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题

CLNB 2025(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2025年4月16日-18日,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MM)承办的“CLNB 2025(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将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

 | 进入专题>

CLNB 2025(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未来绿氢市场成本将逐步下降 2025年氢储能装机量或突破2GW【新能源峰会】

来源:SMM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主办的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氢能产业发展论坛上,旭阳集团氢能研究所 研究所所长 陈昊针对中国低碳氢行业政策进行解读。他表示,未来绿氢市场成本将持续下降,成本降低将提升氢能市场竞争力,促进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加速氢能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能源转型。2025年氢储能装机量突破2GW,对应市场规模300亿元;2030年氢能在储能领域渗透率达15%,产业链规模超万亿,引领能源变革。

低碳氢的定义与碳排标准

氢能是能源脱碳演变的必然选择

低碳氢概念与分类

不只是氢能,更是低碳氢能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国氢能联盟提出的《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氢的标准与评价》正式发布,该标准是全球首个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的氢气量化标准及评价体系,立足碳排放的角度对氢能进行重新分类,从源头出发推动氢能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同时按照示范城市群氢源认定要求,以此标准进行氢能碳排认证及碳足迹追溯,以期规范行业发展。

各种制氢方式成本与碳排

清洁低碳氢认证

我国对标了欧洲相关项目,并对我国氢气供应情况进行了系统摸底,创新性提出了“两线三区间”范式——既从方法论和清洁氢指标方面与国际接轨,又立足国情充分考虑我国当前工业氢气为主的客观现实,提出中国氢气标准,也是世界唯一提出具体量化碳排值的标准。

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应用对满足清洁氢条件的企业给予额外3积分奖励(每百吨积7分,1积分奖励10万元)。

旭阳氢能顺利通过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评价平台《低碳氢、清洁氢及可再生氢标准及评价》认证,成为国内首批正式获得示范城市群清洁氢认证的企业。

国内低碳氢政策体系解读

国家顶层战略布局

1.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首次将氢能定位为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氢能产业发展战略方向,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引。提出构建“1+N”政策框架,涵盖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标准建设等多方面,形成系统性政策支持体系。

2. 《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

明确到2027年冶金、化工、炼化等行业实现低碳氢规模化应用目标,推动氢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制氢+用氢”一体化项目,推动海上风电制氢、工业余热耦合制氢等新模式,促进氢能产业多元化发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氢能的能源属性,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保障氢能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推动氢能纳入国家能源管理体系,促进氢能与传统能源协同发展,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

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

工业是氢能应用的重点领域。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氢冶金可实现规模化应用,全球年用氢需求达到660—1400万吨;绿色甲醇、绿氨的年用氢需求超过4800万吨。

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促进节能降碳、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是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拓展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为着力点,加强供需对接,加快技术装备产品升级,促进产业链融通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形成新质生产力。

主要目标:

到2027年,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装备支撑和技术推广取得积极进展,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形成-批氢能交通、发电、储能商业化应用模式。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以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清洁低碳氢实施方案重点任务

清洁低碳氢实施方案保障措施

地方政策创新与实践

地方补贴政策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推出18条氢能补贴政策,单个项目最高支持2000万元,加氢站氢气销售价格补贴达10元/公斤,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多地对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提供优惠电价,如0.25元/度,使绿氢成本可降至18元/kg以下,提升绿氢市场竞争力。

区域协同发展

成渝、长三角等地区规划“氢走廊”,建设加氢站网络,推动跨区域氢能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区域氢能产业协同发展。

通过区域协同,实现氢能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氢能产业整体效益,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

高速减免政策

山东、内蒙、川渝、吉林、陕西等省均发布氢能汽车高速费减免政策,按燃料电池重卡全生命周期计算,预计可单车可节省约30万元,各地探索建设氢能高速,氢车规模化进一步提升。

地方政策创新意义

地方政策创新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多样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氢能产业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

通过地方政策引导,推动氢能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

产业扶持与标准建设

财政支持政策:

2024年中央财政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奖励资金达16.25亿元,累计27.67亿元,有力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财政支持政策为企业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资金保障,加速氢能产业商业化进程,提升产业规模效应

标准体系建设:

发布全球首个绿氢标准,推动氢能碳足迹核算与国际互认,加速产业链绿色认证,提升中国氢能产业国际话语权。完善的标准体系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产品质量,促进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产业扶持与标准建设意义:

产业扶持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促进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通过政策引导和标准规范,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氢能产业中的地位,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市场规模与技术突破

1. 成本下降趋势

绿氢成本预计从当前20-25元/kg降至2030年15元/kg,规模化电解槽产能2025年达25万吨/年,推动氢能大规模应用。

成本降低将提升氢能市场竞争力,促进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加速氢能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能源转型。

2. 装机增长预测

025年氢储能装机量突破2GW,对应市场规模300亿元;2030年氢能在储能领域渗透率达15%,产业链规模超万亿,引领能源变革。

装机增长将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提升氢能产业在能源领域的地位,促进氢能技术不断创新和升级,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3. 市场规模与技术突破意义

成本下降和装机增长将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氢能产业在能源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速氢能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点击查看2025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