同比增长3.48%,环比增长66.04%。长安新能源汽车当月销量突破8万辆,同比增长64.22%,占整体销量的32.47%。值得一提的是,阿维塔3月销量为10475辆,同比、环比均翻倍。其中阿维塔06预售26小时,订单突破20117辆,同时,阿维塔012已开启全球交付。 此外,吉利汽车在3月也实现了23.22万辆的销量表现,同比增长53.93。新能源方面,吉利新能源汽车3月销量接近12万辆,同比增长167.23%,占总销量的 51.55%。 其银河品牌销量达到9万辆,同比增长290%;极氪品牌销量1.5万辆,同比增长19%。 在造车新势力中,除理想汽车,零跑、小鹏在3月均实现了同比三位数的高增长。零跑汽车3月销量达37,095辆,同比增长高达154.65%,环比增长46.70%;小鹏汽车3月同比增幅超260%,当月销量33,205辆。 尽管整体市场呈现复苏态势,但竞争也日益激烈。广汽集团、东风集团和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的销量仍旧“止步不前”,其中东风集团下滑15.17%。此外,随着华为合作车企的不断增多,赛力斯也面临着来自“兄弟”品牌的“围攻”——一季度累计销量下滑40.10%至6.84万辆。 在3月底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崔东树预测,2025年狭义乘用车零售将同比增长2%,实现2330万辆;预计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570万辆,同比增长28%。 “在国家促消费和多省市对应的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春季车展线下活动将全面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聚拢人气。此次上海车展的如期举办以及围绕着上海车展宣发期内的车型发布活动,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必将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催化剂和触发点。”崔东树表示。

  • 铅锭现货市场报价稀少 下游企业维持刚需慎采【SMM铅晨会纪要】

    期货盘面: 隔夜,伦铅开于1865美元/吨,开盘后空头增仓伦铅震荡下行;进入欧洲时段仍继续下挫探低至1837.5美元/吨,因特朗普宣布对大部分经济体暂停90天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尾盘伦铅拉涨探高1875.5美元/吨,终收于1865美元/吨,跌幅0.27%。 隔夜,沪铅主力2505合约开于16365元/吨,盘初轻触低位16315元/吨后震荡上行,短暂摸高16690元/吨,后围绕16460元/吨一线震荡,终收于16465元/吨,跌幅0.06%。 》点击查看SMM铅现货历史报价 宏观方面: 仅生效13个小时后,特朗普宣布对大部分经济体暂停实施对等关税政策,期限为90天以供谈判。白宫表示谈判期间仍征收10%的全球关税,且汽车、钢铝等此前宣布的行业关税不在暂停之列。 中方坚决反制再出“组合拳”。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现货基本面 : 上海市场驰宏铅16425-16500元/吨,对沪铅2505合约升水0-50元/吨报价;江浙地区江铜铅报16425-16450元/吨,对沪铅2505合约平水报价。沪铅跌势扩大,部分持货商低价惜售并暂停报价,报价明显减少,同时炼厂厂提货源报价亦是同步减少,原生铅与再生铅炼厂均以长单发货为主,下游企业询价尚可,部分按需逢低接货,散单市场成交一般。 库存方面:4月9日,LME铅库存减少125吨至235600吨;截至4月7日,SMM铅锭五地社会库存总量至6.99万吨,较3月31日减少100余吨;较3月31日减少0.27万吨。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今日铅价预测: 近期铅价运行重心明显下移,再生铅冶炼企业成本压力较大,仍有下调原料报价的可能,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商畏跌出货,部分冶炼企业反馈到货量有所好转。但部分冶炼企业仍表示担忧后市供应情况,本次回收商抛货后,货源或再次进入阶段性紧张,届时或选择减停产。由于宏观利空情绪短暂缓和,结合现货表现,短期铅价走势或有回升可能但幅度有限。

  • 【SMM钢市早讯】中方强硬回击:美进口商品关税飙升至84%

    ★宏观★ 01  ★★★ 【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104%关税 外交部:将继续采取坚决有力措施 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阿纳多卢通讯社提问,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征收104%的关税。白宫发言人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中国必须达成协议,而且“报复是一个错误”,美国将继续提高关税。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林剑表示,中国人民的正当发展权利不容剥夺,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容侵犯,我们将继续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02  ★★★ 【强硬反制!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03  ★★  【一季度全国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最新税收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制造业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创新动能不断积蓄,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一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占全国销售比重达29.1%,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其中,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7%,保持较快增长。 ★产业及下游★ 01  ★★★ 【SMM高炉开工率 】 据SMM调研,4月9日,SMM统计的242家钢厂高炉开工率87.58%,环比上升0.09个百分比。高炉产能利用率为89.67%,环比上升0.27个百分比。样本钢厂日均铁水产量为242.04万吨,环比上升0.73万吨。 02  ★★★   【今年一季度上海高端一手住宅成交均价环比上涨0.5%至14.46万元/平】 据仲量联行今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上海一手商品住宅成交量录得149万平方米,本季度新开项目成交表现分化趋势明显,核心地段高端项目持续受到购房者追捧,本季度高端一手住宅成交录得1040套。价格方面,今年一季度上海高端一手住宅成交均价环比上涨0.5%至14.46万元/平方米;沪高端二手住宅市场成交势头持续修复背景下,一季度高端二手住宅成交均价跌幅进一步收窄,环比下降1.6%至13.55万元/平方米。 03  ★★  【大众汽车集团一季度全球交付量同比增长1.4%至213万辆】 大众汽车集团公布交付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交付量达213万辆,同比增长1.4%,其中中国市场交付量为64.41万辆,同比减少7.1%。另外,大众集团一季度纯电动汽车交付量为21.68万辆,同比增长58.9%。 04  ★★ 【3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4.3万辆 比亚迪出口67307辆】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4.3万辆,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21.2%。3月厂商新能源出口方面优秀的企业是:比亚迪汽车(67,307辆)、奇瑞汽车(16,376辆)、吉利汽车(8,802辆)、上汽乘用车(7,669辆)、上汽通用五菱(5,731辆)、特斯拉中国(4,701辆)、光束汽车(4,271辆)、零跑汽车(3,764辆)、沃尔沃亚太(3,254辆)、长城汽车(3,127辆)、小鹏汽车(3,103辆)。 05  ★★  【3月乘用车出口同比下降8% 环比增长10%】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9.1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10%,1-3月乘用车厂商出口112万辆,同比增长1%。3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6.6%,较同期增加5个百分点。3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4万辆,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0%;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4.7万辆,同比下降45%。 ★其他热点★ ⭕ 【乘联分会:3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1.1% 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 乘联分会表示,3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3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 ⭕ 【中船防务:一季度新接订单125.02亿元 完成年度计划的71.64%】 中船防务(600685.SH)公告称,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新接订单人民币125.0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1.64%。订单主要包括9,200TEU集装箱船、1,900TEU集装箱船、特种船及20,000方LNG加注船建造合同等。订单的履行预计将对公司现金流及后续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