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容百科技(688005)2025年钠电正极材料发布会暨投资人交流会在深圳举行。容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白厚善、副总裁叶飞,副总裁佘圣贤、总裁助理袁徐俊、钠电事业部总经理王尊志、董事会秘书俞济芸等公司高管及146位机构投资者出席会议。
白厚善对出席会议的机构投资者及嘉宾表示感谢,并指出:“近年来钠电发展迅速,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容百科技在钠离子电池材料开发实力和市场地位方面已获得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科技、产业与金融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希望大家携手共同推动钠电的商业化。”
随后,容百科技钠电事业部总经理王尊志作主题报告,深入分析了钠电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系统介绍了容百科技在钠电产品技术、产能布局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钠电正极领先市场一代
产品性能初步达到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水平
王尊志介绍,钠离子电池凭借其安全性高、可以宽温作业、循环寿命长、全生命周期性价比高等核心优势,可以应用于锂电渗透不到的很多场景,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储能需求爆发的背景下,预计未来十年内钠电正极材料市场规模将达数千亿。
目前,容百科技已实现钠电技术路线的全面覆盖,在循环寿命、压实、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均已实现量产。聚阴离子方面,容百科技产品循环寿命>15000次,可量产交付的产品极片压实达2.25g/cm³;层状氧化物方面,高能量密度产品已实现稳定量产级生产。170Wh/kg产品实现稳定量产级生产,180Wh/kg产品已经完成百公斤级备样,初步达到LFP能量密度水平。
相比于当前市场上主要采用三元及铁锂产线进行兼容改造,容百科技首创了适配钠电的全流程一体化工艺,通过对钠电材料的生产工艺、装备做全方位设计与优化,不仅产品领先市场一代以上,同时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也大幅降低了加工成本,提升了钠电产品竞争力。目前装备的适配性也已满足量产需求,且能有效保护客户知识产权。
2026年产能规模实现10万吨以上
2030年完成百万吨产能建设
产能建设方面,容百科技于2025年在仙桃建成6000吨中试线,以验证新工艺与新设备;2026年预计通过改造与并购实现5万吨钠电产能,并新建5-10万吨一体化新产线。公司计划2029年开始在北美、欧洲等海外市场布局产线,实现钠电全球本土化供应。并于2030年,实现百万吨级钠电材料产能。
在AI发展带动智能电网、波动性可再生能源使用激增的背景下,储能市场将迎来新一轮需求爆发,公司钠电产品凭借其在动力与储能领域的双重适用性,有望从中获得较大的增量机会。
钠电的发展不是抢蛋糕,而是把蛋糕做大
钠电在动力、储能、启停、小动力等市场均具备广阔应用前景,钠电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是总量市场扩张的概念。王尊志表示:“钠电的发展不会是抢蛋糕,而是把蛋糕做大”。

总体来看,钠电供应链均为大宗商品,价格稳定低廉,无原材料供应瓶颈,可支撑大规模量产需求。容百科技认为,钠电与磷酸铁锂电池是“增量补充”而非替代的关系。钠电正极材料核心优势是- 40~60℃宽温域,无需空调,即控温成本节省显著,这是磷酸铁锂难以覆盖的场景。
面对储能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钠电的多个特性也完美契合。宽温域性能可降低温控系统成本,高安全性可降低配套安全成本,高倍率性能支持快速响应,全生命周期成本相较于锂电方案有显著降低,目前5G基站、数据中心等中小型备电场景已具备商业化条件。
同时,与上一轮因碳酸锂价格高企而催生的“钠电热”不同,目前钠电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源于其自身在安全性、成本、性能等方面综合优势的成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容百科技过去三年的突破集中在循环寿命提升、能量密度升级以及生产工艺重组,预计2026年可大规模量产。
相比于锂电材料因原材料成本占比高且价格波动大造成“内卷”的情况,钠电在原材料方面,来源广泛、价格稳定,竞争会更侧重于独特的技术优势。容百科技通过签订长单、探索电池极片直供、设备创新、领先一代的产品技术、布局回收闭环等创新商业模式,可有效避免以价换量,并持续保持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目前,容百科技已经从单一三元企业转型为平台型正极材料产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白厚善董事长介绍,公司正建立一个体系化、全球化的商业模式,通过打造全球制造体系、全球供应链体系、全球营销网络,以平台赋能业务的快速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公司实现下一代电池的技术发展,更能确保公司技术竞争力并抢占市场先机。
伴随技术突破与产能释放,钠电产业化已正式进入发展“快车道”,迎风而上的容百科技钠电业务也将成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并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