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SMM主办的2024SMM(第十九届)铝业大会暨首届铝产业博览会-建筑行业用铝发展论坛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振伟介绍了绿色建筑标准演化、绿色建筑节能门窗要求、节能门窗与双碳战略等内容。
绿色建筑标准演化
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建筑部门碳排放包括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和运营等阶段,因此除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外,建筑减碳还与工业、燃气、电力、交通等部门相关。2019年全球建筑建造行业能耗和碳排放分别占35%和38%,且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我国建筑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建材生产运输阶段和建筑运行阶段,2020年碳排放量分别为28.2亿吨和21.6亿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3.1.5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
11.2.11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评价分值为12(相当于1.2分)。
建筑碳排放计算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绿色建筑节能门窗要求
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其抗风压性能和水密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采取保障人员安全的防护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采取措施提高阳台、外窗、窗台、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水平,得5分。
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产品或配件,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玻璃,得5分;采用具备防夹功能的门窗,得5分。
设置可调节遮阳设施,改善室内热舒适,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占外窗透明部分的比例按表5.2.11的规则评分。
表5.2.11可调节遮阳设施的面积占外窗透明部分比例评分规则
节能门窗与双碳战略
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总体要求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节约优先、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持续提高建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过55%,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
重点任务
提升城镇新建建筑节能降碳水平。优化新建建筑节能降碳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采用高效节能低碳设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防火性能,推动公共建筑和具备条件的居住建筑配置能源管理系统。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鼓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按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责任,重点把好施工图审查关和工程项目验收关,强化年运行能耗1000吨标准煤(或电耗500万千瓦时)及以上建筑项目节能审查,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
推进城镇既有建筑改造升级。组织实施能效诊断,全面开展城镇既有建筑摸底调查,建立城市级建筑节能降碳改造数据库和项目储备库。以城市为单位制定既有建筑年度改造计划,合理确定改造时序,结合房屋安全情况,明确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和外墙保温、门窗改造等重点内容,结合重点城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小区公共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工作统筹推进。纳入中央财政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政策支持范围的城市,要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部分的能效应达到现行标准规定,未采取节能措施的公共建筑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
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广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设计。严格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积极推广装配化装修,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住宅。发挥政府采购引领作用,支持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纳入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政府采购工程,应当采购符合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的绿色建材。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持续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广节能型施工设备,统筹做好施工临时设施与永久设施综合利用。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绿色建材
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据中国混凝土网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商品混凝土总产量为28.99亿m2,超半数达到绿色建材相关要求。预拌混凝土生产制造行业主要使用的能源种类包括燃油、电力,其中生产能耗以电力为主,运输能耗以柴油为主。综合分析,预拌混凝土生产制造行业能源消费结构。根据各燃料排放因子,及天然骨料的生产碳排放因子一、二、三星级比例按4:36:60测算(截止至2022年12月绿色建材产品评价或认证的证书发出情况作为计算依据),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479.3万吨。
评价要求
一般要求
(1)生产企业近3年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
(2)生产企业应按照GB/T19001、GB/T24001、和GB/T 28001分别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生产企业宜采用国家鼓励的先进技术工艺,不应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发布的淘汰或禁止的技术、工艺、装备及相关物质。
(4)产品性能应满足GB/T 31433中必需性能的要求。
(5)铝型材生产企业鼓励采用绿色环保的工艺回收外部废铝,回收比例为3%以上。
涉及使用废弃物的分配问题: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51366
建材生产时,当使用低价值废料作为原料时,可忽略其上游过程的碳过程。当使用其他再生原料时,应按其所替代的初生原料的碳排放的50%计算;建筑建造和拆除阶段产生的可再生建筑废料,可按其可替代的初生原料的碳排放的50%计算,并应从建筑碳排放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