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新建“粒状硅”生产项目 公司称其为独立技术路径

通威股份(600438.SH)启动“颗粒硅”生产项目。据通威集团永祥新能源公司环评公示显示,公司拟在乐山市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二期现有厂区内实施“永祥新能源二期技改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为提升产品的多元化,拟在现已改进的各类工艺参数基础上对二期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新增1万吨/年高纯多晶硅生产线和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最终形成10.1万吨/年多晶硅产能(含9万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1万吨/年太阳能级粒状硅和0.1万吨/年电子级多晶硅)。

其中,“新增1套硅烷法生产粒状硅中试装置,可实现新增粒状硅产能1万吨/年”项目受到市场关注。尽管项目公示中采用“粒状硅”表述,但根据其硅烷法等生产特点,多方分析认为其为颗粒硅。

对此,通威股份在对财联社记者回复时表示,该粒状硅项目为配套增强棒状硅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核心工艺、关键参数及品质管控体系已经形成独立技术路径,与行业其他技术方案存在实质差异。

硅烷流化床法和改良西门子法是两种主要的多晶硅生产提纯工艺,因沉积特点不同,前者被称为颗粒硅,后者则是棒状硅。围绕这两种技术路径之间的竞争,也是业内关注的话题。

其中,通威股份主要生产工艺即为棒状硅为主,硅料业务公司永祥股份高纯晶硅产能超过90万吨。2023年财报显示,其高纯晶硅产品平均生产成本已降至4.2万元/吨以内。另据市场消息,通威股份多个生产基地现金成本已经降低至4万元/吨以内,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颗粒硅生产厂商主要以协鑫科技(03800.HK)为主。2023年底,协鑫科技宣布放弃棒状硅,全面转型颗粒硅,旗下拥有内蒙古鑫环等公司,在全国有四大颗粒硅生产基地,产能达42万吨。在成本方面,颗粒硅具有一定优势。据协鑫科技今年1月发布的业务进展公告显示,2024年四季度公司颗粒硅现金成本再次突破极限,仅为28.17元/公斤。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底,颗粒硅和棒状硅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7.3%、82.7%。不过,有市场分析认为,颗粒硅作为新兴技术,发展迅速,符合节能减排趋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