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储能产品是指用于家庭用户场景的储能系统,通常与户用屋顶光伏系统组合安装,为家庭用户提供电能。根据具体系统配置分类,户储系统可分为混合型家庭光伏+储能系统、耦合型家庭光伏+储能系统、离网型家庭光伏+储能系统和光伏储能能源管理系统。
简单说,家庭储能产品主要由储能电池和逆变器组成,终端产品可以是单独的储能电池系统+逆变器,也可以是两者的一体化。储能电池和逆变器是家庭储能系统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储能电池用于储存电能,逆变器用于将电能转换为负载或并网使用。
从产品提供上看,家庭储能产品可分为一体机和分体机。一体化储能电池系统:将电池与逆变器集成为一体,通常由一体机品牌销售和安装,产品定位比较高端;电源墙电池系统:终端产品是独立的储能电池系统、逆变器产品。储能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组、BMS等部分,不带逆变器,一般是销售给安装服务商。安装服务商选择合适的逆变器给客户安装。采购成本相对一体机系统低,安装扩容比较灵活。
目前,全球家庭储能市场需求分化特征明显,欧洲地区市场需求相对较弱,主要受德国、意大利等传统发达市场渗透率较高或受补贴削减影响,但乌克兰市场受战后恢复供电需求拉动,增速可观。新兴市场户用储能表现突出,南亚、东南亚地区增长较快。新兴市场居民面临电网基础设施薄弱、停电频繁、电价高企等挑战,要求有保障的电力供应和较低的用电成本,有动力部署户用储能系统。新兴市场用户对产品价格相对敏感,大多追求高性价比的产品。目前,国内具有优异性价比、先发渠道布局的企业正在涌现。
有数据显示,从国内户储系统自主品牌企业出货量排行榜看,2023年华为户储系统出货量最高,比亚迪储能、古瑞瓦特排名第二和第三。沃太能源、麦田能源、首航新能源、三晶电气、德业股份、大秦数能、阿诗特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其中,德业股份市场布局广泛,业务以海外为主,覆盖亚非拉新兴市场和欧洲市场,在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具有领先优势。
恰逢周末,DeepSeek为我们带来的“一家之言”浅析,以下内容算是抛砖引玉。接下来,电池网将从更专业的市场、大数据、产品、品牌等深入分析、分享,敬请关注。
全球家庭储能主要品牌分析
1. 特斯拉(Tesla)
特斯拉凭借其PowerWall系列产品,长期占据全球家庭储能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产品以高能量密度、智能化管理和成熟的品牌影响力著称,尤其在欧美市场占据显著份额。近期,特斯拉PowerWall已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亚太地区的布局。
2. 派能科技
作为中国家庭储能领域的龙头企业,派能科技在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中品牌知名度较高,其家用储能产品出货量位居国内前三。公司通过自主品牌和技术优势,在海外市场(如欧洲、非洲)表现亮眼,尤其在户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具有竞争力。
3. 弘正储能
弘正储能凭借数字化储能技术(如D-Galaxy智慧云平台)和全球项目交付能力,入选BNEF Tier1榜单。其D-Cube系列产品通过液冷系统、多重安防设计解决了用户侧储能的运维与安全问题,并成功布局欧洲、东南亚等市场。
4. 其他国际品牌
包括美国的Fluence、Powin Energy,以及欧洲的Saft等,均在技术研发和项目规模化应用上占据一席之地。
家庭储能市场的下一步发展趋势
1. 技术驱动下的成本下降与性能提升
锂电池技术持续进步(如能量密度提升、循环寿命延长)推动储能系统经济性增强。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年后“光储一体化”将成为最具经济效益的发电方式之一,加速家庭储能普及。
2. 政策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
政策支持:各国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家庭储能发展。例如,日本提供能源管理系统补贴,美国《降低通胀法案》鼓励家庭储能安装,中国多地出台电价补贴和电网接入便利政策。
需求增长:能源独立性需求(如应对停电)、电价波动及环保意识提升,推动家庭储能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市场渗透。
3.智能化与多场景应用
家庭储能系统与智能家居、虚拟电厂(VPP)技术融合,实现能源实时监控和优化配置。如弘正储能的D-Galaxy平台支持虚拟电厂接入,提升用户收益。
4. 全球化竞争加剧
欧美市场趋向成熟,亚太、非洲等新兴市场增长潜力显著。中国品牌加速海外布局,通过本土化运营(如弘正储能的全球服务网络)抢占市场份额。
国产品牌的出路与战略建议
1.技术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如在户用家庭绿电方面,华为全新升级“解决方案”,围绕发、储、备、用、安全,打造真正用电无忧、用电自由的极致用户体验。从绿色发电到智能用电、从零碳家庭到零碳社区、从能源独立到能源互联,引领家庭能源管理。
聚焦高安全、长寿命技术路线,如弘正储能的液冷系统,以解决用户对安全性和低温性能的痛点。
开发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如派能科技的集成化储能方案)。
2. 全球化布局与本土化运营
针对不同地区需求定制产品。例如,欧洲市场注重环保认证,东南亚市场需适应高温高湿环境。
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本地化团队,降低服务成本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如弘正储能的全球网络)。
3. 政策红利与产业链协同
利用中国新能源政策(如全额保障性收购、税收优惠)降低国内生产成本,同时拓展海外政策友好型市场。
与光伏、电动车企业合作,打造“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综合竞争力。
4. 品牌建设与市场教育
通过国际认证(如BNEF Tier1)和标杆项目增强品牌可信度。
加强用户和市场教育、宣传推广,普及家庭储能在节能降费、应急供电等方面的价值,推动市场认知从“可选”向“刚需”转变。
总结
全球家庭储能市场的龙头品牌仍以特斯拉、华为等为主导,但以华为、派能科技、比亚迪、宁德时代、华宝新能、弘正储能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正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化战略快速崛起。未来市场将呈现技术驱动、政策支持、智能化与全球化并行的趋势。国产品牌需在技术差异化、全球本土化、产业链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更大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