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题

LBRI2025SMM锂电回收产业年会

旨在汇聚全球顶尖的电池回收技术与专家智慧,共同探索电池回收的未来之路

 | 进入专题>

LBRI2025SMM锂电回收产业年会

硅供应链主要推动因素及电池应用焦点 硅负极技术概览【锂电回收产业年会】

来源:SMM

在由SMM主办的LBRI2025SMM锂电回收产业年会-低碳技术革新论坛上,Si&MEx Solutions GmbH 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 Valdiney Domingos de Oliveira围绕“绿色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回收创新如何受益于电池和光伏等不同领域的积极跨学科合作”的话题展开分享。

市场概况

硅供应链——主要推动因素及电池应用焦点

预计2025年至2030年期间,硅的总需求量将增长超过两倍,这主要归因于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和交通轻量化趋势的迅猛发展。

显著的增长领域三氯氢硅和铝硅合金的需求激增尤为明显,这一变化主要由光伏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工业电气化进程加速所驱动。

金属硅需求稳步增长:作为化工产品和高纯度应用的重要原材料,金属硅的需求持续增加。这种多样化的需求不仅巩固了现有市场,还促进了新兴高纯度市场的上游供应链建设,特别是针对电池级硅材料的供应体系。

先进加工技术:包括氧化硅合成、硅碳复合材料制备以及碳包覆等创新工艺路线正在被广泛应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性能材料需求。

提纯与再生利用:除了传统的冶金硅提纯方法外,从光伏和半导体行业中回收再利用硅原料也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使用。

闭环回收系统:建立一个将太阳能级和半导体级废硅转化为电池负极材料的闭环回收机制,不仅能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还能为电池制造提供可持续的原材料来源。

硅供应链 – 硅负极技术概述

图表展示了采用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固态锂离子电池专利领导格局,凸显了全球参与者如何塑造更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竞争态势。

每根柱状图代表每位专利权人拥有的独立专利族数量——这比单一专利数量更能准确反映创新强度。

•丰田仍是无争议的领导者,其专利组合规模约为紧随其后的竞争对手的两倍。

•三星、村田、松下/三洋和LG化学紧随其后,印证了日韩企业在固态电解质研发中的主导地位。

•诸如Quantum Scape、Solid Power和博洛雷等新兴创新者显示出西方企业参与度的提升,尤其在硫化物与氧化物基电解质体系领域。

根据璞泰来紫宸2025年7月的申报文件,新一轮硅负极创新正巩固亚洲的技术领先地位:

•该公司披露了三个针对高容量硅基复合负极的独立专利族,旨在提升循环寿命与机械稳定性。

•这些发明聚焦表面改性硅颗粒、先进粘结剂体系及多层碳涂层技术,均为缓解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的关键手段。

•相关申报反映了向商业化推进的战略动向,弥合了实验室级材料科学与可规模化电极生产之间的鸿沟。

•置于更广阔的专利格局中,璞泰来紫宸已成为硅负极领域最活跃的新兴知识产权持有者之一,与LG新能源、三星、宁德时代等领军企业形成互补。

全球数据库与市场洞察

Siemex提供覆盖锂离子与固态电池全生态链的综合分析及技术支持——从原材料采购到回收与循环再生。

我们重点关注五大相互关联的领域: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回收利用、电解质、隔膜及其他材料。

研发事业部主要聚焦下一代负极技术,重点着力于回收利用与硅基材料(硅、氧化硅、硅碳复合材料,以及来自光伏和半导体行业的再生硅)。

知识产权开发形成的闭环协同,亦是合作伙伴看重的核心优势。

硅供应链-主要驱动因素和电池应用重点

当前,多种硅负极材料技术正在开发和商业化进程中,旨在扩大其应用范围并提高硅在电池中的重量百分比。以下是该领域的关键点:

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硅在全球多个地区均可实现可持续开采。

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现有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尤其是在半导体和光伏行业中,存在大量的可回收硅资源。

低碳生产潜力:硅的生产过程具有显著的脱碳潜力,能够通过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碳排放。

明确的发展路径:对于电池应用而言,减少二氧化碳足迹的目标已有清晰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

硅供应链 – 硅负极技术概览



》点击查看LBRI2025SMM锂电回收产业年会专题报道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