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三季度末,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Thomas Schäfer)专程飞往中国,与大众中国CEO孟侠一起,给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我们推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塑形计划’,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优化流程和体系以及把握市场机遇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希望进一步提高销售回报率。”施文韬说,在整个大众汽车集团中,各品牌将制定计划以提升销售回报率。目前,大众汽车品牌目标是达到6.5%的全球销售回报率,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虽然看起来并不是很高,但6.5%的销售回报率并不包括变速箱、租赁、金融服务等业务,是独立的汽车业务目标。
挣钱的任务很艰巨,在中国尤其难。大众汽车的2023年年中财报显示,来自中国合资企业的利润贡献正在减少。但同时,这里的价格战让大众压力巨大。必须在成本降低上取得突破后才实施降价,成为大众的妥协之策,被外界解读为“被迫跟随”的ID.3的降价实际正是这一策略的体现。
“提升销售回报率和提升电动车销量这两个目标并不冲突,我们必须兼顾”,施文韬认为,通过控制成本,让电动车和燃油车同样挣钱是可能实现的。在占据大众销量1/4的大众,这更必须实现的。
“中国是大众汽车的‘健身中心’”。在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看来,这个市场每天都会有新事物、新发展,这就要求大众汽车始终与时俱进,快速决策,把住市场脉搏。而正因为中国市场发展非常之快,所以如何才能更长久地应对市场复杂的变化,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部分:新车战略
“为了提升销售回报率,大众汽车品牌需要优化流程,加快响应速度,做到扁平化管理。同时,考虑到产能过剩对于财务指标的拖累,我们需要平衡产能和销售。”施文韬表示,为了6.5%的销售回报率目标,大众将提升纯电汽车的销量和销量占比,这是未来所在。因此,大众将对纯电汽车、智能互联进行大量投资,在中国、欧洲、美国等全球市场推出新的架构和平台。
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大众汽车集团营业利润为7.3%,低于去年同期的10%。中国销量表现低于预期成为大众最大的担忧。
“大众汽车经历过很多挑战,这促使我们不断迅速地在中国打开局面。一项重要的方法就是在短时间内推出不同类型产品,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孟侠说,只有这样,大众汽车才能赶上其他厂商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步伐,更快形成销量规模效应。
“在短时间内推出不同类型产品,覆盖不同细分市场”——这一方法论也可以作为大众和小鹏合作的注脚。由于大众最具延展性的SSP平台需要等到2026年才能实现量产,因此,与小鹏汽车合作所扮演的角色是作为大众自身电动化体系的补充,在未来三年快速推出覆盖更多细分市场的产品。
基于MEB平台,大众目前在华销售的ID.车型有ID.3、ID.4 CROZZ、ID.4X、ID.6 CROZZ和ID.6 X。其中两款ID.6车型专为中国用户打造。孟侠透露,前个7月,大众汽车在中国新车销量约126万辆,市场份额同比增加了1%,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超过6万辆。
ID.4在A级纯电SUV市场中名列前三,ID.3在过去两个月当中也有所提升,在所属细分市场约占30%的份额,目前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大众方面表示正在不断提升产能,但也需要作出平衡,所以出现了提车等待的情况。
按照大众的规划,目前大众汽车有三个不同的软件堆栈,一个是1.1,即MEB;1.2是现在所推进的平台;2.0就是SSP,而CARIAD横跨所有的平台。按照规划,大众在华产品升级的第一个节点是2024年,届时大众安徽的第一款车将上市,第二个被关注的节点则要等到2026年,届时,SSP平台将进入商业应用环节,而大众与小鹏的车型也将在此之前推出。
至于2026年之前大众如何维持竞争力,孟侠称,ID.7VIZZON的上市是目前的工作重点;第二步是上汽大众ID.NEXT,这款车型已经在上海车展首秀,2024年也会上市。下一款车来自大众安徽,将于2024年下线。至2025,还会陆续有新车亮相,一部分会来自大众安徽。当然,探岳、途观等燃油车型也会陆续迭代。与小鹏的合作则将填补大众在中级电动车市场的空白。施文韬透露,双方会先基于G9合作,到2026年推出两款车。
此外,孟侠肯定了大众将在插电混动领域发力的猜测,表示大众将进一步优化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型的阵容。其预测是:鉴于插电式混动车型得到了不少政策支持,其销量可能会增加20万辆,而纯电汽车有可能会减少20万辆。中国消费者对插电式混动车型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年均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00%以上。
下一个合作目标还没出现
“大众汽车不仅要赶上中国速度,还要超过这个速度,跑得比别人更快”。在施文韬看来,追赶和超越,是大众必须在未来三到四年必须完成的动作。
作为大众“在中国为中国”的一大步以及大众在华最大投资项目,大众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和地平线的合作进展决定着大众的速度。按计划,2023年将成立大众占股比60%的合资公司,其中大众投资13亿欧元,地平线技术入股。据孟侠透露,合资企业正在筹备之中,但已经开始开展各项合作开发的工作,“今天我驾驶一辆ID.4来到这里,这辆ID.4就配备了一系列和地平线共同研发的传感器”。
孟侠表示,在技术方面,大众汽车会与小鹏汽车合作研发两款车型,也会和地平线围绕MEB平台开展合作,这是两条不同的工作线。从投资规模来看,小鹏项目显然无法与地平线项目同日而语,与小鹏合作的过渡救急性质更强。但孟侠直言,小鹏汽车作为一个成立于2015年的品牌,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是非常惊人的。大众汽车要找到它的独特价值是什么,看看其价值与大众汽车的价值是否存在更多契合点。
在接连合作了地平线、中科创达以及小鹏汽车后,大众在华下一个投资目标是否已经出现?对此,孟侠表示,“我们密切关注着中国市场的发展,但下一个合作方向还没有敲定。”接下来,对前期合作成果的释放将会是逐步的、有节奏的,不是爆发式的。
目前,大众在华合资已经涉及自动驾驶研、整车研发等环节,CARIAD做为投资体,被寄希望通过和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来提高其自身研发能力。
大规模转型必须依仗有着稳定需求的消费市场,对此,大众汽车对中国车市保持乐观预测,预计2023年车市规模预计会达到2200万辆左右,其中约有1400万辆是燃油车,这对于大众汽车而言非常重要。“燃油车仍是我们业务的重要一环”,孟侠说,预计燃油车在中国车市接下来的十年中仍有空间和需求,但也看到燃油车销量正以年均约为9%的幅度减少,这促使大众必须要为未来做好准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计将超过燃油车,一半以上将是新能源车型,而且整个市场体量将略微上升。
下半年,纯电汽车市场的竞争仍会非常激烈。大众的观点是,短期内中国的市场竞争不会变得更弱。无论是在产品端还是在价格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在可见的将来,中国车市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未来会有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加入,他们会不断提升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追求销量的增长,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市场。孟侠称,大众已为今后3至4年的转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