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的表述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潘功胜称,央行创设专项再贷款,为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未来可视运用情况扩大规模。
对此,多位银行业人士认为作为创新工具,突破原来信贷资金不能进入股市的规则,须等待监管部门的实施细则。
9月25日,北京某股份行公司信贷业务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关注到央行关于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政策,现行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也明确规定,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股权投资,相信需要监管部门把“上层建筑”修好才能推行。
该人士表示,由于没有明确的细则,据悉尚未有同行启动这项业务。
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并购业务负责人尹中余对财联社认为,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有挑战,与之相近的是并购贷款,各家银行一直在抢这项业务,但是目前市场容量有待开发。
据IT桔子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交易总金额预估达到了约1940.54亿元,环比增加了21.69%,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增加了130.3%。
回购增持再贷款想象空间大
按照央行设想,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是通过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再贷款利率1.75%,商业银行给客户办贷款的时候利率会加0.5个百分点,也就是2.25%,首期是3000亿元。后续视情况可以追加。
具体来看,国盛证券9月25日报告认为,新工具再贷款支持回购与增持,稳定资本市场。除了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效率,稳定资本市场,提振市场信心之外,这一政策有助于大股东以较低成本增持股份,从而可能提高分红率,吸引更多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尤其是高股息的上市公司。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津铭表示,以股息率4%的上市公司为例,假设股价不变的情况下,2.25%利率借款两亿元进行增持,分红到账为800万元,还借款利息需要450万元,净收入预计约为350万元。
9月24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证券时报表示,“从长期来看,不用纠结于这个工具本身的用途和规模,更要看到打开的政策空间,央行此番通过结构性工具直达新的市场领域,打开了货币政策调控、精准支持的空间,并且未来还可视运用情况扩大规模”。
需要监管部门出台细则
9月24日,某股份大行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现有监管政策,银行贷款不允许用于股权,除非是并购贷款。按照央行表态的回购增持再贷款,应该需要梳理和修订现有贷款规则才能顺利执行。
2008年12月9日,原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下称《并购指引》),首次允许商业银行在依法合规、审慎经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积极稳妥地开展并购贷款业务。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指引》中银行所能发放贷款的并购业务主要包括:境内的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
尹中余解释称,现有的规定是取得控制权的交易才能获得并购贷款,贷款期限是六-七年,按照并购金额60%放款,不限于上市公司。如果放开控制权硬性要求,相信市场容量会更大。
据IT桔子报告显示,从2022年H1至今,企业并购市场交易额规模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只在2023年上半年出现下降(62.43%),下降的原因在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优质性并购资产的稀缺。
此外,尹中余认为,申请回购增持再贷款本身是一个加杠杆的过程,需要一个稳定上升的市场预期,类似慢牛行情。如果波动太大,大起大落,上市企业股东不敢冒险去申请再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