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专题

钴锂矿端动态追踪

新能源汽车风口带来钴锂矿资源“争抢潮”实时传递钴锂矿端动态消息!

 | 进入专题>

钴锂矿端动态追踪

2024年碳酸锂期现价双双跌超20% 矿企“苦不堪言” 2025能否窥见曙光?

来源:SMM

回顾过去的2024年,“供大于求”成为锂市场的一大代名词,在行业整体供应过剩的背景下,碳酸锂价格在2024年年初虽然因为短暂的供应紧张而偶有上行,但在供应恢复之后,仍于2024年9月9日跌至近三年以来的历史低位——72250元/吨,较其最高点的56.75万元/吨下跌49.525万元/吨,跌幅达87.27%。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报75050元/吨,较2023年12月29日的96900元/吨下跌21850元/吨,年度跌幅达22.55%。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期货市场方面,碳酸锂期货在2023年7月21日上市,上市首日即以跌停收尾,最终2023年年线下跌56.22%,进入2024年,碳酸锂期货跌势较2023年的“滑铁卢式俯冲”有明显收窄,但其最低一度曾跌至68250元/吨,最终碳酸锂期货年线收跌27.71%。

回顾2024年的碳酸锂市场,碳酸锂现货报价的变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2024年1月~2月上旬:这一时间段内,短期期货盘面价格高于现货,使得部分锂盐厂交仓、挺价心态加强。1月下旬时期,部分正极厂考虑春节期间物流停运因素,有少量节前补库,带动锂盐价格小幅上抬

2024年2月下旬~4月上旬:江西环保督察叠加四川头部锂盐厂检修减产引起年后市场对锂盐短期内供应缩减的预期。叠加3月终端电动车价格战以及新车型引发的需求大幅增长,促使锂盐现货价格抬涨。同时部分锂盐企业挺价惜售,使得碳酸锂现货市场低价货源稀缺,价格稳步上涨

2024年4月下旬~8月下旬:上游锂盐供应端量级维持高位运行,但新能源终端需求增速放缓驱使正极厂排产下行。大部分正极厂锂盐库存在二季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长协与客供量在5-7月恢复明显,对零单现货以刚需采买为主,暂无备库计划。碳酸锂现货交易市场较为冷清,现货价格一路下行。

2024年8月下旬-2024年11月下旬:传统旺季下,碳酸锂市场下游排产显著上行。上游锂盐厂产量虽有所波动但总产出量仍处高位。考虑当月实际供需及累计库存情况,碳酸锂现货价格持续下行。进入9月,受江西地区头部锂盐厂大幅减产导致下游客供量级受到显著影响,叠加下游排产持续上行,且普遍进行国庆节前备库,碳酸锂零单采购需求明显拉动,现货价格跌幅放缓,且伴有震荡回弹。10月下旬,受终端企业年底抢装冲量拉动,下游材料厂及上游冶炼厂排产均有增量,碳酸锂现货成交相对活跃,拉动碳酸锂现货成交价格重心小幅回弹。

进入2024年12月份:受下游需求拉动,国内碳酸锂产出持续增量,12月环比增加9%。下游正极材料及电芯虽产量均有所走弱,但仍优于往年同期变动幅度。锂盐厂库存相对低位,且挺价情绪强烈。下游材料厂在后续订单有较为明确指引后,开启年前备库。贸易商由于库存水位高企,年末存去库回笼资金预期,以相对较低价格点位促进与下游成 交,因此拉动12月碳酸锂现货价格持续下行。

碳酸锂价格同比“腰斩” 上游锂矿企业“苦不堪言”

整体来看,2024年碳酸锂现货均价较2023年同期下跌明显,据SMM现货报价显示,2024年碳酸锂均价报90509元/吨,2023年碳酸锂现货均价报258794元/吨,同比大跌168285元/吨,跌幅达65.03%。

在碳酸锂价格同比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不少锂矿企业2024年业绩承压明显。被并称为“锂电双雄”的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前者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40亿元,后者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7.01亿元。而在提及亏损原因时,双方均表示主要是受锂行业周期下行影响,公司主要锂产品销售价格较2023年同期大幅下跌所致。

不过针对天齐锂业高达57万元的“巨额亏损”,公司也解释称,2024年前三季度,化学级锂精矿的市场价格降低,公司向泰利森新采购的锂精矿价格也随之降低。随新购低价锂精矿逐步入库及库存锂精矿的逐步消化,公司各基地生产成本中耗用的化学级锂精矿成本正逐步贴近最新采购价格,锂精矿定价机制的阶段性错配也逐步减弱,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亏损均实现环比减少。同时,受新建工厂产能稳步提升的积极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及2024年第三季度锂化合物及衍生品的产销量均实现同比、环比增长。

此外,盛新锂能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呈现亏损状态,亏损4.6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0.95亿元;天华新能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3亿元,同比下降49.31%;雅化集团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5亿元,同比下降80.24%。

不过在一众同比下滑的前三季度业绩报中,盐湖股份虽然业绩也同比下滑43.91%,但其高达31.41亿元的净利润依旧十分惹眼,且在锂价同比大跌的背景下,盐湖股份前三季度碳酸锂产量相比2023年同期还增加了接近5000吨的量。与此同时,公司还表示,由于部分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下降的情况,使得盐湖股份碳酸锂的成本优势愈发凸显。

而在2024年,外购锂云母精矿和锂辉石精矿的企业,在碳酸锂价格下行的背景下,其利润表现却不容乐观。具体来看,锂云母端,自2023年9月至今,非一体化锂云母冶炼厂始终位于成本支撑线间浮动。较高的生产能耗与环保处理费用给该类企业在生产成本上带来不利条件。由于锂云母与碳酸锂价格变动的高度同步性,使得非一体化锂云母冶炼厂难有获利空间。

锂辉石端:随着2024年年初海外矿企将定价方式由季度定价改至月度,使得锂辉石价格与国内碳酸锂价格的联动性有所加强,非一体化锂盐厂的亏损空间收窄,后续持续在成本支撑点位徘徊。11月随着碳酸锂价格小幅回调,矿-盐价格变动的滞后性使得国内非一体化锂辉石冶炼厂在部分时间周期具有一定的获利空间。在未来碳酸锂价格的悲观预期下,海外部分矿山对后续产量指引进行下调,锂辉石的过剩量级将大幅缩减,海外矿企的预期价格底线也将提高。

不过即便如此,2024年碳酸锂产量依旧可观,据SMM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碳酸锂产量同比增长46%左右。展望2025年1月,SMM预计,受下游需求走弱及春节前后产线检修影响,国内碳酸锂产量或明显减少,预计1月国内碳酸锂产出量环比减少9%-11%;海外进口方面,智利出口至中国碳酸锂量级高位维稳,考虑船运周期因素,预计1月我国碳酸锂进口量级仍处高位。

需求端:国内以旧换新政策与海外出口抢装仍然为下游带来生产动力。虽1月排产有所减少,但仍优于往年同期变动幅度。考虑下游材料厂节前备库,预计1月将有短期采购高峰预期,但采购量级被2024年12月有所分散。因此,整体来看,1月碳酸锂虽供需双减但仍呈现供大于需的局面,预计1月或将持续呈现累库状态。

2025年锂市场展望

提及后市锂行业的发展预测,SMM预计,受美国后续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国内终端企业意在2025年上半年开展出口抢装。需求刺激下,国内碳酸锂产出量亦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显著提升。同时,海内外均有新产能开始投入生产。且在海外终端市场发展相对缓慢条件下,大批量海外过剩碳酸锂将进口至中国。2025年国内碳酸锂大幅过剩预期下,价格或有所承压

东吴证券发布研报预计,2025年行业存在补库空间,实际增速有望近30%,供给过剩收窄,锂价中枢有望回归8万-8.5万元,但供需格局真正反转需更长时间。预计2025年动储需求同增31%,产业链一季度淡季不淡,且11月底碳酸锂库存为1.2个月需求量,库存水平处于2021-2024年10%分位数,有一定补库空间。2025年若维持1.2个月库存,预计碳酸锂需求140万吨,同增23%,供给过剩量近15万吨,同比略降;若库存水平提升至1.3个月,供给过剩量将收窄至10万吨;若提升至1.5个月,供需将基本实现平衡。从现金成本曲线上看,2025年需求对应成本线约7.3万元/吨LCE,对应含税锂价约8.2万元,预计2025年下半年可能出现阶段性供给紧张,价格中枢有望上移。但根据当前开发项目的规划,2026-2027年供给过剩30万吨左右,格局真正反转需要更长时间,若出现更多供给侧出清,可能提前迎来行业拐点。

广发期货的观点认为,价格判断上,2025年价格可能比较难快速切换至流畅上行阶段,或仍将维持偏弱区间内震荡,预计碳酸锂价格中枢围绕7万元/吨-10万元/吨运行。目前来看判断拐点时机仍不够清晰,但从各项边际变化可以观察到当前价格位置距离底部空间可能已经不大,7万以下成本支撑已经比较有力,最早有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之后观察边际变动找寻拐点信号。

期货日报方面预测,2025年全球锂资源需求预计为146万吨LCE,增速15%,但供给增速放缓,预计供给过剩为13.5万吨LCE,其中国内碳酸锂供给过剩3.4万吨。尽管锂资源供给过剩,需求仍在政策支持下保持强劲增长。乐观情况下,2025年下半年锂价有望反弹,预计核心价格区间为6.5万~10万元/吨LCE。

赣锋锂业在1月2日曾回复投资者称,近期受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公司对中长期的锂行业需求仍较为乐观,公司预计未来需求的边际好转将使碳酸锂价格逐渐企稳,市场竞争也会逐步走向理性。公司已经形成了锂电产业上下游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因此预计未来公司的锂盐业务和锂电池业务都将受益于锂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将持续关注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努力做好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不断改善经营质量及提升盈利能力,加强各板块协同,结合自身产业特性,加快市场开拓进度,以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暂无简介

陈雪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