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安徽拓美威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年SMM(首届)华北线缆产业大会上,河南工学院电缆工程学院院长常文平阐述了电线电缆行业技术变革方向。
一电缆行业现状
1全球电缆产业格局演变
1.1全球电力电缆市场预测
国际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 Markets发布年度电力电缆报告称,2023年全球电缆及附件细分市场占比分析。

►电网基建扩张拉动电缆需求
特高压电网建设;城市电网升级与农网改造;“新基建”中的智能电网;印度、印尼、巴西等国尚未完全电气化。
►清洁能源转型催生新型电缆需求
“双碳”目标与风光大基地分布式能源推广;催生对更高效率、更环保材料、更长寿命、更易安装的新型电缆的需求。
►环保约束趋严推动电缆回收方案
交联聚乙烯(XLPE)作为优异绝缘材料被广泛应用,但其回收处理难度大回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1.2全球低压电缆市场规模预测
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增加,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智能电网的普及将进一步促进全球低压电缆需求增长。但是,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也将成为低压电缆市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此同时,低价竞争、以次充好等市场乱象也将影响全球低压电缆的有序发展。
从应用市场来分,可再生能源有望成为最大的低压电缆应用市场。到2027年,由于对节能减排的意识不断加强和政策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将成为大趋势。
1.3全球高压电缆市场规模
2024年全球高压电缆销售额达600多亿美元。全球高压电力电缆市场预计在2025-2030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6%。
从全球趋势来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被证明对于长距离大容量输电是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高压直流电缆被认为是理想的选择,包括高负荷的跨境电力传输。
1.4全球风能电缆市场规模预测
国际市场研究机构Technavio发布报告称,2025-2030年期间,全球风能电缆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过7%。
全球风能市场主要分为陆地风能和海上风能。从装机容量来看,2024年,海上风能占全球风能市场总额的70%以上,近70%的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在欧洲,中国的海上风能发电也在快速增长,必将推动对风能电缆的需求。
1.5全球海底电缆市场规模预测

2025年全球海底电缆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0亿美元,2025年至203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38%。
截止2025年5月,美国风电装机容量接近1.6亿千瓦,中国更是突破5.7亿千瓦。
2中国电缆行业现状
2.1行业技术
国内电线电缆行业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与之配套的电缆材料、电缆设备制造业也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存在重设备引进、轻技术研发的情况,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对外技术依赖较大,部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依靠进口。
国内电线电缆行业与国外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主要体现为:
(1)电力电缆
交联聚乙烯电缆在我国中压电力电缆中已占绝对主导地位,低压电力电缆产品性能与国外产品相当,差距在于使用寿命及产品可靠性。
(2)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
如核电站核岛部分用电缆、自控温电缆等以及一些更新换代快的产品,例如航空用线等,与国外产品差距较大。
(3)通信电缆
国内多数产品可以满足五类、超五类标准的要求,但总体上,产品制造水平低于国外知名企业;国内六类缆以上的产品质量和产能都有待提高。
2.2行业的经营模式
电力系统、电信系统及重点工程的施工部门是电线电缆行业的主要客户,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一般通过招投标与其签订合同直接销售产品,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一般以铜(铝)现货价格为基础,加其他辅料及加工费确定销售价格。
行业的经营具有周期性、区域性等特征。
2.3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特征
(1)周期性
电线电缆行业总产值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电线电缆行业的周期性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走向高度相关,基本趋于一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比较稳定,GDP在未来较长时期将保持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海洋能源开发、海上风电等重大工程的建设,都预示着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具有较长的景气周期。
(2)区域性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中企业的分布区域性明显,主要集中在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在河北宁晋也是重要的电缆产业基地。
2.4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在线缆产品中,铜、铝等材料占成本80%左右,所以铜、铝制造业、塑料、橡胶行业的波动对线缆行业的影响较大,大型企业通过铜、铝的期货套期保值、签订远期合同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线缆行业的下游为电力、石油化工、通信、铁路、矿山、船舶、建筑行业等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线缆行业受这些下游行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2.5电线电缆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6高端电线电缆产品国产化率逐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强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我国对相关产品国产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将优先使用国内自主品牌产品。国家支持下,国内海缆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海底电缆的研发和装备改造,逐步扩大企业海底电缆的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品质也不断提高,在500kV及以下领域逐步替代了国外进口的产品,国产化率大大提高。
2.7产品专业化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由于普通电线电缆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增强自身赢利能力,很多企业逐步发展自己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在行业内相对领先、具有较高壁垒的专业化产品。从已上市电线电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募集资金投资方向可以看出,国内电线电缆企业都将产品专业化作为其未来发展方向。
2.8行业资本结构多元化
民营电缆企业通过对原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和重组,以及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企业改制,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弱化,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经济的主体,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呈现出以私营企业为主体资本结构多样化竞争格局。
3.1线缆行业集中度偏低,竞争力不强
虽然我国现在已是世界线缆第一制造大国,但集中度极低,美国CR10企业营收集中度为70%左右;日本CR7企业营收集中度为66%以上;法国CR5企业营收集中度为90%以上。
中国线缆制造商总数已超万家,但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仅为4000多家。整个行业集中度极低,2024年中国CR10企业营收集中度为20%。
3.2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竞争将从价格转向品牌、质量等。在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以及细分市场需求的升级下,品牌与质量将成为行业内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强化品牌效应、提升产品质量等方式,电线电缆企业将逐步摆脱价格竞争,参与到中高端市场竞争。
随着下游产业对电线电缆配套产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把握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行业内领先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与、完善研发体系,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推动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二、国家政策及科技发展趋势
2.1国家政策
1.《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2024年第9号
3.交通运输部《关于做好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4.市场监管总局《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实施规则》2023.12.25
5.国家能源局《关于排查整治翻新绝缘子加强电力设备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2023.3.17
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2023.2.6
7.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8.24)
8.《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务院2022.5.14
9.《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十四五”发展电缆分会指导意见》
10.《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电线电缆》国家认监委2021.7.1
2.2政策影响

2.2.1政策对电缆市场规模的影响
(1)需求端扩张
基建投资政策:政府主导的电网改造(如中国“十四五”智能电网规划)、新能源项目等直接拉动电缆需求。
城乡一体化政策:农村电网升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政策释放中低压电缆市场潜力。
国际政策协同:如“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电缆企业出口,拓展海外市场。
(2)供给端调控
产能限制政策:环保限产可能短期抑制低端产能,但长期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贸易壁垒与补贴:反倾销政策保护本土市场,而出口退税政策则助力国内企业国际化。
2.2.2政策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
(1)强制性技术标准
能效与环保要求:如欧盟ROHS、REACH指令限制有害物质使用,倒逼企业研发无卤阻燃电缆;中国“双碳”目标推动低碳工艺(如废铜回收技术)和绿色材料(生物基绝缘材料)应用。
安全标准升级:防火电缆、核电站用特种电缆等技术门槛提高,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政策激励措施
研发补贴与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所得税优惠,刺激企业申报专利。
示范项目支持:政府主导的特高压工程(如中国±1100kV直流项目)为高压电缆技术提供应用场景,加速技术迭代。
2.2.3政策对企业战略的塑造
(1)市场定位调整
差异化竞争:政策对特种电缆的扶持促使中小企业转向利基市场。
纵向整合:资源循环政策推动企业向上游原材料领域延伸,降低成本波动风险。
(2)国际化布局
标准输出:中国参与制定国际电缆标准(如IEC标准),助力头部企业抢占海外高端市场。
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促使企业在目标市场设厂。
(3)合作模式创新
产学研合作:政府主导的产业联盟促进技术共享。
跨界融合:智能电网政策推动电缆企业与物联网公司合作开发智能电缆。
2.2.4政策在规范市场与引导方向的关键作用
(1)规范市场秩序
准入壁垒:生产许可证、CCC认证,淘汰低质产能,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质量监管:抽检与黑名单制度(如国家电网供应商不良行为公示)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
(2)引导长期发展方向
绿色转型:碳交易政策促使电缆行业向清洁能源配套(如氢能电缆)和循环经济转型。
数字化赋能:工业互联网政策推动智能制造(如MES系统应用),提升生产效率。
区域协同:粤港澳大湾区统一标准促进电缆技术互联互通,减少市场分割。
2.3典型案例
欧盟《绿色协议》:强制要求电缆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披露,推动欧洲企业(如普睿司曼)研发可降解绝缘材料。
中国“新基建”:5G基站建设政策带动射频电缆需求,头部企业调整产能布局。
印度“国产化”政策:要求政府采购中本土电缆占比达50%,倒逼外资企业本地化生产。
三、电线电缆未来变革方向
3.1技术创新趋势
2021-2025年,中国电缆领域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集中在高性能材料研发、绿色低碳技术、智能化制造以及特种应用突破等方面。
1.高性能电缆材料的突破
高压直流电缆材料:开发更高耐压等级的直流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材料,解决空间电荷积聚问题,支撑远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
耐高温材料:聚丙烯(PP)、聚醚醚酮(PEEK)等材料替代传统PVC和XLPE,耐受温度提升至105°C以上,满足新能源车、航空航天等需求。
超导电缆材料:低温超导(如Nb3Sn)和高温超导(如REBCO)材料实现工程化应用,例如上海投用的35kV高温超导电缆示范项目。
2.绿色环保材料推广
无卤阻燃材料:环保型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如氢氧化铝/镁复合体系)广泛应用,符合欧盟RoHS、REACH等标准。
可降解材料:生物基聚乳酸(PLA)和可回收热塑性材料在低压电缆中试点应用,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废旧电缆回收技术:物理分选和化学裂解交联技术提升XLPE等材料的回收率,推动循环经济。
3.特种功能材料创新
防火耐火材料:陶瓷化硅橡胶、陶瓷化聚烯烃、云母带复合结构实现电缆在950°C火焰中持续供电超过3小时。
抗电磁干扰材料:导电聚合物屏蔽层和金属纳米涂层提升5G通信电缆的屏蔽效能。
海洋工程电缆:耐腐蚀、抗水解的聚酰胺(PA)和聚酯弹性体(TPEE)应用于深海电缆。
4.智能制造与工艺升级
在线检测技术:利用AI视觉和X射线实时监测绝缘层厚度、偏心度等参数,缺陷检出率提升至99.5%以上。
3D打印电缆:柔性导电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实现复杂结构电缆快速成型,用于医疗机器人等场景。
数字化工厂:通过MES系统整合材料配方数据库和工艺参数,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
5.新能源配套材料发展
光伏电缆:耐UV、耐高低温(-40°C至120°C)的交联聚烯烃材料助力双碳目标。
充电桩电缆:高弹性TPU材料满足万次弯折需求,快充功率提升至600kW以上。
储能系统电缆:阻燃B1级材料配合液冷散热技术,提升电池储能安全性。
6.基础研究与国际合作
纳米改性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增强的导电/导热复合材料进入中试阶段。
国际标准制定:中国主导或参与IEC62821(环保电缆)等标准修订,增强技术话语权。
挑战与展望:尽管进展显著,但部分高端材料(如超导带材、高端氟塑料)仍依赖进口,未来需加强基础研发和产业链协同。“十五五”期间,电缆材料将向智能化(自诊断、自修复)、超高性能(如室温超导)和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方向深化发展。
3.2电网投资建设
“十五五”期间,国家电网2026-2030年电网投资预测总量预估
五年总投资:预计在2.5万亿-2.8万亿元(较“十四五”增长约12%-25%),年均投资约5000亿-5600亿元。
核心驱动因素:
新能源占比提升(风光装机目标2025年5月超16亿千瓦);特高压跨区域输电需求(新增“十六交十二直”等工程);配电网智能化改造(应对分布式能源爆发式增长)。
重点投资方向
特高压与主网架:“疆电入川”、“陇电入川”、“陇电入浙”工程等。
配电网升级:农村电网改造、虚拟电厂配套,占比超40%。
数字化与新型技术:人工智能调度系统、新型储能(预计年均投入超600亿元)。
不确定性因素
政策调整:若“双碳”目标提速或新能源技术突破(如可控核聚变),投资可能进一步增加。
电价机制改革:输配电价监管趋严或影响投资回报周期。
3.3南方电网在“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投资
大幅增加了电网投资规模,重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智能配电网改造和新能源消纳。
总投资计划:五年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较“十三五”增长约50%),年均投资超1300亿元。
重点领域
新能源消纳:云贵粤桂可再生能源送出工程。
跨境互联:与东南亚国家的电力互联项目(如中老输电通道)。
数字化:2023年启动“十四五”智能电网专项规划,年均投入超200亿元。
截至目前,南方电网尚未正式发布“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的详细投资计划,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区域发展需求及历史投资趋势,可对其未来五年电网建设投资规模进行合理推测:
总量预估:五年总投资,预计7500亿-8500亿元(较“十四五”增长约12%-27%),年均投资1500亿-1700亿元。
核心驱动因素:
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广东、云南、贵州等省风光装机目标大幅提升;
区域战略需求:粤港澳大湾区电网韧性升级、海南自贸港全岛智能电网建设;
跨境电力互联: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电力合作(如中缅、中越输电通道)。
3.4 新基建政策红利
1. 5G基站及射频电缆
目前已进入了以5G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突破期。5G不是4G的简单升级,而是一次科技革命,是由信息技术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随着5G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和高频段应用的增加,射频电缆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 .轨道交通用防火电缆
机车电缆:根据国际铁路联盟测算,预计到2025年全球高铁总里程将超过6万km,带动高铁直接投资将超过1.1万亿美元。进一步展望,凭借中国高铁成熟的产业链经验,以及国内高铁4.9万km的修建长度和22年运营经验,未来中国高铁有望更多地参与发达国家的铁路基础建设,作为“走出去”的名片承载中国高端设备出口的重任。“十四五”期间,含配套出口的机车电缆的年需求量约为8万km。
3.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特种电缆
建设轨道交通需要大量的机车,按每千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需配置8~10节车辆计算,“十四五”期间年需要5750节车辆,按每节动车需用电缆25km、拖车需用电缆10km计算,全国在轨道交
通车辆用电缆的年需求约为8.6万km,如果采购无人驾驶车辆,则机车车辆电缆的需求量更大。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进入落实期,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缆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4.新能源电缆
(1)风能电缆
2025年,中国风电海缆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预计2026年全球风电将新增装机1.3亿千瓦。同时,全球清洁能源年投资额有望在2030年超过2万亿美元,与当下相比提高50%以上。按照每MW(1000千瓦)风机约需电力电缆0.8km、控制电缆2km、专用电缆2km测算,每年平均约需风力发电用电力电缆89.6万公里、控制电缆22.4万公里、通信电缆22.4万公里。
(2) 光伏电缆
2025 年中国光伏电缆市场预计将达到约 4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5%。2025 年到 2030年中国光伏电缆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的推进,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不断增加,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超过 1000GW,这将带动光伏电缆需求量大幅上升。市场总值预计将达到 3000 亿元人民币以上。
(3)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缆市场
中国“双碳”目标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超50%(约13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中高压电缆、充电桩电缆等需求推动单车价值至 2000-4000元(纯电动更高)。
销量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 1650万辆(乘联会等机构数据)。
(4)环保型电缆
市场规模:Global Market Insights预计,2027年全球环保电缆市场将突破400亿美元,其中亚太份额超40%。
技术趋势:自修复绝缘材料、生物基无卤材料或成下一代突破点。
政策强驱动下,环保电缆将从“合规需求”转向“价值竞争”,在新能源、智能交通等赛道形成百亿级细分市场,具备材料创新能力的厂商将主导产业升级。
四、行业发展中的难题与应对

实现智能化转型

推进绿色转型
低碳转型: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转型,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保材料:研发和应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使用可降解材料、无毒无害材料。
绿色认证:通过绿色认证,提升产品环保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如回收废旧电缆、再利用原材料。
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