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题

2025SMM(第二十届)铅锌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峰会将汇聚国内外铅锌行业的领军企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分享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为推动铅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一个高端、专业、务实的交流平台

 | 进入专题>

2025SMM(第二十届)铅锌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宏观分享: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全球 我国二季度降准降息概率增加【SMM铅锌峰会】

来源:SMM

在由SMM主办的2025 SMM (第二十届) 铅锌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主论坛上,瀚武纪(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首席策略师 侯振海对当下的宏观情况作了策略报告。

川普2.0对世界的改变

川普虽然再次入主白宫,但依然面临着与民主党以及共和党保守派之间的激烈政治博弈

川普民粹主义在美国的崛起主要是因为过去几年美国经济虽然大幅增长(名义GDP过去5年增长接近40%),但大部分盈利和财富增长都被大型公司及其股东所代表的富人阶层获得。美国2020年以来非金融企业利润接近翻倍。

而普通美国人大部分财富并未增加,甚至因为制造业工作丢失,移民冲击以及物价上涨感觉到自身的生活水平在下降。从数据上看,美国因为绝望、吸毒和酗酒成瘾而死亡了人口比例在过去20年内急剧增加。而且这种情况仅在美国白人中非常显著,在其他发达国家比如欧洲英国澳洲都未出现。所以川普支持者的核心是“反建制”。

川普内政外交政策的三大思想基础

1. 重商主义的进口高关税政策思想

2. 供给学派的制造业“生产者”经济思维

3. 美国保守派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想

川普表示他的政治偶像是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利(1843~1901),麦金利担任总统时期,美国的联邦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关税收入,同时基本没有个人收入所得税。这与今天美国财政收入一半左右靠个人所得税而关税占比极低的情况完全不同。

究其原因,美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模式与130年以前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美国当前制造业仅占GDP的10.2%,而1900年占23.2%。美国今天是一个以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产业为主的经济体,无法短期内通过大幅提高关税或者进口替代来实现自给自足。

美国非能源类产品的消费,对进口产品的依存度一直稳定在50~55%。大幅全面提高关税,又没有国内足够的工业供应链,就会导致物价上升。这与1900年美国作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自给自足的工业供应链时代的情况完全不同。

而且过去4年,美国的制造业工资涨幅其实大于服务业,但制造业就业人数继续下降。这可能是因为从1992~2015年,美国制造业工资20多年绝对水平未涨,虽然近两年涨幅加快,但依然未能赶上服务业工资的整体涨幅水平,因此美国年轻人依然不愿意从事制造业。但这也意味着美国制造业未来整体工资水平涨幅依然大概率快于其他国家,因此很难支持制造业回流。

而美国现在的工业情况距离企业加大资本开支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事实上,2023年以来美国的工业半成品和产成品的产能利用率都在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美元持续升值、美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和美国国内的工业产成品价格持续下跌造成的。

2024年4季度,美国私人部门的设备投资总金额(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不变价)为1.33万亿美元,相比2019年4季度的1.21万亿,5年累计增幅在10%左右。即便川普上台后可能出台一些加大鼓励美国国内制造业投资的政策,比如税收减免等,寄希望在未来2~3年内就能显著降低美国国内商品消费对进口的依存度都是非常困难的。

2020年以后,美国国内私人投资的增加基本集中于科技研发,比如AI大模型等(但Deepseek可能对此造成冲击)。

美国的商品货物总进口总额在2024年达到3.29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而进口来源地占比看,美国从中国的直接进口比重持续下降,2024年为13.3%,较2018年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时的21.1%已经大幅下降7.8个百分点。但下降最明显的反而是在民主党拜登执政的2022年以后。而中国下降的份额大部分被东盟、墨西哥和中国台湾取代,两者占美国进口比重分别上升1.9和3.5个百分点。此外中国台湾和欧盟占比也分别上升了1.7和1.5个百分点。

因此拜登政府过去4年的政策并不是减少美国进口和逆差,而是将美国的进口更多转移到了其他贸易伙伴。

虽然对美直接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例在2018年以后已经显著下降。但最近几年以来中国对于包括东盟和墨西哥等国的出口大幅增长,其中也包括很多转口贸易和对这些新兴对美出口国的增长。但如果美国对这些国家的进口税率也会大幅提高,或者要求这些国家对中国也大幅提高进口关税,则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就会大于中国直接对美出口的那点影响。

按照4月2日“解放日”川普宣布的关税,按照2024年美国进口国别分项权重计算,关税额将上升至6400亿美元,约占其3.3万亿年总商品进口额的19%。当然由于各国关税税率差别较大,因此高关税地区的进口会减少,低关税地区的进口会增加,叠加美国总消费可能出现一定下降,因此我们判断2025年如果没有再次调降关税的谈判结果,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将在15%以上。

之所以我们认为上述两种情况差距较大,是因为第二种情景与前一种有着显著差别。但从目前川普的关税计算方法来看,其真实目的很可能并不只是针对中国,而是想尽可能的削减贸易赤字,并用关税收入去做国内减税。

如果不考虑贸易战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美国每年增加的2700~4000亿的关税(取决于未来各方谈判结果),将由谁来负担?

*但如果各国对美反制,总的关税成本可能进一步上升。

**如果美股持续下跌,总的消费恶化加剧,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远大于关税收入。

1. 需求端:我们认为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会承担其中大约一半的成本。如果川普不加大财政补贴,那么美国进口商品会承担更大比例的损失,这将造成美国采用海外生产美国销售的套利模式的跨国企业承担相当大的利润损失(1000~1500亿,而过去2年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总净利润仅增加3000亿美元)。

2. 供给端:出口商将承担另外一半成本。而出口商中,上游原料供应商依然有较多利润,而中下游制造业由于产能过剩,利润已经极其微薄,因此很难承受更大规模的成本压力。不排除有较多中下游制造商破产,下游产业集中度提高。因此上游原料供应商将会担负更大的成本,通过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方式来对冲关税成本。

共和党众议院最新通过财政方案,预计未来10年继续减税4.5万亿,同时增加边境支出3000亿。在支出方,计划减少支出1.5~2万亿美元。未来2年提高债务上限4万亿。如果按此预案,实际上美国财政赤字不会有明显减少。

川普认为关税将成为补充美国财政收入,从而为减税同时不增加财政赤字提供条件。这意味着未来10年,川普政府需要将目前每年8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提高到3000亿美元以上。但在美国缺乏自身制造业产能的情况下,这其实等同于向美国的普通消费者征收消费税,并用于补贴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减免。而这种做法只会导致美国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加剧。

马斯克的DOGE目前只在不到20%的可选财政支出中寻找对美国民众影响不大的支出进行削减,实际对7.2万亿的总财政支出的节约非常有限。而如果未来财政削减更多涉及教育医疗社保表等项后,可能会损害美国国内民众和利益团体,并影响2026年共和党中期选举的胜利。但从马斯克的角度看,为了DOGE和其自己权力的合理性,他必须寻求更多的财政支出削减。

目前DOGE在其官网上号称已预估削减了105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

美国与欧洲关系恶化,导致欧盟将重新自建军备和加大自身制造业投资,拉动一部分有色金属的需求。

国内市场风险偏好改善

根据目前的美国税率,中国2024年对美直接出口4500亿美元左右,我们预计今年可能萎缩40%。加上一部分转口贸易也可能受到影响,虽然中国政府在拓展一带一路上会加大对冲力度,但整体出口金额降幅可能在接近2500亿左右,净出口减少可能在接近2000亿美元的水平,对中国GDP的贡献为-1.1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今年“消费+投资”的增长贡献要比去年高出2.6个百分点才能完成今年5%的增长目标。

但从两会披露的政府发债数据看,并不足以弥补相比去年近3.5万亿的广义赤字的增加。同时,可能也不能满足川普大幅提高关税以后的经济完成5%的增长目标。因此,中国政府有可能会选择进一步的加大财政刺激力度。尤其是国内消费的刺激力度。我们认为2季度降准降息的概率增加,3季度可能还会追加财政刺激政策力度。

从1~2月份的政府发债量情况判断,今年整体的财政刺激力度大于去年且从1季度就会有所发力,而并非像去年那样在上半年处于财政偏紧缩的状态。两会定下了4%的预算内赤字目标。

另外,房贷利率重置将为居民部门减少4000亿人民币左右的还款支出压力。

今年房地产交易有所活跃但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房价企稳也主要是一线城市。

虽然房地产销量反弹,但新开工和再建将很难反弹。2025~2026年依然是存量房去库存阶段。预计全国房屋投资和施工面积见底将是2026年。但相比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未来进一步下滑的幅度已经不大了。

从投资方向上看,制造业投资依然是驱动整体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具体投资产业方向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从“老的新质生产力行业”向“新的新质生产力行业”投资转移,比如AI、机器人、芯片以及新装备和新科技产品等。

在关税贸易战大幅增加了外部需求的风险后,中国经济2025年面临的最大风险将是需求不足进一步加大,导致国内通缩进一步加剧,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速下滑。

虽然去年4季度,零售消费在消费券发放的刺激下有明显改善。但未来继续发放消费券的刺激力度可能边际递减。从行业看,去年4季度受益于“国补”的家电汽车消费增速已经再次回落,而1季度新增补贴的手机消费增速显著上升,但总的来说,这些大宗消费品仅靠补贴形成的短期消费提振都难以持续而且有相互挤出效应。

此前有色金属炒作的两大主题:1.美国加关税,物流流向美国库存。2.欧洲再军事化,同时准备取消碳税,带动市场对于欧洲金属需求回升的预期。但在美国大幅增加关税的情况下,整体上游资源品价格都将面临下跌压力。因为增加的关税美国消费者最终无力承受(除非美国再次加大财政刺激),中下游生产商因为利润微薄也无力承受,因此会通过供应链向上游传导。

2季度主导商品价格的叙事,将从供给不足转向需求下滑。

但川普大搞全球贸易战和美国财政支出削减,将导致美国的私人部门财富水平的下降,甚至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最终导致全球的消费需求恶化。


》点击跳转2025 SMM (第二十届) 铅锌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