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算所7日消息,大宗商品清算通日前上线数字人民币清结算服务,进一步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到目前,首批8家现货清算成员已为4家现货平台的19家交易商提供该服务,清算金额5.02亿元。从2021年研发推出以来,清算通累计清算额已破万亿元,成为服务大宗商品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金融工具。
据介绍,大宗商品清算通数字人民币清结算服务是数字人民币在对公场景应用创新的重要突破,该业务依托上海清算所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架构与实践经验,会同银行和现货平台创新推出,拓展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也为后续数字人民币在大额对公场景、银行间市场的应用打下基础。
在业内人士看来,将数字人民币引入到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清结算环节,不仅给交易双方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助于活跃市场交易,也有利于促进资金流通,提高市场清算效率。
据了解,首批参与机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8家现货清算成员目前已为张家港保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现货平台的19家交易商提供了清结算服务,涉及品种包括乙二醇、螺纹钢、铝锭、泰国混合橡胶、电解铜,累计清算66笔现货交易,交割数量12.29万吨,清算金额5.02亿元。
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设立的中央对手方清算金融基础设施,上海清算所2021年3月创新推出了大宗商品现货清算业务,即清算通,在数字人民币上线前,2022年6月也推出了配套清算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期望破解大宗商品产业链上中小企业面临的跨行结算难度大、供应链金融配套服务不健全、融资难等问题。
数据显示,到目前,大宗商品清算通共对接5家现货平台、16家银行,覆盖化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农产品、新能源等5个行业42个业务品种,累计为4778家实体企业提供服务,交割数量1.79亿吨,累计清算金额1.02万亿元。
所谓大宗商品清算通,是使用系统直连接入方式,对接现货平台及其合作仓储机构,会同银行为实体企业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提供大额实时、跨行跨境、规范高效的资金清结算服务,整合实现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交易流、资金流、货物流“三流合一”。
据介绍,清算通业务模式借鉴债券市场DVP(券款对付)模式,实现在大宗商品市场的钱货对付。供应链金融服务则基于清算通为产业链上中小微实体企业现货贸易提供线上融资服务,克服传统线下融资业务面临的中小微企业主体信用不足、贸易背景及资金用途真实性难以把控等痛点难点,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接清算通,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构建了全新的金属现货线上交易模式,解决困扰金属产业链企业多年的交易、货款支付、货物交收中的安全性及时效性问题,同时由于“三流合一”的贸易数据实时传递给清算银行,也帮助银行化解信息不对称等难题,实现风险可控、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有贵介绍,从2022年开始,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公司在钢材贸易中使用清算通交割结算,大幅提升了结算效率和结算安全,降低了交易成本。“清算通的实时清算功能,解决了企业长期存在的交割款、货不同步风险。”张家港扬子江保税贸易公司总经理李芳毅介绍,利用清算通能减少单证、风控等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交易效率,也降低成本。
张家港保税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勇则表示,利用首家接入清算通的先发优势,保税科技实现了旗下智慧物流平台业务的大幅增量。未来将继续依托清算通资源优势,探索数字金融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创新,将清算通的功能优势向更多行业、更大区域拓展,推进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的建设。
上海清算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清所下一步将持续推进清算通的扩容、创新,并丰富市场参与群体,拓展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应用等业务创新,加快落地大宗商品衍生品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场外大宗商品衍生品中央对手清算业务发展完善,同时围绕包括“双碳”目标等重点战略丰富衍生品序列,构建覆盖环境权益、清洁能源、能源化工等重点领域的期现联动综合服务体系,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